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寇子顺  谢国森  张春晖  杨扬 《铀矿冶》2006,25(2):66-70,109
论述了深孔挤压爆破筑堆工艺中的爆破作用机理,并通过常规爆破矿石的室内高柱浸出和挤压爆破的原地爆破浸出矿石块度分布、各粒级品位、各粒级浸出率的对比分析,从理论到实践上分析了深孔挤压爆破在原地爆破浸出中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爆破块度预测模型存在的不足,应用神经网络理论,对原地爆破浸出爆破筑堆块度的预测进行了研究。根据原地爆破浸出工艺爆破筑堆的技术特点,构建了3层前馈型神经网络结构。基于国内外原地爆破浸出爆破筑堆工程实例,采用BP算法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建立了原地爆破浸出工艺爆破筑堆块度分布与其影响因素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采用测试样本对模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用于原地爆破浸出爆破筑堆块度的预测是可行的,模型精度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原地爆破浸出工艺特点及浸出的物理——化学原理,总结提出了影响原地爆破浸出率的主要因素。从矿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待浸矿堆的物理特性以及浸出工艺参数3个方面分析讨论了矿石的裂隙发育程度、矿石中有害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筑堆矿石块度、矿堆的孔隙度、矿堆的渗透性、浸出剂浓度和氧化剂等对浸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通过多次延发爆破试验.确定最佳微差时间,改善爆破矿石的块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通过多次延发爆破试验,确定最佳微差时间,改善煤破矿石的块度。  相似文献   

6.
揭示了露天矿爆破-粗碎过程中矿石块度与成本优化的关系,给出爆破-破碎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成本模型,指出了选择恰当的矿石块度是降低总成本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低品位铀矿床开采中,原地爆破浸出采铀是技术上可行的低成本开采方式。多年的实践证明,爆破筑堆块度是直接影响浸出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在特定的环境及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控制爆破筑堆块度、提高筑堆质量成为原地爆破浸出工艺极为关键的技术。依据铁路建设和露天开采的压渣爆破研究及实践经验,结合赣南某铀矿井资源条件和生产实际情况,在原地爆破筑堆工艺中进行分层深孔压渣爆破的应用探索试验。结果表明,这项技术可大大减少矿石大块率、提高筑堆质量和采场浸出效果。  相似文献   

8.
着重介绍原地爆破松动浸出采铀新工艺。东北某铀矿床爆破松动后矿石的渗透系数由0.08 m/d增加至0.4 m/d,增大了4倍。浸出时间58 d,试验区共注入溶浸剂214 m3,总抽液量191 m3,浸出液平均(ρU)407mg/L,浸出铀76.96 kg,浸出率71.7%。试验证明,原地爆破松动浸出是开采泥质矿石的一种技术较先进、经济效益好的新型采铀法。  相似文献   

9.
新疆某铀矿石浸出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给新疆某铀矿采用地面堆浸和井下原地爆破堆浸的采矿新方法恢复生产提供依据,对该矿矿石进行了试验室搅拌浸出和柱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矿石氧化剂耗量少、浸出时间短、酸耗较低,属易浸矿石。矿石粒度对浸出率影响较大,当粒度从-5mm增加到-20mm时,矿石的柱浸渣计浸出率从88.7%下降到75.2%。氧化剂可提高浸出液铀浓度,但提高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0.
群脉状铀矿床中铀矿石高柱浸出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某群脉状铀矿床原地爆破浸出采铀矿石高柱浸出条件试验结果。试验参考某铀矿原地爆破浸出采铀工业性试验的爆破参数,根据Rosin-Rammlar方程,调配了矿石粒度分布。对高柱内矿石不同粒度和不同高度浸出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矿石浸出性能较好,酸耗低,浸出周期短;铀金属质量浓度梯度变化规律明显;浸出一段时间后加少量氧化剂可明显加快矿石的浸出速率。该试验结果为该矿床原地爆破浸出工业性试验和研究有关技术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某铀矿床矿石堆浸粒度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粒度是矿石堆浸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从浸出率,钼的浸出浓度等方面对该矿山四种不同粒度的矿石浸出性能进行了探讨,通过不同粒度浸出试验,得出该铀矿床矿石有堆浸的经济粒度。为该矿堆浸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铜矿石中硫酸铜的自然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峰 《矿冶》1995,4(1):45-49
铜矿石从坑下采出后,硫酸铜仍继续不断生成,其生成量与矿石自然堆放时间及黄铁矿含量成正比关系,矿石粒度愈细硫酸铜的生成速度愈快,矿石中硫酸铜生成速度最快的时间是矿石采出后的头五天,硫酸铜主要由次主硫化铜氧化而成。  相似文献   

