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25)
有人认为渡边淳一的影响之所以如此之大,是因为其作品过多地描写"性"。然而,描写地很细腻也很大胆,很优美,不会觉得下流。人们对渡边淳一所描写的游离于社会伦理道德之外的"不伦之恋"褒贬不一、而渡边本人几十年来则不断坚持追求这种"如火一般燃烧的爱"。"因爱而性,因性而更爱"是渡边对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他的代表作《失乐园》先后在日本及世界各地出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华黎近期的作品先锋厦地水田书店为对象,介绍了对其进行设计研究的过程。作者认为与华黎其他在地性的建筑实践不同,如何建立一种"模糊的清晰性"是先锋厦地水田书店区别于以往作品的特殊之处。文章之后解释了"模糊的清晰性"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式的独特价值,并试图从材料与光线、原形式与秩序、痕迹与场所这三对关系出发,进一步探究"模糊的清晰性"作为一种设计方法的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3)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带有表现性,在绘画时通常要求具有"绘画性",作品若缺乏绘画性就会单调呆板、不能打动人心。"绘画性"其实就是指作品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也就是绘画的表现性。  相似文献   

4.
正UAP有幸在传奇艺术家Lawrence Argent于十月份去世之前与他进行合作。艺术家Argent以他异想天开的、大规模的动物雕塑而闻名,他的最后一件作品仍在延续他的艺术愿景,成功地将作品所在的地点转变。作品"超然"使用了一个龙的形象来反映中国文化,并且这一神话生物形象象征着权力和吉祥。通过对下沉式广场的利用,这一高16米的不锈钢雕塑灵活地跨越了两层楼,龙的身体和后肢在地下,而龙头、龙背和龙尾伸出地面。对照明和喷雾的使用,使龙看上去像在空中漂浮一般。"龙之为物,幻化无穷。"艺术家Argent说道,"就在此刻,变换的身形显现。瞬间成为永恒。"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它的发展体现出了画家们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而对于工笔人物画的审美性,从人们对于传统人物画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到当代与现代艺术结合的审美上来。在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使得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审美性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构图的审美性构图是创作一幅作品首先要考虑的,是画面的组织结构关系,它关系着这幅作品最后的整体效果。在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就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1)
<正>"李白诗歌奖"提名奖欧阳江河授奖辞《如此博学的饥饿》是一部具有多重时空建制及其意图的个人诗学编年史式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欧阳江河深刻启动了源自于世界及其时空本体的想象力理性,用毫不妥协的反词立场拆解着圣词同盟对世界的架空性升华,试图以毫不掩饰的物理性含量把自我和世界持续不断地从物质中解放出来,以使其诚恳地落实到世界现场确切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3)
在艾丽丝·门罗的作品中,"红鞋"这一主题被她反复演绎。聪明而又充满野性的女主角在面对"红鞋"和"黑鞋"的抉择时,总是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红鞋",最终踏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8.
卢紫荫 《建筑与文化》2016,(12):152-153
光是路易斯·康的建筑哲学与设计作品的交汇点。随着近年来对自然光的研究逐渐升温,康一直是这个主题中不可逾越的部分。康的作品展现出极高的精神性。他的建筑哲学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建筑作品更是作为他的建筑哲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与他的思想相伴相生。文章对路易斯·康的建筑哲学中关于光的理论与其在建筑作品中自然光设计的关系进行阐释,并选取"光之刃"作为"光的过滤器"的一例进行分析,以为当代自然光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残缺的历史场地中进行建筑和城市的"再写"并非重新构建历史,更多地是对历史作出诠释:将该场所视为一篇业已消失或者文字不全的历史残卷进行解读,需要对残留遗迹以及抹除和缺失的内容给出解释。中国科举博物馆如同一出跌宕起伏的五幕戏剧,在这里,诠释性的"场地再写"为该场地与当代文化建立起联系,揭示出场地的多重意义和内涵,而这些都让情境记忆以及建筑新作品本身变得更为丰满。  相似文献   

10.
