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舌鳞状细胞癌临床N0颈清扫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舌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临床N0(clinical N0,cN0)颈部合理的治疗模式,避免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1年4月cN0舌鳞癌327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颈部控制率的影响,并进行预后和死因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年以上,总的3年生存率为69.7%(228/327),颈部治疗失败组和颈部控制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39.1%(25/64)和77.2%(203/263);51.5%(51/99)死亡与颈部治疗失败有关;总的颈部控制率为80.4%(263/327),采取观察随访、Ⅰ区清扫、Ⅰ Ⅱ区清扫、肩胛舌骨肌上颈清扫术、经典性颈清扫术、功能性颈清扫术的颈部控制率分别为67.5%(27/40)、72.7%(24/33)、60.0%(15/25)、84.9%(45/55)、86.8%(131/151)、84.0%(21/25),影响颈部控制率的独立因素为颈部治疗方法和术后N分期。结论 颈部控制是cN0舌鳞癌预后的关键因素;舌鳞癌cN0颈部的治疗首选肩胛舌骨肌上颈清扫术;对于术后病理提示有多个淋巴结转移和(或)包膜外侵犯者应考虑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2.
微波组织凝固在舌鳞癌综合治疗中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两组病例对照研究,以证实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是否可作为治疗舌鳞癌原发灶的一种治疗方法,非比较其与传统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80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依临床分期、性别、年龄相应随机分组。实验组病例原发灶进行微波组织凝固治疗,颈部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同时行颈外动脉或舌动脉结扎术。对照组病例Ⅰ、Ⅱ期患者采用颈淋巴结清扫术加半舌切除术,Ⅲ、Ⅳ期患者采用舌癌联合根治术。结果:通过比较治疗后2年的原发灶复发、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及2年生存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675,0.747,1.0和0.713)。比较口腔功能及外形的满意程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0125,P<0.0001)。术后创面出血及呼吸困难是微波组织凝固治疗舌鳞癌主要并发症。结论:在行综合治疗同时微波组织凝固治疗的近期疗效与传统方法相同,具有保全口腔功能和外形的优点,它可以作为治疗舌鳞癌原发病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的分布规律,探讨舌鳞状细胞癌cN0患者的颈部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5年1月-2000年12月初次在我院诊治的329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cN0 179例,cN1 131例,cN2+3 19例(2例出现双侧颈淋巴结转移)。在cN0患者中,肩胛舌骨肌上清扫或单纯颔下清扫20例,根治性颈清扫93例,扩大的肩胛舌骨上(包括Ⅳ区)清扫8例。在cN1患者中,30例接受颈部单纯放疗;肩胛舌骨肌上清扫6例,根治性颈清扫94例,扩大的肩胛舌骨上清扫1例。所有cN2+3患者均行根治性颈清扫。结果 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8.3%(10/121),其中T1为1.3%(1/76),T2为4.3%(4/93),T3为44.4%(4/9),T4 100%(1/1)。实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71.7%(81/113)。91例患者组织学检查发现颈清扫标本中淋巴结转移阳性,Ⅰ区淋巴结转移占39.6%(36/91)、Ⅱ区71.4%(65/91)、Ⅲ区19.8%(18/91)和Ⅳ区8.8%(8/91)。有2例患者发生对侧Ⅰ、Ⅱ和Ⅳ区的淋巴结转移。在cN0患者中,颈部单纯放疗的同侧颈部复发率为7.5%(3/40),综合治疗为7.5%(6/80),单纯手术为2.4%(1/41),等待观察为16.7%(3/18);颈部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0%,综合治疗为55.6%,单纯手术为79.6%,等待观察为48.6%。结论 Ⅱ区是舌鳞状细胞癌最易转移的部位,不主张对所有cN0患者实施择区性颈清扫,对T3和T4患者可考虑扩大的肩胛舌骨肌上清扫(Ⅰ~Ⅳ)。  相似文献   

4.
