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代西藏是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对象,随着清末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藏也遭受了外国列强治外法权的蹂躏.但是列强在西藏所攫取的治外法权与祖国内地还有所不同,特别是英国在西藏攫取治外法权的过程中就充满了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非殖民化是殖民地和其他附属地通过斗争迫使宗主国改变政策,从而获得独立,导致殖民帝国全面崩溃的一场运动,是2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传统和政治原因,欧洲列强对非洲非殖民化的政策、态度和所采取的形式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对非洲独立时代的政治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又复杂的影响.以刚果危机为例,介绍了非殖民化时代非洲国家独立的背景,以及这种政策给非洲独立国家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形成和发展于百年奋进党史历程中,表现为实现民族复兴而直面各种风险挑战、攻坚克难的伟大精神,具有人民性和自我革命性的特征。斗争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革命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以及党的十八大以后四个时期。面对新时代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总结斗争经验,发扬斗争精神,确保新时代的斗争实践,继续坚持党的领导,站稳斗争立场,掌握斗争策略,增强斗争本领,从而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理论是由关于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的理论、关于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理论和关于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三部分所构成.毛泽东早期视资产阶级是中国的统治者,因而是革命对象,须用俄国式的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资本家政权.显然,他与当时的先进分子一样没有认识到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性.但不同的是,在反对列强军阀的革命运动中,他提出并实施了联合资产阶级的主张,为他此后的理论创造奠定了思想实践基础.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逐步认识到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性,将它分为两部分,并在党内首次提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概念,认识到这个阶级具有既赞成革命又怀疑革命的两面性,相应提出了又联合又斗争的两面对策.<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则成为毛泽东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理论初步创立的奠基作.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理论的主要内容有:1.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前提;2.正确开展党内反倾向斗争,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思想保证;3.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内涵是各党派在统一战线中相对的自主权,坚持这个原则是抗战胜利的中心一环;4.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必须处理好统一与独立的关系,独立自主与互助互让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东南互保"是清末庚子年间的一件大事,当北方中央政府与西方列强发生战争之际,东南地方督抚却同列强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妥协。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列强不断侵入,清朝各种政治力量对列强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那些受西方文明影响较深的东南地区,列强在带来屈辱和掠夺的同时,更多的是向他们表现了一种先进文明的强大力量,这些地区的地方督抚大员在处理与列强的问题时更多的是倾向于接受列强所带来的文明并与其进行更多的合作以确保自己的统治,使得晚清社会出现了一种新的地方与外国势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东南互保"是清末庚子年间的一件大事,当北方中央政府与西方列强发生战争之际,东南地方督抚却同列强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妥协。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列强不断侵入,清朝各种政治力量对列强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那些受西方文明影响较深的东南地区,列强在带来屈辱和掠夺的同时,更多的是向他们表现了一种先进文明的强大力量,这些地区的地方督抚大员在处理与列强的问题时更多的是倾向于接受列强所带来的文明并与其进行更多的合作以确保自己的统治,使得晚清社会出现了一种新的地方与外国势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对太平天国大起义的原因作了不懈探讨.在京官任上,他觉察到清王朝面临十分严重的统治危机,预感大乱将至.起义爆发前后,几次上奏疏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指陈引发起义的潜在弊政,提醒统治者要有所更张.出山参与镇压革命以后,对统治阶级造成农民大起义的“乱因“,从吏治腐败、官逼民反、变乱是非、人心塌陷、道德危机等几方面进行了深入反省和追究,并以此为根据采取诸多凶狠对策,最终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相似文献   

9.
在斯大林所表现出的政治行为中透露着倔强、冷酷、极权、凶狠的政治人格.从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方面探讨斯大林政治人格形成的原因,认为民族文化、家庭环境、思维方式和特殊的政治斗争环境等都对斯大林政治人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勇于创造和富于革命斗争精神的民族,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一直是我们民族的主旋律。在近百年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传统,特别是在国志士用生命和鲜血培育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传统和斗争精神(实际上是更宏伟、更壮丽、更深刻的爱国主义)成为我们共和国和全体人民的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由爱国主义思想激发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团结,鼓舞中国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共中央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发后的三年中,在全社会广泛地掀起了爱国主义教育热潮,从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到各种有关书籍、电影及演出中,人们能够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