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针对压缩机环状阀结构和运动特点,利用ANSYS分析软件对其冲击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阀片质量和阀片倾侧运动对环状阀工作过程冲击应力的影响。为压缩机环状阀的结构修改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压缩机环状阀结构和运动特点,利用ANSYS分析软件对其冲击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阀片质量和阀片倾侧运动对环状阀工作过程冲击应力的影响。为压缩机环状阀的结构修改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无油压缩机气阀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产压缩机的气阀大都采用环状阀结构,但对于无油压缩机来说,这种结构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对该种压缩机气阀进行了改进,采用菌型气阀,在气阀设计中对阀片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计算,列出了进、排气过程中气阀阀片运动规律微分方程,并采用计算机对其进行了数值求解,以计算出气阀的最佳尺寸。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往复式压缩机进气阀的多物理场变化特点,运用CFD和动网格技术模拟进气阀从膨胀到进气的整个过程。通过模拟流场计算阀片壁面上的压力,然后求解阀片运动方程,获得了阀片的运动规律以及瞬时温度场和流场。研究结果表明:阀片开启后,气缸内各物理量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均匀性,局部压力和温度持续下降后再逐渐升高;当曲柄转角为60°和80°时,分别有最大温差17. 1℃和最大压差3 930 Pa,模拟的阀片开启区域为[53. 2°,219. 5°],与理论结果[56. 0°,220. 0°]很接近,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阀片对升程限制器和阀座的最大撞击速度分别为2. 3和1. 3 m/s,为确定阀片的冲击载荷提供了基本数据。研究结果对于全面认识流体流动细节、阀片运动规律和压缩机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压缩机用网状阀片的结构、性能以及在甲醇原料压缩机组上的应用情况,对于国产网状阀片的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结合多年来压缩机操作、安装及管理实践,阐述了活塞式压缩机环状气阀的主要损坏形式———阀片过早破裂产生的原因和防范对策,并根据目前国内一些制造和使用厂家的实际情况,就如何采用一些特殊技术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气阀的正常使用周期,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尾气钻井属于气基欠平衡钻井,尾气中含有CO2、O2等腐蚀介质以及炭黑等固体微粒,在实际工况下容易导致压缩机阀片开裂失效。通过对失效阀片断口的宏观分析和表面分析以及模拟尾气环境中的腐蚀试验,认为阀片失效是由于长期工作在含CO2、O2的潮湿酸性环境中引起阀片的均匀腐蚀和点腐蚀,高速气流夹杂固体炭黑等颗粒的冲蚀加剧了这种腐蚀,导致阀片在孔蚀薄弱部位开裂,此外由于尾气中的杂质硫可引起钢材的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随着阀片的反复运转和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阀片表面裂纹不断扩展和加深,最后引起阀片断裂失效。根据现场经验和阀片失效机理提出了减缓阀片失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FCC装置旋风分离器翼阀由于漏风导致阀板冲蚀磨损的问题,设计了三种结构的翼阀,分别是:阀口加导流片(A型)、阀板外凸(B型)和阀板内凹(C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三种结构翼阀周围的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基于流场分布分析了催化剂颗粒对翼阀阀板的冲蚀磨损特点。计算结果表明:对于A型翼阀,导流片的导流作用可以防止气流夹带催化剂颗粒对阀板形成30°~40°冲击角;B型翼阀由于外凸阀板结构,在阀板表面形成一个气垫,会减弱催化剂颗粒对阀板的直接冲击;C型翼阀由于内凹阀板结构,阀板内表面易受气流的直接冲击,加剧了催化剂颗粒对阀板的冲蚀磨损。研究结果综合表明,A型和B型翼阀结构具有抑制颗粒冲蚀磨损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气阀是往复式压缩机关键且故障率最高的部件。气阀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压缩机排气效率、功率消耗和运行可靠性。气阀故障诊断是往复式压缩机故障诊断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通过对天然气压缩机环形阀结构和工作机理的分析,总结出环形阀典型的故障形式和故障信号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利用ANSYS软件对阀箱进行有限元分析.考察阀箱在工作内压和阀盘冲击载荷下的应力分布情况。通过理论分析.评价设计的合理性.为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工况要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阀板式防漏失阀可以防止井筒工作液漏失,避免储层污染。现有的阀板式防漏失阀对开关载荷敏感,且对阀耳的强度要求高。研制了一种新型防漏失板阀,提高了阀板打开的可靠性。介绍了设计原则及阀板结构。采用有限元法分析阀板和阀座分别在5.0、17.5和35.0 MPa的液体压力下接触面的密封情况,其平均接触压力分别为6.3、263、400 MPa,满足密封要求。以柴油为介质,在常温、高温下测试该阀的金属密封性能,符合要求。新型阀板式防漏失阀更加适用于固相含量高的复杂油井,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抽油泵游动阀改进设计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抽油泵上游动阀罩由于阀球在出油室内频繁磨损以及来自管杆柱的交变载荷和高速、高压液流的冲击而导致疲劳断裂的情况,对游动阀结构进行了改进,去掉上游动阀的阀球、阀座和压阀接头,重新设计无阀上罩,并串连一个下游动阀,将上游动阀罩改为分体式结构。理论计算和现场应用表明,改进后的游动阀抗冲击、抗拉和抗扭性能明显提高,综合力学性能增强,延长了抽油泵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氨罐系统的冰机在启动时出现异常声响及振动,被迫停机。结合冰机结构特性、控制原理及部件损坏情况,对其启动运行数据分析,认为冰机带负荷启动而入口被抽空是造成了上述异常现象的根本原因。通过进一步调查和分析发现,滑阀阀位显示不准导致冰机多次带负荷启动,其产生的过大冲击力导致滑阀键块及滑键槽拉毛、磨损,进而造成键块被卡死。采取修复滑键槽、重新加工滑阀键块的方案使冰机故障消除,为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针对故障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ZW-17/29型活塞压缩机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异响进行统计。根据异响的部位、频次,确定气阀阀片断裂、活塞环及弹力环断裂故障是导致压缩机产生异响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措施,实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降低了异响故障发生频次。  相似文献   

