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基础化学系列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突破单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局限,对基础化学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将课程教学与创新教育融为一体。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阶梯攀升式的实践训练及科技创新活动保障、渗透、强化、推动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创新应用型化学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科创竞赛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占课程教学的时间,也需要课程提供理论支撑。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实现课程教学与大学生科创竞赛的结合,文章以机械原理课程为例,以案例教学法为桥梁,建立了课程教学和科创竞赛之间的联系,以期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围绕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以创新意识、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为主线,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工业分析》课程是培养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工业分析》课程实践教学则在于侧重培养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教学改革和加强实训教学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改革措施以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所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应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笔者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锅炉原理课程建设为例,从课程内容中凝练出"燃烧器设计与仿真""锅炉炉膛内燃烧模拟""管内多相流实验创新训练"和"烟气脱硫脱硝创新训练"四个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训练模块,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四个模块的体系构建、具体实施方法和过程控制进行了探索,为能源与动力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敏 《化工中间体》2023,(8):128-130
新工科背景下要求高校培养出未来的优秀工程人才,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能力,更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标,构建了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包括理论实践相结合、课程与SRTP相结合、课程与创新创业大赛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等。为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快车道。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文章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探讨了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全线贯通式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始终。教学从起点、连接点、加强点、分化点、强化点到终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从思维创新、单一模块创新、多元模块创新、专长创新、任务导向创新向创业精神培养逐层递进。连续两年的实践表明,将全线贯通式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目前我国研究生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针对高分子与超分子合成化学研究生课程的特点,着重探讨了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目的在于探索研究生教学的全新模式,突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化学是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知识点多,内容抽象,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实践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年对实践教学的经验总结,努力探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理论教学间的关系,以高分子化学课程改革为案例,总结其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并分析完善其不足之处,以期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和阐述了突出实践教育的新时期锅炉原理课程教学实践和改革探索的主要内容、主要创新点及应用情况。实践证明,以突出实践教育为主线,以建立直观系统的认识、强化创新实践能力为 抓手,构建“五位一体”的锅炉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新时期能与动力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新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从而适应和满足新时期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自制实验装置为重点探讨了如何完善土壤污染与修复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分析了自制实验装置对大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并结合本校开展的自制实验装置的案例,阐述了自制实验装置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和问题,以开展"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为目的,从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与创新方案。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竞赛能力均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孙军涛 《广州化工》2014,(5):182-184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课程教学中,课题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据食品化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对教学内容、多元化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体系及反馈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努力构建"前沿、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达到了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以高职《现代生化分离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探索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期为高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通过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获得了创新创业所需的部分核心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介绍了教学小组近年来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涉及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校区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导向,就完善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强化与现有教学体系衔接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从而提高校区化工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专业课程是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高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融合发展是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文章针对材料化学专业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介绍了以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为核心,以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主线而构建的“特色鲜明、线上线下、科教融合、创新实践”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融合发展的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建设为一流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广州化工》2021,49(18)
基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以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主干课程《工业催化》为研究对象,总结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化工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在课程培养模式、自主学习能力和课程考核方式方面进行了教改探索和实践。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将有利于实现多元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谢兴勇  祖维 《广东化工》2013,(7):158+163
根据化学反应工程的课程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水平为目的,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经过"卓越班"教学实践,在工程案例精选、课程组织策略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山东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创新”为导向,对工程训练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该专业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工业生产,融入科研成果,注重工程创新,丰富课程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原则,遵循OBE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工程训练基地,实施强化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此次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由此建立的工程训练课程教学模式对其他高校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