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血管分布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对50例DSA和(或)CTA诊断为脑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计算其重度狭窄或闭塞动脉数目及其分布,同时测血压、血糖(GLU)、尿酸(UA)、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外周血白细胞数(WBC)、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纤维蛋白原(FIB),与无脑动脉狭窄纽比较以上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率(84.6%)明显高于颅外动脉(15.4%),比较脑动脉存在重度狭窄与无狭窄的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舒张压、UA、TC、LDL-C、VLDL-C、WBC、PLT、PDW、MPV、P—L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压、FIB、GLU、TG、HDL-C、年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发现高血压、糖尿病与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重度狭窄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HDL-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呈负相关,高血压、糖尿病与脑动脉重度狭窄有关,而高血压是脑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以及颅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相应软脑膜侧支(LMCs)开放的关系。方法将48例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TCD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计算TCD判断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LMCs开放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TCD对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89.6%,Kappa值为0.79(P〈0.01),呈高度一致性。以同侧ACA血流速度(iVACA)〉对侧MCA血流速度(cVMCA)为判断ACA的LMCs开放的标准,TCD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70.4%,Youden指数(YI)=0.61;以iVPCA〉cVwcA为判断PCA的LMCs开放的标准,TCD的敏感性为45.5%,特异性为84.6%,YI=0.30。结论TCD对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准确性较高;TCD能间接判断MCA病变后的LMCs开放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管狭窄局部血流速度的影响及药物安全性。方法对应用强化降脂治疗的51例(观察组)及常规降脂治疗的45例(对照组)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TC、TG、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sl/Vs2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转氨酶升高4例(7.84%),对照组出现2例(4.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1,P=0.492)。结论强化降脂治疗不但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更可有效改善血管狭窄局部的血流速度,且药物不良反应与常规降脂治疗无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STA)-大脑中动脉(MCA)分流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STA-MCA分流术治疗的7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B超探查显示71例吻合口血流通畅满意,4例血流缓慢。术后3 d死亡2例,其余73例术后CT灌注成像检查显示脑血流灌注明显改善。术后7、14 d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12个月神经功能评分进一步好转(P<0.05)。术后随访12个月,73例未出现因搭桥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的新发脑梗死及TIA;67例CTA检查显示血管显影良好。结论 STA-MCA分流术是预防和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性卒中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或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
因素及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超敏
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
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选符合研究标准的262例缺血性卒中
患者,其中98例MCAO(闭塞组)、23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率70%~99%(重
度狭窄组)、60例MCA狭窄率50%~69%(中度狭窄组)和81例MCA狭窄率<50%(轻度狭窄组)。比较四
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入院24 h血WBC、ESR和hs-CRP等指标。
结果 闭塞组、重度狭窄和中度狭窄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分别为0.008、0.044和
0.018),其他危险因素在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闭塞组WBC、ESR和hs-CRP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
组(P分别为0.005、0.002和0.001);重度狭窄组ESR亦高于轻度狭窄组(P =0.026)。
结论 MCA闭塞和重度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WBC、ESR和hs-CRP水平高于MCA轻度狭窄患者。  相似文献   

6.
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闭塞会导致脑组织血流动力学障碍,是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最常见的病因[1].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同,治疗原则也不尽相同.本文依据PWI的4个参数(MTT、TTP、CBV、CBF)的变化,来评价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患者的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状况,旨在为临床诊断、选择合理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7.
脑供血动脉联合重建术治疗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方法对9例有症状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脑供血动脉联合重建术),分析围手术期前后及随访的症状体征和脑血流变化情况。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7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症状均较术前好转或消失:7例患者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分为14分,随访时下降到3分,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总分为13分,随访时下降到4分。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患者中,脑供血动脉联合重建术治疗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效果基本满意。CT灌注作为一种脑血流评估方法,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手术前病例筛选和手术后疗效评估方面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治疗烟雾病(MMD)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对58例MMD的患者行STA-MCA治疗,于术前1d、术中血管吻合前后、术后8d给予TCD监测,术后及术后3个月行CTA随访术后疗效。结果术后MCA狭窄处流速较术前降低(P0.05),频谱形态较术前好转,且狭窄远心端血流方向逆转证实MCA远端由STA向颅内供血;术中STA与MCA吻合前后STA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8d STA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说明术后经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血流再分配,颅外动脉血通过STA向颅内MCA远端缺血区域供血,并且明显改善缺血症状。结论通过监测颅内血流的频谱及流速的改变,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有效评价STA-MCA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随访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病例时发现的MCA狭窄或闭塞与其周围微小血管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7年7月-2015年3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因MCA狭窄或闭塞多次行HRMRI检查的病例(共20 例),分析其MCA狭窄或闭塞的变化与其周围微小血管的关系。 结果 20例患者中7例的MCA由狭窄转变为闭塞(35.00%),其中有6例出现狭窄或闭塞周围微小 血管(85.71%);13例MCA的狭窄无明显变化,其中有3例的狭窄或闭塞周围微小血管状况出现变化 (23.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2)。 结论 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周围微小血管可能与狭窄度的加重相关。  相似文献   

10.
