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苏志华 《腐蚀与防护》2023,(12):114-123
根据Q/SY 1180.4-2015和SY/T 0087.5-2016标准给出的方法,以国外某条长输原油管道为研究对象,收集竣工资料、巡线资料、运维资料、漏磁检测、防腐蚀层检测、阴极保护测试、开挖验证、腐蚀评价和完整性评价等数据,对18类与管道完整性管理相关的数据进行数据对齐,并对主要的管道腐蚀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管道沿线高程、防腐蚀层补口范围、防腐蚀层绝缘电阻和完整性评价情况,判断并识别出需要积极响应的11处管道漏磁检测内部腐蚀缺陷点、15处管道漏磁检测外部腐蚀缺陷点和7处“双高”管段。针对不同类型的管道缺陷点和管段,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埋地钢管的腐蚀形态、防腐蚀措施,包括管道防腐层和阴极保护,管道防腐层缺陷检测的原理、方法和仪器,防腐层缺陷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埋地燃气管道防腐蚀措施及沥青外防腐蚀层老化状况评价标准,以一燃气管道某管段为实例,通过应用马尔可夫链理论,阐述了利用转移概率矩阵对沥青外防腐蚀层老化状况进行预测的方法,从而为确定外防腐蚀层的合理维修周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埋地燃气管网服役时间的延长以及服役环境的日益复杂,埋地燃气管道外腐蚀泄漏的风险逐渐加大,外腐蚀失效事故频繁发生。基于北京燃气2014-2017年间外腐蚀泄漏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了泄漏频次随管道服役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管道外防腐层类型、压力等级及阴极保护等因素对管道泄漏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北京燃气外腐蚀泄漏的关键因素为防腐蚀层类型、服役时间、阴极保护状态。  相似文献   

5.
防腐蚀层和阴极保护的联合防护,是目前防止埋地油气管道受到腐蚀破环的最佳保护方法。但在一定条件下,阴极保护会使涂层与基材之间发生阴极剥离,造成涂层失效,导致能量和金属材料的损失,同时加大了阴极保护工程设计及维护过程中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因此,当防腐蚀层与阴极保护共同使用时,防腐蚀层抗阴极剥离的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防腐蚀层性能和阴极保护电位等因素对埋地管道防腐蚀层阴极剥离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对管道防腐蚀层阴极剥离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埋地管道外防腐蚀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埋地管道外腐蚀原因及类型,介绍了涂料防腐蚀、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在埋地管道外防腐蚀中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7.
阴极保护作为必不可少的第二道防线与防腐蚀涂层一起可对埋地管道提供经济有效的腐蚀控制.但在复杂的冻土地区,特别是呈现年度或季节性冻结与融化循环交替的地区,由于土壤电阻率随土壤冻/融循环所表现出的急剧变化使得阴极保护的有效实施成为工程设计难点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阿拉斯加管道为确定沿线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方法所开展的试验研究以及阳极材料的选择依据等,旨在为国内即将建设的中俄原油管道冻土区管段阴极保护设计方案选择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外管道外防腐蚀层缺陷分级尚无量化标准的现状,提出利用修正后的交流电压梯度(AC voltagegradient,ACVG)缺陷检测数据进行防腐蚀层准确分级评价的方法。在深入分析交流电压梯度检测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管道外防腐蚀层检测模型,进而推导出交流电压梯度检测所用A字架两极间电压差计算公式。利用理论计算公式对试验管道测量的交流电压梯度值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检测数据可消除管道埋深及施加电流不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交流电压梯度法修正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埋地管道外防腐蚀层状态。  相似文献   

9.
外防腐蚀涂层对管道阴极保护电流屏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腐蚀层与阴极保护联合使用是目前长输管道外壁最常见的防护措施。但是,管道外防腐蚀涂层,特别是绝缘性能良好的防腐蚀层脱粘剥离后,会引发阴极保护电流屏蔽,使管道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电流,最终导致管道腐蚀,引发安全事故。本文综述了管道外防腐蚀涂层引起阴极保护电流屏蔽现象的原因、表现形式、对管道的危害以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某电厂输送灰水的埋地钢管腐蚀穿孔导致泄漏频繁发生。对管道外防腐蚀层进行了质量评估和破损点的查找;对土壤的腐蚀性、外部干扰电流等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管道腐蚀的主要原因是:较差的外防腐蚀层、较多的防腐蚀层破损点、强腐蚀性土壤、严重的干扰腐蚀和电偶腐蚀的共同作用等。提出了管道的维修措施:对部分腐蚀严重的钢管进行更换,对部分...  相似文献   

