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曙光  蒋呐  王彬 《铝加工》2003,26(3):34-37,41
通过2195铝锂合金热轧、中间退火及冷轧试验,确立了合金适宜的热轧加热温度和退火温度,认为该合金冷轧变形量在不大于60%范围内对成品板材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5052铝合金板材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了5052铝合金板材的应用及其生产工艺控制,并对5052合金板材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一定厚度板材的等时退火,确定了5052合金再结晶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核反应堆壳体用Ti-5331合金热轧板材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i-5331合金板材在相变点以下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初生α相含量逐渐减少,β转变相含量明显增加。当退火温度为700℃时,开始发生静态再结晶,800℃时为等轴组织,900℃时为双态组织,950℃时为网篮组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板材的抗拉强度先下降后上升,屈服强度呈下降趋势,屈强比逐渐减小;当退火温度在相变点以下时,板材冲击韧性随退火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当超过相变点后冲击韧性急剧下降;退火温度对塑性影响较小。经900℃×1 h/AC退火处理的Ti-5331合金板材有着较好的综合性能,抗拉强度为920 MPa,延伸率为15%,V型缺口冲击韧性达到93 J/cm^2。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退火温度对Mg-Li-Zn系超轻变形镁合金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指出:采用300℃退火可使合金板材获得较理想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与不同时间下TC4合金板材的再结晶退火对其显微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和调节显微组织,使其达到较好的室温力学性能,总结出TC4合金板材较合理的再结晶退火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采用不同退火温度的6种热处理工艺,对比分析了退火温度对Gr.12合金板材室温强度和塑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板材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680℃~720℃时处于强度最低值。伸长率变化规律与强度变化规律恰好相反,随退火温度升高呈先提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在680℃~720℃达到最高值。在本次试验条件范围内,Gr.12合金板材最优的退火温度为760℃。  相似文献   

7.
《铝加工》2015,(6)
研究了2024合金退火温度和退火保温时间对O态板材铜扩散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重复淬火次数、淬火保温时间对T42、T62态板材铜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保温时间以及淬火保温时间、淬火次数对铜扩散均有影响,其中退火温度是O态板材铜扩散控制的关键,而淬火次数、淬火保温时间等是T42、T62态板材铜扩散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钰 《铝加工》2009,(1):22-26
系统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保温时间等因素对5005合金板材内部组织、力学性能、电导率、板材硬度等的影响,从而确定合理的热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猎弹壳用铝合金的选材依据。对所选定的3004合金板材退火制度进行了试验,并确定了能够保证使用性能要求的最佳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10.
着重研究了La含量0.29%,厚度2.5 mm的Mo-La合金板材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板材成品退火温度在1 250℃,具有较好的深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改变2024—0铝合金板材的退火温度,退火冷却速度及主要合金元素的含量,确定其对屈股强度的影响规律,从而制定合理的2024合金化学成份及热处理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Al-6.0Mg-0.7Mn-0.1Zr-0.3Er合金冷轧板材,并对板材进行了不同退火温度和不同退火时间的退火试验,测试退火处理后的合金显微硬度,并采用TEM对合金显微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在低于250℃退火时,主要发生回复现象,合金再结晶起始温度为250℃,再结晶终了温度为325℃,且在175℃长时间退火合金易于沿胞状组织的胞壁析出Al3Mg2相.合金中复合添加Er和Zr形成细小弥散的Al3 (Er,Zr)质点,与基体共格,可钉扎位错,稳定亚结构,阻碍亚晶长大及晶界的迁移,从而抑制合金的再结晶,提高合金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钨业》2019,(3):51-54
根据TaW12合金材料不同的应用需要,其塑性和强度可以通过采用不同温度退火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采用变形率为75%左右的热轧态TaW12合金板材在1 200~1 450℃下进行了退火试验。通过分析不同退火温度下材料的室温拉伸力学性能,并观察其组织形貌来分析TaW12合金退火温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 350℃退火,发生部分再结晶的合金板材具有较好的塑性,同时也保持了较高的室温强度。  相似文献   

