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鼓室积液清理术后采用自制的中药方剂外用滴耳,中西药内服的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行鼓室积液清理术后的78例患者,由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术后自制的中药方剂外用滴耳,中西药内服)与对照组(术后西药常规治疗)各39例。采用纯音听力测试听阈气导并计算平均值。鼓室导抗图描述中耳功能以及临床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组纯音听力测试气导平均阈值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组气导平均阈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鼓室导抗图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鼓室导抗图的A型率为66.04%,对照组为50.98%。2组鼓室导抗图的分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为76.43%,2组临床疗效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4)。结论鼓室积液清理术后采用自制的中药方剂外用滴耳,中西药内服的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通过复方中药方的多重作用以及其协同效应,在治疗SO M中取得了比常规西药治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80例(92耳)慢性中耳炎患者施行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内88例(96%)患者均干耳,听力提高明显(t=4.73,P0.01);其中86耳(93%)随访1 a均具有正常的外耳道、含气的中耳腔和形态正常的鼓膜。结论耳内镜辅助下鼓室成形术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等优点,可弥补传统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孟艳临  刘艺  王培 《河南中医》2006,26(11):55-55
卡他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引起的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聋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其保守治疗疗效较差,尤以胶耳最为明显[1]。该病冬春季多发,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笔者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卡他性中耳炎144例(178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  相似文献   

4.
赵娟 《山东中医杂志》2009,(10):699-700
目的:通过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前后纯音测听及鼓室导抗图的变化,观察中耳复康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头孢氨苄胶囊,每次0.25 g,每日4次。治疗组口服中耳复康丸,每次6 g,每日2次。两组均给予1%麻黄素滴鼻液滴鼻,每次2滴,每日3次。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测听和鼓室导抗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听力提高及鼓室图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耳复康丸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听力,促进鼓室图型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五官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耳内长期间歇或持续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为清理中耳病灶,重建中耳传播结构以提高听力,常在急性炎症控制后行鼓室成形术。我院2003年1月-2004年6月对3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采用鼓室成形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若及时适当处理,疗效良好,反之可发生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病变.笔者对64例分泌性中耳炎伴有鼓室积液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以单纯用西医治疗方法作对照组,发现两组差异显著P<0.05.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极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55例慢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成形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疾病之一,中耳的传音结构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鼓室成形术是在清除中耳病变的基础上,重建中耳传音功能的手术方式之一。2005年1—12月,我院共收治慢性中耳炎患者72例,其中55例行鼓室成形术,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中耳腔注射混合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局部用混合液与单纯应用地塞米松做疗效对比。结果:鼓室注射混合液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注射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的主要病因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98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保守治疗后行鼓膜穿刺鼓膜切开置管、鼓室灌洗、腺样体刮除术治疗。结果:96例均取得了安全、快速、良好的治疗效果,1例术后复发,1例术后遗留鼓膜穿孔,治愈率达97.9%。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等因素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中耳积液,导致患者听力下降、儿童言语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后果,应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0.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在正常情况下。咽鼓管具有调节机能,可使中耳腔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咽鼓管阻塞时,中耳腔的空气因得不到补充而成为负压,甚至可呈真空状态,可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对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多采用药物治疗,但效果有时不够理想。近年来微波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在耳鼻咽喉科应用也日益增多。最近,我们对2003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微波辐射后加抗生素治疗36例此病患者,疗效满意,操作方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小儿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病程迁延难愈。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黏液。笔者采用坦通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结果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分泌型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耳闷、耳鸣、阻塞感及听力下降。本病发病率较高,且迁延难愈,日久形成粘连性中耳炎,导致长期听力障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等为其主要病因~([1])。西医多采取抗生素、减充血剂、抗组胺药、类固醇药物或手术治疗~([2]),但其疗效始终差强人意。笔者于2015年7月采用针刺结合苇管灸治疗分泌型中耳炎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  相似文献   

13.
刘柳  王毅 《新疆中医药》2013,31(4):39-41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非化脓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耳胀、耳痛、耳鸣、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病变,其病理变化主要因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引起的中耳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而产生。该病属耳鼻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局部用粘膜血管收缩剂滴鼻、或骨膜穿刺抽液等方法,短期有一定效果,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副作用多,而中医治疗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的优点。笔者对4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医耳穴贴压法结合口服中药方剂辨证施治,治疗后经临床观察,在消除病症、改善听力、减轻耳鸣上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外耳道胆脂瘤发病率点耳科疾病的0.1%,病因多样,多与炎症及刺激有关,主要是由于外耳道内段及鼓膜外侧表皮过度增生,角化,脱落,堆积在外耳道而成的,治疗上以清除病变,预防复发为主。治疗方法上,清除病变后,行外耳道成形术、乳突根治或乳突改良根治术。本文认为,术前颞骨CT对于外耳道胆脂瘤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比较重要,术前应该仔细阅读CT,重点观察外耳道骨壁的破坏情况,如果外耳道皮质骨完整,即I期,可选择经耳道胆脂瘤清除术,如果外耳道骨质破坏明显,但乳突以及鼓室未受累,或乳突仅几个气房受累,即Ⅱ期,可以选择经耳后入路的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同时用乳突骨粉填充外耳道凹陷处,以及裸露乳突气房。如果CT显示,乳突和鼓室明显累及,应该进行鼓室成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通窍汤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SOM)疗效及对鼓室图恢复、血清与分泌物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4例(耳)CSO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耳)。对照组给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和咽鼓管吹张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基础上予以自拟通窍汤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鼓室导抗图差异,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症状积分差值、血清及分泌物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型鼓室导抗图占比、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且临床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及中耳积液IL-6、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通窍汤应用于CSOM治疗中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还能改善患者中耳功能,于患者病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耳漏中耳炎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15例无耳漏中耳乳突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无耳漏病史,鼓膜病变主要发生在松弛部包括充血、肥厚、膨隆。其中5例的鼓膜和外耳道局部无阳性体征。听力损失多为中度(30-40DB),计有11例。颞骨CT扫描病变主要集中在上鼓室和鼓窦。手术主要是清除病变,解除并引流通道的阻塞。术后随访1~3年,病变无复发,听力平均提高10-20DB。结论提高对无耳漏中耳乳突炎的认识,颞骨CT扫描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连膏纱条用于中耳乳突术腔填塞的体会吉林铁路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吉林132001)刘慧忠,韩驰,张辉,孙凯自1992年1月~1993年12月我科使用黄连膏纱条填塞治疗中耳乳突根治术后乳突腔26例。并与碘仿纱条填塞术腔40例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新方法。方法 将中耳腔注射复方新福林制剂与单纯行鼓膜穿刺两种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复方新福林制剂治疗组与单纯鼓膜穿刺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在听力改善和鼓室压图变化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复方新福林制剂中耳腔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方法简便 ,无副作用 ,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唐英 《中医药信息》2002,19(4):57-57
分泌性中耳炎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临床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者治疗不当则易转成慢性.本病是小儿常见病及常见致聋原因之一.治疗以清除中耳积液和改善中耳通气最为重要.现代医学最直接的治疗方法便是咽鼓管吹张、中耳穿刺及鼓膜切开,但常常不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小儿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视野清楚,创伤小,疗效好,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