11.
将外腐蚀直接评价方法应用于对二甲苯(PX)输送埋地管道的外腐蚀检测。分别对其进行敷设环境调查、土壤腐蚀性检测、阴极保护检测和防腐层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级。防腐层检测中,应用C扫描检测防腐层绝缘电阻率,综合运用Pearson法和密间隔电位法(CIPS)确定防腐层破损点位置。通过开挖,验证了该组合检测方法的有效性,为埋地管道防腐层检漏提供高效、准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交流电流衰减法(PCM)、直流电位梯度法(DCVG)和密间距管地电位测试法(CIPS)等技术对新疆油田三化(北三台-乌石化站)原油管道开展了外腐蚀综合检测和评价。检测评价内容包括:沿线土壤腐蚀性调查、防腐层完整性、阴极保护有效性、直/交流杂散电流干扰等间接检测及开挖直接检验。综合检测发现三化线防腐层老化、破损严重,沿线共发现破损点592处,约39.2 km的管段管地电位不满足阴极保护电位标准。基于系统检测和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管道外防腐蚀层修复与阴极保护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交流电流衰减法(PCM)和密间距管地电位测试法(CIPS)等技术对新疆油田三化原油管道开展了防腐层和阴极保护检测和评价。检测评价内容包括:沿线土壤腐蚀性调查、防腐层完整性、阴极保护有效性及开挖直接检验。检测和开挖发现防腐层老化、破损严重,发现破损点5处,沿线长度约1.35km管段管地电位不满足阴极保护最低电位标准。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管道外防腐蚀层修复与阴极保护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4.
3PE防腐蚀层联合阴极保护对管道的保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阴极保护联合3PE防腐蚀层的方法对埋地钢质管道进行了防护。试验模拟了管道3PE防腐蚀层底漆存在、金属基体暴露、金属暴露孔处未与土壤介质接触及与土壤介质完全接触的不同情况,探讨了阴极电流与通电电位之间的关系,研究了通/断电位的负移对试样3PE防腐蚀蚀层阴极剥离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阴极保护电流的变化与管道3PE防腐蚀层的缺陷存在、土壤接触方式、通电电位密切相关。通/断电电位正于-0.85V(CSE)时,难以阻止试样发生腐蚀,通/断电位过度负移将造成3PE防腐蚀层的阴极剥离,使3PE防腐蚀层提前失效。  相似文献   

15.
针对雅克拉气田天然气西气东输管道巡检开挖过程中发现的典型腐蚀案例,应用超声波测厚及管壁探针测深技术对开挖点腐蚀管道进行了检测,结合管道介质工况、周围土壤及地形条件,对腐蚀管道的外防腐蚀层情况、腐蚀产物、腐蚀特征、腐蚀因素及原因等进行了观察、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管道腐蚀原因为防腐蚀层及阴极保护失效状况下的含水土壤溶解氧腐蚀.结合管道设计、运行参数及检测数据,进行了管道安全性评价及剩余寿命预测.结果表明,该管道上游3.5 km以内管道处于非安全区,需及时开展腐蚀治理.针对管道腐蚀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防腐层加阴极保护是埋地金属管道和储罐的最基本做法,在油田建设中阴极保护是重要的防腐蚀手段,能够减缓或降低埋地金属的腐蚀,保证埋地管道和储罐长期稳定运行,减少因腐蚀穿孔而影响正常生产和财产损失,延长埋地管道和储罐的使用寿命.我厂现有92套阴保系统,承担着全厂1000立以上的储罐和部分站间管道的防腐保护.  相似文献   

17.
罗涛  高观玲  田晓江  车琨  张宁 《腐蚀与防护》2023,(4):104-106+118
对北京某区域低中压管网于2016~2020年间的管道腐蚀泄漏数据进行了统计,对腐蚀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管道外防腐蚀层类型、压力等级及阴极保护状态,杂散电流强度等因素对管道的腐蚀泄漏都具有重要影响,且阴保状态及外防腐蚀层种类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管体外观检查、土壤环境测试、阴极保护与交直流干扰检测、腐蚀产物分析等方法,对某埋地钢管3PE防腐蚀层缺陷处管体的腐蚀情况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防腐蚀层缺陷处管体的腐蚀形貌与交流腐蚀类似,且该管线与电气化铁路交叉穿越,腐蚀点处最大交流电流密度达到100A/m2,发生交流腐蚀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定向钻穿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管道建设工程,由于定向钻穿越管道(HDD管道)施工工艺的局限性,采用常规的检测手段很难对其防腐蚀层和阴极保护效果进行检测评价。对国内外HDD管道防腐蚀层和阴极保护的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并对HDD管道防腐蚀层和阴极保护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总结我国核电厂和油气输送等领域重要埋地管道防腐蚀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新成果,促进从事重要埋地管道腐蚀防护研究、生产和现场应用的科技工作者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推动我国埋地管道防腐蚀技术的发展,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市腐蚀科学技术学会、《腐蚀与防护》编辑部、上海市工程材料应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将于2017年8月23至25日在上海材料研究所召开"重要埋地管道腐蚀防护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