15.
运用往复式压缩机理论研究了不同弹簧刚度、曲轴转速和升程时的进气阀运动规律,通过阀片位移曲线分析了弹簧刚度、曲轴转速和升程对滞后关闭与颤振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刚度的增大和转速的降低,滞后关闭现象逐渐消失,在曲轴转速980 r/min、弹簧刚度455N/m时,滞后关闭角达到41.1°;当刚度增至5 300 N/m或转速低于370 r/min时,阀片开始出现颤振,此时最大弹簧力与最大推力的比值随着曲轴转速和弹簧刚度的增大而增大;若曲轴转速由370 r/min提高到2 000 r/min,对应的弹簧刚度需从455 N/m增至14 kN/m,此时最大弹簧力与最大推力的比值由0.17增至1.00。  相似文献   

16.
第2代射流式井下增压器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1代射流式井下增压器结构存在增压冲程中上、下两级活塞缸没有完全并联,以及复位冲程中流量全走节流阀等缺陷。为此,研制了第2代射流式井下增压器。新型增压器在活塞缸之间添加了新流道,在节流阀位置并联旁通阀。计算结果和现场试验表明,第2代射流式井下增压器可以改善增压冲程工具水力特性并降低工具压降,可以解决节流阀憋压问题,降低复位冲程工具压降,当输出压力为60.0MPa时,工具压降由原来的10.9MPa下降到7.5MPa,机械钻速达到16.21m/h。  相似文献   

17.
射流式井底增压器水力参数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志明  薛亮 《石油学报》2008,29(2):308-312
基于射流式井底增压器第一代样机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流体力学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射流式井底增压器的水力参数理论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第一代样机各部件流量和压力等流动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针对第一代样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①增加射流元件喷嘴过流面积来降低压耗和冲蚀破坏;②在射流元件输出道与二级活塞缸之间增加新流道,提高二级活塞缸增压效果;③在节流阀位置并联旁通阀进行分流稳压。这些改进措施为射流式井底增压器第二代样机的设计定型提供了理论支持,减少了射流式井底增压器压降,改善了射流式井底增压器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刘云 《焊管》2006,29(4):69-70
分析了钢管水压试验机充水阀的结构形式与密封失效的关系,提出拆除充水阀阀芯和控制油缸,使充水阀成为一简单三通,并在低压水入口端加装一只旋启式止回阀,在止回阀与充水阀之间用法兰连接成承压管道,可很好地解决充水阀密封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因催化主风机控制调节系统的放风阀和防阻塞阀存在问题 ,多次引起两阀的误操作、失灵、卡涩等故障 ,影响了装置的正常生产。经可行性研究 ,决定采用 BDY9型电液控制滑阀和 DYD型电液控制蝶阀对二台放风阀和一台防阻塞阀的执行机构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