建筑师董豫赣的作品始终不同程度地彰显着传统园林意向的品质.传统园林的图景性文化又一次为小岞美术馆的创作提供了感知世界的方式。文章以现象学的维度对作品进行阐述,在"地形""场所""场景"的视野下理论性地审视小岞美术馆的造园意趣所在。然而,这种独特的景观和建筑思想语言是否具备承载现代观念结构和技术文明的全面性,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创意的陷阱     
黄瓴  许剑峰  黄瑶 《新建筑》2007,(6):87-89
从古到今许多宏大建筑之得以成功而享誉,离不开建筑师作品独特的创意。而全面地评价一件建筑作品时,需要分析它们产生的历史社会条件,并依据跨时代的道德与法理标准来考察,在今天它们更具有一种迫切的鉴别是非的现实意义。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视角,针对近年来关于我国一些大型建筑项目的扩及国内外同行的争论,创"陷阱"之说,以正建筑创作之本。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
《情人》是法国作家杜拉斯的代表作,但是从它问世至今,关于这部作品的属性一直存在着争论。国内学术界通常将其归入小说的类别。但是作者本人拒绝承认《情人》的小说性,在文本中我们也找到了很多回忆录的特质,并且在法国这部作品一开始是被当作自传来传播的。借助于法国理论界普遍接受的"自传的准则",我们从文本写作的方式角度论证《情人》的自传特性。然而,随着对杜拉斯过往生活轨迹的不断探寻,《情人》的真实性同样受到了质疑,而虚构的客观存在,随着历史学家的考证也最终被证实。对于这样一部回忆和想像并存,真实和虚构交织的作品,我们或许能够借用法国评论界的一些新理念,来更清晰地界定《情人》的文本属性,即"自传式虚构"。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5)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要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涵,首先必须去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风格特征。《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一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创新性的艺术歌曲,是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而创作的,它以西皮过门的核心音调为旋律基础,将鲜明的民族特色融入到自身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4.
宋玮  李翔宁 《建筑师》2019,(3):24-32
本文以安东尼·高迪在古埃尔公园与古埃尔礼拜堂中处理场地的方式为出发点,通过对当代加泰罗尼亚建筑师爱德华·布鲁、恩瑞克·米拉莱斯、卡洛斯·费拉特尔、约瑟夫·里纳斯等人作品的分析,引出加泰罗尼亚建筑师在如何处理建筑与场地环境方式上的一种共识性态度,即在加泰罗尼亚,建筑师多以场地信息作为关键因素切入设计,最终的作品同场地和谐共融。这种不同于元素借用或者是材料肌理延续的方式在文章中被定义称为"地景式建筑"。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2):113-119
通过深入研究英国小说家劳伦斯作品中的"速度"与"激情"的关系。在劳伦斯作品中,他对以煤矿生产为代表的工业文明进行了深刻而有力地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速度"对自然以及人性的摧残和异化;对"速度"的狂热追求使人们崇尚机械的"激情"而失去了生命中最自然、最本真的"激情"。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7)
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记者可以利用网络,将自己的作品写得更精彩,更感人,让采访对象更"有血有肉"。但与此同时,记者也应该注意到,在人物报道采写过程中,一方面,记者应对网络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地整理和仔细地核实;另一方面,记者应该围绕自己的选题走到一线,走进采访对象的生活里,和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才能写出真实而感人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
<正>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即喜欢上中国画。工作之余除了临摹《芥子园画传》,就是找老师求教。那时正是"新文人画"大旗猎猎招展之时,不少人在追求"新"与"变"。有些学画的年轻人紧追这股思潮,不愿老老实实地探求中国画的本质,不屑于笔墨研究,而专攻技巧,追求作品的所谓"个性"。有的学画不久,模仿西式笔法一天能画出几张"作品",称之为"新水墨"。天性迟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26)
在崔、张故事流传过程中,"王西厢"对郑恒形象进行了改造,无论是其丑陋的外表还是黑暗的内心,都愈加鲜明突出。在积极娱乐视角下,"王西厢"中新的郑恒形象的形成,和观众读者积极娱乐的要求有重要关系,而"王西厢"的改造,使这一形象、同时也使作品,更好地实现了积极娱乐,凸显了作品反抗束缚、征服环境、追求自由爱情和美好生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阿尔瓦·阿尔托作品的现场考察,发现了夏季别墅在设计上诸多令人疑惑之处。结合对阿尔托生平的理解,以及自宅和珊纳特赛罗市政厅等几处作品的比较,得出夏季别墅是"一座阿尔托为自己建的纪念神庙"的假想,并通过对夏季别墅与一般度假性住宅不同的疑点进行逐一地研究和解释,试图验证这一假想。通过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于阿尔托这位独特的现代建筑大师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36):291-292
日本动画导演今敏注重于从真人电影﹑舞台剧﹑漫画等多方面汲取灵感为其所用,再结合他独特的描写手法与剪辑手法,给观众呈现了一部部全新而又独特的动画作品。今敏运用他特有的视觉语言赋予作品中人物"真实感"与"灵魂",也让他的作品有了深刻的内涵。本文通过对今敏动画电影中独特的视觉语言进行探讨性的解读,以求能对今敏动画电影中艺术风格与内涵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