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茄子种质资源苗期耐涝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旭  王露  张宇  成玉富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12):2319-2327
本实验旨在找到鉴定茄子耐涝性强弱的方法,并筛选出耐涝性较强的种质资源,为今后进行茄子耐涝机理的研究以及耐涝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在涝害胁迫后利用综合恢复指数评价了263份种植资源的耐涝性。恢复指数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圆茄子、许昌紫茄、观赏茄、紫长茄、墨茄王、荷包茄、雎县紫茄等94个材料耐涝性较强;而野茄子-3、墨玉长茄、引茄1号、早白茄、汉宝3号、茄26、安阳紫冠等34个材料耐涝性较差。茄子种质资源苗期耐涝性强弱的鉴定对茄子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涝渍胁迫对辣椒植株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于穴盘的中转箱作为容器模拟涝渍胁迫环境的方法,研究涝渍胁迫对4种类型20个辣椒品种的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等表型可塑性及壮苗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涝渍胁迫严重抑制了辣椒根系和植株的纵向伸长生长,但是短期涝渍胁迫会促进同化产物向根系的相对积累。本研究通过对各个单项指标与耐涝性关系进行分析,结合观察结果,认为根系耐涝系数和壮苗指标耐涝系数可作为辣椒品种耐涝性的量化评价指标,但是辣椒的耐涝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状,用任何一个单项指标来评价都有片面性,需要结合各个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观赏百合耐涝性鉴定对引种驯化和抗性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16份亚洲百合和16份亚洲百合与麝香百合杂交系观赏百合品种为试材,采用“双套盆”法模拟淹水胁迫,确定观赏百合耐涝性鉴定的最佳时间及根、鳞茎、茎、叶表型涝害症状指标量化评价标准,并通过积分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鉴定不同种系百合品种的耐涝性差异。结果,本文根据预实验确定耐涝性评价时间为淹水胁迫处理13 d;聚类分析将32份百合根据抗性强弱划分为耐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积分评价法从32份供试百合中鉴定出极端耐涝型品种为‘Nashville’‘Brindisi’,极端敏感型品种为‘Levi’‘Fata Morgana’;供试亚洲百合品种间耐涝性差异较大,亚洲百合与麝香百合杂交系普遍具有较强的耐涝性。分析耐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百合涝害症状特征,初步建立百合耐涝性评价体系,为进一步鉴定其他品种百合耐涝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花生耐涝品种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及洪涝灾害的防控对策,选用18个耐涝性差异稳定的花生品种,在适合水旱轮作(土壤渗水性强)的大田条件下于营养生长末期进行短期湿涝10d(W10)、长期湿涝88d(W88)和正常灌溉(NI)处理,研究湿涝对不同花生品种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湿涝对整个花生品种生物量的影响,以叶片最甚,其他依次是茎秆、荚果,而根系略增重;长期湿涝会降低叶片生物量,而促进根系、茎秆、荚果的增加,说明光合器官叶片对湿涝最敏感,其次是茎秆,荚果受短期湿涝影响小且因长期湿涝而增产,而根系具有稳定耐性。短、长涝期时实际产量较高的品种一般表现出矮秆、叶多、根系发达、根冠比较高,而耐性系数多偏低,短、长涝时叶片与根系增重可实现耐渍涝与高产的统一,根系、叶片生物量比重高是维持长涝耐性的基础。筛选出豫花15、花119、彩珠、桂红花、金花1012等耐渍涝品种。  相似文献   

