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一、立足科学发展,充分认识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兴建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为我国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水资源保障,而且也将大大改善我省特别是苏北地区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对加快苏北振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战略性重大决策。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在东部、中部、西部三个战略经济区范围内,依托工程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大规模、跨流域、长距离优化配置,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沟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江河,构成“四横三…  相似文献   

2.
<正>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优化配置水资源,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水北调新乡段工程作为河南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豫北段线路最长、建筑物最多、工程及地质  相似文献   

3.
邹平市南水北调续建配套一期工程建成后,面临当地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非常规水等多水源联合供水的格局。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邹平市进行了开展区域综合水价改革的需求性分析,对促进南水北调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受水区水资源的优化配,保障区域供水安全以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水权、水价、水市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促进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调水的目的是在江水北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配置用水,实现江、淮、沂沭泗水源互济互调,在苏北地区形成一个跨流域的水资源调配网络图。在调用水的同时,处理好水资源与水权、水价、水市场3者之间的关系,即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促进全国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跨地区、跨流域水利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环境工程、经济工程和社会工程。受水区内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以及西北和华北西部地区,在中国经济格局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份量。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为受水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证,有效缓解受水区水生态恶化的矛盾;还可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受水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缓解"三农"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  相似文献   

6.
<正>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性工程,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决定。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改变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而且有利于提高沿线地区的供水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有利于改善受水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  相似文献   

7.
水权理论与南水北调工程水权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洪先 《人民黄河》2002,24(3):15-17
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跨省市的远距离调水工程,由于沿线各省(市)的自然地理、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等状况各不相同,因此必然存在流域、城市之间用水矛盾和利益协调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水权现状进行研究,根据水权基本理论,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水资源状况和南水北调工程实际出发,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水权分配的基本思路、原则和程序。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系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区和受水区的特点及其在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沿线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系统的工程和空问范围等角度,系统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系统的构成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系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研究内容和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是一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的战略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补充水源,与引黄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同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国民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不平衡的关键措施。一般说来,跨流域调水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模式:调水→改变原来的水文情势→自然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变化。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的实施,必然对水的调出区、调入区及其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不同的影响。为此,进一步认识、评价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敏 《山东水利》2000,(9):40-41
南水北调是我国规划兴建的跨流域远距离调水的特大型工程,举世瞩目。加快实施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优化配置水资源,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是地方政府、水利主管单位及每个水利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局部地区也带来一定的影响。东平湖为南水北调东线  相似文献   

12.
针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现有成本分摊方法,没有全面考虑各受水区水资源紧缺程度、水资源效益差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问题,基于受水区人均水资源量、万元GDP用水量、人均GDP,构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成本分摊调整系数,并把此方法应用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干线工程的口门供水成本核算当中。结果表明,对分摊系数调整后,计算所得两部制水价更符合工程沿线各受水区的水资源自然情况与社会经济状况,有利于公平合理地分摊调水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3.
《河北水利》2011,(11):7-8,48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城乡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降水量不断减少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而且.南水北调工程当时尚未实质性启动.省内有限的水资源还在无偿援助京、津。冀东南地区不得不以超采地下水维持经济发展。面对水资源短缺的困境.我省跨流...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安全监测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运行,还关系到无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监测工作为例,提出专业化管理的方式去实现此项工作质量和效益提高观点。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针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特殊性,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提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采用项目法人直接管理、代建制和委托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对南水北调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对3种管理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管理模式的改进提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调水工程特别是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资源性缺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相继建设了一批跨流域调水工程。进入21世纪,更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建设开始实施,如南水北调工程、辽宁省东水西调工程、甘肃省引洮工程、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云南省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今后一个时期还将规划建设一些新的调水工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市受水区(以下简称"受水区")水资源日趋紧张,部分地下水超采,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明显改善受水区水资源条件和配置格局,提高供水保障程度,为遏制地下水超采,逐步改善和修复受水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现对受水区在南水北调通水后水资源配置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受水区2006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供水区平顶山市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初步拟定受水区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通过一些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使水资源能够支撑受水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北省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工程年均分配我省水量34.7亿m3,受水区覆盖京津以南太行山前平原区的7个设区市、92个县(市)区,国土面积6.21万km2,人口443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65%,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0%,是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区。多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上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实施,对根本缓解受水区水资源供水矛盾,实现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用水安全,促进河北沿海经济强省建设,实施“一线两厢”发展布局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将发挥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受水区将形成外调水、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城市中水等多水源的供水系统,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制定科学的运行管理规则,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城市供水保证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泛流域水资源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雅砻江、大渡河和黄河连为一体,形成泛流域水资源系统,涉及确定合理的调水总量、调水规模与布局以及调水量合理分配等关键技术问题。针对该复杂大系统,研究跨流域水资源多维尺度模拟和优化方法,建立了3层结构的泛流域水资源时空优化调配模型系统,将调水区7条河流与黄河受水区67地市统一优化调配。采用大系统协调技术和嵌套遗传算法动态调节机制求解泛流域水资源优化分配问题,提出了一套适宜的调水规模、工程布局及调水量空间合理分配方案,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