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时应用比伐卢定抗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择期行冠脉造影及PCI治疗且年龄≥75岁的患者141例,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70例)及肝素组(71例)。比较两组PCI术后30 d出血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比伐卢定组术后出血发生率(2.86%)明显低于肝素组(9.86%,P0.05);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比伐卢定安全有效,降低出血发生率,未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国产比伐卢定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T2DM并STEMI且须直接行PCI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比伐卢定组50例,PCI术中采用比伐卢定抗凝;肝素组50例,PCI术中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比较2组用药前、后活化凝血时间(ACT)、术后6 h凝血4项、PCI疗效[术后2 h ST段回落百分比、术后7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0 d内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1用药后5、30 min及术后即刻,比伐卢定组的ACT值均高于肝素组(均P0.05);2手术结束后,比伐卢定组ACT值下降更迅速,于术后1 h下降至用药前水平,而肝素组下降较慢,于术后6 h才下降至用药前水平;3 2组PCI疗效(术后2 h ST段回落百分比、术后7 d LVEF)及术后30 d内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比伐卢定组术后30 d内出血事件低于肝素组(P0.05)。结论:与普通肝素抗凝相比,国产比伐卢定在T2DM并STEMI患者PCI术中,效果更强,疗效更稳定,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比伐卢定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IABP联合PCI治疗的AMI患者92例,依据术中抗凝药的使用情况,分为两组:比伐卢定组(n=30)和肝素组(n=62)。观察指标为PCI围术期出血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比伐卢定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较肝素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伐卢定组血小板下降幅度显著低于肝素组(P=0.002)。随访期间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抗凝对IABP辅助的AMI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且对血小板数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国产比伐卢定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segmentSelevationS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ousS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0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DM并STEMI患者100例直接行PCI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比伐卢定组(50例)术中采用比伐卢定抗凝;肝素组(50例)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比较两组用药前后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ing time,ACT)、术后6 h凝血四项、PCI疗效[术后2 h ST段回落百分比、术后7 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术后30 d内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结果 (1)于用药后5 min、30 min及术后即刻,比伐卢定组的ACT值均高于肝素组(均P<0.05);(2)从用药后5 min至术后6 h,比伐卢定组的ACT值标准差均小于肝素组(P<0.01);(3)于手术结束后,比伐卢定组下降更迅速,于术后1 h下降至用药前水平,而肝素组下降较慢,于术后6 h才下降至用药前水平;(4)两组PCI疗效指标(术后2 h ST段回落百分比、术后7 d-LVEF)及术后30 d内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比伐卢定组术后30 d内出血事件低于肝素组(P<0.05)。结论 与普通肝素抗凝相比,国产比伐卢定于T2DM并STEMI PCI术中,效果更强,疗效更稳定,代谢更快,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应用比伐卢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15例拟行PCI术的肾功能不全ACS患者被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109例和肝素组106例,分别于术中应用比伐卢定和肝素抗凝,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抗凝效果,术后30d内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术中活化凝血酶时间(ACT)及其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0d内MACE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术后30d内轻度出血及总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素组(P0.05),且不随肾功能下降而显著增加出血风险。结论:比伐卢定在伴有肾功能不全的ACS患者PCI术中的抗凝效果与肝素相当,且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应用比伐卢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我院行急诊PCI术年龄≥75岁的STMEI病人85例,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A组,43例)和普通肝素组(B组,42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抗凝效果、术后30 d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A、B两组病人术中活化凝血时间(ACT)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7%与90.5%,P0.05);B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与4.6%,P0.05);两组30 d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与16.7%,P0.05)。结论与普通肝素相比,高龄STMEI病人行急诊PCI术中使用比伐卢定,抗凝疗效相当,但能明显减少出血事件,且未增加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国产比伐卢定应用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随机将接受择期PCI的患者分为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在PCI术中分别采用比伐卢定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疗,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术中测定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ACT)、手术成功率(靶病变术后狭窄程度小于20%并24 h内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及30天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为轻度及重度出血.结果:共有218例患者入选,实际入组完成试验207例,比伐卢定组(n=105)和肝素组(n=102).用药后5 min除肝素组2例需要追加剂量外,其余两组患者PCI术中均能维持ACT>225 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PCI手术成功率和30天无心脏事件生存率均分别为100%和98.0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24 h内轻度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0.95%和6.86%(P<0.05)、30天内轻度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和8.8%(P<0.05),肝素组有1例发生严重消化道出血.结论:国产比伐卢定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择期PCI术中抗凝治疗,疗效不劣于肝素且出血副作用低于肝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普通肝素与比伐卢定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6月~2017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3例,男性81例,女性72例,年龄65~87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普通肝素组(76例)和比伐卢定组(77例)。比伐卢定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应用比伐卢定;普通肝素组术前注射肝素。用药前检测血小板计数、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用药后1 h、4 h、24 h复测。观察两组治疗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用药后1 h的ACT值为(151.3±32.9)s,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的(280.7±35.9)s;用药后4 h,比伐卢定组的ACT值仍低于普通肝素组[(143.5±28.9)s vs.(214.9±39.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伐卢定组与普通肝素组各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伐卢定组共有10例(13.0%)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普通肝素组有13例(1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重度出血。