烟雾病行STA—MCA分流术前后脑血流的TCD检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观察烟雾病(MMD)行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STA—MCA)分流术前、后脑血流的变化,探讨TCD对MMD治疗效果评估的价值。方法18例MMD患者在实施STA—MCA手术前、后分别行床边TCD检查。对患者手术前后大脑中动脉(MCA)主干峰值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以及血管搏动指数(PI)、频谱形态、音频信号进行检测,并对手术前、后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MCA主干血流速度异常增高者,频谱紊乱,音频信号粗糙或乐性杂音,术后血流速度降至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频谱形态规则,音频信号清晰柔和。术前MCA主干血流速度降低者,为低脉动型,波浪型频谱,术后血供增加,血流速度升高至正常范围,频窗清晰。对比手术前、后Vm的数值,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TCD可以实时动态的检测MMD患者行STA—MCA分流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MMD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症状性及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患者的微栓子信号进行对 比研究。 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序贯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并诊断为症状性及MCA狭窄患者, 同时除外存在潜在性心源性或其他源性栓子以及存在同侧MCA及颈内动脉串联性狭窄的患者。所有 入组患者均行头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经颅多普勒超声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 声检查,并根据超声结果,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血管闭塞组。 结果 研究共有209例符合要求入组,其中无症状MCA组83例共计108条狭窄血管,症状性MCA组126 例共计126条责任血管。对无症状组及症状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发现男性比例及吸烟史在两组中 存在差异(43/83 vs 101/126;38/83 vs 88/126,P<0.01)。症状组微栓子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 (49/126 vs 2/108,P<0.01)。另外症状组及无症状组微栓子阳性率在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 窄及闭塞组分别为4/18(22.22%)vs 0/30(0),13/31(41.94%)vs 1/28(3.57%),30/62(48.39%) vs 1/39(2.56%),2/15(13.33%)vs 0/11(0),除血管闭塞组外,微栓子阳性率与血管狭窄程度及 临床症状之间存在相关性。2例微栓子阳性的无症状MCA狭窄患者在1年的随访期内均未发生缺血性 卒中等不良事件。 结论 症状性及无症状性MCA的微栓子阳性率存在差异,无症状MCA狭窄者微栓子阳性率很低,基 于目前的研究尚未能发现其对无症状MCA狭窄未来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CA)及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水岭梗死(WI)类型及发病机制。方法起病48h内DWI诊断的急性分水岭梗死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MCA/ICA重度狭窄与闭塞的患者102例,其中MCA组38例,ICA组64例,有潜在心源性栓子患者除外。急性期DWI上分水岭梗死病灶分为:(1)单纯分水岭梗死病灶;(2)含分水岭梗死的多发梗死病灶。结果 ICA组单纯分水岭梗死病灶较多,其中前+内分水岭梗死的例数最多,与MCA组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组复合梗死病灶中,出现最多的梗死类型为穿支动脉伴分水岭梗死,与MC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CA组以穿支动脉伴皮层支梗死伴分水岭梗死最多,且与IC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和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与闭塞所致分水岭梗死的类型有明显的不同,提示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灌注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灌注磁共振成像(PW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外科治疗患者术前、术后均行PWI检查,以比较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单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9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8例,颅内、外动脉系统多发性狭窄或闭塞5例,烟雾病2例。术前PWI显示局部脑血流量(rCBF)正常、平均通过时间(MTY)升高15例,rCBF降低、MTT升高8例,rCBF和MTT均正常1例。23例接受外科治疗,其中13例行支架血管成形术,4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6例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STA—MCA)动脉吻合术;术后PWI改善19例(82.6%),其中支架血管成形术12例(92.3%),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例(100%),STA—MCA吻合术3例(50%)。结论PWI可以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异常及外科治疗后有效地改善脑血流灌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颅内血流动力学及侧支循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侧支循环的代偿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计算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峰流速及其比值(RVACA、RVPCA),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共观察38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1)病例组ACA、PCA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以ACA代偿为主(76.3%);(2)病例组RVACA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3)MCA主干及皮层支梗死患者的RVACA明显较对照组及深穿支梗死组高﹙P<0.01,P<0.05﹚;MCA重度狭窄或闭塞脑梗死患者的RVACA较对照组及中度狭窄组高﹙P<0.05﹚;(4)病例组RVACA及RVPCA与NIHSS呈负相关(P<0.01﹚.结论 皮质软脑膜侧支吻合血管开放成为MCA狭窄或闭塞脑梗死侧支循环的主要途径,其代偿程度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颅超声造影(transcrani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t-CEUS)和DSA在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4月疑似MCA狭窄或闭塞的患者197例,记录其225条狭窄或闭塞 的大脑中动脉的t-CEUS和DSA检查结果。根据MCA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30%~50%),中度狭窄 (50%~69%),重度狭窄(70%~99%)和闭塞(100%),以DSA为金标准,分析t-CEUS对轻、中和重度 MCA狭窄的诊断价值。 结果 197例疑似MCA狭窄闭塞患者中,男132例,女65例,年龄43~72岁,平均(58.4±4.6)岁。经 DSA确诊的狭窄和闭塞的225条MCA中,轻度狭窄16条,中度狭窄70条,重度狭窄121条,闭塞18条。 