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DLBCL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基因重排检测并文献复习.结果 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5岁和22岁.例1发生于腹腔肠系膜及大网膜,例2发生于前上纵隔.镜下肿瘤细胞肉瘤样生长,交错呈束状排列,间质有明显胶原纤维;肿瘤细胞胞质较少,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颗粒状.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45、CD20、CD79a、Pax5和MUM-1弥漫(+),例1 CD5(+),例2CD5(-),而其他抗体2例均(-).IgH基因重排可见较强克隆性重排条带.结论 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DLBCL非常罕见,需要与多种梭形细胞肿瘤鉴别.准确的诊断需要病理形态学观察与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相结合,治疗以放、化疗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非霍奇金淋巴瘤是非常少见的恶性肿瘤,2年来,我院发现4例,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MALToma)和B小淋巴瘤细胞组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各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染色体异常与WHO病理组织分型之间的关系,并与国外NHL染色体异常类型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常规染色体G带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155例NHL患者的淋巴结组织进行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 155例NHL患者中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59例,38.1%)、滤泡性淋巴瘤(27例,17.4%)、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16例,10.3%)、非特指周同T细胞淋巴瘤(13例,8.4%)、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1例,7.1%)。155例NHL患者中染色体异常为119例,占76.8%。滤泡性淋巴瘤、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DLBC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染色体异常率较高,分圳为96.3%、87.5%、86.4%、83.3%、83.3%。DLBCL中复杂核型占86.3%,染色体结构异常累及最多的是3,6,14,1号染色体,41.2%为3q27异常,43.1%的病例有1号染色体异常。6q21、6q23和6q25异常占23.5%。DLBCL中典型t(14;18)的病例只有2例,明湿低于国外报道。用FISH方法检测DLBCL中IgH重排阳性率为40.1%。16例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均未发现13q14缺失,只发现2例有13q10异常。11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中只有3例核型异常。结论 我国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分布与欧美国家有明显不同。尽管DLBCL染色体异常类型基本与国外相似,但t(14;18)较少见。与国外报道相比,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染色体异常率较低,染色体异常类型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王樱姿  刘丰 《新医学》2015,(3):202-204
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并且可伴发恶性肿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复杂多样,其中40%的患者可有结外表现。皮肌炎伴发DLBCL的报道少见,该例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合性淋巴瘤(CL)的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与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少见类型的CL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3例CL中2例为转化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其中1例由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转化为DLBCL(Richter综合征);另1例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转化为DLBCL;第3例为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合并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结论 CL是一种特殊类型淋巴瘤.发生转化后的Richter综合征预后差;NLPHL预后较好,但可进展为侵袭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HL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它具有明显的生物异质性。survivin是调亡抑制蛋白家族的独特成员,它在各种肿瘤中包括某些类型的淋巴瘤中过度表达,新近发现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强细胞增生的双重调节功能。许多研究还表明,survivin可作为DLBCL的一个独立的临床预后指标,与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结合可在早期筛选出常规治疗预后不良的病例,有助于指导治疗、改善预后。survivin选择性表达于肿瘤组织,为治疗肿瘤提供了理想的靶点,调节survivin的表达和功能可能成为治疗DLBCL的一个新途径。本文就survivin的作用机制,在DLBCL中的表达及其在DLBCL诊断治疗中的价值等研究进展和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头颈部基底细胞样鳞癌伴有梭形细胞分化(英)MullerS…ArchPathollabMed.-1995;119:181~182基底细胞样鳞癌是鳞癌的一种特殊类型,1986年首次报道。本文报道两例头颈部基底细胞样鳞癌伴有梭形细胞分化。一例发生于扁桃体,...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占B细胞淋巴瘤的40%,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最大的一个亚型,也是中国患者最常见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目前最常见的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均为首位类型,占西方国家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构成比的30%~40%,发展中国家高达60%,儿童所占的比例在10%以下。DLBCL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生长迅速并具有显著临床异质性的中度~高度恶性淋巴瘤。近年来,国外对DLBCL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并取得较多进展,但国内研究较少,现将DLBCL在病理生物学上进展结合国内外文献简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D10、bcl-6、MUM1蛋白表达与分子分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0年以来,经免疫组化和DNA微阵列研究,发现依据免疫表型和基因表达谱可初步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为生发中心样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和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non-GCB)两大类型。应用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这两类基因表达不同的DLBCL,5年生存率分别为70%和12%,GCB的预后明显好于non-GCB类型。国内尚未见相关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肿瘤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性及病理诊断。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34例梭形细胞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梭形细胞肉瘤17例占50%,梭形细胞癌肉瘤10例占26.47%,梭形细胞癌5例占14.70%,其他诊断2例占9、83%。免疫组化31例表达Vim,21例表达CK,14例表达EMA、Actin,8例表达CD117、S-100,7例表达CEA、SM、CD34。CK与Vim同时表达18例,分别表达8例,Vim与CD117同时表达8例,仅CK、EMA、CEA表达3例。结论不同部位的梭形细胞肿瘤,形态学有其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同一梭形细胞肿瘤可有不同或相同抗体表达,不同类型梭形细胞肿瘤可有相同抗体表达,灶性表达非上皮组织来源肿瘤多由分化或转分化而来,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可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整理8例PCNSL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利用免疫组化明确其具体病理类型,总结形态学特点与临床·86·表现的关系。结果8例的临床表现各异,病变多发生在灰白质交界的额叶、颞叶等部位,影像学为低密度灶。病理类型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一例为血管内生长的特殊亚型。结论按照WHO新版淋巴瘤分类,多数淋巴瘤为侵袭性的DLBCL,其临床表现多样与其发生部位有关,病理学是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常见的类型,同时也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全部NHL的30%~40%,是最具代表性的侵袭性的淋巴瘤之一[1-2]。目前临床治疗DLBCL疾病常用的方法为化疗,但是此种方式治疗时间长,治疗中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或者不适感,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影响[3-4]。在DLBCL  相似文献   