择区性颈清扫术在临床N0舌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择区性颈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与经典性或改良性颈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RND)在治疗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临床阴性(cN0)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1998年1月-2002年12月之间采用肩胛舌骨肌上颈清扫术(Ⅰ~Ⅲ区)14例及Ⅰ~Ⅳ区清扫19例(SND组)共33例与1980年1月-1997年12月之间112例采用经典性或改良性颈清扫术(RND组)的病例,根据T分期、综合治疗方式和淋巴结病理情况进行随机配对分析。Kaplan—Meier方法计算复发率和颈部淋巴结复发或生存趋势。结果RND组5年颈部复发率为9.1%(3例),SND组5年同侧颈部复发率12.1%(4例);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78.8%和82.9%(分别为26例和28例)。Ⅰ-Ⅲ区清扫组5年颈部复发率为21.2%(3例),清扫野外复发率为14.3%(2例);Ⅰ-Ⅳ区清扫组5年同侧颈部复发率5.3%(1例),清扫野外复发率为0。结论与经典性或改良性颈清扫术相比,择区性颈清扫术并不影响cN0舌癌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术式以Ⅰ~Ⅳ区清扫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微波组织凝固在舌鳞癌综合治疗中的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诠  曾宗渊 《耳鼻咽喉》1999,6(6):345-349
目的 通过两组病例对照研究,以证实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是否可作为治疗舌鳞癌原发灶的一种治疗方法,并比较其与传统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80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依临床分期、性别、年龄相应随机分组。实验组病例原发灶进行微波组织凝固治疗,颈部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同时行颈外动脉或舌动脉结扎术。对照组病例Ⅰ、Ⅱ期患者采用颈淋巴结清扫术加兰舌切除术,Ⅲ、Ⅳ期患者采用舌癌联合根治术。结果 通过比较治疗后2年的原发灶复  相似文献   

6.
张彬  徐国镇 《耳鼻咽喉》1995,2(2):90-93
声门上型喉鳞癌临床颈淋巴结阳性患者81例,随机对照研究术前放疗40Gy对控制颈部复发的意义。放疗加手术32例,单纯手术49例,随诊3年以上。颈部为复发的主要部位占62.9%,放疗加手术组颈部复发率21.8%,单纯手术组30.6%,但无统计学差异(P=0.9)。两组颈部复发率与T分期和N分期(除N2外),大小无明显关系。因此术前40Gy对颈部复发无显著意义,建议对所有患者做临床阳性侧颈清扫术,术前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舌活动部鳞癌病人临床检查颈淋巴结阴性(cN0)的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在颈部各区的分布,显示舌活动部鳞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并指导舌活动部鳞癌cN0的分区性颈淋巴清扫的范围。方法:回顾分析33例cN0的舌活动部鳞癌行选择性全颈淋巴结清扫和挽救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分析手术后病理阳性淋巴结(pN^ )在颈部各区的分布。结果:病理证实单个淋巴结转移14例,其中Ⅰ区淋巴结转移3例,Ⅱ区淋巴结转移7例,Ⅲ区淋巴结转移4例,Ⅳ区和Ⅴ区未见淋巴结转移,多个淋巴结转移19例,各区转移频率分别为:Ⅰ区27.45%,Ⅱ区39.22%,Ⅲ区31.37%,Ⅳ区0%,Ⅴ区1.96%。结论:舌活动部鳞癌cN0的颈部处理没有必要采用经典性全颈清扫术,建议行肩胛舌骨肌上的分区性清扫,即Ⅰ区清扫 Ⅱ区清扫 Ⅲ区清扫即可,避免全颈清术给患者造成的术后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舌及口底鳞癌淋巴转移的手术时机与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舌及口底鳞癌67例,非手术组12例(为cN2-3患者),手术组55例。cN028例行原发灶切除,其中23例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27例cN1-3(cNl5例、cN2-3222例)行原发灶切除加根治性颈淋巴清扫,其中16例cN2-3行岛状肌皮瓣修复术;结果在34例患者中(cN2-3),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54.55%(12/22),非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41.67%(5/12)。28例cN0患者中,4例单纯癌肿切除者术后45~60天出现淋巴转移;23例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者,证实13例有隐匿性淋巴结转移,10例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对cN0患者应尽早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多区域淋巴结或一个区域多个淋巴结转移的cN2-3患者,手术比非手术组的生存率更高,但后者对提高5年生存质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声门上型喉鳞癌临床颈淋巴结阳性患者81例,随机对照研究术前放疗40Gy对控制颈部复发的意义。放疗加手术32例,单纯手术49例,随诊3年以上。颈部为复发的主要部位占62.9%,放疗加手术组颈部复发率21.8%,单纯手术组30.6%,但无统计学差异(P=0.9)。两组颈部复发率与T分期和N分期(除N_3外)大小无明显关系。因此术前40Gy对颈部复发无显著意义,建议对所有患者做临床阳性侧颈清扫术,术前放疗剂量提高到50Gy,或术后放疗60Gy以上。  相似文献   

10.
