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院前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 0月我们对3 8例 AMI患者进行院前静脉溶栓治疗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 :对 3 8例明确诊断为 AMI而无禁忌证患者进行院前溶栓治疗。男 2 7例 ,女 1 1例 ;年龄 50~ 78岁 ,平均( 65.3 7± 5.71 )岁 ;梗死部位 :前间壁 8例 ,前壁 7例 ,广泛前壁 9例 ,下壁 5例 ,下壁 右室 6例和下后壁 3例。1 .2 治疗方法 :医疗急救小组赶到现场后 ,经询问病史及心电图检查 ,确定AMI诊断后即参照文献〔1〕方案给予心电监护、吸氧 ,嘱患者嚼服肠溶阿斯匹林0 .3 g;将尿激酶 (沈阳光大药厂生产 )50× 1 0 4U溶于生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溶栓对阻止心室重构和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AMI患者随机分为院前溶栓组(发病时间<3 h)和CCU溶栓组(发病时间3~6 h),观察溶栓后梗死血管开通率,采用多普勒超声(Simpson法)于溶栓治疗后4周、1年、3年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和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占左室面积百分率.结果 根据AMI溶栓再通标准,院前溶栓组再通率与CCU溶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47%(87/103)与69.83%(81/116),P<0.05];1、3年再住院率及3年心因性病死率,院前溶栓组明显低于CCU溶栓组(P均<0.05),心功能各项指标院前溶栓组均优于CCU溶栓组(P均<0.05).结论 院前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高,可激活顿抑、冬眠心肌,保护伤残心肌,减少心肌瘢痕形成,有效阻止心室重构,保护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缩短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 ,提高溶栓疗效 ,探讨院前静脉溶栓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接受院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 5 2例为观察组 ,同期住院后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5 8例为对照组 ,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观察组为 3 .12± 1.17小时 ,对照组为 5 .42± 1.92小时 ,P <0 .0 1。冠脉再通率观察组为 71.2 % (3 7/ 5 2 ) ,对照组为 5 1.7% (3 0 / 5 8) ,P <0 .0 5。 5周病死率观察组为 7.7%(4 / 5 2 ) ,对照组为 10 .3 % (6/ 5 8) ,P >0 .0 5。院前AMI诊断准确率达 10 0 % ,院前无 1例死亡。结论 AMI院前静脉溶栓能赢得救治时间 ,提高冠脉再通率 ,院前静脉溶栓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静脉溶栓治疗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有效措施 ,它能够消除或缩小AMI范围 ,降低死亡率[1] 。高原地区AMI溶栓治疗开展较晚 ,为提高高原地区AMI救治水平 ,现将我院 2 0 0 0~ 2 0 0 2年 3a来院前采用静溶栓治疗AMI 19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见表 1。平均溶栓时间 3 4h。表 1临床特点病例数百分比 ( % )年龄 (岁 ) 2 0~ 40 2 10 540~ 60 13 68 4>60 42 1 0性别 (藏族 )男 15 ( 9) 78 9女 4( 3 ) 2 1 1梗死部位前壁 947 4下壁 42 1 0其他 63 1 6溶栓时间 (h) <2 3 15 82~ 4947 44~ 67 3 6 81 2 溶栓治疗适…  相似文献   

5.
刘静  李英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1):2112-2113
2003年2月~2006年2月,我们对2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院前早期特殊溶栓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院前急救主要高危病种之一.过去曾将复苏后AMI列为静脉溶栓治疗的禁忌证[1].但亦有学者认为无创伤性心肺复苏后仍可进行溶栓治疗[2].我们对3例AMI院前心肺复苏后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获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7.
