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双一流"背景下,如何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高级技术人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同面临的挑战。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一流本科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应立足于国情、省情和当地资源,吸纳企业和政府等多主体参与,共同构建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本文以商洛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化学》课程为例,从推进协同育人的模式出发,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三个方面,开展一流学科建设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
"双一流"建设是地方高校发展的重大机遇,化学化工仪器共享平台是高校进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也是地方性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化学化工仪器共享通过信息化实现硬件设备的管理,不仅是现在仪器管理、学校科研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是建立合作及对外的示范窗口,对于学校是建设符合本校特色发展"双一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才培养是一所大学的根本与核心,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双一流"高校建设中的重要现实需求。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丰富行业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的特色大学,学校依托林业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并逐步走出了一条行业特色院校与社会深度融合、科学研究反哺"双一流"学科建设以及科学研究与本科教学协同作用下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4.
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新工科建设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响应。新工科以应对变化、引领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为未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郑州大学拟以化工类专业为试点,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和郑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以产学研融合育人为抓手,开展新工科教育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培养卓越化工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5.
物理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实验课,尤其在双一流学科建设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能起重要作用。从目前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将科学研究融入实验教学构想,初步的教学实践表明: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的结合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江汉大学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两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开展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拥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与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是江汉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双一流建设的强力支撑学科。人才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学科成员平均年龄38岁,其中具有博士学  相似文献   

7.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科研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三全育人"体系之一,其在高校理工类专业教育中显示了特别重要的地位。指出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科研育人的必要性和科研育人的重点和难点、探讨了新建本科高校理工类专业科研育人模式的构建,为地方性、应用型新建本科高校理工类专业科研育人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科研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当前地方院校科研育人主要存在着引导机制、教师科研动机、学生参与程度、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化学类专业科研育人的实现路径,从健全科研育人引导机制,强化科研育人队伍,搭建科研育人平台,建立科研育人保障机制,完善科研育人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其使科研育人真正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加快双一流高校和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必须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为例,探索出"一中心多地基"研究生培养与跨界融合创新模式。提出了"一中心多基地"的建设方案和原则,建立研究生培养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双导师制和合作项目为契机,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以期对产学研协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建设是"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计划(简称"111计划")作为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联合实施的重点建设计划,对于高校整合优质学科资源、加强国际科研协作、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地方院校中不乏优势学科突出、地域特色鲜明的重点院校,本文浅析了地方院校如何以"双一流"高校建设为契机,加快申报和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实现地方院校一流学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主要侧重于科研与教学,尤其以单向传授知识为主体,忽视了学生个体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科教协同育人的认识。教育的改革滞后于企业对人才提出的愈来愈高的要求。学教研协同的教育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科学研究为载体的三者之间的协同统一的作用机制。文章以具体教学课程《光学分析》为例,在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上,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议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改革评价机制,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真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基于学教研模式,构建科教协同育人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以及企业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对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新要求。本文针对新工科专业门类的本科教育的特点,以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从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理体系创新、一流专业建设中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健全产学研协同育人创新机制提升育人水平的角度,探讨创新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奔赴、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提出适合工科院校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高等教育迎来"双一流"建设的新时期,如何建设一流学科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是高等教育部门和高校教师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以《结晶过程原理》课程建设为例,作者认为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高品质课程的建设:可以优质课程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总体水平,而优质课程建设应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在课程实践中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连续性和交叉性,提高学术研究综合能力,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目前本科生科研训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全过程"科教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将培养目标分解,设置了大学四年里阶段化的具体培养方案和评价手段。全过程全方面的引导学生科研潜能开发和团队协作、科研精神及意志力的锻炼,旨在培养高专业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2+1+1"协同育人为例,研究分析了两校协同育人的特色,探索了本科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模式,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增强研究生国际化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优秀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为目标,围绕如何提升研究生国际化交流能力和学术水平展开论述。针对目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开设双语类课程、开展国际化学术交流及建设国际化教师队伍等策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国际化,不断拓宽研究生视野,产出更优质的科研成果,助力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为深化化工类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交流化工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实训平台建设、校企人才共建等方面的改革经验与创新成果,探索化工校企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发展的育人模式与机制,安徽省化工学会于2021年11月5-7日在马鞍山市举办"2021年安徽省化工类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研讨会".会议由安徽省化工学会主办,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承办.会议主题:化工一流专业建设与改革;化工类专业校企协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与机制.安徽省化工学会会员,国家级和省级化工类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负责人,各高校化工类学院(系、部)负责人、实验室主任、教师,化工企业代表,化工类实验仪器设备生产与销售厂商等10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催化作用原理”课程以研究型教学模式为中心,以线上教学资源为辅、线下讲授与小组讨论为主,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理论教学、课程实践及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实现德育与智育协同育人。通过研究型教学的探索和实施,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理论知识迁移能力、科技文献查阅与阅读能力、发现与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促进研究生了解催化新进展及催化发展趋势,拓宽研究生科学研究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国家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战略规划,其核心是培养一流的人才,高校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紧密相关。"双一流"建设为地方高校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以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开设《生物化学》课程为例,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面向"双一流"建设《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主要措施,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这些措施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教融合是高校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对于新工科背景下探索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教融合理念下高校化工专业课程改革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科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开发设计新实验课程;搭建教科研创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