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泰山林场二类资源调查数据为解译依据,对泰山景区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 mis)林进行了全面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利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对泰山景区油松林地形分布进行可视化表达。首次全面地定量地分析了泰山景区油松及其混交林的空间分布的地形分异特征。泰山景区油松纯林、以及油松占优势的混交林(投影)面积共计3 367. 234 4 hm2。其中油松纯林投影面积为2 854.456 3 hm~2,占所有油松林面积的84.77%;其次是油松+赤松混交林,投影面积为250.528 4 hm~2,占所有油松林面积的7.44%。油松纯林主要分布于海拔900~1 400 m,各个坡向的平坡、缓坡和陡坡。坡度大于23°的陡坡和险坡的山地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油松纯林分布比重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油松+赤松混交林在海拔300~1 050 m有分布。  相似文献   

2.
东海北部表层沉积的孢粉、藻类分布规律、自西向东可分为五个孢粉组合区:1.松(Pinus)——栎(Quercus)——草本花粉组合区,2.松(Pinus)——栎(Quercus)孢粉组合区,3.柏(Cupressaceae)——松(Pinus)——禾本科(Gramineae)——刺球藻(Hystrichosphaera)孢粉组合区,4.蕨属(Pteridium)——松(Pinus)——刺球藻(Hystrichosphaera)孢粉组合区,5.栲(Castanopsis)——栎(Quercus)——松(Pinus)孢粉组合区。通过柱状剖面的孢粉、藻类研究,可分为A、B二层,B层为柏(Cupressaceae)——松(Pinus)——刺球藻(Hystrichosphaera)——禾本科(Gramineae)组合,反映冷凉干燥气候,为上更新世晚期沉积,当时海面大幅度下降,东诲大陆架大部分成陆。A层为栎(Quercus)——松(Pinus)孢粉组合,反映陆缘植被和目前相似,为全新世沉积。  相似文献   

3.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9种典型森林群落中的建群种为研究对象,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O-ring函数,在0~60m空间范围内,对目标物种的空间格局特征和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和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中的建群种在小尺度聚集分布,中等尺度均匀分布,大尺度倾向于随机分布。天然油松林、人工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中的建群种在小尺度和大尺度下分别表现为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模式。辽东栎+油松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各自的两个主要建群种之间无关联;白桦+油松混交林中,白桦与油松的关联性以大约20m距离为周期,在正关联和无关联之间呈现规律性转变。以上结果表明,本地区典型森林群落较为稳定,仅白桦+油松混交林处于演替的活跃期,未来可能朝着单优种群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植物分布理论、生态演替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景观结构理论等城市森林建设的基础理论;基于野外调查资料建立了徐州低山丘陵森林植被分类系统,包括2个植被型组、3个植被型、3个植被亚型、6个群系组、12个群系(赤松林、黑松林、侧柏林、刺槐林、黄连木 黄檀林、青檀林、小叶朴林、鹅耳枥林、麻栎林、栓皮栎林、白栎林、栓皮栎 红楠林);根据建群种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研究了各群系的演替次序,构建了徐州低山丘陵森林植被次生演替模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徐州城市低山丘陵森林、城市行道树林以及城市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嵩山是我国的有名五岳之一的中岳,地理位置上属于秦岭向东延伸的外方山脉,同时也是淮河流域同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主峰嵩项海拔1368M,周围林木繁茂,在植被的组成上,嵩山基本上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树木主要以壳斗科的栓皮栎、麻栎、辽东栎、锐齿槲栎等为主,并混生大量油松、华山松、冷杉、茅栗、青冈、以及冬青科、楝科等树木,同时在丘陵地区培植大量泡桐、柿、榆、刺槐等。因此山区的小气候较为温暖,湿度也适中,有利于各种昆虫的栖息繁衍,因此这里的昆虫种类繁多,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山东沿海7地市防护林树种分布适宜性进行分析,可综合反映不同立地因子对各防护林树种的影响,为更加科学地进行防护林树种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LandUSEM模型,以山东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调查数据为基础,以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和DEM数据为辅助数据,对山东沿海7地市防护林树种分布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受地貌因子影响较大的树种有26种,土壤类型对各优势树种的影响相对敏感,不同林种条件下各优势树种的适宜性差异较大。7种因素对49种优势树种影响的平均相对权重分别为地貌(0.19)>土壤类型(0.15)=坡度(0.15)=土层厚度(0.15)>林种(0.14)>坡位(0.13)>坡向(0.09)。