t-CEUS诊断狭窄和闭塞的共224条MCA,其中,轻度狭窄18条,中度狭窄76条,重度狭窄112条,闭塞18条。 t-CEUS和DSA诊断MCA狭窄和闭塞高度吻合(Kappa=0.91)。t-CEUS诊断轻度MCA狭窄的敏感度、特异 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0%、80%和91%;诊断中度MCA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93% 和97%;诊断重度MCA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96%和96%。 结论 t-CEUS能够清楚地显示轻、中、重度MCA狭窄和闭塞,适用于MCA狭窄和闭塞类疾病患者的确 诊,尤其是适用于不适合DSA检查的疑似MCA狭窄和闭塞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TCD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均行CTA检查、TCD检查,记录并统计CTA检查和TCD检查对各动脉诊断的结果,以CT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以CTA结果为准,TCD检查对于不同动脉的血管狭窄诊断结果间存在差异,其中以MCA狭窄诊断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准确率高达99.3%,VA狭窄诊断的效果最差,敏感性仅为63.4%,准确率为86.2%;MCA狭窄患者的MV、SV、DV随着CTA显示狭窄程度的加重而显著上升(P0.05),而搏动指数P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MCA闭塞者,TCD检查多出现低流速、低搏动的血流变化。结论 TCD检查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对于大脑中动脉狭窄,同时可提供实时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可于CTA检查中互补使用,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症状性椎一基底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中度狭窄32例,重度狭窄6例。病人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手术前后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及脑CT灌注成像(CTP)检查,测量狭窄处血流速度峰值及平均脑血容量(CBV)、平均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支架成彤术后,动脉狭窄处血流速度峰值由术前的(226±27)cm/s降至(135±18)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直接供血区术后MTT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CBF较术前明显增高(P〈O,05),CBV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TCD联合CTP可评估症状性椎一基底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后脑灌注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与闭塞所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梗死类型,为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由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所致的MCA供血区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根据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结果分为中度狭窄组32例、重度狭窄组12例和闭塞组17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结果显示的脑梗死的部位进行对比。结果 MCA不同狭窄程度的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长期饮酒病史、血脂四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有无长期吸烟史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Essen卒中风险评分与MCA狭窄程度无相关性(P0.05)。3组MCA病变程度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无统计学差异。不同MCA病变程度的患者梗死病灶数有统计学差异(P=0.004)。结论不同程度MCA狭窄与闭塞所致的脑梗死病灶数有统计学差异,而与NIHSS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关注MCA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机制对脑梗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脑动脉狭窄相关性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危险因素。方法10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并检测血脂、血糖、血纤维蛋白原,对脑动脉狭窄组与无狭窄组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动脉狭窄组血清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明显高于无动脉狭窄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无动脉狭窄组(P〈0.05),动脉狭窄组中颈动脉狭窄率与ApoB含量呈正相关(r=0.426,P〈0.05)。结论血中TG、ApoB、FIB高含量及高密度脂蛋低水平与脑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特点及程度与高血压病、糖尿病的病史及控制水平的 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且并发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 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高年限组(病史>5年)和低年限组(病史≤5年),血压 控制良好组和不良组;将糖尿病患者也分为高年限组(病史>5年)和低年限组(病史≤5年),血糖 控制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不同组间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情况、血管狭窄程度。 结果 共入组21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57例颅外动脉狭窄,105例颅内动脉狭窄,54例颅内 外动脉均狭窄。轻度狭窄发生73例,中度狭窄发生101例,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42例。高血压病患者 共140例,高年限组动脉狭窄最常见于颅内动脉(54.5%),低年限组血管狭窄的部位多见于颅外动脉 (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动脉狭窄程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共 76例,高年限组发生动脉狭窄最常见于颅内动脉(72.2%),低年限组血管狭窄的部位多见于颅外动脉 (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动脉狭窄程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控制不良组发生重度 狭窄或闭塞的概率高于血压控制良好组(20.7% vs 8.6%);血糖控制情况不良组发生重度狭窄或闭 塞的概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40.9% vs 6.3%)。 结论 随着高血压病年限的增长,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增高,其中以中度狭 窄程度多见;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发生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比率高。随着糖尿病年限的增长,颅内动 脉狭窄的发生率增高,其中以中度狭窄程度多见,血糖控制不良者发生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