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螺旋角和错位量是影响错位人字齿同步带传动误差、噪声和寿命的重要结构参数。基于空间啮合传动原理,建立带齿与带轮完全啮合状态的三维模型,并根据同步带复合材料属性进行分层建模,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了大变形、非线性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带齿受载后的几何扭曲变形和齿向方向的刚度变化,导致带齿根部的最大应力沿齿向分布不均匀,并且强力层上应力分布出现集中。在相同错位系数下,30°螺旋角错位人字齿同步带齿根应力具有较小值,且人字齿同步带齿根最大应力为最小。  相似文献   

2.
朱佳佳  刘斌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1):186-188,213
大型泵站通常采用卷扬式快速门、液压快速门和真空破坏阀来实现断流.通过详细论述卷扬式快速门、液压快速门和真空破坏阀断流方式的工作原理,分析比较各种断流方式的利弊和应用范围,提出在泵站实际情况允许条件下,优先选用真空破坏阀断流方式.  相似文献   

3.
从梯形齿同步带的材料非线性问题入手,以弹性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解平面应力问题为基础,引入梯形齿同步带的非线性有限元解法,即求解非线性问题的变刚度迭代法。用此方法对梯形齿同步带一个齿上的平面问题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算例求出梯形齿同步带一个齿上的最大应力点及应力分布规律并与弹性平面问题的解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新型同步带多边形效应对运动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步带已广泛应用于传动运动和动力领域.然而,由于同步带和带轮间的多边形效应,影响了传动精度.根据新设计的同步带和带轮齿形参数建立了传动误差模型,新设计的模型与几种常用同步带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导致降低传动精度的同步带直线移动误差、速度波动及从动轮转速误差归结于同步带与带轮(齿廓)的结构参数,计算结果证明设计同步带具有较高的传动精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同步带传动的动态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ro/E和ADAMS软件建立同步带传动虚拟样机模型,研究了同步带传动动态特性.通过同步带传动虚拟样机模型的仿真分析,获得刚性带块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接触力曲线,为进一步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同步带传动系统做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机械传动》2016,(7):1-5
人字齿与直齿同步带相比具有传动精度高、噪声低、运行平稳等特点。同步带传动部分啮合干涉是引起带齿面磨损的主要因素。为了研究部分啮合对人字齿同步带齿面干涉影响,在准静态条件下,利用坐标变换理论建立了部分啮合传动模型。通过对人字齿同步带部分啮合机理研究,建立了同步带部分啮合干涉形态模型,研究了节距差和螺旋角对同步带齿面干涉过程和瞬时干涉形貌的影响。人字齿与直齿磨损实验与计算结果表明,人字齿同步带耐磨损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RecurDyn软件建立同步带传动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运动过程仿真分析,通过对动态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合同步带传动结构特点和动力特性,分别从改善启动方式,避开激振频率,增设张紧装置,优化齿形的角度对同步带传动模型进行优化设计,为进一步研究同步带传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新型人字齿同步带为研究对象,建立其两轮同步带啮合传动系统的刚体模型,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RecurDyn对同步带进行动态性能分析,探究同步带初张力与转速对带齿应力和同步带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初张力300 N、转速1 000 r/min时,新型人字齿同步带在传动过程中所受应力更小、承载能力更强、振动幅度更小、传动过程更平稳。研究为新型人字齿同步带的齿廓修形设计与动态特性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SolidWorks建立了一对双圆弧齿同步带与带轮完全啮合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双圆弧齿同步带进行了静态非线性接触仿真分析,并与梯形齿同步带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双圆弧直齿同步带的带齿和强力层等效应力均小于梯形齿同步带,为双圆弧齿同步带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机械传动》2017,(5):119-122
以带宽分别为19 mm和25 mm的ZA型汽车同步带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了带宽对汽车同步带振动噪声的影响。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其横向振动固频特性和在啮合冲击激励作用下的谐响应特性;并以谐响应分析得到的同步带表面振动位移为边界条件,采用声场封闭的直接边界元法建立了汽车同步带的声学仿真模型,对汽车同步带的辐射噪声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两不同带宽的同步带的声场声压云图及辐射声压的频响曲线,并研究了带宽对同步带辐射噪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新型人字齿同步带克服了传统直齿、斜齿同步带的缺点,以其传动误差小、承载能力强、噪声低、寿命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Pro/E通过模型参数和尺寸关系的建立,完成了新型人字齿同步带及带轮的参数化建模,并应用同步带轮的参数化程序快速生成新的带轮,检验了程序,最后对模型进行三维装配,为新型人字齿同步带传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齿模型,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对新型人字齿同步带的结构及传动性能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ZA型汽车同步带,利用CATIA软件建立汽车同步带和带轮的三维模型,通过ANSYS软件进行了同步带的网格划分,并导入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通过MFBD(多柔性体动力学)刚柔耦合技术建立了汽车同步带啮合传动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同步带带齿所受的齿面接触力和拉应力进行了传动性能仿真分析。给出了带齿与带轮啮合的带齿应力分布状态和带拉应力的分布状态,为汽车同步带齿形设计、传动性能分析和带的橡胶及强力层等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数字化仿真分析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Recurdyn软件建立同步带多轮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研究正时系统中同步带传动的动态特性,对模型中任一构件和同步带中的任一带元的加速度、张紧力、接触应力等进行运动情况分析,同时对正时系统中的弹簧张紧器中张紧轮的安装位置及弹簧力的方向、大小等进行优化,使得同步带在传递效率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预紧力和接触应力最小,这对进一步研究同步带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同步齿形带传动系统的振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同步带传动可能产生的几种主要振动形式,建立了计算模型,并导出了固有频率的计算公式。在设计同步带传动时应尽量避开这些振动。  相似文献   