目前在以黑松、赤松和刺槐为优势树种的防护林中,黑松、赤松分布的相对适宜度较高,90.48%的刺槐林分布不适宜或临界适宜。建议在刺槐林分布适宜性较差的低山丘陵区种植黑松、油松、麻栎、山楂、杜仲、蒙古栎、栎类、樱桃、酸枣等树种与其混交,提升刺槐林的生态效益。【结论】山东沿海7地市防护林树种分布适宜性整体较好,利用LandUSEM模型进行树种分布适宜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亚热带地区典型森林类型可燃物载量分配规律,明晰不同森林类型组分单位面积可燃物载量与乔木层蓄积量的关系,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湖州市森林防火普查及补充调查数据,9种亚热带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及烘干法,实际测定和计算不同森林类型各组分的单位面积可燃物载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森林类型及各组分的单位面积可燃物载量差异,并对典型森林类型组分的单位面积可燃物载量与乔木层单位面积蓄积量进行线性或非线性回归拟合,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绝大多数森林类型的乔木层单位面积可燃物载量显著高于枯倒木层的(P<0.05),枯倒木层的又显著高于灌木层等其他组分(P<0.05),而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纯林枯倒木层单位面积可燃物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分(P<0.05);栎类(Quercus spp.)纯林、木荷(Schima superba)纯林及针阔混交林的乔木层单位面积可燃物载量相对其他森林类型较高,针阔混交林、木荷纯林和其他软阔叶林的枯落物层的单位面积可燃物载量较其他森林类型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森林类型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北亚热带丘陵山区次生森林在不同演替序列中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对江苏省南京市溧水林场区域内36块30 m×30 m样地中的木本植物分布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利用典范相关分析(CCA)确定不同演替阶段典型群落类型的基础上,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各类型群落中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典型森林群落类型为马尾松-麻栎群落、冬青-马尾松群落、麻栎-栓皮栎群落和杉木-油桐群落,土壤条件是影响该地区植物群落组成差异的首要因素。各群落类型中的优势乔木树种在>3 m的空间尺度上通常都表现为均匀分布格局,推断种内竞争可能是形成这种格局特征的重要原因。主要乔木树种之间的空间关联通常表现为中性关系,而对于麻栎-栓皮栎这种功能属性相近的树种,由于受到种间竞争驱动从而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泰山朝阳洞附近的植被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泰山是我国东部名山,号称五岳之首,位于山东省的中部。在植物地理的分区上属于我国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区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亚区;在山东植物地理区划上是鲁中南区的一部分,典型的植被是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Biota orieu-talis)为主的针叶树与落叶阔叶树混交林。根据许多有关泰山历史的记载,都说明古代这一地区的植被极为茂盛。但是由于几  相似文献   

10.
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持水能力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森林类型梯度镶嵌分布格局的研究为基础,以泰山龙潭积水区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森林类型下的土壤进行调查测试分析,结合水、DEM数据分析了区内不同林型地土壤的蓄水能力和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该区森林土壤连续涵蓄降水的能力较强,但不同森林类型条件下土壤蓄水能力差异明显,以刺槐林地最好、山顶灌丛最差。区内以成熟林为主,森林植被保护较好,土壤水分特性较佳,能有效减少区域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量,改善集水区内的水分分配,提高水分的可利用性,对下游环境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δ13C值的北京山区典型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山区长年干旱缺水,研究北京山区典型树种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特征对于筛选抗旱造林树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北京山区典型树种(侧柏、油松、刺槐、栓皮栎)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特征,本文基于稳定碳同位素技术测算出4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叶片δ13C值和水分利用效率同向变化,4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栓皮栎>侧柏>刺槐>油松,说明4个树种中栓皮栎的抗旱性最强而油松最弱;阳生叶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阴生叶;植物叶片日内水分利用效率上午略大于下午,但区别不明显;另外,侧柏冠层不同高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  相似文献   

12.