14.
Ti—6Al—2Zr—1Mo—1V合金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桂生 《稀有金属》1995,19(5):352-356,372
为了开发飞机用材,对BT20(Ti-6Al-2Zr-1Mo-1V)合金进行了研制,该材料是适用于500℃以下工作的板材与棒材用合金,采用了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热热轧、冷轧和退火,最后加工成棒材和板材,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棒材性能的影响,板材焊接与退火对性能的影响及棒材的高温性能,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组织分析,并对拉伸断口进行扫描电镜图象分析,结果表明,该合金的成分和板,棒材的性  相似文献   

15.
陈琳 《铝加工》2014,(1):10-13
采用模拟热轧终了温度的试验方法,对合金热轧板坯进行280~340℃不同温度的短时退火热处理,并对合金板带材厚度层表层和芯层的组织进行微观观察。结果表明:5052合金H22状态的组织为等轴晶(表层)与纤维状或亚晶组织(芯层)共存。合金热轧终了温度影响板材后续加工热处理时的开始再结晶温度,退火热处理后合金再结晶程度的不一致是板材屈服强度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完全退火后5083铝合金板材不同冷加工率、稳定化退火温度、稳定化退火保温时间及对板材晶间腐蚀试验、剥落腐蚀试验等系列检测和分析,探讨了冷加工率及稳定化处理工艺对5083合金板材组织、力学性能及腐蚀性能的影响,并根据上述试验优化出5083-H116铝合金板材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TEM观察等方法,分析了ZE42镁合金热挤压板材在不同退火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的显微组织结构。结果表明:该合金板材经过退火热处理后均发生明显的再结晶组织转变,晶粒尺寸在10~60μm之间,合金基体中存在大量含有稀土元素的第二相颗粒,这些第二相在热变形过程中破碎成细小的颗粒,促进了再结晶晶粒的形核。当退火温度一定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该合金板材的平均晶粒尺寸首先增加,随后少量减小,最后又随退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保温时间一定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晶粒平均尺寸持续增加,并且温度越高,增长速率越大。同时,通过晶粒长大动力学分析和计算建立了该合金再结晶晶粒长大的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可知:该合金的再结晶晶界迁移激活能为15.32 kJ·mol-1。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探究了高Mg合金中Mg元素含量、Mn元素含量、热轧终了温度、退火温度等因素对板材屈服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最大的因素是Mg元素含量,而Mn元素含量、热轧终了温度、退火温度等对板材屈服强度影响较小。随着Mg、Mn元素含量增加,板材屈服强度呈上升趋势,因此Mg元素含量及Mn元素含量应控制在范围上限。随着轧制终了温度升高,板材屈服强度随之降低,但变化幅度很小,故不必严格控制;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板材屈服强度变化不大,即退火温度对板材屈服强度影响很小,但从腐蚀因素角度考虑,退火温度应控制在270℃~280℃。  相似文献   

19.
文中用X射线和金相技术研究了TYM钼合金板轧制工艺与组织结构及再结晶退火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次交叉轧制态板材织构为聚集很强的{001}<110>,其组织纤维较粗,弥散相粒子分布不均匀,再结晶退火温度约在1300℃以下;一次交叉轧制态板材织构为{001}<110>,但聚集程度较低,同时存在极弱的{001}<100>立方织构,其组织纤维细、长,弥散相粒子分布均匀,再结晶退火温度可达1500℃以上。有关组织结构对合金高温性能的强化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田耘  柳光祖  杨峥 《钢铁研究学报》2003,15(Z1):541-547
以氧化物弥散强化的MGH 956合金由不同冷、热轧制工艺加工出的不同厚度的板材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经不同的再结晶退火工艺处理后该合金的组织.结果表明MGH 956合金板材的再结晶是否充分、完全再结晶的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以及再结晶的晶粒尺寸均与最后一个退火周期完成后冷、热轧制过程的工艺参数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变形温度越低、变形量越大,板材充分实现再结晶的温度越低、保温时间越短,晶粒尺寸也越大.而再结晶的晶粒形貌则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变形加工的方法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