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葫芦岛底栖海藻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葫芦岛底栖海藻的组成,区系性质、群落的结构和季节性变化.经调查该海区隶属于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的底栖海藻共有103种,其中包括50种经济海藻.研究表明,葫芦岛底栖海藻的温度性质以暖温带性为主,带有一定的亚热带性,其群落组成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对大连星海湾的底栖海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底栖海藻75种,隶属于31科44属.其中红藻门36种,褐藻门20种,绿藻门19种.结果表明,星海湾海藻的种数、生物量、垂直分布、生殖及其盛衰情况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对该海区的区系性质作了分析,确定该海区海藻区系性质为暖温带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大连西中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经济海藻的生态学特征,共布设了4个采样断面,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2012年10月和2013年1月进行了采样调查,研究了大型底栖经济海藻的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和多样性.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经济海藻44种,隶属于4门21属,其中绿藻门12种,褐藻门9种,蓝藻门1种,红藻门22种.经济藻类种类和数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藻类种类数呈现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特点,各季节红藻门种类数最多,其次为褐藻门和绿藻门,蓝藻门最少.优势度分析表明,角叉菜为主要优势物种,随着季节变化,优势种组成有所不同.各采样断面生物量的分布特征体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表现为各断面的经济海藻种类在不同季节具有一定差异性;垂直结构特征表现为低潮带分布的经济藻类种类最多,以红藻为主;其次为中潮带,以褐藻为主;高潮带分布的藻类最少,以绿藻为主.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秋、冬季,且各采样断面的物种多样性呈现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东部海域诸岛潮间带底栖海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山东半岛东部海域主要以威海市北面和南面8个岛屿春、秋两季潮间带底栖海藻群落组成、生物量、季节变化及主要环境因子。在两季度月得到海藻88种,秋季比春季种数多,北面4岛种类略多于南面4岛,群落构成都以红藻类为主。各岛平均生物量秋季高于春季,北面4岛高于南面4岛。就各岛生物量而言,北断面高于南断面。  相似文献   

5.
报道秦皇岛港区底栖海藻的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生物量及优势种类等。通过4次定性采样指出:4月和6月的种类数高于8月和10月,群落组成都以红藻类为优势。平均生物理分布以金山咀最高,灯塔最低,各采样点的优势种是新煤码头均绿藻类的孔石莼,肠浒苔和尾孢藻;灯塔为红藻类的藻,藻及绿藻类的孔石莼和刺松藻,金山咀为孔石莼,刺松藻,萱藻和蜈蚣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七星岛底栖海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季节分布、经济种类等进行了描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日照市沿海底栖海藻的种类组成及其生长、分布状况作初步报告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09年6—7月间从赣江上游流域的70个采样点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3种,其中软体动物门23种、环节动物门7种、节肢动物门3种,主要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耳型河螺(Rivularia auriculata).为了较好地了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分布特征,根据支流汇流和生境状况,将上游流域划分成6个区域.对6个区域的多样性、多维尺度等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间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受人为扰动最小的区域采集得到的底栖动物种类数最多,丰度和生物量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处于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浙江沿海定生海藻资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沿海海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分析认为该海区到目前为止发现定生海藻种类205种,生物分类为6纲、23目、56科、96属,可以归入4个门,其中红藻门117种,绿藻门39种,褐藻门45种,蓝藻门4种;它们在潮间带和浅海区的分布系特征为广温广布种80种、优势种40种、常见种50种、少见种13种、稀有种10种、局限种12种,并通过对该区定生海藻种类组成和分布区系的分析,阐述了浙江沿海定生海藻资源特征及其研究意义,对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海区的定生海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秦皇岛海藻资源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年时问,对秦皇岛市海岸的海藻资源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查明秦皇岛市的海藻资源共有41科51属110种(新记录20种),其中褐藻门14科16属37种,绿藻门5科8属22种,红藻门21科26属50种,蓝藻门1科1属1种,其中的97种是经济海藻。将调查获得的34种海藻作为区系性质的代表,通过计算进一步证实本区区系性质属明显的暖温带性。另外对秦皇岛市海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数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7年4月—2017年9月对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乐保护点、红星保护点和高井庙放归区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群落生态进行调查研究,共检测出底栖动物3门11种,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共检出17科34种。分析结果表明扬子鳄活动期春夏季节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的变化趋势不同,但从整体来看,扬子鳄活动期底栖动物组成以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为主,浮游动物以轮虫为主。浮游生物量在活动期不同季节波动较大,表现为夏季春季,而同一季节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变化不大。扬子鳄保护区春夏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大,而丰富度指数d在不同季节变化不大,大多数在0. 8~2. 3之间,均匀度指数J在0. 7~0. 9之间。综合判定,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相对稳定,通过生物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该生态群落与扬子鳄在保护点塘口分布的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大连沿海13种食用海藻的营养组成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采自大连沿海分属于绿藻门、红藻门及褐藻门的13种食用海藻的有机和无机组成进行了研究,它们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及总糖含量分别为122-205,1.0-21.8,18-122,359-671g/kg。它们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约占脂肪酸含量的55%-67%;孔石莼与海萝具有较高的氨基酸含量;测定了13种海藻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结果表明:这些海藻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富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为海藻食品的开发,提供了营养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连石槽岩滩附植小型动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定量分析从大连石槽岩礁潮间带共采得14种海藻和25个附植小型动物样品。指出海洋线虫和底栖桡足类是永久性小型动物中占优势的类群,平均相对丰度分别占41%和28.3%。共鉴定出46种海洋线虫。沉积食性的锐棘线虫(Theristus acer)的优势和普遍分布,指出本研究海域的隐蔽性,海藻上沉积了较多的有机碎屑和沉积物。将附植小型动物的数量与其他海域进行比较,并讨论了附植小型与附植大型动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微藻和水质特征,对山东威海市荣成刺参养殖池塘的浮游和底栖藻类群落结构、生物量及池塘水质进行周年调查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刺参养殖池塘共发现浮游藻类7门38属53种,底栖藻类4门25属42种,硅藻门种类最多;(2)池塘盐度、pH值、磷酸盐的变化范围较小,水温、溶氧变化呈显著的季节性特征;(3)池塘藻类生物量均呈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的变化规律,并随水温升高而增大;浮游藻类生物量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分别为2.9和23.7 mg/L;底栖藻类生物量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4月,分别为2.5和16.5 mg/L;(4)池塘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7月,分别为1.94和2.98;底栖藻类多样性指数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1月和4月,分别为1.66和2.35;(5)不同季节藻类群落中的优势种存在演替现象。在刺参池塘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池塘水环境和营养盐结构稳定,为刺参健康养殖营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5.
黄浦江上游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对黄浦江上游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采用香农威纳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对黄浦江上游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次调查共采到底栖动物13种.密度优势种为环节动物门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软体动物门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以及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生物量优势种为软体动物门的铜锈环棱螺以及河蚬.淀峰断面的香农威纳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都高于松浦大桥.季节变化方面,三种指数的最高值都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则分别出现在夏季、冬季和春季.生物多样性除了受种的数量及其个体密度影响外,还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水温、水质、底栖环境和人为干扰等.  相似文献   

