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网络成瘾对抑郁的影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导致抑郁情况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分层选取兰州市8所高校一~四年级大学生1807名,应用上网行为调查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进行判断分析.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1.07%,网络成瘾倾向率为10.46%;男生网络成瘾率为13.50%,女生网络成瘾率为8.51%;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最高为14.86%,一年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最高(13.46%);农科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最高为16.98%;上网目的多为游戏的学生中抑郁检出率最高为53.48%;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及网络未成瘾的大学生的中重度抑郁检出率分别为34.00%、38.10%和11.99%.结论 网络成瘾状况对兰州市大学生抑郁情况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某综合大学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行为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行为特点,为有效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网络成瘾中心Young博士设计的网络成瘾问卷及相关心理量表进行测查。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网络成瘾者与初次接触网络年龄、上网年限以及焦虑、抑郁情绪和心理健康等因素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应对其心理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职高专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确定其影响机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内2所高职、高专大学生1 768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在1 768名大学生中,网络的使用率为88.40%,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4.84%。学习成绩差、对专业满意度低的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较高。在家庭因素中,高经济收入的家庭、父母教育程度高的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高。成瘾组大学生在父、母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教育方式因子得分均高于未成瘾组学生,父亲惩罚严厉、过度保护和母亲拒绝否认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成瘾组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均低于未成瘾组学生,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支持是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结论高职高专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较高。个人学习生活状况、心理健康水平、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等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者互联网使用方式的特点以及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防制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 784名本科生为被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感觉寻求问卷、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低年级男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缺少规律性,时间总量多、花费高;网络成瘾大学生在强迫、抑郁、人际敏感、睡眠和饮食4个指标上已经呈阳性反应,并具有更高的去抑制化程度。结论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高校应指导大学生正确、适度上网。  相似文献   

5.
刘后根  龙文  刘楠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110-1112
大量研究显示,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目前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危机[1-5]。如何有效地帮助成瘾大学生摆脱心理危机,是教育和卫生部门重点面对的问题。笔者对江西省两所高校79名网络成瘾学生在军事训练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网络成瘾学生军训前后心理及人格特征变化,验证军事训练这种方式对网瘾大学生改善心理品质是否有效,从而为开展网络成瘾的群体预防和个体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莉  邢玉梅  王祝欣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257-1258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对于网络过分与过度的心理和行为依赖,属于行为成瘾的一类[1].近几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突出,给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方面带来极大损害,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2-3].我国约1 000多万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症状,且呈低龄化趋势[4].为了解太原市小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行为现状,为今后有针对性地早期开展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太原市2376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中的应用,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提供方法学支持。方法应用参与式研究方法,对某理工科大学一~三年级15名网络成瘾和16名非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访谈。结果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方便沟通交流;消极影响主要是危害身体健康。网络成瘾大学生认为网络消极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网络的吸引力大;而非网络成瘾学生则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活空虚。大学生认为控制网络成瘾必须由学校、个人和社会共同努力。结论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巍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2):286-289
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朝鲜族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延边大学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4 246名朝鲜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网络成瘾情况及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13.59%的朝鲜族大学生存在网络成瘾问题.其中男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18.08%)高于女生(7.59%)(x2=97.421,P<0.01);城市生源(16.69%)高于乡村(9.00%)(x2=51.56,P<0.01);不同学习成绩、每月生活支出、家庭情况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 147.574,1 234.531,385.965,P值均<0.01).网络成瘾大学生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和健康适应等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279,38.411,36.383,3.415,21.205,P值均<0.01).网络成瘾朝鲜族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生源地等9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P值均<0.05).结论 朝鲜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东部沿海城市大学生一致,网瘾者生活事件和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芜湖市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迅速改变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目前,随着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的日益普及,很多使用网络的大学生出现人际关系淡漠、社会适应性较差、日常时间管理混乱、在学业急个人发展问题上存在障碍等问题.该文采用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基础上进行修订后的网络依赖行为测量量表,以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表,进行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网络依赖行为的相关研究,探讨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改善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查大学生学业压力与网络成瘾的纵向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6年10月开始对整群抽取的江苏某高校5 372名大学生进行4次(T1、T2、T3、T4)纵向追踪研究,每次间隔1年。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CSMHSS)中的“学业压力”和“网络成瘾”筛查指标进行测查,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大学生学业压力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大学生学业压力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 16 113)=767.28,P < 0.01,η2=0.13]。大学生的学业压力随时间呈下降趋势,T1阶段最高,T4阶段最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 16 113)=165.22,P < 0.01,η2=0.03]。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随时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T2阶段最高,T4阶段最低。