5.
东北春大豆耐涝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61个东北大豆优异亲本材料,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8个点进行试验。在2013年自然湿涝条件下,通过分析品种在各试验点的苗情、生育期和产量差异,对参试品种进行耐涝筛选,将其分为强耐涝、耐涝、中耐涝和弱耐涝4种类型。描述了强耐涝优异品种的特征特性,为大豆耐涝育种提供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6.
刘振宏  蒋薇  刘登望  李林  张昊 《花生学报》2019,48(2):27-30,37
渍涝是我国南方地区花生芽苗期频发的灾害,其造成的直接效应是缺氧,改变植物的呼吸途径。本研究选取3个经大田验证具有明显耐涝差异的花生品种,在幼苗期设置不同时间、不同深度渍涝胁迫处理,测定3种呼吸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SDH)、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变化,以明确不同品种对湿涝胁迫的呼吸适应机制。结果表明,耐涝性强的品种表现出SDH活性高、LDH和ADH活性低,而耐涝性弱的品种SDH活性低、LDH和ADH活性高,该结果与大田耐涝性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淹水是我国南方地区花生种子发芽阶段频发的灾害,因缺氧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试验选取3个经大田验证具有明显耐涝差异的花生品种,设置不同时间的湿涝胁迫处理,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耐涝性强的品种发芽期SDH活性较高、LDH和ADH活性较低,而耐涝性弱的品种SDH活性较低、LDH和ADH活性较高。初步说明不同耐涝性品种的呼吸适应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10个不同耐涝性大豆品种采用双层套盆法进行淹水胁迫处理7 d,对比不同品种的死苗率差异,研究了淹水胁迫对大豆不定根数、根瘤数及叶部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耐涝的品种相比,耐涝品种死亡率低、不定根数量多,通气组织发达,根瘤数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含量较低,且各指标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亚洲大豆育成品种为对象,评价其幼苗期耐淹性,揭示其遗传变异特点,从而为耐涝育种提供种质基础。采用我国黄淮、南方及亚洲其它15国的350份大豆育成品种,以相对死苗率为主要鉴定指标,结合叶片相对失绿率与相对萎蔫率,在苗期进行大豆耐淹性盆栽鉴定。结果表明:以相对死苗率为主的指标体系可以有效鉴定大豆品种的苗期耐涝性。亚洲品种群体存在丰富的耐淹性遗传变异,相对死苗率变幅为4.8%~212.0%。中国黄淮、中国南方、东亚、东南亚和南亚5个区域的品种均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单峰态分布,遗传变异系数均高于21.24%,耐淹性变异丰富,尤其中国黄淮地区覆盖了全群体相对死苗率变幅。各地区均存在耐淹品种,山东、江苏相对较多;从5个区域中依次优选出7、4、1、1、2,共15份耐淹性种质;系谱追踪发现莒选23、南农493-1、黔豆2号的耐淹性可能传递给后代;4份国外耐淹性品种兼具有抗病性可作为亲本拓宽中国耐涝育种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条件下,利用塑料膜遮挡雨水,从花生营养生长末期开始分别进行短期湿涝(10d)和长期湿涝(88d)以及正常灌溉处理,以测定18个花生基因型的籽仁产量,再计算相对产量、耐湿涝系数和耐湿涝指数,进而分类评价花生基因型对湿涝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花生对湿涝的反应,因湿涝长短和基因型而异.短、长期湿涝导致一些基因型减产(2.5%~48.6%),另一些基因型增产(5.5%~56.7%).其中7个品种均减产,5个均增产,5个只适应长期湿涝,1个只适应短期湿涝.(2)根据长、短期耐湿涝系数差异可将基因型划分为7类;采用聚类分析并结合湿涝产量和耐湿涝系数,则划分为6类.结果认为,以耐湿涝指数作为综合评价指标有失偏颇.(3)已获得多个优异耐性基因型,可用于深入研究目标基因和选育耐湿涝性品种.  相似文献   

11.
刘登望  李林 《花生学报》2007,36(4):12-17
在花生幼苗期进行浅水水淹处理,运用生理生化和形态发育指标测定不同花生品种幼苗的耐涝性。结果表明,涝渍时各花生品种的根系乙醇脱氢酶(ADtt)活性即乙醇发酵均有大幅增加,这在短期内表现为一定的适应性(厌氧呼吸供能)。但也是根系乙醇积累伤害的原因之一,尤其高速率的乙醇发酵与花生品种的长期淹涝敏感性有关。涝渍时花生根系发育受限。品种间根系发育情况差异很大。ADH酶活性与根鲜重呈显著负相关。凭借花生根系生长发育指标如颜色、鲜重,以及ADH酶活性高低与变化等生化机制.可判别花生耐涝性强弱。综合采看.幼苗期耐淹涝性以中花5号、花3n较强,其次是花119、豫花15号,而花269、花55弱。  相似文献   