头颈鳞癌颈部N_0的局限性颈清扫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头颈部肿瘤颈部N0的处理有不同意见。本文提供两组病例:一组为149例喉癌声门上型;一组为219例舌活动部癌。试图从这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讨论N0适宜治疗。方法:我科于1976~1990年外科或综合治疗声门上型喉癌149例;1960~1993年外科或放射治疗舌活动部鳞癌219例。这两类病种均易有颈淋巴结转移,均为T1~4N0病例。声门上癌颈部做上颈清扫术;舌癌大部做全颈清扫术。两组原发灶以手术或放射治疗。利用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及随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声门上型喉癌N0上颈清扫术后,病理无淋巴结转移者149例(病理有转移者立即做全颈清扫,不包括在这一组内),5年观察后有15例(10.1%)出现颈转移。和文献报告全颈清扫后复发率可以相比。219例舌癌患者116例做全颈清扫,病理阳性率为19.8%(23/116)。3年观察后颈部复发的病例如下:原发与颈部放疗者17.2%(10/58);颈部无治疗者16.1%(5/31);颈清扫病理阴性者12.0%(10/83)。统计学上无差别。结论:对N0患者,无需做经典性全颈清扫术。对声门上型患者,上颈清扫(Ⅱ组淋巴结)做为诊断措施可以解决问题,进一步可以考虑肩胛舌骨肌上清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影响淋巴转移阳性(pathologically node positive,pN+)舌体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和淋巴转移规律,探讨pN+舌体鳞癌的颈部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138例pN+舌体鳞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pN+舌体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和复发淋巴结的分布规律和pN+舌体鳞癌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对颈部复发的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2年以上或至患者死亡.Kaplan-Meier法计算3年生存率为46.4%,5年生存率为36.2%.138例共203个分区发生转移,其中同侧Ⅰ、Ⅱ、Ⅲ区累及频率达94.6%,47例共66个分区出现颈部淋巴结复发,其中同侧Ⅰ、Ⅱ、Ⅲ区复发频率达77.3%.颈部复发率与pT分期、pN分期、pTNM分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有关(P值均<0.05);当淋巴结有包膜外侵犯时,术后放疗组的颈部复发率低于未放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不同颈清扫方式间的颈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TNM分期和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是影响pN+舌体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分期、pN分期、pTNM分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是影响pN+舌体鳞癌颈部复发的因素;当淋巴结有包膜外侵犯时,术后放疗有可能降低颈部复发率;改良性颈清扫的颈部复发率与经典性颈清扫没有差异,对非淋巴结构无肿瘤侵犯的pN+舌体鳞癌尽量行改良性颈清扫;pN+舌体鳞癌转移和复发淋巴结主要分布在同侧Ⅰ、Ⅱ、Ⅲ区,择区性颈清扫可应用于pN+舌体鳞癌.  相似文献   

12.
李德志 《耳鼻咽喉》2000,7(1):61-64
对舌鳞癌的颈结处理,尤其对cN0行颈清扫的指征及清扫方式,目前仍有不同意见。本文对此进行总结。(1)因舌淋巴引流的特殊性面出现所谓”跳跃性转移“,所以对舌鳞癌行预防性颈清扫时,范围应包括颌下、颏下淋巴结(1区)。颈深上组淋巴结(Ⅱ区)、颈深中组淋巴结(Ⅲ)区及颈深下组淋巴结(Ⅳ区)。(2)对cN0舌鳞癌,除对原发灶较小(T1),浸润深度〈5mm,分化较好,且无血管神经浸润者,均应考虑行选择性颈清扫  相似文献   

13.