15.
《机械传动》2013,(8):17-20
人字齿同步带因具有降噪、传动误差小、承载性能高等优异性能,在带传动领域备受关注。本文基于等共轭曲率高阶接触啮合理论,对具有高阶接触曲面特性的同步带与带轮齿廓进行研究,提出邻域间隙具有2阶无穷小的同步带与带轮齿廓的主要参数,并建立齿廓三维模型,为新型人字齿同步带制造、传动性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柔性体人字齿同步带与带轮在完全和不完全啮合区的啮合状态不同,而引起带齿形形状的变化。依据人字齿同步带的传动特点,研究人字齿同步带带齿在不同啮合区与带轮的啮合形态,采用空间微分几何,建立带齿空间几何数字化设计模型,以此数字化建模机理,进行三维实体模型设计,为模具数字化设计和系统动力分析提供精确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机械强度》2017,(3):652-656
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建立汽车梯形齿同步带传动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同时进行动态仿真分析,结合同步带传动特点,研究了不同的初始张力、转速以及传动负载对传动过程中同步带的等效应力的影响规律,为汽车梯形齿同步带的结构设计与优化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机械强度》2017,(4):858-863
利用同步带传动爬齿机理,建立了传动误差数学模型,揭示了同步带传动误差为带轮一个节距转角的函数。基于Recur Dyn建立同步带虚拟样机动态传动仿真模型,通过数据采集及数值分析得出啮合点处带的爬齿轨迹-阿基米德螺线,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并对新齿廓与L型梯形齿同步带进行传动精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齿廓同步带传动误差(Δθ=0.932 mrad)小于L型梯形齿同步带(Δθ=1.615 mrad),说明新齿廓同步带抗爬齿能力强于L型梯形齿,新齿廓同步带齿形设计更合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等共轭曲率高阶接触啮合理论,建立新型人字齿同步带和带传动三维模型,并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一对完全啮合状态的新型人字齿同步带与带轮进行应力与变形分析,研究了螺旋角、侧隙、带轮结构参数对带齿、强力层应力和变形影响变化规律;优化具有高综合承载能力新型人字齿同步带的结构参数。通过实验室台架疲劳寿命实验,证明新型人字齿同步带比同齿廓的直齿同步带疲劳寿命更长。  相似文献   

20.
同步带传动纵向振动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同步带传动纵向振动的振动模型及相应的运动微分方程,导出了纵向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及当同步带轮有偏心时纵向振动的激励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