交叉滞后分析表明,T1的学业压力可以显著预测T2的网络成瘾,T3的学业压力可以显著预测T4的网络成瘾,路径系数分别为0.07,0.07(P值均 < 0.01)。前测(Tn)的网络成瘾可以显著预测后测[T(n+1)]的学业压力,路径系数分别为0.06,0.06,0.08(P值均 < 0.01)。  结论  大学生学业压力能部分预测网络成瘾,网络成瘾能显著预测学业压力。高校要加强学风建设,降低学生的学业压力,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减少大学生网络成瘾,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亲子沟通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为有效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亲子沟通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河北省5所大学2 4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和亲子沟通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9.55%,网络成瘾倾向率为12.48%,男生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41.853,33.973,P值均<0.01);网络成瘾组与网络成瘾倾向组大学生的父子沟通、母子沟通均差于非网络成瘾组大学生(F值分别为29.83,25.64,P值均<0.05);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各因素与父子沟通、母子沟通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亲子沟通的效果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密切相关,父母应该掌握沟通技巧,积极与子女沟通,有助于防止子女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个性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与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为网络成瘾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安徽师范大学二、四年级在校本科生1 067名,使用EPQ,SCL-90及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网络成瘾检出率较高.在人格特征上,网络成瘾组及网络成瘾倾向组的精神病质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使用组,性格偏内向.网络成瘾组及网络成稳倾向组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有特定的人格特征.音乐、体育、舞蹈和文学等爱好可能是预防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现状,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对3所院校2 010名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在大学生中,男生上网率(95.94%)明显高于女生(79.93%)(P<0.01),大一年级学生上网率明显低于其他年级(P<0.01)。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4.17%,男生(16.73%)明显高于女生(6.65%)(P<0.01)。家庭因素中,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和睦程度及每月零用钱与网络成瘾率有关(P<0.01)。网络成瘾者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全身颤抖、视力减退、眼红流泪、头晕头痛、轻生念头、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情绪亢奋、影响学业、人际关系和他人抱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成瘾者(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对大学生的社会功能、身心健康已产生明显影响,社会、学校、家庭应共同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严重,大学生网络成瘾已成为各领域研究热点。网络成瘾相关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并非由单一因素造成,网络特征、个人因素、学校环境、社会支持以及心理因素对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都存在影响。本文查阅了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研究文献,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从网络成瘾的概念、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等后面进行概括,重点从学校、家庭、心理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干预措施,并归纳了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旨在获得更可靠的研究结论,希望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早期多方面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甘肃省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学校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校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研究对象,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甘肃省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学校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甘肃省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0.09%:良好的同学关系和经常体验来自学习上的乐趣是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对自己的专业没兴趣、年龄小和年级低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低年级大学生加强网络科学使用知识的普及,改善教学方式增进大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良好的同学关系是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孤独感的现状,探索网络成瘾倾向的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和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对80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确定的98例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并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干预研究组.结果 网络成瘾倾向者ESLI量表情绪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立、社交孤独得分均高于非倾向者[(15.551 0±5.824 1)vs(11.540 8±3.355 8),(12.938 8±4.285 7)vs(9.826 5±3.629 9),(14.091 8±5.087 1)vs(10.346 9±4.147 0),(11.979 6±4.679 4)vs(8.265 3±2.909 5),均有P<0.05];干预后研究组网络成瘾量表得分和ESLI量表得分均低于干预前[(33.183 7±3.199 4)vs(45.000 0±7.365 5),(34.489 8±4.528 3)vs(49.877 6±16.019 0),均有P<0.05].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者比非倾向者更易形成孤独感,本研究采用的干预方法对缓解网络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对于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现通过分析在高校学生中出现网络成瘾现象的原因,提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干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彭阳 《中国校医》2010,24(12):897-899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一致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针对4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490名大学生总体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6%,成瘾倾向率为12.7%;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与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亲文化程度与母亲干涉保护有显著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的不一致性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影响,且父母文化程度会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现状,为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和网络成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白云学院393名大学生进行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大于2 h占52.9%;大学生使用网络内容排行前3位的是聊天、查找资料、听音乐;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比例为4.1%,网络成瘾倾向比例占8.6%,而男生网络成瘾比例高于女生(P<0.01)。结论大学生网络使用较为普遍,有网络成瘾或存在网络成瘾倾向者为数不少,建议大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防治网络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综合干预疗法与传统心理疗法治疗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效果,探讨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采用综合干预疗法(心理干预 药物干预 社交行为干预 环境干预)和传统心理疗法(心理干预)治疗网络成瘾各110例,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杨格网络成瘾10条标准和Young网络成瘾8条诊断标准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诊断和疗效判断。结果治疗1a后,2种疗法均可降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患病率;但组合干预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心理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干预疗法治疗大学生网络成瘾效果可靠,方法可行,值得在我国高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