声门上型喉癌N_0术前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门上型喉癌临床N_0100例,随机对照研究术前放疗40Gy对控制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作用。放疗加手术(综合治疗组)46例,单纯手术54例,随诊3~12年。综合治疗组颈部复发率为15%(7/46),单纯手术26%(14/54),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40Gy的剂量可能对颈部转移的控制不够。放疗加手术组T_4颈部复发率33%,比T_(1~3)的3.6%明显增高。因此,建议T_4声门上型喉癌应常规做一侧传统的根治性颈清扫术(RND),增加术前或术后放疗剂量到50G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喉声门上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980~1998年我院57例喉声门上型低分化鳞癌病例(1997年UICC分期: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18例,Ⅳ期30例)。单纯手术25例,单纯放射治疗9例,术前放射治疗加手术14例,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7例,术前化学治疗加手术2例。喉全切除23例,喉部分切除25例;同期颈清扫31例(单侧17例,双侧14例),上颈清扫12例。结果5年生存率47.4%(27/57),颈部转移率63.2%(36/57),双颈转移率24.6%(14/57),远处转移率21.1%(12/57),局部复发率10.5%(6/57),颈部复发率28.1%(16/57),喉部分切除的局部复发率12.0%(3/25)。生存率随分期下降,T1 T2与13 T4和N0 N1与N2 N3的生存率差异分别有显著性(χ^2=4.942,P=0.026;χ^2=4.306,P=0.038)。单纯手术与手术结合放射治疗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N2和N3患者的手术结合放射治疗相对优于单纯手术。结论 喉声门上型低分化鳞癌患者以晚期病变为主,易较早发生淋巴结转移,颈部转移和远处转移率较高,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喉部分切除术是可行的,T3病变的喉部分切除和颈部N分级较晚的患者应手术结合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和残留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者的4种清扫方式的疗效,希望能为临床提供更多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鼻咽癌患者资料,分析总体疗效: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手术并发症;比较全颈清扫、改良性、择区性颈清扫术和颈淋巴结切除术4种手术方式的生存率、复发率;比较术后颈部放疗与否者的生存率、复发率。结果 采用生命表法统计88例鼻咽癌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42.8%,颈淋巴结复发率为22.7%。Ⅱ期、Ⅲ期、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生命表法)分别为56.7%、36.1%、32.4%。全颈清扫术、改良性颈清扫术、择区性颈清扫术和颈淋巴结切除术组5年累积生存率(Kaplan-Meier法)分别为39.8%、60.0%、37.9%和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统计值=1.0,P=0.8011),颈淋巴结复发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470,P=0.493)。颈清扫术后颈部给予与未给予术后放疗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Kaplan-Meier法)分别为39.1%和4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统计值=0.06,P=0.8138),颈淋巴结复发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593,P=0.441)。结论 只要合理选择病例,配合必要的术后局部和浅表的放疗,4种清扫方式都能有效和安全地控制肿瘤。  相似文献   

16.
舌体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总结我科1988年至1995年间舌体鳞癌手术治疗经验,探讨舌体鳞癌手术治疗方法相关问题。材料与方法;入选病例为1988年5月-1995年6月我科住院初治舌体鳞状细胞癌共185例,男102例,女82例,年龄28-88岁,临床分期;Ⅰ-Ⅱ期72例,Ⅲ-Ⅳ期113例,所有病例均行原发灶手术切除 颈淋巴清扫术,原发灶手术切除术后缺损及下颌骨体部处理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术式,cN0148例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cN1-337例行治疗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结果:185例中177例获5年随访,随访率95.68%。185例舌体鳞癌5年生存率为72.43%。已死亡43例中,因肿瘤局部复发30例,淋巴转移7例,远处转移5例,其它1例,舌体缺损修复;未修复者42例,用前臂皮瓣修复117例,胸大肌皮瓣修复26例,下颌骨体部处理;未切除者92例,方块切除75例,下颌骨体部部分切除18例,185例颈淋巴转移率为29.19%,cN0者颈淋巴pN^ 转移机率为19.59%,结论:舌体鳞癌行下颌骨体部切除者适用于癌肿已侵犯口底颌舌沟舌侧粘骨膜者,舌体鳞癌舌体缺损小于1/3时可不修复,大于1/2者可应用前臂皮瓣,大于2/3者行胸大肌肌皮瓣修复,cN0选择性颈清扫术,T1者颈部严密观察,T2行肩胛舌骨上清扫术,T3-4者行功能性颈清术,已超越中线的cN0T3-4患者可作双侧功能性颈清扫术,但不同期行双侧根治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上呼吸消化道鳞癌NO颈部的处理仍是争论的焦点。大量研究表明头颈鳞癌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30%,对N。颈部均实施颈清扫术,将有70%的患者遭受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因此部分学者主张对N。颈部复发灶切除后,密切观察颈部,其理由是密切随诊观察可发现早期颈转移,此时仍可治愈。