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骞宇  陈孝勇  易若琨  王强  赵欣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4):128-133,138
本研究以分离自新鲜竹笋表面的16株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为研究对象,评价其对低酸、温度和渗透压胁迫下的耐受力,筛选出具有良好耐受性的菌株,并对所得良好耐受性的菌株进行体外人工胃液和胆盐耐受力评价。结果表明,低酸、温度、渗透压胁迫下实验菌株的耐受力各不相同,综合比较得出5株食窦魏斯氏菌的耐受力均较好,分别是HSG 08、HSG 09、HSG 10、HSG 11和HSG 15。pH3.0人工胃液实验结果表明,5株食窦魏斯氏菌中,HSG 08、HSG 09和HSG 11对人工胃液中的存活率均较高,其中HSG 08的存活率最大;胆盐胁迫实验结果表明,在0.1%胆盐时,HSG 08的生长效率最高。综上所述,HSG 08在不同环境胁迫下的耐受性均较好,可用于下一步益生性食窦魏斯氏菌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灭菌后的泡菜原材料中分别接种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室温纯种发酵7d,期间检测泡菜液中挥发性物质与非挥发性物质(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等)、pH、风味物质香气活度值。结果表明: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纯种发酵泡菜中pH不同程度下降,两株乳酸菌对碳水化合物、有机酸与氨基酸的代谢能力不同;主成分分析表明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纯种发酵泡菜中的代谢物与风味存在显著差异,且有自身的代表性标志代谢物与风味因子。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对泡菜代谢物与风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适用于三樱椒发酵的乳酸菌,该研究采用钙溶圈法从自然发酵三樱椒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生长、产酸、耐酸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自然发酵三樱椒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9株乳酸菌,经鉴定,16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3株为赫轮魏斯氏菌(Weissella hellenica)。培养初期,赫轮魏斯氏菌生长比植物乳杆菌快,但培养12 h后植物乳杆菌比赫轮魏斯氏菌生长速度更快;植物乳杆菌产酸能力优于赫轮魏斯氏菌,培养21 h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pH值稳定在3.7,赫轮魏斯氏菌发酵液pH值稳定在4.3,其中植物乳杆菌PLP-1产酸能力最好;植物乳杆菌的耐酸性优于赫轮魏斯氏菌,在pH值<4.0的培养条件下赫伦魏斯氏菌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而植物乳杆菌可以在pH值为3.0的培养基中生长,其中植物乳杆菌PLP-1耐酸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和确定1株分离来自云南传统发酵肉制品"牛干巴"中的希腊魏斯氏菌L2产抗氧化成分的最佳条件。以发酵上清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作为评价产抗氧化成分的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培养时间、培养温度以及初始培养基的pH值。结果表明:对菌株代谢产抗氧化成分的活性影响大小依次是: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起始pH值。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培养温度38℃、培养时间21h、培养基初始p H值6.3。在此条件下,希腊魏斯氏菌L2发酵上清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2.98±0.14)%,较优化前提高了3.66%。在最优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抗食品腐败酵母的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筛选了能够抑制食品中典型腐败酵母的乳酸菌,研究其抑制特性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从泡菜,榨菜、酸奶、火腿等食品中分离得到乳酸菌57株,通过双层拮抗平板法筛选能够抑制食品中典型腐败酵母(假丝酵母属、毕赤酵母属,酵母属、蔷薇酵母属和解脂耶罗维亚酵母)的乳酸菌6株,其中菌株AT 6能够抑制所有11株腐败酵母指示菌。96孔板法测定乳酸菌AT6发酵上清液对腐败酵母的抑制率可达73.04%以上,其抑制活性对蛋白酶不敏感,但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菌株AT6在MRS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研究表明30 ℃静置培养30 h,其发酵上清液可达到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大抑菌活性95.02%。提取菌株AT6基因组并扩增16S rRNA基因,将PCR片段克隆到pMD 19-T 载体后进行测序,BLAST分析和多重比对后确定AT6为食窦魏斯氏菌。  相似文献   

