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在深入研究和分析移动IPv6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指出了移动IPv6只支持单个节点移动这一局限性,针对这一局限性,提出了扩展移动IPv6协议以实现网络的移动,并对这种网络移动机制的原理和实现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尹霞  施新刚 《电信科学》2004,20(10):50-55
IPv6协议即将成为Intemet的标准,在任何协议的研究开发中,测试工作都是很重要的.移动IPv6作为IPv6协议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协议,对基本的IPv6协议运作方式有较大的改变,对它的一致性测试和互操作性测试将有助于协议的完善.本文在介绍移动IPv6协议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IPv6协议的测试方法、测试技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IPv6的移动数据网络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移动需求,并将移动IPv6作为IPv6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IPv6在移动环境下可更好地支持端到端以及多媒体业务.随着IPv6标准的成熟,移动网络中逐渐引入IPv6也成为通信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介绍移动数据通信和IPv6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探讨了在移动网络中引入IPv6的策略,并给出了3G网络环境下IPv6地址分配方式以及移动IP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移动IPv6协议的优点,列举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简述移动IPv6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在IPv6网络中引入移动性可能为网络带来的安全隐患,并讨论了移动IPv6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包括如何用IPsec协议和往返可路由过程来保护移动IPv6信令消息安全的机制。最后,结合国内外标准化以及产业推动情况,展望了移动IPv6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的密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IPv6是IPv6的子协议,有着巨大的地址空间、对移动性和QoS的良好支持,内嵌的IPSec协议,以及邻居发现和自动配置等诸多优势。然而,移动通信网络链路的开放性、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性、移动资源的有限性等特点使其容易遭受更严重的安全威胁。针对在移动IPv6环境下,采用无证书的公钥密码体制,部署和实现移动IPv6网络的密钥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接入注册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解决具有高敏感性要求移动网络的安全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6.
改进的移动IPv6协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IPv4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移动IPv6,比移动IPv4有很多优势,功能更为强大,更安全,必将在未来的移动互联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但是当移动节点频繁移动时.标准移动IPv6协议会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注册报文,造成较大的注册延时,降低网络性能,因此有必要加以改进。本文介绍了两种改进的移动IPv6协议,并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移动IP及基于IPv6的切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晶  曹达仲 《移动通信》2003,27(3):51-53
本文首先对移动IP的工作原理作了简单的介绍,进而提出作为未来移动网络首选的移动IPv6协议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基于IPv6的各种切换方案作了深入的探讨,引入了类比于3G移动通信切换的思路,提出了基于IPv6切换的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移动IP是3G网络实现各种移动业务的关键技术。SIP是提供和实现IP业务的重要协议。未来移动IP网络由于受到地址空间不足的限制,必然要从IPv4发展到IPv6,本文主要讨论SIP协议在IPv6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在IP异构网络中实现SIP协议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移动IPv6网络中的切换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未来基于IPv6技术的宽带移动网络中,移动主机的IP层切换策略是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论文首先分析和比较了在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中三个主要的移动IPv6网络中的切换策略,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将快速切换协议应用于分级移动IPv6网络的方案,并对此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提高移动用户IP层切换的性能,能改善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扩展移动IPv6以实现网络的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深入研究和分析移动IPv6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指出了移动IPv6只支持单个节点移动这一局限性,针对这一局限性,提出了扩展移动IPv6协议以实现网络的移动,并对这种网络移动机制的原理和实现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移动IPv6环境中的安全威胁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移动IPv6实现了完整的IP层的移动性、扩展性,能真正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移动IPv6网络,因而成为IP技术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文中介绍了移动IPV6的协议的系统组成和运行机制,分析移动IPv6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并根据黑客发起攻击时的网络位置,归纳并分类由于移动性引入而带来的安全威胁,为分析验证机制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模板.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IP协议——IPv6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 《广东通信技术》2001,21(11):12-15,30
主要介绍了下一代IP协议--IPv6的一些特点,包括IPv6地址空间,IP安全和保密,服务质量(QoS),地址配置,移动IP等,并介绍了IPv4向IPv6的过渡策略和IPv6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基于IPv6的新型移动协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介绍基于IPv6的新型位置无关移动协议LIN6,重点讨论LIN6支持节点移动通信的原理,然后讨论LIN6与Mobile IPv6的区别,最后给出对LIN6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移动IPv6及其在3G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快速增长的移动数据业务需求推动着IPv6(尤其是移动IPv6)和3G不断向前发展。对移动IPv6的通信原理以及3G数据网络的基本结构与协议栈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移动IPv6在3G网络中的实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移动IPv6协议解决了IPv6网络中移动节点的位置更新和路由可达问题,使移动节点能够在不同IPv6子网间进行切换而不中断当前连接。但是这种切换的时延较长,影响移动IPv6网络的性能。为了减少切换时延,文章在移动IPv6协议中引入软切换技术,提出一种采用绑定更新计时器和路由优先级变换机制的软切换工程实现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软切换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移动IPv6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一种代理移动IPv6认证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华春  张宏科  秦雅娟 《电子学报》2008,36(10):1873-1880
代理移动IPv6为移动节点提供了基于网络的移动性管理方法,移动节点不参与管理移动性信令.为了在移动互联网络中应用代理移动IPv6协议,需要定义安全有效的认证协议.目前还没有见到关于代理移动IPv6认证协议方面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代理移动IPv6的认证协议,该认证协议可以提供接入认证功能,并可防止重放攻击和密钥暴露.为了分析该认证协议的性能,本文给出了认证费用和认证延迟分析的解析模型,分析了移动性和流量参数对认证费用和认证延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代理移动IPv6认证协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基于IPv6的移动互联网络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移动IPv6支持主机在Internet上移动,但它并不支持任意一个网络在Internet上移动。快速增长的移动数据业务需求推动着IPv6(其是移动IPv6)和3G不断向前发展。文章介绍了移动IPv6的工作机制和移动IPv6中的关键技术,然后分析了移动Ipv6直接应用于移动网络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移动IPv6作一些改进来支持移动网络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针对移动因特网中移动IP存在的三角路由问题的三种解决方案:移动IPv4中的路由优化、反向路由和移动IPv6,阐述了每种方案实现的关键技术,并分析了协议的技术性能和可行性。最后,对这三种协议进行了比较,提出了现有协议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MIPv4与MIPv6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旭  丁岩军 《移动通信》2006,30(2):15-18
文章介绍了移动IPv4和IPv6的工作原理,比较了两者的技术优势,笔者的结论是,IPv4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而IPv6作为新一代协议,具备着先天的优势,有替代IPv4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在移动IPv6和层次移动IPv6中,移动节点通过无线接入点(AP)接入网络并且自动配置地址,缺乏必要的安全认证和地址管理机制。针对这一问题,文章结合IPv6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和认证,授权,计费(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协议设计出一套安全可靠的接入认证机制,并给出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接入认证方案能够有效实现对移动节点的合法性进行验证,认证成功的同时也为移动节点(MN)配置了合法IP地址,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