近10多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医疗,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也证实了溶栓疗法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并显著改变了AMI的自然病程,其疗效快、效果好.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间,采用院前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 2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以提高其院前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6年2月本科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结果:无1例院前死亡,均及时转运回院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及溶栓治疗。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可降低AMI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例有早期症状被忽略 ,直到症状加重方才就医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的情况。而从患者发病到医院治疗这段时间 ,就成为本病治疗的关键。本文通过院前采取急救措施与未采取急救措施两组病例对照 ,以说明AMI病例院前救治的重要性。1 资料与方法取我院收治住院确诊AMI的病历筛选抽样共 6 77份。1999~ 2 0 0 2年 347例在患者发病地就地采取救治措施的为 1组 ,1995~ 1998年院前未救治的 330例为 2组 ,并就此两组病例情况列出表 1及表 2进行对照 ,不包括自行来院就诊者。表 1 院前救治组与未治组患者到院时情况对照 …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1997年开通120进行院外救护以来开展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2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治疗水平,探讨AMI院前静脉溶栓治疗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我院自1998年11月开展了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的高低与溶栓治疗距发病的时间相关。然而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在入院前已经耽搁了早期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现将我院收住的 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情况作对比分析。比较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院内溶栓治疗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验证急性心肌梗死 (AMI) 12 0 -CCU模式院前溶栓治疗能缩短发病—溶栓时间 ,提高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对比 1999年 1~ 6月期间 12 0 -CCU模式院前溶栓治疗组 (A组 )、急诊室 -CCU模式院内溶栓治疗组 (B组 )发病—溶栓时间延迟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 2 1例 ,B组 2 3例。两组患者发病—就诊时间相似 (2 5± 1 9hvs 3 0± 2 7h ,P >0 0 5 ) ,但A组就诊—溶栓时间缩短 1 3h(0 8± 0 5hvs 2 1± 1 5h ,P <0 0 5 ) ,发病—溶栓时间缩短 1 9h(3 2± 1 9hvs 5 1±2 6h ,P <0 0 5 )。虽然A组心梗史 ,发病时出现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比例高于B组 ,但两组死亡率相似 (4 8%vs 4 3% ,P>0 0 5 )。结论 AMI 12 0 -CCU模式院前溶栓治疗可能提高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14.
综述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院前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溶栓药物的种类、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护理等方面的进展,认为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院前溶栓治疗会成为提高AMI病人救治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溶栓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胸痛、18导联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的AMI且无溶栓禁忌症的患者,即时应用尿激酶(UK)150~20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30min滴完。观察用药后胸痛缓解程度、再通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ST段抬高的AMI患者给药越早,胸痛缓解率、再通率越高,呈线性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对ST段抬高的AMI患者,应尽早进行院前溶栓治疗以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比较在入医院前和住院后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选择患者 2 2 0例 ,分为入院尿激酶静脉溶栓对照组 (入院组 ) 112例和院前尿激酶静脉溶栓组 (院前组 ) 10 8例 ,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入院组与院前组的开始溶栓时间分别为 4 3± 0 8h和 2 6± 0 4h(P <0 0 1) ,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73 2 %和 88 9% (P <0 0 1) ,再闭塞率分别为 10 7%和 13 0 % (P >0 0 5 ) ,4周病死率分别为6 3 %和 5 6% (P >0 0 5 ) ,药物副作用分别为 12 5 %和 12 0 % (P >0 0 5 )。结论 :院前比入院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MI节省时间 ,提高血管再通率 ,降低病死率 ,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将363例AMI患者按是否经过院前救治分为A组(333例)与B组(30例).分析院前救治的时间、溶栓时间、溶栓再通率、5周住院病死率.结果:A组1小时内得到院前救治者98例,5周住院病死率14.25%,院前溶栓55例,再通率74.54%,5周住院病死率5.45%;院内溶栓124例,再通率76.61%,5周住院病死率16.12%.B组5周住院病死率30.0%.结论:经过120急救系统院前急救的老年AMI病人5周住院病死率下降,且院前救治的时间越早,5周住院病死率越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基于微信平台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医院广西桂东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5例,其中收治的25例直接入院溶栓患者作为对照组,经微信平台院前溶栓病例组25例作为研究组A,25例转院PCI组作为研究组B,随机选用尿激酶或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三组患者心功能、救治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A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B(P0.05)。研究组A极大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延搁时间,从发病到再灌注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的时效性更强,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显著缩短,血管再通率较高,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院用尿激酶溶栓,院前救治急性心梗(AMI)32例和住院治疗28例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院前溶栓治疗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金珉 《临床医学》2002,22(10):22-23
糖尿病(DM)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子。而DM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本文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DM合并AMI的近期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AMI患者69例。DM组(DM—AMI)19例,均为2型DM,病史2~30年,平时应用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或单纯饮食治疗。非DM组(NDM-AMI)5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AMI溶栓参考方案”溶栓适应证,除外禁忌证。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