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化整体护理在神经科危重病人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程序对危重病人进行临床护理.结果:缩短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时间并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结论: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危重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科危重病人的急救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28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前后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除了对耳鼻咽喉科危重病人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外,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抢救成功率有显著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3.
门诊急救护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急救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门诊危重病人的急救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门诊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目前已经成为门诊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型医院,我院门诊患者流量较大,各种疾病患者在门诊候诊的过程中突发昏厥、心脏骤停或其他意外事件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必须要求门诊护理人员具备及时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及对策,继而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重在对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门诊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科小组在提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危重症专科小组,通过培训护士的危重症专科知识与技能、规范工作流程,细化专科质控标准,加强专科质控等措施提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结果实施危重症专科小组活动后,护士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均得到提高,危重病人的护理规范化,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开展危重症小组活动,可强化护士的专科知识与技能,规范护士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提高抢救能力.  相似文献   

5.
陆婷  钟筱兰 《医学争鸣》2004,25(22):2030-2030
0引言 危重患者的急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临床护理值得探讨和总结的一个领域.现将我院1996~2001年急诊科抢救1266例危重患者分析报告如下,并探讨配合抢救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就诊过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福建省某三甲医院急诊科2016年5月开始为期3个月的全程护理模式探讨,并比较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应用前(2016年2—4月)和应用后(2016年8—10月)共12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焦虑(SAS)得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应用后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1.67%、护理满意度88.83%,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焦虑情绪(61.60±3.20)分,显著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 在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浅谈外科危重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晓红 《中外医疗》2009,28(34):137-137
目的探讨外科危重病人的急救与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接诊的各类特殊危重患者中典型病例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各类特殊危重患者358例,经过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痊愈187例,显效85例,有效55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为90.22%。结论由于我们重视创伤病人的抢救和护理工作,为救治病人赢得时间。提高了重伤救治效率和抢救成功率。使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接受诊治的危重患者548例,548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实验组,选取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接受诊治的急诊危重患者470例,470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的急诊危重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方式进行抢求护理,对对照组的急诊危重患者采用常规抢救护理方式.两组急诊危重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已被记录,对其临床抢求成功率和患者护士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据观察分析的结果可知,在抢救成功率方面,实验组的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求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危重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患者护士满意程度方面,实验组急诊危重患者患者护士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急诊危重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当中,采取全程护理模式,对在急诊危重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抢救成功率更大,较为安全,且护士和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大大降低了治疗危险,降低了护理风险,患者的依从性也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救中的应用,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对123例严重创伤患者使用临床快捷护理路径表进行抢救,并护送各项检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改该表,使之更完善。结果:有效缩短了就诊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通过实施临床快捷护理路径,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挽回了生命,提高了综合医院的急救能力,使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救程序化管理在创伤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实行急救程序化管理在创伤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通过制订应急预案、建立急救中心网络体系、启用创伤危重患者绿色通道、组建高素质医护人员和采用统一创伤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等建立急救程序化管理。比较实行急救程序化管理前后患者术前出诊启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管理后患者术前出诊启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管理前明显缩短,抢救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实现急救程序化管理可显著提升抢救效果,降低出诊启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安全型留置针在急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总结经验,减少针刺伤和血液污染的发生,正确及时的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68例安全型留置针的置管要点及穿刺结果、维护. 结果 468例静脉穿刺无一例发生针刺伤,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病人满意度高. 结论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部位、型号、保留时间可以提高成功率,为危重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检查和转动患者过程中液体外渗的风险,减少针刺伤和血液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四年中经绿色通道的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抢救情况统计总结分析。结果绿色通道抢救事件137起716人,手术156人,102人收入病房,241人留院观察,202人回家观察,15人死亡,抢救成功率97.9%。结论对危重病人及时采取有效便捷的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并加强对急救后病人的跟踪护理,能明显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规范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模式,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护理质量。方法:对50例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工作程序进行分析。结果:50例病人中有47例经抢救脱险,3例因伤势过重及并发症死亡。结论:有预见性、针对性的进行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工作中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急诊科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90例重症抢救病人为观察组,收集同一时期急诊科收治的90例重症抢救病人为对照组。观察组行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抢救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工作中行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急救团队抢救能力,保证患者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气管插管术在心肺复苏时的应用经验,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急诊气管插管抢救心肺复苏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急诊气管插管中,125例为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0.6%,插管时间1~5min,平均时间55s,中位时间50s.结论 气管插管是急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基础,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挽留手术机会以及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急诊是接待危重病人的第一关口,就诊对象是各科的危重病人及"120"接回的急救病人,同时也包括门诊服务时间以外的普通病人.因此,急诊科要具备对危重病人的各种检查仪器,医护人员对危重病人实施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还须兼顾普通病人的就诊.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院前急救的有效率,不但可以直接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同时也是对急诊医疗、护理技术的检验.在护理操作中,需针对不同危重病人、不同心理问题的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扩大社会效益.护士作为与病人最频繁、最直接的接触者,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娴熟的急救技能,掌握急救物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特别是在院前急救中,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及时、准确、迅速地完成各种护理操作,因为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生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5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组采用一体化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急救护理干预的干预组的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抢救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艳 《中外医疗》2013,32(8):166+168-166,168
目的探讨研究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48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对其进行全程护理模式下的抢救护理;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470例危重患者做对照组,治疗中对其采取常规抢救护理措施进行抢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治疗危险和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9.
马所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8):1086-1087
目的:规范急救体系(EMSS)下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对58例急危重病人经院前急救:伤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人工循环、静脉通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开展现场救护技术;院内急诊救护,各脏器监护治疗与护理。结果:本组58例患者,除1例出血性休克未能纠正,1例野蘑菇中毒伴肝衰竭死亡外,56例危重病人经积极救治,生命体征稳定,病情缓解抢救成功率达92.6%。结论:规范的急救体系(EMSS)以其"安全、畅通、规范、高效"的特点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方法,进一步提高抢救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急诊抢救的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早期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了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54例,成功率90.0%,6例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早诊断、及时抢救与规范有效的护理是治疗创伤性休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