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以下简称前路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以下简称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OPLL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化块节段数和椎管狭窄率将患者分为A组(36例)与B组(52例)。A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9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术后住院天数显著短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P<0.05)。术后3个月和9个月B组患者JOA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手术前后A组患者颈椎曲度均明显大于B组(P<0.05),骨化块面积均明显小于B组(P<0.05),椎管狭窄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对于OPLL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骨化块<3个节段、有明显椎间盘突出或伴有显著神经根受压症状的患者以前路手术治疗为主;对于骨化块节段数较多、椎管狭窄率较高的患者,后路手术能够有效恢复其神经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操作灵活简单。  相似文献   

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cervical spine,OPLL)是指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对脊髓、神经根产生压迫,从而导致的一组神经功能损伤症候群。上世纪70年代以来,对该疾病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但其病因仍不明确。影像学检查为其诊断的主要方法。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针对后纵韧带骨化病灶压迫脊髓神经产生的临床症状,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多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前路直接减压、后路间接减压及前后联合减压固定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需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重建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多阶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取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重建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3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28个月,平均18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手术前后融合节段生理曲度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改善优2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1%。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重建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及维持良好,植骨融合满意,无自体取骨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T和CR对颈椎病早期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早期患者60例,分别行CT平扫C2~C6椎间盘,每个扫描6层,CR检查颈椎左右斜位及侧位。结果 CR检查中,不存在异常28例,34例患者颈椎曲度异常(56.67%)。CT扫描300个椎间盘层面,其中27例未见异常,CT共准确诊断19例(70.37%)。颈椎曲度异常34例,CT共准确诊断诊断33例(97.05%)。结论 CT诊断颈椎病早期具有准确、可靠、有效的特点,可有效显示椎间盘的突出或膨出程度、锥体后缘增生及后纵韧带骨化、椎管及横突孔的大小形态。CR诊断中,颈椎曲度异常为其重要特征,但准确度不及CT。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选择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孤立型OPLL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作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开展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观察组则开展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按照纳入标准纳入460例患者,按照手术入路差异分为前路组214例,后路组2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后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及Cobb角矫正率、术后前后径比恢复以及横断面、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前路组(P0.05)。结论与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相比,后路手术效果更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庆东华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内窥镜下侧后路精准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减压效果及疗效。方法对27例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行侧后路精准减压,术后随访,记录术前1 d、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ODI评分、下肢痛VAS评分。结果 27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椎间孔面积由手术前的(46.89±5.89)mm~2扩大到(112.52±26.13)mm~2(P0.01)。患者腰痛及下肢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VAS下肢痛评分由术前(6.71±0.72),改善到术后3月(2.85±0.77),术后6月(2.81±0.41),术后1年(2.71±0.47)(P0.05)。ODI评分由术前(71.11±6.08),改善到术后3月(27.26±5.18),术后6月(2.59±1.81),术后1年(12.74±1.59)(P0.05)。结论全内窥镜下侧后路精准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可以充分减压神经根,快速缓解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脊柱微创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ASIA分级情况和JOA评分。结果:经过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对术后患者随访记录,术后12个月时患者JOA评分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治疗方案,疗效显著,能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手术与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患者行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残障指数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同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VAS、JOA及NDI评分均明显优于本组术前(P_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VAS、JOA及NDI评分、JOA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_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690,P=0.006)。结论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减轻颈部疼痛,改善脊髓功能,促进颈椎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宫腔镜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断治疗的84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有效率及术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20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85.0%恢复正常;对照组中22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54.5%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中22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81.8%恢复正常,13.6%月经量少;对照组中20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50.0%恢复正常,30.0%月经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宫腔粘连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发病率较高,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特发性癫痫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神经调控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癫痫患者采用神经调控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右美托咪定是高效和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脊髓的α2肾上腺素受体而产生抗交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随着对右美托咪定研究的逐渐深入,大量资料证实其对于于吸入麻醉药引起的神经损伤、创伤引起的神经损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以及外源性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文章从右美托咪定抑制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的释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抑制氧化作用、抗神经炎症反应、作用于咪唑啉I受体等机制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本科室2017年6月-2018年1月间40例阴道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镜检及阴道炎五联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阴道炎病原体检测结果、白带清洁度检测结果状况。结果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念珠菌、白细胞、滴虫、混合感染、其他病原菌感染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加特纳菌检出率及致病菌总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升高(P<0.05),阴道炎患者实施五联检验对白带清洁度的检测结果与常规镜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可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药物研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需要对众多“药物成果”的价值进行多维度客观评价。从创新的概念出发,结合相关文献与标准,在科学性和实用性兼顾的原则下,构建适合现代药物研发成果的 “四等级技术创新度”标准化评价体系,这对信息使用者了解药物成果的潜在价值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为TPN药物的规范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各科室2015年6~12月TPN处方8722张,统计分析各处方的组成成分。结果 8722张TPN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73张(1.98%),存在糖脂比不合理(23.12%)、热氮比不合理(24.28%)、电解质用量不合理(32.95%)及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不合理(19.65%)等问题。结论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建立个体化TPN处方审核系统,以进一步规范TPN处方配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牙隐裂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牙隐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本组72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对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随访发现,69例患者成功治愈,治疗成功率为95.83%;另外3例患者治疗无效。采用釉质黏合剂进行封闭后,1例患者治疗失败,同时在治疗后出现了牙髓病症。对该患者实施全冠永久性修复和根管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20例患者接受充填治疗,18例治疗成功,2例治疗失败,包括1例牙根折断被拔除和1例出现冠折或者牙髓症状,给予患者实施全冠永久性修复和有效的根管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牙隐裂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保护牙体正常组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小剂量组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大剂量组则采取大剂量米非司酮25.0 mg/d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相比较小剂量组更好,P<0.05。对比不同剂量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25mg/d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400例,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200)和护理路径组(n=20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路径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伤口拆线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95.0%(190/200)、96.0%(192/200)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2.5%(165/200)、61.5%(123/200)(P<0.05)。结论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较常规护理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PICC标准护理,对两组患者自护能力与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标准护理可提高置管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