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2.
西安地区钢筋混凝土静压桩单桩承载力评估杨高录,杨宝山(机械电子工业部综合勘察研究院,西安,710043)1前言近年来,西安地区高层建筑日益增多。而分布于场地上部的黄土及黄土状土,土质松软,多具湿陷性,且位于地下水位附近的饱和黄土,强度低,压缩性高,满...  相似文献   

3.
4.
结合工程实例,从成桩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参数与截桩工艺等方面分析了CFG桩施工时断桩的原因,提出了接桩法、注浆法和2种断桩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钻孔桩成桩技术的演化与发展,促进了新的钻进工艺与设备的推广应用。在综合国内外最新技术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多种新的钻进工艺方法、设备和工具,可供国内同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静力压桩沉桩阻力分析与估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静力压桩沉桩阻力的组成,提出了沉桩阻力的估算公式,对采用静力压桩施工工艺、判断沉桩可能性及设备选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DX桩群桩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立宏  唐松涛  贺德新 《岩土力学》2011,32(4):1003-1007
DX桩(三岔双向挤扩灌注桩)作为一种新型的变截面桩型在承载力和沉降方面比普通直孔灌注桩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对于DX桩的承载机制和沉降特性的研究,特别是DX桩群桩的研究还不充分。主要通过现场的模型桩试验,对DX桩单桩和群桩的承载力和沉降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相同条件下单桩和群桩的特性,同时比较了相同桩长、桩径以及相同承载力条件下DX桩和直孔桩的差异,为DX桩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三一产业园工程中采用了CFG桩与碎石桩复合地基新技术,尤其为适应消除地层液化和承载力设计需要,又为了便于施工,采用了CFG桩与碎石桩相间的布桩方案,既消除地层的液化,满足了承载力的要求,又节约了投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实用的方法。还对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进行了专门讨论。  相似文献   

9.
桩端阻力与桩侧阻力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建新  吴东云 《岩土力学》2008,29(2):541-544
以嵌岩桩为例,通过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分析,研究了桩端阻力与桩侧阻力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桩端岩层对桩侧阻力有较大影响,表现为随着桩端岩石强度的越高,桩侧阻力有增大现象,但这种桩侧阻力的增强效应并不发生在整个桩侧,只集中在桩端附近,反过来,较好的桩侧岩层又可使桩端阻力增大。利用此种相互作用关系可提高桩的承载力,优化桩基设计。  相似文献   

10.
CFG桩复合地基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有限元分析程序对CFG桩复合地基边桩效应进行分析,讨论边桩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土体应力和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表明由于边桩的存在,限制了桩间土体的侧向挤出,减小了土体的竖向位移。同时,边桩增大了附加应力影响范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并促进了桩间土承载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微型桩单桩加固滑坡体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开展滑坡基本参数试验和微型桩加固滑坡体的模型试验,研究微型桩单桩加固滑坡体的承载机理、受力情况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微型桩可有效提高滑坡的稳定系数,采用微型桩加固滑坡后,可将滑坡的稳定系数由0.96提高至1.35;微型桩所受的滑坡推力呈上小下大的三角形分布,滑床抗力呈上大下小的三角形分布,且随加载量的增加合力作用点逐渐向滑面靠近;微型桩于滑面附近发生破坏,其破坏模式可判断为弯剪破坏。  相似文献   

12.
静压预制桩的单桩坚向承载力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天津某工程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试验实测值远远高于估算值问题的较深入分析,揭示了按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估算的静压预制桩单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远远低于实测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俞平  郑驰 《上海国土资源》2006,(1):55-57,64
在地层比较特殊的地段,往往由于经验及对地质情况认识不深而出现沉桩困难、桩头开裂等现象。文章针对浅埋硬土层采用小截面短桩情况,应用静力触探测试指标计算沉桩阻力,结合考虑桩身强度的方法进行沉桩分析,并统计了不同锤型入持力层不同深度的实际锤击数,为以后类似工程的选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桩底地层超长桩工作性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俊杰  朱俊高  魏松 《岩土力学》2005,26(2):328-331
超长桩在大型桥梁和高层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以某超长桩基础工程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桩底地层对超长桩工作性能的影响。土体本构关系采用邓肯-张双曲线非线性弹性模型,混凝土、岩石采用线弹性模型模拟,桩土界面采用有厚度的薄单元模拟。结果表明:桩底地层不同时,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的比例不同,但承载性状仍属摩擦型桩;桩顶极限荷载不同,但桩身失稳时的极限沉降基本相同;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不同,但桩基失稳的原因都是桩侧土体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现场振冲砂桩施工及标贯试验,围绕振冲砂桩复合地基砂桩的合理间距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各种试验工况中,1.4m工况的桩间距为振冲砂桩施工的最优间距.分析认为对于振冲砂桩施工法而言,当地层条件、振动力、振动频率及施工工艺一定时,实际密实效果主要与桩间距有关.在与本文试验场地条件相似的场地进行振冲砂桩复合地基施工...  相似文献   

16.
有许多分别确定桩端阻及桩侧阻与沉降关系的方法。其中之一是从桩静载荷试验曲线中把二者分开,较普遍的作法是假设极限荷载之后桩侧阻不再增加成为常数,极限荷载之前桩端阻与沉降成线性关系。据此有几种作图法来确定极限荷限时的端阻及侧阻。本文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桩端阻及侧阻的发育特性,认为用双曲线拟合桩端阻一沉降曲线更为切实实际,从而建议了一种从桩静载荷试验曲线分别确定端阻及侧阻与沉降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采用高压旋喷注浆与树根桩技术对建筑物基础下地基进行加固的工程实例,总结了设计、施工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19.
现浇薄壁管桩是一种处理大面积软土地基的专利技术,研究历史相对较短。结合现浇薄壁管桩在盐通高速公路及上海北环高速公路中的应用,通过现场试验对现浇薄壁管桩沉桩拔管速度、混凝土材料塌落度、沉桩过程对场地土性影响及沉桩挤土效应进行的研究,得出了优化的工艺技术参数;沉桩观测表明,现浇薄壁管桩存在一定的挤土效应,但在目前的设计间距下不会对邻桩构成影响,该研究成果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JGJ 94-94规范有关预制桩部分的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等资料分析,结合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对静压预制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估算的静压预制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值远远低于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实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