比伐卢定组无显著意义出血发生率为9.1%,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的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伐卢定组总出血率为10.4%,低于普通肝素组的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与应用普通肝素相比,使用比伐卢定可获得良好的抗凝效果,且出血发生率低,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肝素与比伐卢定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北京昌平区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296例,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16例。依据用药不同分为肝素组(169例)和比伐卢定组(127例)。检测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4项,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浓度。记录术后24 h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记录术后30 d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前以及术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素组术后出血21例(12.43%),轻度出血19例,其中13例为咯血,6例为皮肤黏膜出血;重度出血2例,1例为消化道出血,另1例为脑出血。比伐卢定组术后出血6例(4.72%),轻度出血5例,均为咯血,重度出血1例,为消化道出血。比伐卢定组轻度出血及总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肝素组,3.94%vs.11.24%,4.72%vs.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0 d,比伐卢定组较肝素组MACE发生率降低(2.36%vs.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总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肝素组(3.15%vs.8.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比伐卢定较应用肝素术后出血和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伐芦定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09至2014-01期间因急性STEMI就诊于我院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159例,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比伐芦定随机分为两组:比伐芦定组及肝素组。术中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即替罗非班的应用由术者评估患者病情特点决定是否合并应用。分析两组一般情况、冠脉影像特点等一系列基线资料,并对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30 d内的出血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进行随访统计,分析比较其中差异。结果:在最终完成研究的153例样本中,比伐芦定组(n=72)与肝素组(n=81)比较,围手术期出血事件发生率6.5%比11.0%、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0%比1.2%以及术后30 d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9.7%比13.5%、MACE发生率1.4%比7.4%均有所下降,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比伐芦定应用于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是安全有效的,且其具有降低出血及MACE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对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比伐卢定+PCI)59例和对照组(普通肝素+PCI)57例。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术后12 h及7、30 d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并观察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绞痛发作、再次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心源性猝死)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术后12 h血清NT-pro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图LVEDd、LVE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min心电图回落百分比,7、30 d血清NT-proBNP水平及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比伐卢定组术后30 d内MACE和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比伐卢定能明显改善急诊PCI患者术后心功能,并减少MACE及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国产比伐卢定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0例发病12 h以内、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比伐卢定组(40例)和肝素组(50例),术中分别使用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抗凝,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术后1 h和4 h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及术后24 h血小板计数,以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评价安全性的指标主要为血小板是否减少和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病变支数、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30 d,无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心原性死亡发生。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前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AP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停药后1 h的APTT值明显小于肝素组[(160.0±25.6)s比(165.0±27.6)s,t=2.412,P=0.02],但停药后4 h的APTT值虽仍小于肝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6±11.5)s比(40.3±12.6)s,t=0.573,P=0.56]。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无血小板减少,比伐卢定组轻度出血事件少于肝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5.0%)比4例(8.0%),χ2=0.321,P=0.57]。结论在急诊PCI术中,国产比伐卢定抗凝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比伐芦定在经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经股动脉途径PCI的冠心病患者63例,根据术中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分为2组:比伐芦定组(n=30)和普通肝素组(n=33)。观察指标为PCI围术期出血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比伐芦定组和普通肝素组的30 d MACE发生率比较(6.7%vs.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普通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经股动脉途径行PCI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行急诊PCI术的老年STEMI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肝素+PCI)和观察组(比伐卢定+PCI),各50例。观察两组的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6 h及30 d的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率等。结果两组同时段NT-proBNP水平及LVEDd、LVEF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 NT-proBNP与同组术后6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0 d轻度出血发生率与总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出血发生率比较,比伐卢定组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STEMI病人急诊PCI治疗中应用比伐卢定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比伐卢定可用于老年病人STEMI急诊PCI的术中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近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急诊PCI治疗的STEMI住院患者128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60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68例)。比伐卢定组:球囊扩张罪犯血管病变后,静脉注射0.75 mg/kg比伐卢定,在3~5 min内推注完毕后再植入支架。术后以维持量1.75 mg·kg~(-1)·h~(-1)微量泵泵入4 h。