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被认为是其并发症发生的共同病理基础。因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方向。该文就近几年来,中药在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状态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血管病变为其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从血管病变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认为内皮功能失调可能是2型糖尿病和大血管病变、代谢综合征的共同病因[1]。1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因素1.1内皮素和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舌下络脉观察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舌下络脉的相关性,掌握其显现类型与规律。方法对30例糖尿病血管病变者的舌下络脉及其显现类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舌下络脉变化的特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粗张、延长、迂曲或囊泡、细络瘀血。舌下络脉以上种种变化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甚至早于其他临床指征的显现。结论舌下络脉的变化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并有一定规律可循。舌下络脉变化可作为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前期诊断指标之一,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血管病变,糖尿病状态下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引起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研究提示,尿微量白蛋白、血或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是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同时也是心、脑、肾等血管病变的预测因子.现代医学在防止高糖性内皮损伤方面主要是控制血糖,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血管早期损伤方面有其特色,痰瘀同治法能够有效改善和治疗糖尿病血管的病变,痰瘀同治方将可能通过祛痰活血来早期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糖基化终产物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可分为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 ,其基本病理改变为毛细血管基底增厚所致的微循环障碍 ,从而导致组织缺氧和损害 [1] ;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动脉硬化[2 ] ,可引起冠心病、肾动脉硬化性高血压、四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无论是微血管病变还是大血管病变 ,血管重建均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细胞因子是对细胞分化、生长、增殖及功能等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多肽 ,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效应 ,又称细胞多肽调节因子 ,在糖尿病 (DM)状态下…  相似文献   

6.
杨光燃 《医学综述》2011,17(20):3123-312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醛糖还原酶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等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因此,研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将有助于早期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所致的大血管病变主要累及冠状血管、脑血管和周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内皮功能障碍促进血管异常生长,导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念馨 《医学综述》2010,16(15):2341-2345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外周血管病变主要累及下肢动脉、颈动脉、上肢动脉等。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与多因素相关,如高血糖、内皮功能异常、炎性反应等,对其进行研究对临床早期诊治、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超声血流成像仪能早期发现病变,对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诊断和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血糖是诱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系统的重要原因,阐述高血糖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痰瘀同治是防治高糖性血管内皮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临床经验丰富,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疗效稳定,毒性小,不良反应少,可长期使用,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综合作用,即对心脑血管病、白内障、肾病等并发症有着特殊疗效.糖尿病并发症病变呈慢性过程,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是长期的,因此中药治疗尤显优势.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血管病变、肾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中药活性成分可通过降血脂、改善血流变、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消除自由基、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抑制内皮素分泌等来防治和延缓其发生和发展.近年来运用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此方面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