12.
王芳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2007,26(6):828-834
大豆资源耐涝性鉴定,是开展大豆耐涝育种的基础。耐涝性可分为耐湿(渍)性和耐淹性。研究旨在通过对大豆资源的耐淹性评价筛选出耐性强的种质,为大豆耐涝性育种提供耐源。抽取不同来源地的栽培大豆和野生材料,以相对死苗率为鉴定指标,在苗期进行耐淹性盆栽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大豆耐淹性均存在相当大的遗传变异;野生大豆中的极端耐淹材料略比栽培大豆的多,但在全国二者大部分材料的耐淹性差异不大;野生大豆的耐淹性在区域内和区域间均存在一定的变异,栽培种的耐淹性在区域内的变异比区域间的变异大,各个区域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均在30.0oA以上。耐淹性与地理纬度、种皮色、籽粒大小、生育期长短及脂肪含量等有低程度相关;筛选出N24835.0、N24850.0、N23444.0、N04974.1等11份耐淹性极强的野生和栽培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13.
以 3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花期利用遮光度为 50%遮阳网人工模拟寡照环境,测量雌雄间隔期、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数、雄穗长度、产量等 14个性状,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玉米品种进行耐荫性评价,筛选出玉米品种耐荫性评价关键指标,根据鉴定指标对玉米品种进行耐荫性划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优化出产量、行粒数、雌雄间隔期、穗粗 4个耐荫性评价指标,以产量、行粒数、雌雄间隔期、穗粗 4个性状平均隶属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将 35个玉米品种分成耐荫性强、耐荫性弱两大类型。通过分析建立玉米品种花期耐荫性评价体系,产量、行粒数、雌雄间隔期、穗粗作为玉米品种花期耐荫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4.
旱涝急转对不同花生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旱涝急转对花生生理生化的影响,以不同旱涝耐性的3个花生品种中花8号(抗旱)、豫花15(耐涝)和湘花2008(旱涝兼耐)为材料,进行不同梯度的先旱、后涝连续处理,比较不同花生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旱、涝急转的胁迫过程中,干旱对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甚于湿涝。一定强度的旱或涝胁迫总体上均可使花生叶片的4种抗氧化酶POD、SOD、CAT、GR活性提高,随着胁迫的加深活性降低,复水后活性回落至对照水平,且旱甚于涝。MDA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干旱胁迫下各品种花生叶片中MDA含量有所升高,并于复水解除干旱胁迫后恢复至对照水平;而湿涝处理阶段,MDA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在胁迫解除后有所降低。中花8号、豫花15、湘花2008等3个花生品种具有显著不同的水分适应性,中花8号抗旱性更强而耐涝性较弱,豫花15抗旱性较弱而耐涝性强,湘花2008抗旱性中等而耐涝性更强,为水分广适性品种。  相似文献   

15.
水稻分蘖期受淹(冠水)对水稻生长影响较大,不同品种耐涝性表现为常规粳稻耐涝性高于杂交中籼稻,直播稻耐涝性高于人工栽插高于机插秧,秧苗素质好的耐涝性高于秧苗素质差的。杂交籼稻在冠水8 d(粳稻10 d)内,只要管理措施运用得当,多数水稻田可以恢复生长。受涝水稻能否保苗保产,关键在于抢排积水和出水后加强管理,采用排水露田、追施氮磷钾肥和加强病虫害防治,能有效地促进涝后水稻的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16.
对引进的11个花生新品种及本地花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花育系列花生品种比对照种增产显著,生长势强,株型直立紧凑,分枝性好,抗倒、耐涝、抗旱,部分抗病。初步筛选出的中小花生(花育41号、花育44号、花育26号等)在海南地区种植表现良好,可以进一步试种示范。  相似文献   

17.
参照棉花耐渍涝性鉴定技术标准,在棉花种子萌发期模拟淹水胁迫,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及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涝渍胁迫处理对6份陆地棉材料出苗率、株高、主根长、子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幼苗鲜物质质量、幼苗干物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鲜物质质量、株高、主根长、出苗率、幼苗干物质质量和SPAD值可以作为棉花萌发期耐涝性鉴定的指标;6份参试材料的耐涝性强弱顺序依次为402、晋棉36、冀丰908、宛棉3号、苏棉9号、TM-1,其中402和晋棉36为耐涝性较强的材料。相关研究方法可为批量鉴定和评价棉花种质资源的耐涝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云南间作大豆耐荫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耐荫特性,筛选出耐荫性鉴定指标,建立可用于耐荫性评价的数学模型。以44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下创设的自然荫蔽条件开展耐荫性鉴定,净种大豆作为对照。在各参试材料植株成熟期调查10个主要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各指标的耐荫系数为基础,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大豆的耐荫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受荫蔽胁迫后,参试材料的各性状变化趋势及幅度不同,各指标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部分性状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79.77%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荫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将44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耐荫性强弱分为了强耐荫、中等耐荫和弱耐荫3大类。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并筛选出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每荚粒数和倒伏8个性状可作为云南省间作大豆耐荫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9.
NAC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为了研究NAC转录因子在大豆涝渍胁迫中的响应和调控作用,利用前期获得的耐涝品种齐黄34在涝渍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通过分析大豆全基因组内180个NAC基因的表达情况,鉴定出45个持续响应涝渍胁迫的大豆NAC基因.利用PlantCARE在线软件分析发现这些基因的启动子中均至少含有1种逆境或激素应答元件,推测它们可能与大豆的非生物胁迫应答相关.同时,对涝渍胁迫响应程度最大的大豆NAC基因GmNAC038进行克隆和分析.利用在线分析软件CDD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含有保守的NAM结构域.qRT-PCR表明GmNAC038不仅受到涝渍胁迫的强烈诱导,还受到脱落酸、乙烯和茉莉酸甲酯的正向调控.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探索NAC基因在大豆涝渍胁迫响应中的功能提供分子基础,为培育耐涝大豆品种提供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0.
甘薯品种资源田间耐盐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1年利用耐盐指数和模糊评判方法对滨海盐渍地上的50个甘薯品种进行了耐盐性评价,并对不同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初步筛选出14个耐盐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