6.
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食窦魏斯氏菌SJ-02(Weissella cibaria SJ-02)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EPS产量为指标,首先探究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对EPS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RS为基础培养基,维持2%葡萄糖不变、用1.5%大豆蛋白胨替代蛋白胨,可增加菌株SJ-02的EPS产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影响EPS产量的因素进行优化,获得菌株SJ-02产EPS的最适发酵条件:接种量3.00%、培养时间34h、培养温度37℃,在此条件下理论预测EPS产量为335.03 mg/L,验证实验测得EPS产量为331.47mg/L,比未优化前提高了17%。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出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酸菌菌株。方法:从含盐量≤6%的12份低盐泡菜中筛选出5株耐酸性乳酸菌,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并对其益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5株耐酸性乳酸菌分别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J2、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N6、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araplantarum)F8、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M1和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M12。其中,L.paracasei N6、W.cibaria M1和W.cibaria M12在pH 4.0培养基中相对生长率分别为84.23%,78.32%,76.29%,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经pH 3.0胃液和pH 8.0肠液消化后,其存活率分别为79.26%,50.65%,53.37%,具有较强的耐受胃肠液能力;在0.3%胆盐中培养8 h后,其存活率均在30%以上,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疏水率及自凝集率均在60%以上,具有较强的疏水及自凝集能力。结论:试验筛选得到3株具有益生特性的耐酸性乳酸菌菌株L.paracasei N6、W.cibaria M1和W.cibaria M12,可用于复合益生菌菌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孝感米酒中乳酸菌的种类及其对黄酒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可培养方法使用MRS培养基、厌氧工作站,对孝感米酒中乳酸菌进行分离,并接入黄酒对黄酒发酵过程进行干预,进而通过分析黄酒有机酸与滋味等理化特征来评价乳酸菌的发酵特性。结果:从孝感米酒中分离到9株乳酸菌,基于16S rDNA基因对乳酸菌分离株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属于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片球菌属(Pediococcus),种水平上分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 acibaria)。将这9株菌应用于黄酒发酵制作,在菌株融合魏斯氏菌MJ3-1与MJ4-1、戊糖片球菌MJ6-1、食窦魏斯氏菌MJ8-1干预下,黄酒中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苹果酸含量显著减少(p<0.05);同时黄酒的滋味中咸味和丰度有显著增加(p<0.05)。总体上来说,乳酸菌对黄酒滋味的影响由酸味、鲜味与丰度引起。结论:融合魏斯氏菌MJ4-1能增加黄酒乳酸,并降低苹果酸含量作用最强,适用于黄酒复合型发酵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三品杂交生水牛奶混合样品中,分离出105株乳酸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API细菌鉴定系统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各菌株属种进行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05株菌共分为5个属8个种,呈现较为丰富的乳酸菌多样性,具体数量分布为乳酸乳球菌21株,植物乳杆菌19株,格氏乳球菌17株,乳明串珠菌13株,食窦魏斯氏菌11株,肠膜明串珠菌8株,类肠膜魏斯氏菌6株,嗜热链球菌5株,糊精乳杆菌5株。由此可知,水牛乳中可培养乳酸菌优势菌群的主次关系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乳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此为后续开发水牛乳中优势乳酸菌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麻竹笋腌制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微生态演变情况,采用细菌16S r DNA的V3可变区的PCRDGGE技术监测6%Na Cl腌制麻竹笋的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的动态变化。经发酵液中细菌基因组DNA提取、巢式PCR、二次DGGE、切胶回收、测序及序列比对,共得到10条明显条带,分别鉴定为绿色气球菌、乳球菌属、食窦魏斯氏菌、魏斯氏菌属、噬甲基菌属、嗜盐嗜碱菌属、未培养细菌、乳球菌属、乳酸乳球菌、厌氧芽孢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其中,发酵前3 d优势菌为绿色气球菌,7 d后优势菌为食窦魏斯氏菌和乳酸乳球菌。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究锦州小菜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以期为改善其品质提供依据。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对采集自10份锦州地区传统发酵小菜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种细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Lactobacillus fabifermentans、希腊魏斯菌单菌(Weissella hellenica)、假单细胞菌(Psychromonas arctica);真菌菌属有3种,分别为热带假丝酵母(Candiada tropicalis)、弯曲黏膜菌(Campylobacter mucosalis)、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其中,主要细菌为植物乳杆菌、食窦魏斯氏菌,主要真菌为热带假丝酵母。  相似文献   

12.
从新疆阿勒泰地区牧民制作的传统酸奶疙瘩中分离、筛选出菌株SA,通过过氧化氢酶试验阴性初步确定其为乳酸菌,对菌株SA进行菌落和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SA与Weissella cibaria KACC 11862 AEKT01000037聚为一类,其同源性为99%,故将其鉴定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其最佳生长条件为40 ℃、pH 6.0,并且能够耐受3%的NaCl。  相似文献   

13.
从小米自然发酵液中分离出乳酸菌疑似菌落40株,通过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和产酸实验,初筛得到28株,通过产酸能力筛选得到8株。通过生长曲线筛选,最终筛选出发酵性能最好的疑似乳酸菌2株,对其进行菌种鉴定。通过16S rRNA扩增比对鉴定筛选的菌种,进而通过MEGA 4.0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编号为RUSUANJUN 6的菌种为食窦魏斯氏菌,编号为RUSUANJUN 25的菌种为大米魏斯氏菌。经四代培养后,2株菌种的传代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有机酸是白酒的重要呈味物质,也是香味成分的前驱物质。利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出衡水老白干酒中含有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乳酸等6种有机酸。经试验在大曲、酒醅中分离得到69株产酸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醋酸菌1株,乳酸菌4株,丙酸菌2株。对其中一株主要产酸菌进行了16S rDNA鉴定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并对其的产酸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6.5,接种量7%,温度32 ℃,培养36 h时乳酸产量最高,为7.12 mg/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泡菜发酵初期魏斯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探究其安全特性和益生特性。方法 采用平板对细菌进行分离,进行分离菌株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鉴定,检测其代谢产物毒性,抗生素敏感性,耐药基因,评价细菌的耐酸、耐胆盐、耐人工肠液、黏附能力、对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降解能力、抗氧化能力以及抑菌能力。结果 共筛选出3株魏斯氏菌,命名为融合魏斯氏菌C13、食窦魏斯氏菌G232和W212; 3株菌代谢产物无毒性,对14类21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耐药基因检测C13携带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 G232和W212携带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Ⅱ); 3株菌能耐受pH 2~4和3.0 g/L以下的胆盐,在人工肠液中3 h后存活率超过76.80%; 3株菌的黏附能力好,疏水性为60.47%~62.69%,自凝聚率为43.76%~52.55%,共凝聚率为43.20%~61.58%;对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降解主要在前15 h;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苦肼自由基清除率较高(清除率25.69%~58.12%),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相对较低(10.08%~35.29%); ...  相似文献   

