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付晓兰  赵涛  吴秋林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75-75,147
目的交流布-加氏综合征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我科18例接受布-加氏综合征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结果仅1例术后6年复发,再次手术死于术中大出血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是确保布-加氏综合征根治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彩超诊断布-加氏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1月~2003年5月经手术及穿刺活检证实为布-加氏综合征的10例声像图特点。结果 经手术证实3例,经血管造影证实3例,穿刺活检证实5例,并经临床联合治疗后缓解。声像图分型:隔膜型2例,梗阻型2例,狭窄或闭塞型6例。结论 彩超诊断布-加氏综合征有独特的作用,并注意与肝炎等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布加氏综合征手术的麻醉处理(附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布加氏综合征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16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直视下手术,其中14例行人工血管搭桥或根治术,2例行脾切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所有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麻醉期。认为此类手术麻醉的重点必须有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善的预防措施和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布一加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教训。方法:搜集我院近20年诊治14例布一加氏综合征资料,对其诊断、治疗和误诊作分析总结。结果:布一加氏综合征主要表现急性:腹痛、呕吐、腹胀、黄疸、迅速肝、脾肿大、腹水、血压低及少尿;慢性:肝脾肿大,急行走上柚心悸、气短、胸腹壁静脉曲张,下肢肿胀,静脉怒张、皮肤发黑有溃疡。结论:布一加氏综合征无特殊表现,诊断困难,术前确诊率低,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DSA)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经血管造影和经手术证实的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00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中,超声确诊98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98.0%,与行血管造影相比,二者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频谱多普勒超声并用,能提高超声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和DSA相比,对指导临床诊疗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彩色多普勒诊断布-加氏综合征11例,均经血管造影和(或)手术证实。我们对11例下-加氏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了分析,认为彩色多普勒对布-加氏综合征的检出是一种简便、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并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对临床的早期和及时治疗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红  刘淑华 《四川医学》1996,17(5):279-280
本文报告彩色多普勒诊断布-加氏综合征11例,均经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我们对11例布-加氏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了分析,认为彩色多普勒布-加氏综合征的检出是一种简便,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并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对临床的早期和及时治疗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友琼 《当代医学》2009,15(6):35-35
目的分析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复杂性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1月-2007年7月收住的9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结果布-加氏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腹部胀痛、腹水、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误诊事较高。结论应重视布-加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对肝硬化表现重而肝功能损害轻.应高度怀疑本病。彩色多谱勒、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可提高对其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38例布-加综合征围麻醉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8例布-加综合征围麻醉期处理梁秀华1曹崇山1刘世民2自1992年1月~1996年12月,我们共施行布-加综合征手术38例,现将其围麻醉期的处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8例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3~56岁,ASAⅡ~Ⅳ级,多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0.
布-加氏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布-加氏综合征误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我院1992年1月到2003年10月收住的24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结果:24例病例中18例误诊.误诊最多的为肝硬化.结论:彩色多谱勒、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可提高对布-加氏综合征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60例布-加氏综合征病人的手术并发症进行了分析。方法在全麻下经右心房下腔静脉破膜16例,下腔静脉右心房人造血管转流29例,联合转流4例,脾肺固定加门奇静脉断流4例,直视下下静脉、肝静脉隔膜切除7例。结果木后10d内出现急性心功能衰竭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动脉栓塞各1例,1年后继发血栓形成14例,肝昏迷5例,随访4月~7年,症状、体征消退29例,症状、体征减轻18例,无效7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1年后死亡3例。结论布-加氏综合征手术治疗效果好,但并发症多,如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坚持正规抗凝治疗,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布-加氏综合征临床诊断的探讨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姜德谦,文丹,吴小平关键词肝静脉血栓形成;静脉造影术;诊断布-加氏综合征(BCS)是指由不同病因造成下腔静脉阻塞,伴有或无肝静脉阻塞,引起脏器瘀血受损的症候群。本文分析13例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BCS,探讨其...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总结布加氏综合征术后麻醉恢复的监测及处理特点。回顾性分析12例布加氏综合征术后麻醉恢复的监测及处理情况。强调了布加综合征的麻醉恢复期监测的重要性,认为布加氏综合征的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期间必须加强循环和呼吸功能的监测,重视心肺功能的调节,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4年4月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布-加氏综合征44例,并与临床手术对照分析,就超声特点、误诊原因、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一加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1993年-2002年,采用超声介入及手术方法治疗48例布加综合征的疗法结果。超声引导下支架术治疗布一加综合征38例,其中内支架术联脾肾分流术治疗5例,支架术联合肠腔分流术治疗8例;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4例,肠腔转流术治疗2例,肠颈转流术治疗2例,经右心房联合破膜2例。结果:随访1个月-9年,平均4.68年,37例获显疗效,2例改善,6例行二次手术治疗,3例死亡。结论: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腔内超声介入方法治疗布一加综合征,简便、准确、安全、疗效肯定;联合分流术解除肝静脉梗阻,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栓性膜型阻塞合并肝静脉堵塞型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加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 方法 自1997年4月至 2000年8月,对29 例血栓性膜型阻塞性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实施多支架压栓并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术,对其中11例肝静脉堵塞患者再次行肠腔分流术,回顾性研究其护理方法.结果 经过多项术前、术后护理措施的应用,无"3腔2囊管"相关并发症,严重出血性并发症,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5.5年,效果良好. 结论 对血栓性膜型阻塞性合并肝静脉堵塞型布加氏综合征,可施行多支架压栓加肠腔分流术治疗,适当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低位硬膜外麻醉引起霍纳氏综合征1例寿王坟铜矿职工医院马永清关键词麻醉;霍纳综合征患者女,40岁,1992年8月7日8:00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前一般情况可,白细胞总数19×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大致正常心电图,血压14.7/10.7...  相似文献   

18.
布加氏综合征PTA治疗的护理体会郭敏,张春梅,闫凤芝(沈阳第一临床学院放射线科,110001)关键词布加氏综合征;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护理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是以肝静脉和/或肝内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为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9.
布-加氏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上段梗阻、闭塞,引起血液回流受阻,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力增加,临床表现以门静脉高压、肝脾肿大、腹水为症候群。随着对布-加氏综合征病因机理的研究深入,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确定成果,明确病因的诊断成为关键,现对我院诊断16例布-加氏综合征的超声诊断病例声像分析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基层医生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认识及警惕性,探讨有效检查手段。方遮,顾分析我院近期2例布加氏综合征的不同临床表现及其诊疗经过以及确立诊断的检查手段,并综合分析各相关报道。结果2例布加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截然不同,最终均经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诊,其中一例诊断及时。结论布加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磁共振血管成像是有效检查手段,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