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持水能力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森林类型梯度镶嵌分布格局的研究为基础,以泰山龙潭积水区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森林类型下的土壤进行调查测试分析,结合水文、DEM数据分析了区内不同林型地土壤的蓄水能力和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该区森林土壤连续涵蓄降水的能力较强,但不同森林类型条件下土壤蓄水能力差异明显,以刺槐林地最好、山顶灌丛最差.区内以成熟林为主,森林植被保护较好,土壤水分特性较佳,能有效减少区域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量,改善集水区内的水分分配,提高水分的可利用性,对下游环境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莉 《甘肃科技》2014,(14):136-139
采用根钻法对甘肃小陇山林区油松(Pinus tabu laeformis)、落叶松(arix gmellini Rupr)锐齿栎(Quercusaliena var.acu teserrata)和针阔混交林细根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的4种林分细根生物量依次为,锐齿栎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油松林,细根生物量最大的锐齿栎林达到3216.109kg·hm-2,最小的油松林为2409.724kg·hm-2。对4种林分各个土层细根生物量和土壤深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细根生物量和土壤深度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细根生物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4种林分55%以上的细根都分布于0~20cm的土层中。油松细根生物量受土层深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其相关系数最高,为-0.819;最小的针阔混交林为-0.472。土壤中细根的生物量及空间分布格局与群落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格局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日本大阪府箕面市大阪国际文化公园都市建设地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下5cm厚表土为材料,以大阪府枚方市山田池公园的一隅荒地为试验地,做小规模的森林表土铺撒试验。从土壤种子库的生态学意义出发,探讨森林表土作为植被恢复绿化手段的可能性。对土壤种子库的植物种类组成、不同处理区出芽个体数状况、幼苗早期的生长情况、植被的形成、出芽植物种类与土壤采集地植被的关系以及不同的处理对出芽植物的影响等方面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京北部郊野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为该地区森林植被群落的保护和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典型样方法在南京北部(长江以北)的8个自然山体中划定72个面积10 m×10 m的样方,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多元回归树(MRT)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群落进行分类,分析群落的结构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类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样地中共有维管植物79科203属270种;乔木层以朴树、麻栎的重要值最高,是群落的建群种。②朴树、麻栎等优势物种的数量和分布的均匀性决定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群落表现出物种分布集中、优势明显的特征。③运用MRT分类法将72个样方划分为5个群落:群落Ⅰ主体由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桑(Morus alba)构成,包含16个样方;群落Ⅱ主体由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构成,包含15个样方;群落Ⅲ主体由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构成,包含13个样方;群落Ⅳ主体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构成,包含18个样方;群落Ⅴ主体由朴树(Celtis sinensis)+黄檀(Dalbergia hupeana)构成,包含10个样方。④CCA二维排序将群落分为5组,与MRT分类结果一致,可相互验证。同时,应用CCA排序分析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优势树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拔、坡度是影响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南京北部的郊野森林是维系与提高该区域内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该区域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朴树、麻栎等优势树种分布集中、优势明显。除人为干扰外,海拔、坡度、土壤含水率等环境因子对群落结构、植物生长具有明显影响,其中海拔影响最大,土壤含水率、营养元素等对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鸡窝子地区藓类植物生态分布格局的调查研究,以探索藓类植物分布与森林类型的关系。方法在不同森林类型中设立15个样点,并统计样点中每种藓类植物的平均盖度,以此盖度为指标,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秦岭鸡窝子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藓类植物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研究发现鸡窝子地区不同林型中藓类植物分布不同,阔叶林以尖叶提灯藓Mnium cuspidatum Hedw.,万年藓Climacium dendroides(Hedw.)Web.et Mohr.,狭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Hedw.)Broth,鼠尾藓Myuroclada maximowiczii(Borszoz.)Steere et Schof.为主,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土生扭口藓Barbula vinealis Brid.,短月藓Brachymenium nepalenseHook.,中华木衣藓Drummondia sinensis C.Muell.,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金灰藓Pylaisia polyantha(Hedw.)B.S.G.为主。结论藓类植物群落分布与森林类型密切相关,同时,气候环境对藓类植物的分布也有密切关系,该结论也将丰富秦岭地区藓类植物生态研究。  相似文献   

17.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在我国分布广泛,麻栎苗木生长和遗传稳定性与育苗地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密切相关。该研究用36个麻栎种源在3个试验点进行育苗试验,对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及其遗传稳定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麻栎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在种源间和试验点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源×试验点互作上也表现为互作效应极显著,说明开展种源区域试验是必要的;根据苗木生长量的平均数、回归系数和回归离差的统计结果,可以将36个种源分成4种类型,即高产稳定型、高产不稳定型、低产稳定型和低产不稳定型。  相似文献   

18.