为验证这一观点,该作者对1987年至1992年行颈清扫术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这47例头颈鳞癌患者,原发灶切除时颈部为NO,术后密切随诊,发现颈转移时行颈清扫术。原发灶切除后随诊的方法是2年内每6周一次,第3年每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舌及口底鳞癌淋巴转移的手术时机与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舌及口底鳞癌67例,非手术组12例(为cN_(2~3)患者),手术组55例。cN_028例行原发灶切除,其中23例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27例cN_(1~3)(cN15例、cN_(2~3)22例)行原发灶切除加根治性颈淋巴清扫,其中16例cN_(2~3)行岛状肌皮瓣修复术:结果 在34例患者中(cN_(2~3)),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54.55%(12/22),非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41.67%(5/12)。28例cN_0患者中,4例单纯癌肿切除者术后45~60天出现淋巴转移;23例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者,证实13例有隐匿性淋巴结转移,10例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 对cN_0患者应尽早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多区域淋巴结或一个区域多个淋巴结转移的cN_(2~3)患者,手术比非手术组的生存率更高,但后者对提高5年生存质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清扫非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未行含Ⅵ区的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的分化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复发情况;探讨分化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要常规行含Ⅵ区的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方法:不同时期处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67例,按时间分成2组:A组为近期行含Ⅵ区的择区性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51例;B组为早期未行Ⅵ区择区性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16例。原发灶处理2组均一致:肿瘤发生侧行甲状腺全切除,甲状腺峡部全切,健侧甲状腺次全切除;若肿瘤两侧同时发生,则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统计第1组中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随访第2组患者,观察头颈部淋巴结复发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结果:A组151例患者中59例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其中发生转移者22例,其余92例同时行Ⅱ、Ⅲ、Ⅳ、Ⅵ区颈淋巴结清扫,其中各区都没有转移者31例,Ⅵ区和其他区均转移者33例(35.8%),只有Ⅵ区颈淋巴结转移者17例(18.4%),除Ⅵ区外其他区域淋巴结有转移者11例(11.9%)。即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7.7%(72/151)。B组1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有颈淋巴结转移者47例,占40.5%;5年生存率为99.3%;复发率为6.0%(7/116)。A组颈淋巴结转移率(54.9%)高于B组(40.5%)。结论:分化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较多的转移到气管前和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Ⅵ区淋巴清扫可成为常规。  相似文献   

20.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淋巴转移规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的规律及临床阳性淋巴结(cN+)的颈部治疗模式;评价术前彩超在诊断甲状腺癌颈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05年7月诊治93例(113侧)cN+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术前颈部淋巴结触诊阳性患者(64侧)和术前颈部触诊阴性,彩超诊断为颈淋巴转移患者(49侧)两组。记录术后颈清扫标本中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及在Ⅱ、Ⅲ、Ⅳ、Ⅴ、Ⅵ区的分布。结果93例患者中双侧颈转移占21.5%(20/93),113侧颈清扫标本中92侧(81.4%)为多分区转移;转移淋巴结在颈部的分布以Ⅱ、Ⅲ、Ⅳ、Ⅵ区为主,分别为60.2%(68/113)、70.8%(80/113)、61.9%(70/113)、58.4%(66/113);Ⅴ区较少分布22.1%(25/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97,P〈0.001)。颈部触诊阳性患者颈清扫标本中转移淋巴结数量(10.1个),多于颈触诊阴性、彩超检查阳性患者(6.9个);淋巴转移区域也多于后者(3.18区与2.61区);术前彩超检查可以发现43.4%(49/113)的颈部触诊漏诊的颈部淋巴转移。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转移为多分区分布,Ⅱ、Ⅲ、Ⅳ、Ⅵ区为主要的转移部位;彩超在甲状腺癌颈淋巴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cN+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应进行包括Ⅱ、Ⅲ、Ⅳ、Ⅴ、Ⅵ区的改良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