16.
青岛沿岸海区海藻体中DMSP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海藻体中二甲基硫基丙酸酯(Dimethylsulfoniumpropionate,DMSP)的简单测定方法,改进顶空进样方法灵敏度低的缺点,采用碱解和萃取吸收同时进行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法测定不同种类的底栖藻中所含有的DMSP。并以此测定了不同季节胶州湾部分地区近岸表层水体浮游藻所含的DMSP,同时还测定水体中的磷酸盐浓度,结果表明在底栖藻中的DMSP含量随季节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不同藻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质历史时期环境多变,同一深度带生境未必均一,加之生物自身对各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因而各底栖组合的界线应有一定限度的变化范围。在正常情况下,每个底栖组合一般都有明确的岩性、岩相和生物群标志。研究者可以通过综合研究群落的组成、特征、埋藏特点和围岩特点等,确定每个群落所属的底栖生态位。生境的含氧性和构造环境等因素也可使底栖组合的正常分布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喀斯特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选择贵州省惠水县的龙洞、牛洞、龙潭洞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现存量、生物多样性特征,并且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洞穴部分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同时基于底栖动物生物学指数对洞穴水质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夏、冬两季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9种,隶属4门5纲10目31科,以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为主。洞穴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在季节上表现为夏季>冬季,在空间上表现为有光带>弱光带>黑暗带,生物量则无明显时空变化。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影响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照强度、沉积物有机质和浊度,冬季影响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照强度、总氮和水温。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及科级水平生物指数(Family-Level Biotic Index,FBI) 3种生物指数评价洞穴水质状况有差异,FBI的评价结果与洞穴的实际水质情况更符合。  相似文献   

19.
福建部分海藻凝集素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天然和经酶修饰的绵羊、兔、鸡,以及人的A型、B型、AB型和O型7种红细胞,对产于福建的16种海藻(绿藻1种、红藻8种、褐藻7种)进行了凝集素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每种海藻提取液至少能凝集2种以上天然或经酶修饰的红细胞。在检测的16种海藻中,褐藻门的铁钉菜、厚网藻和绿藻门的浒苔产生的阳性凝血结果最广泛,能凝集供试的7种天然或经酶修饰的红细胞.红藻门的粗枝软骨藻、褐藻门的扁铁钉、鼠尾藻的凝血能力最差,只能凝集2或3种天然或经酶修饰的红细胞。在7种红细胞中,绵羊血红细胞对海藻凝集素最敏感。各种类型的红细胞经酶(胰蛋白酶)修饰后,对凝集素的敏感性普遍增加(鸡红细胞对几种海藻例外)。  相似文献   

20.
于2012年4月(春)和8月(夏)对九龙江口南临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群落结构研究,同时研究了不同底栖群落的群落特征、稳定性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8门75种,总生物量和总栖息密度的均值分别为4.81g/m2和51.61ind/m2.其大致分为4个群落,其中距离河口最近的群落Ⅰ为主体群落.相同群落的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总体呈现出夏季高于春季的特点,相同季节4个群落的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则特征呈现出远岸海域高于沿岸海域的特点.ABC曲线分析显示,调查海域中群落Ⅰ春季明显处于干扰状态中,稳定性较差;而群落Ⅱ、Ⅲ、Ⅳ种类组成较为复杂,稳定性较好.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pH值、溶解氧、水深、总磷和Cu离子浓度等5个环境因子与群落Ⅰ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