13.
李广悦  谭臻  王小波  杨仕教 《矿冶》2003,12(3):9-12
根据原地爆破浸出工艺特点和硬岩浸出的扩散传质机制,对影响浸出效果的矿石块度、裂隙发育程度(矿石孔隙度)、矿堆孔隙度和矿堆渗透性能等爆破筑堆质量特征作了分析和讨论,据此确定了筑堆质量要求,并提出了质量控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岩矿鉴定、重砂鉴定、X射线分析、光谱分析及化学分析等 ,对原矿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矿为含砷 (锑 )高度氧化型银矿。原矿中银矿物平均嵌布粒度为 0 .0 468mm ,其中呈微细粒嵌布的银矿物含量高达 40 .99%。原矿中自然系列银矿物以粒间嵌布为主 ,其次为包裹嵌布 ,少量为裂隙嵌布。包裹于脉石和褐铁矿中的自然银相对含量较大 ,合计为 3 9.76%,这部分自然银大都呈微细粒嵌布 ,在常规破碎磨矿过程中难以充分实现单体解离 ,因而难以得到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15.
由矿石粒度确定最小取矿样量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丛奎  徐健 《铀矿冶》1995,14(1):6-11
堆浸取放样很重要。在没有矿石品位检测手段的矿山,多数控Q=kd^2的最小取矿样量方法取样。即使如此,取矿样量仍然很大。考虑到矿石粒度分布和矿石品位随粒度分布关系,文中运用随机变量分布离散程度中等精度测定结果的精度估计法,提出按矿石粒度分布确定最小取矿样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寿王坟铜矿矿石室内可浸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吉兆宁  余斌等 《矿冶》2001,10(4):6-10
针对寿王坟铜矿矿石进行了室内摇瓶浸出试验和柱浸试验。试验表明 ,该矿石仅采用化学浸出 ,铜的浸出率较低 (约 4 6 % ) ;采用细菌浸出可将铜的浸出率提高 2 6 % ,达72 %。铜的浸出率与矿石的粒度成反比 ,即矿石的粒度越大 ,铜的浸出率越低。生产中 ,采用先酸浸、再用细菌浸出的方案 ,既可加快铜的浸出 ,又可以降低浸矿时的酸耗 ,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超贫磁铁矿”选矿技术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采用“超粗磨大粒度粗选抛尾”的阶段磨选流程,使粗磨生产率提高2倍以上,可大幅度降低选矿加工费,因此处理原矿品位为17%,选矿比为5.8的超贫磁铁矿仍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碳质板岩型金矿石的特性,确定合理的磨矿细度,采用选择性较好的起泡剂730A,并使用分散剂及活化剂,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浮选试验结果。本研究浮选扩大试验指标优于以往小型闭路试验及现场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19.
铁矿尾矿梯级资源化利用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铁矿尾矿大量堆存排放的安全、生态隐患,结合棒磨山尾矿化学成分、粒度分布特征,提出进行资源化研究利用。在目前铁尾矿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先对高硅铁尾矿(一次尾矿)进行再磨再选生产铁精矿,然后对再选剩余物(二次尾矿)进行分级处理,粗粒级(0.25 mm以上)部分即为商品砂,细粒级部分分别采用液碱湿法活化和固体碱渣干法活化工艺制备系列含硅肥料,并对铁精矿、商品砂、含硅肥市场进行市场效益分析,以期实现矿山废弃物的100%梯级利用。   相似文献   

20.
组合磨矿对汤丹氧化铜矿浮选试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东川汤丹氧化铜矿进行多元素分析和物相分析,得出该氧化铜矿的嵌布粒度细等特点,需采用组合磨矿提高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单一磨矿和组合磨矿的开路试验表明,组合磨矿对选别指标的提高效果显著。采用组合磨矿的闭路试验得到最终精矿品位为20.14%,回收率为78.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