浙南沿海地区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南沿海地区全新世沉积含有丰富的孢粉,根据孢粉组合在柱状剖面上的分布规律,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孢粉组合带:1.Quercus—Castanea—Pinus—Liquidambar—Fagus—Hicriopterislaevissima—Polypodiaceae孢粉组合带。2.Quercus—Castanea—Betula—Taxodiaccae—Polypo-diaceae—Hicriopteris laevissima孢粉组合带。3.Castanopsis—Quercus glauca—Rutaceae—Eurya—Quercus—Castanea—Chenopodiaceae—Artemisia—Polypodiaceae孢粉组合带。4.Quercus—Castanea—Pinus—Quercus glauca—Castanopsis—Artemisia—Gramineae—Pteridium—Polypo-diaceae孢粉组合带。通过孢粉分析结果本文进而推断浙南沿海地区晚更新世未期以来古植被、古气候以及古地理演替的三个不同阶段,并对全新世下限及地层划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栎属植物流式细胞术实验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适于栎属植物的流式细胞核实验体系,分别利用Tris-MgCl2、Galbraith’s、Marie’s和Otto’s细胞核分离缓冲液对麻栎、栓皮栎、白栎和短柄枹栎制备细胞核悬浮液。检验发现:Tris-MgCl2、Galbraith’s缓冲液所制备样品未能检测出DNA峰,Otto’s缓冲液制备的样品中,除白栎外其他3个样品的测试结果均较差,Marie’s缓冲液所制备的4个样品测试DNA峰的变异系数(CV)均大于10%。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经典Marie’s缓冲液中的β-巯基乙醇和Tween 20组分进行了优化,发现麻栎、栓皮栎、白栎和短柄枹栎的最适β-巯基乙醇浓度和Tween 20体积比分别为45 mmol/L和2.5%、15 mmol/L和2.0%、60 mmol/L和1.0%及30 mmol/L和1.0%。运用改进后的最适Marie’s缓冲液进行流式细胞核测定,4种样品的变异系数均显著下降(在3.52%~4.81%之间),表明改进后的Marie’s缓冲液对4种栎属植物的测试结果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20.
北京山区松栎混交群落的植物水分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北京山区典型植物的水分竞争关系,通过测定雨季松栎混交群落内5种植物(栓皮栎、油松、荆条、构树、小叶鼠李)的枝条水及不同水源的氢氧同位素值和土壤含水量,利用多元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模型)分析了不同植物对不同水源的利用比例.结果表明:栓皮栎主要利用60~100cm深层土壤水,利用比例为55.7%;油松的主要水分利用来源于表层0~20cm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比例占所有水分来源的2/3;林下灌木荆条主要水分来源也为表层0~20cm的土壤水分,利用比例为50.27%;构树对各水分来源的利用较均匀;小叶鼠李主要对40~100cm的深层土壤水分利用较多,水分利用比例达到70%以上.栓皮栎、小叶鼠李倾向于利用深层土壤水,油松、荆条倾向于利用表层土壤水.因此,栓皮栎、油松、构树三者可以形成松栎混交林,以减少植物群落在水分来源中存在的竞争;而油松与荆条、栓皮栎与小叶鼠李水分竞争较大,不易混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