替罗非班加肝素组:术前静脉内注射10μg/kg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同时再注射普通肝素100 U/kg,然后以0.75μ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替罗非班36 h。观察两组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灌注评分(TMPG);并观察两组术后24 h、1个月内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TIMI、TMPG及24 h、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1个月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急诊PCI术中,单独应用比伐卢定治疗效果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相似,但可显著减少术后1个月内的出血事件,并且TIMI评分中高危的STEMI患者获益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阿加曲班与比伐卢定在高出血风险且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IgG抗体阳性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抗凝效果。方法 :94例高出血风险且HIT-IgG抗体阳性的STEMI患者,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阿加曲班组(n=46)和比伐卢定组(n=48)。在PCI常规治疗基础上,比伐卢定组患者术中抗凝应用比伐卢定,阿加曲班组术中抗凝应用阿加曲班。监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5 min、停药即刻、停药后0.5 h、1 h、1.5 h、2 h活化凝血时间(AC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用药前及停药后24 h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记录PCI后24 h内及术后7 d内的出血事件,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1)阿加曲班组患者用药后5 min、停药即刻、停药后0.5 h、1 h、1.5 h的ACT、APTT均低于比伐卢定组(P均0.01);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阿加曲班组患者的ACT、APTT均低于比伐卢定组(P均=0.000);阿加曲班组患者用药后5 min、停药即刻、停药后0.5 h、1 h、1.5 h的ACT、APTT的标准差均小于比伐卢定组。(2)同组用药前后比较,阿加曲班组患者的ACT、APTT于停药后1 h恢复至用药前水平,而比伐卢定组患者的ACT、APTT于停药后2 h恢复至用药前水平。(3)两组患者的eGFR、SCr、血小板计数于用药前及停药后24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4)两组患者PCI成功率及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P=1.000)。(5)PCI术后24 h内及术后7 d内,阿加曲班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比伐卢定组(χ2=4.715、4.981,P=0.030、0.026)。(6)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3,P=0.353)。结论 :对于高出血风险且HIT-IgG抗体阳性的STEMI患者行PCI的抗凝治疗,阿加曲班与比伐卢定抗凝疗效相当,均不加重肾功能不全,不减少血小板计数,但鉴于阿加曲班完全由肝脏代谢,半衰期更短,出血率更低,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探讨比伐卢定对溶栓失败后行挽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心肌灌注、心肌梗死(心梗)面积及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01-2017-03因溶栓失败来我院行挽救性PCI的139例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71例)和肝素组(68例);比伐卢定组PCI围术期静脉应用比伐卢定行抗凝治疗,肝素组采用普通肝素行抗凝治疗。术后即刻记录梗死相关动脉(IRA)心梗溶栓实验(TIMI)3级的血流获得率、心肌灌注心肌染色分级(MBG)3级获得率,通过绘制心肌酶学曲线,估算2组入院72h时的心梗面积,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并行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72h心功能改善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肝素组分别有3例(4.2%)、2例(2.9%)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比伐卢定组的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获得率(92.6%∶87.9%)、MBG 3级获得率(85.3%∶81.8%)均高于肝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72h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自然对数ln(NT-proBNP)水平[(4.81±1.85)pg/ml∶(4.60±1.78)pg/ml]、肌钙蛋白T(cTnT)[(8.3±4.3)ng/ml∶(8.1±4.0)ng/ml]、左室射血分数(LVEF)[(45.7±5.8)%∶(44.6±5.3)%]、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与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A)的比值(E/A)(1.10±0.31∶1.06±0.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伐卢定组入院72h心肌酶学曲线下面积低于肝素组[(4 385.5±1 268.2)U·h·L~(-1)∶(4 724.8±1 435.7)U·h·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患者术后出血(4.4%∶12.1%)、血小板减少发生率(0∶3.0%)、MACE发生率(4.4%∶6.1%)均低于肝素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溶栓失败后挽救性PCI时应用比伐卢定较普通肝素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期内心肌灌注,减少心梗面积及出血事件,但获益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高出血风险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高出血风险并且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比伐卢定组)和对照组(普通肝素组),每组54例。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的TIMI血流、活化凝血时间(ACT)达标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4(IL-4)、30天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TIMI血流无明显差异。试验组ACT达标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hs-CRP、IL-4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及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高出血风险患者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可明显降低出血事件及MACE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伐芦定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急诊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34例被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接受普通肝素和替罗非班)和观察组(接受替格瑞洛和比伐芦定),两组均在造影前口服阿司匹林的基础上接受相应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72h内出血情况和术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3级比例(65.7%比82.1%)显著升高,术后72h内出血发生率(22.4%比9.0%)和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23.9%比10.5%)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比伐芦定联合替格瑞洛可以显著改善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且出血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血管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和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确诊的STEMI并拟行急诊PCI的病人111例,男70例,女41例,年龄28岁~86岁,随机分为两组,比伐卢定组42例,肝素组69例。比伐卢定组病人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口服。肝素组病人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口服。两组术中分别使用常规剂量比伐卢定或肝素作为抗凝剂,两组病人术中均常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后继续以替罗非班0.75μg/(kg·min)持续泵入36 h;术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每日100 mg及伊诺肝素100 U/kg,每日两次皮下注射,共7 d。肝素组加用氯吡格雷每日75 mg,比伐卢定组加用替格瑞洛90 mg,每日两次。观察两组术后冠脉罪犯血管血流等级及治疗30 d内的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和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罪犯血管血流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风险增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和替格瑞洛应用于急诊PCI疗效优于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及氯吡格雷,且有相似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