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依据缺损面积大小设计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缺损创面,缺损面积为1.0cm×2.0cm~2.5tin×3.0cm,术中行皮神经和指神经端端吻合,术后常规抗感染及抗血管痉挛等治疗,密切观察皮瓣存活情况。随访3~6个月观察拇指外形及皮瓣感觉。【结果】16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6个月后拇指外观满意,皮辩两点辨别觉5~10mm,感觉恢复好。【结论】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稳定,存活率高,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用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应用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手指软组织缺损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30例中拇指末节缺损6例,拇指指背缺损4例,食指指腹缺损5例,中指指腹缺损3例,示、中指指背软组织缺损各5例,环指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急诊手术27例,择期手术3例。皮瓣最大面积5.0cm×3.5cm,最小面积3.0cm×2.5cm。结果28例皮瓣成活良好,2例皮瓣术后2~3d出现暗紫、肿胀、结痂,经对症处理脱痂后成活;经5~12个月随访,手指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知名血管,操作简单,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于2006-08-2009-01应用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背侧软组织缺损14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经术后6~12个月随访,手指外形良好,皮肤无明显色素沉着。结论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满意,是修复同指指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多见,常伴有末节指骨及拇长屈肌外露。临床上虽有邻指皮瓣转移术、带神经的邻指皮瓣转移术、掌侧推进皮瓣移植术、指动脉逆行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移植术,还有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等,但没有被广泛接受开展。本次研究对12例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指骨及肌腱外露的患者采用拇指背尺侧或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逆行移植修复创面,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对19例电击伤、热压伤所致的手指深部烧伤患者施行了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22.8岁。损伤原因:电烧伤13例,热压伤6例。应用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部位:拇指远端指骨及软组织缺损7例,拇指背软组织缺损5例,食指指腹软组织缺损4例,食指背软组织缺损3例。其中伴肌腱损伤3例,指骨外露2例。1.2手术方法[1]术前应用Doppler血流探测仪探测掌背桡神经或尺神经皮支伴行血管的走行,作为设计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及可靠性。【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11月,以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皮瓣面积最大10.0 cm×8.0 cm,最小4.5 cm×4.0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浅表皮肤坏死,经换药治愈。随访4~13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快捷,血供可靠,是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的前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骨问背侧动脉岛状皮瓣(35例),骨间前动脉桡侧骨皮支逆行岛状皮瓣(15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12例),尺神经腕背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8例),桡动脉鼻烟窝皮支逆行岛状皮瓣(8例)5种不同的前臂背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78例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71例皮瓣完全成活,i例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2例骨间前动脉桡侧骨皮支逆行岛状皮辩,2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2例尺神经腕背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辩远端皮瓣部分坏死,经局部换药2~4周,创面愈合。术后经3个月至2年随访,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结论】应用前臂背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远端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腕部、手掌、手背以及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桡动脉的体表投影线为皮瓣的轴心线,以桡骨茎突上4 cm为皮瓣旋转点,在前臂掌侧设计并切取桡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腕部、手掌、手背及虎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皮瓣切取面积5 cm×3 cm~14 cm×8 cm。结果术后32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经过6~24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弹性良好,外形及色泽与受区接近,不臃肿,功能满意。结论桡动脉远端穿支筋膜蒂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质地良好,是修复手及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自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手部带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手指皮肤缺损50例,虎口皮肤缺损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7~52岁,平均32岁。虎口皮肤缺损范围最大3.0cm×6.0cm,最小2.0cm×4.5cm。手指皮肤缺损情况见附在。皮瓣选用①食指背侧皮瓣修复虎口皮肤缺损;②指固有动脉顺行指测方皮瓣或掌背动脉颁行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③指固有动脉逆行皮瓣修复2~5指未节指腹或指端皮肤缺损;④含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固有动脉蒂指背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⑤掌背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皮瓣成活54…  相似文献   

10.
