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抗凋亡因子(L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3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脑心通胶囊,1日3次,1次3粒,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1日3次,1次1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长谷川简易智能评定量表(HDS)评价痴呆程度,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判定生活能力,并检测血清中Livin、VEGF、IL-18、IFN-γ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4%,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HDS和ADL评分与氧化应激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MMSE和ADL评分及Livin、VEGF、IL-18、IFN-γ的含量变化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心通胶囊可有效降低Livin、VEGF、IL-18、IFN-γ的水平从而达到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奥拉西坦联合脑心通胶囊合醒神开窍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对血清抗凋亡因子(L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8(IL-18)、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给予多奈哌齐+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合醒神开窍针法治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长谷川简易智能评定量表(H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血细胞比容(HCT)、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IB)、Livin、VEGF、IL-18及IFN-γ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MSE评分、HDS评分、ADL评分、Livin及VEGF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HCT、全血黏度、FIB、IL-18及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多奈哌齐、奥拉西坦联合脑心通胶囊合醒神开窍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显著提高患者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质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Livin、VEGF、IL-18及IFN-γ水平,且安全性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及抗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V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普通针刺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通督调神针刺法,比较2组患者在精神状态(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8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ADL评分和NO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者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SOD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者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可以保护神经元,改善糖代谢,通窍醒脑,静心宁神,对VD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开心散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Livin的影响。方法:确诊的VD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安理申5 mg每晚临睡前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中药"开心散"治疗,疗程同对照组。并通过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来观察临床疗效,通过检测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抗凋亡因子(Livin)进行客观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智能状况及血清Livin值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Livin值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心散对VD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血清Livin也有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雷射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对VD患者血清抗凋亡因子(Livin)的影响。方法:192名VD患者随机分为雷射针刺治疗组、普通体针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三组,每组分别64例,共治疗3个疗程,对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评分以及血清Livin的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结果:总有效率雷射针刺治疗组为71. 88%,普通体针对照组为70. 31%,药物对照组为56. 25%,三组疗效相比,雷射针刺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HDS评分上升,FAQ评分降低,Livin水平上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三组间治疗后比较,雷射针刺治疗组的HDS、FAQ评分以及血清Livin水平的改善较药物组更为显著(P0. 05),与普通体针对照组相当(P0. 05)。结论:雷射针刺治疗VD患者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改善VD患者血清Livin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张瑞  王敏  陈红霞 《新中医》2017,49(12):142-145
目的:观察海马益智散联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降压、营养脑神经等常规西药治疗,同时予奥拉西坦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海马益智散口服,并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疗程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观察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MMSE及Mo CA评分均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ADL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血清BDNF及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血清BDNF及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海马益智散合针刺治疗VD,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痴呆症状及记忆、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脑神经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抗凋亡因子(Livin)、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脑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旨在为更好地治疗VD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8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头穴丛刺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IL-1?)、Livin、一氧化氮(NO)、NOS水平及脑神经递质的调节,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0.5%)(P0.05);两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Livi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O、NOS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兴奋性递质(EX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ch、DA、NE及EX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抑制素(INH)、5-羟色胺(5-H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VD可显著提高总体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安全性好,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患者血清VEGF、Livin、IL-1?水平及脑内神经递质水平,降低NO、N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MMSE、Barthel指数及MMP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72%和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MSE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MP-2和MMP-9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者组患者的MMP-2和MMP-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VD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法对急性脑梗死(ACI)血瘀证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醒脑静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NS评分及FMA评分、脑梗死体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IFN-γ、IL-12和TNF-α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FN-γ、IL-12、TNF-α、CNS评分、FMA评分和及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CNS评分及FMA评分、脑梗死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IFN-γ、IL-12和TNF-α在治疗后14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中医疗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法能明显改善ACI血瘀证患者病情,机制可能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CI)后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方法: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及五子衍宗汤。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β、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I后VD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治风六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治风六穴"阴中隐阳法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10 mg,每日1次。治疗6周后观察症状总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IL-4和IgE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治风六穴"能明显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瘙痒、风团症状,对血清IL-4、IgE和IFN-γ水平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GF-α、IFN-γ的影响。方法将7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口服左甲状腺素钠,观察组予针刺联合口服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最大结节直径、结节数量、结节动脉血流参数、甲状腺功能指标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α)、干扰素(IFN-γ)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结节直径、结节数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最大结节直径、结节数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SV、RI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S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G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GF-α、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针刺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能缩小、消除甲状腺结节,调节结节动脉血流,稳定甲状腺功能,改善血清TGF-α、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剂量胞二磷胆碱配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大剂量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疗程均为6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并观察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电图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GSH-Px、SOD水平均显著升高,MDA、NO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MMSE评分中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级、总分值,肌电图诱发电位FZ、PZ位点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振幅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胞二磷胆碱配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能够缓解DEACMP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促进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70例符合诊断的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规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元针法针刺治疗,12周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和ADL评分均有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对比,观察组的MMSE和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元针法能有效改善VD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肾益髓法治疗肾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疗效,及对Th1/Th2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40例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计数、Th1/Th2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CD4+IFN-γ+细胞/CD4+细胞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IFN-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FN-γ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肾益髓中药可提高肾阳虚型AA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Th1细胞的数量,调节Th1/Th2平衡,减少造血负调控因子TNF-α、IFN-γ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VEGF、IL-1β与Liv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丹红注射液治疗。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IL-1β与Livin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清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Mo CA评分和血清VEGF、IL-1β与Liv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MMSE评分、Mo CA评分、血清VEGF和Livin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血清IL-1β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血清IL-1β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同时可显著提高血清VEGF和Livin水平和降低血清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曲复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红曲复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进行评价。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干扰素(IFN)-γ与白介素(IL)-8浓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2.50%高于对照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与AST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含量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FN-γ与IL-8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曲复方能够显著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降低ALT作用,而其主要通过减少IFN-γ与IL-8的分泌从而实现护肝抑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智勇  刘娟云  许瑞  陈金红 《新中医》2021,53(13):101-104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汤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研究组给予扶正解毒汤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量表(SLEDAI)评分、血清干扰素-γ(IFN-γ)含量、骨髓抑制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LED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2组SLEDAI评分逐渐降低,且研究组SLEDAI评分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IFN-γ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2组血清IFN-γ含量逐渐降低,且研究组血清IFN-γ含量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骨髓抑制率为10.81%,显著低于对照组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2%,显著低于对照组3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汤联合甲泼尼龙可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IFN-γ含量,降低骨髓抑制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法对急性脑梗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和相关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血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给予阿司匹林0.1~0.3 g,阿托伐他汀40 mg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并辅以相关穴位针刺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相关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S)评分和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A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N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A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炎性因子IFN-γ、IL-12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法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梗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赵卫锋  陆鹤  贾成文  周志杰 《陕西中医》2013,(10):1385-1386
目的:探讨"补肾益髓"针刺法联合药物对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两组均采用茴拉西坦治疗,治疗组加补肾益髓针刺法(百会、肾俞、悬钟、风府、涌泉穴)。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和Barthel指数以及NCSE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髓"针刺法联合茴拉西坦治疗MCI能显著改善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神经行为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