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推动肝病与代谢各领域专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对话及合作,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肝病与代谢学组拟于2012年6月30-7月1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召开肝病与代谢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新进展”学习班。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肝病与代谢学组主办,论坛参会规模约400人左右。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09、2017年发布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近年来,中医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辨证治疗、证候规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有必要对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进行更新。本共识内容涵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法、预防转归等,且总结了本病的现代医家经验、循证医学进展及疗效评价标准。本共识突出临床实用性,体现了最新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及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动肝病与代谢各领域专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对话及合作,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肝病与代谢学组拟于2012年6月30~7月1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召开肝病与代谢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新进展"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的临床病例数据挖掘及分析卢秉久教授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特征与用药经验。方法:采集并记录电子病历以建立医案数据库;使用频次频率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彩超及合并病情况)、中医证候要素(主诉症状、舌象及脉象)、中药药味及作用功效;采用Apriori算法对统计得出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并绘制网络图;运用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高级别数据挖掘方法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以树状图将数据结果可视化展示;基于数据挖掘结果探索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特点,挖掘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名家诊治经验。结果:共纳入329例病例,发病以中年人居多,93.01%的患者BMI超过正常水平。高脂血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高尿酸血症为高频合并病。出现频次最高的舌脉要素分别为淡红舌、白腻苔及沉脉。纳入处方329首,涉及中药164种,高频药物共12味,以补虚药占比最高。关联分析得出18个核心药组,系统聚类得出6类新处方。结论:卢秉久教授认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病位在肝脾,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浊瘀”是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治疗应以“祛湿化浊、活血通脉...  相似文献   

5.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及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等疾病密切相关,可通过多种病理机制促进心血管疾病(CVD)的发展,包括糖脂代谢功能障碍、慢性低度炎症、肾素-血管紧张素与交感神经系统亢进、促进氧化应激与血栓形成及肠道菌群紊乱等。本文就MAFLD与CVD共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高鑫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6):1201-120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代谢紊乱相关的多系统疾病,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更为常见,而且与这两个共患疾病有着相似的不良结局。长期以来,NAFLD的重点强调肝脏病变和肝病相关结局,内分泌科医生按照目前糖尿病临床指南处理T2DM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肝脏病变的筛查、诊断与处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将NAFLD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降低肝脂肪含量为目标的防治T2DM的策略需要多学科临床与基础合作,以共同理念防治肥胖、脂肪肝、糖尿病,才能将最常见的慢性病防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为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阐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指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发急性胰腺炎并加重其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及其表型有关。胰岛素抵抗和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是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疾病谱之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临床症候群的关系密切,本文就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实践中肝功能异常最为常见的原因,肥胖症、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是其常见原因。临床医生在处理NAFLD这一日益增多的"新的疾病"及其代谢并发症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文章主要谈谈中华肝病学会新版NAFLD的诊疗指南的重要性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以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慢性代谢应激性肝脏疾病,疾病谱主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1]。鉴于绝大多数NAFLD患者是肥胖症、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累及肝脏的病理学表现,2020年国际专家小组将NAFLD更名为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亚太地区肝病协会、拉丁美洲肝病协会随后正式发布MAFLD诊疗指南,中东和北非肝病专家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全球不少专家对NAFLD的更名和新的术语及其工作定义持赞成态度[2-6]。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疾病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体现在发现中西医之间的结合点,如西医"肠肝轴"学说与中医"肝病传脾"理论的相同点等;通过建立肝硬化腹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急慢性胰腺炎等疾病辨病和辨证结合的诊断标准,逐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的新诊断模式;把中医学理论的研究、创新与消化疾病的防治结合起来,如肝硬化的"虚损生积"理论创新、通里攻下与活血化瘀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法研究,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疾病的证治水平和临床疗效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中西医结合明显提高了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与肝硬化、消化系肿瘤、胆道结石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和优势。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虽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距离人们的要求仍相差很远。因此,把中西医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发展成为成熟的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是现阶段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杨英豪  司梁燕  梁栋 《肝脏》2023,(6):727-730
据流行病学统计,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伴有肝脏脂肪变,并逐步发展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本文通过对近年研究进行汇总,论述了慢性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主要机制为“病毒性”和“代谢性”因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及VLDL分泌途径受损,进而导致糖尿病及脂质代谢紊乱。该现象易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癌。治疗上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清除丙肝病毒,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法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1.核转录因子Fox01与糖脂代谢紊乱2.维生素D和肥胖症3.Toll样受体4与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4.骨桥蛋白和肥胖5.visfatin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6.外周血甲状腺肿瘤标志物研究的进展7.异位AcTH综合征的研究进展8.代谢综合征患者餐后血脂、游离脂肪酸代谢  相似文献   

14.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协办,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会议”定于2010年4月9—10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将邀请我国病毒性肝炎著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交流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病毒性肝炎的基础理论、临床治疗经验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协办,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会议”定于2010年4月9-10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将邀请我国病毒性肝炎著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交流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病毒性肝炎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6.
酒精性肝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精滥用与肝脏损伤、数种癌症、交通事故、婚姻破裂以及家庭和社会暴力等密切相关,长期过量饮酒者脂肪性肝病患病率高达75%,然而仅20%~25%的重度嗜酒者发生脂肪性肝炎,10%~20%发生肝硬化,提示酒精中毒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生和发展~([1-2]).除了饮酒量、持续时间和饮酒方式外,ALD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乙醇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女性、营养不良、肥胖症以及合并嗜肝病毒感染等.  相似文献   

17.
脂肪性肝病的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脂肪性肝病是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过多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大多数脂肪性肝病是由于甘油三酯在肝内积聚所致,但也可由其他脂质积聚引起,如胆固醇酯(Wolman病)、各种饱和酯和磷脂(Farber病)、神经节苷酯(Tay-Sach病)、葡萄糖脑苷酯(Gaucher病)等。临床上常把脂肪性肝病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前者与过量乙醇摄入有关,后者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常伴随肥胖和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田德禄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师田德禄教授,为国内知名的消化病专家,临床四十多年,对酒精性肝病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治理论。本文就导师在治疗酒精性肝病方面的经验,作一初步探讨。1分期阐述病机演变酒精性肝病包括西医学的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这些虽然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但古代中医文献中对因长期过量饮酒而引起的这种疾病,已经有较为丰富的记载。导师田德禄教授指出,根据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胁痛”,“酒疸”,“酒积”,“酒癖”,“酒臌”范畴。对于酒精性肝病的病机演变,导师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病变…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脂肪性肝病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性肝病(包括脂肪变、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细胞脂肪堆积为病理基础的脂肪肝,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传统中医学中没有脂肪性肝病的病名,但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和体征,本病可归属于中医的胁痛、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肝病之一,其发病常与代谢综合征相关。CCN蛋白家族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对CCN蛋白家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及进展中的作用作一概述。重点关注CCN蛋白家族参与调控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脂质代谢相关生物过程中的关键途径,以求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