16.
以5种小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然发酵法制备小米发糕发酵剂,测定菌落总数、感官评定发糕品质,获得品质差异较大的2种发酵剂,并对其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测序进行鉴定。且研究了乳酸菌对小米发糕含水量、pH、TTA值、糖度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的计数结果分别为6.48×10~7~8.57×10~9 cfu/g,1号(长农35)制备的小米发糕品质最好,6号(长谷4号)反之。2种发酵剂中鉴定出乳酸菌包括食窦魏斯氏菌(11株)、魏斯氏菌属(18株)和柠檬明串珠菌(4株),其中优势菌为魏斯氏菌属。乳酸菌LA6-40发酵制备的小米发糕含水量39.74%、pH 6.20、TTA值5.3、还原糖含量2.27 g/100 g,感官评分77.1分,色泽金黄、口感细腻、酸甜适中、咬劲适度、弹性良好,是较为适合小米发糕制备的乳酸菌菌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四川泡菜中含质粒的乳酸菌,并对质粒进行序列和功能分析。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和碱裂解法分离含质粒乳酸菌,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其进行鉴定。利用单酶酶切质粒,并在测序质粒片段的基础上设计引物扩增质粒的剩余片段,对拼接成功的质粒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从四川泡菜中分离出一株含质粒的食窦魏斯氏菌W5(Weissella cibaria)。该菌株中质粒pA010全长为11630 bp,GC含量为34.6%,编码了4个可识别功能蛋白,包括酪氨酸重组酶、复制蛋白、抗毒素PemI和毒素PemK。比较酪氨酸重组酶和复制蛋白,推断该质粒为θ型复制质粒。其中PemI和PemK构成的Ⅱ-TA系统对质粒的稳定有一定作用且可能提升食窦魏斯氏菌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力。结论:食窦魏斯式菌W5是一株含质粒乳酸菌,其序列分析为构建耐受环境胁迫的载体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正研究不同添加量的产EPS荞麦酸面团对面包烘焙和老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分离自酒曲中的产胞外多糖食窦魏斯氏菌T5发酵荞麦粉制成产胞外多糖荞麦酸面团和不产胞外多糖荞麦酸面团,比较2种酸面团的添加量对面包烘焙和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食窦魏斯氏菌T5在添加蔗糖的条件下,发酵荞麦酸面团产生EPS的含量为9.36 g/kg;含有  相似文献   

19.
辣白菜中分离含内源性质粒的魏斯氏菌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魏斯氏菌在辣白菜中起的作用和获得与明串珠菌相关乳酸细菌的质粒,从辣白菜中分离了魏斯氏菌。辣白菜是朝鲜民族的传统食品,在低温条件下大白菜经过乳酸细菌发酵而成的。将辣白菜汁液均匀涂布在含2%(m/v)CaCO3的MRS平板上,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36h,在中国内地首次分离获得了魏斯氏菌。通过对该菌进行镜检、生理生化特性检测以及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其属于Weissella cibaria,命名为kimshi006,在NCBI上的登录号为HM369807。这一魏斯氏菌菌株含有2条内源性质粒,其大小分别为大约3000bp和8000bp。  相似文献   

20.
怀集黄菜是肇庆怀集的一种特色发酵萝卜叶菜,仍采用步骤繁琐、耗时长的传统发酵工艺。为改进怀集黄菜传统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揭示自然发酵黄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挖掘其菌种资源,论文选取了当地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发酵黄菜,采用扩增子测序分析其微生物多样性,并通过冗余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黄菜品质的关键微生物,为黄菜的产业化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自然发酵黄菜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主要细菌属包括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片球菌属、甲基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Allorthizobium-Neorhizobium-Pararhizobium-Rhizobiu,丰度最高的主要菌种为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 plantarum)、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cibaria)、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acidilactic)、莫氏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larrymoorei)、人参皂苷乳杆菌(Lactobacillus ginsenosidimutans)和偶氮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zotoformans)。盐度、pH值、水分活度、总酸是影响黄菜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乳杆菌属、片球菌属、魏斯氏菌属为促进黄菜品质的关键菌属,种水平则体现在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乳酸片球菌、食窦魏斯氏菌对促进黄菜酸味、色泽和质构的保持作用。研究结果表征了自然发酵黄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主导菌属与品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实现黄菜发酵过程的品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