指背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指背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指腹、指背、指端侧方皮肤缺损。方法 :根据创面部位、大小、形状设计皮瓣 :切取部位在手指近节中、远段及近侧指间关节背侧方 ;轴心线为指蹼远侧缘与手指近、远节指屈纹顶点连线 ;旋转轴点位于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方。应用该术式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2 1例 2 3指。皮瓣面积1 5cm× 1 9cm~ 2 0cm× 2 5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3~ 2 4个月 ,外观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 ;指端饱满 ,色泽正常 ;指腹感觉恢复良好 ,静止两点辨别觉 4 1~ 6 6mm ,功能满意。结论 :该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 ,不损伤手指主要血管、神经 ,效果满意 ,适用于手指末节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肿瘤直径小于3.0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PAG)的可行性。[方法]36例PAG随机分为三组,其中16例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A组),12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B组),8例行腮腺全切除术(C组),随访时间3-5年。【结果】A组术后瘢痕和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发生及腮腺功能等方面均优于B、C组,肿瘤的复发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是PAG临床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随访结膜切除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效果,探讨手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新方法。【方法】结膜切除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有异物感、泪溢症状的中、重度结膜松弛症26例48眼,术后进行症状评估、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球结膜变化。【结果】术后系统随访8周,异物感48眼中44眼(91.66%)、泪溢32眼中29眼(90.62%)明显改善;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松弛结膜完全消失45眼(93.75%)。【结论】结膜切除联合巩膜固定这一新的手术方式对治疗中、重度结膜松弛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程卫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3):440-441,444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途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92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41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78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三组比较手术时间腹腔镜组最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式组和阴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多于阴式组和腹式组(P〈0.05),腹式组和阴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腹式组最长,术后病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和阴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和阴式组间剔除的肌瘤单个平均重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于腹式组(P〈0.05).[结论]不同途径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各有优劣,且不能完全替代,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手术医生技能经验、医院的设备条件而定,选择最合适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患者内镜经鼻蝶术后相关激素水平变化,分析影响垂体功能低下的因素,指导其激素替代治疗.[方法]总结本院神经外科2008年至2013年内镜下经鼻蝶手术82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d3甲状腺轴、肾上腺轴及性腺轴相关激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d3甲状腺轴及肾上腺轴激素水平较术前有所降低,发生腺垂体功能低下者共34例,占41.5%(34/82).高龄、术前存在垂体功能低下、无功能型、大型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比例较高,其中微腺瘤发生率为16.7%(2/12),大腺瘤45.7%(32/70),45例无功能腺瘤发生腺垂体功能减低者16例,占35.5%.而术后腺垂体功能低下发生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垂体腺瘤术后垂体相关各项激素水平较术前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前高龄、垂体功能低下、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及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术后发生腺垂体功能低下可能性较高,合理的激素替代疗法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颈,胸,腹三切口结肠代食管手术护理配合过程与要点.[方法]对2000~2011年本院25例颈、胸、腹三切口结肠代食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2例发生颈部吻合口漏,21例手术效果满意,患者生存率高.[结论]根据手术特点认真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术中熟练配合手术,做好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确保手术患者安全,避免各种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多发肿瘤的疗效。【方法】多发性膀胱癌23例,采用TURBT治疗,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治疗,并定期膀胱镜、经静脉泌尿系造影检查等复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19例获随访的病例中11例术后复发,3例复发后行膀胱全切术;7例复发后再次行TURBT;1例术后6个月复发,同时发现右肾盂占位,行右肾,右输尿管全程及膀胱袖口状切除同时切除膀胱肿瘤。【结论】TURBT治疗膀胱多发肿瘤可作为一种选择,但要密切随访,及时处理复发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球囊在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对58例共64个椎体骨折患者,应用球囊扩张系统进行经皮穿刺、塌陷椎体扩张后注入骨水泥.随访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4个椎体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120 min,骨水泥注入量每个椎体3.0~7.0 mL,骨水泥返流入椎旁静脉3个椎体,无椎管内漏及椎间隙漏等并发症,均无临床症状.随访5~21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缓解,VAS术前平均为(7.5±0.7)分,术后d1为(3.6±0.4)分,d7为(2.7±0.5)分,术后1个月为(2.5±0.5)分.手术前后VAS差异显著( P <0.05).[结论]球囊扩张应用于胸腰椎压缩骨折(PKP)能达到消除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隧道埋藏尿道法重建阴茎部尿道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对46例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并发症行阴茎部尿道重建手术病例分两组:新术式组采用阴囊中缝皮瓣成形尿道,阴茎部皮下隧道埋藏尿道法治疗29例.传统术式组按文献方法重建及修复尿道下裂术后阴茎部尿道17例.[结果]随访3个月至4年,传统术式组,一次手术成功率58.9%,并发症较多.新术式组,一次手术成功率93.1%,并发症较少.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一次手术成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阴囊中缝皮瓣成形尿道,阴茎部皮下隧道埋藏尿道法是尿道下裂术后阴茎部尿道重建的有效术式,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腔扩容术及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的意义.[方法]对伴鼻腔结构异常的OSAHS患者先施行鼻腔扩容手术,3个月后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分次解除不同平面上气道阻塞.观察患者术后主客观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呼吸暂停、打鼾症状均消失或不同程度减轻,术后PSG监测显示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分次行鼻腔扩容术及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OSAHS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巩膜外加压不放液手术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B、C1和C2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疗效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52例(52只眼)PVR B、C1和C2级改变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行单纯巩膜外加压不放液手术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本院首诊病例,其中PVR B级22只眼(42.3%),PVR C1级18只眼(34.6%),PVR C2级12只眼(23.1%)。【结果】手术后随访6~48个月,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48只眼,手术成功率为92.3%。PVR不同级别(B、C1、C2级)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术后视力比较,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其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巩膜外加压不放液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视功能稳定,提高成功率的关键是确切地封闭裂孔和选择合适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