14.
乳腺相似于良性病变的梭形细胞癌—病例报道及文献综述(英)IssamA……∥ArchPatholLabMed.—1996,120:1066~1068本文报道1例形态学比较特殊的乳腺梭形细胞癌。一般认为,梭形细胞癌不同于其它的化生性癌,常见于上呼吸—消化...  相似文献   

15.
14例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探索这一。近年来提出的肿瘤是否为一独立类型及其预后。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随访观察资料,研究本瘤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和良恶性。结果本瘤见于各种年龄组,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异。病变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学上由梭形细胞区和海绵状血管区组成。梭形细胞区主要成分为梭形细胞,也可见一些上皮样细胞。5例病人做了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和荆豆素的免疫组织化学。两者均在海绵状血管的内皮细胞呈阳性结果。而在校形细胞区,两者各有4例呈微弱阳性,各有1例明显阳性。8例病人获随访结果,其中5例在原部位有l-3次复发,但无1例转移。结论我们认为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是一新的独立类型的血管肿瘤,可能是良性的。其“高复发率”可能与肿瘤多灶性和浸润性生长而难以切除干净有关。  相似文献   

16.
转化淋巴瘤的预后差,主要发生在惰性B细胞淋巴瘤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转化,应用美罗华治疗后可出现CD20抗原表达的丢失,造成耐药和肿瘤进展,文献仅见若干个案报道,笔者结合所复习的相关文献资料,报道1例滤泡性淋巴瘤经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后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伴CD20抗原表达的丢失,旨在加深人们对此肿瘤的认识,从而有利于临床优选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的发病率增高,其中约 95% 为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B cell lymphoma ,DLBCL ).临床对中枢神经系统一些少见类型淋巴瘤如 T 细胞淋巴瘤认识...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涎腺淋巴瘤临床和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涎腺淋巴瘤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淋巴瘤分类采用wH()2000年分类方案,分析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和预后及其他关系。【结果】17例中MALT12例,DLBCL5例,无其他类型淋巴瘤。临床分期包括ⅠE期11例,ⅡE期5例,ⅢE期1例,无Ⅳ期病例。肿瘤周围组织呈淋巴上皮病常见(12/17,70.6%);15例随访中2例死于本病,均为DLBCL。【结论】涎腺淋巴瘤的组织类型主要是MALT淋巴瘤,大多数为I、II期,临床过程相对惰性、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卞乐  艾丽梅 《临床荟萃》2020,35(5):438-444
目的 探讨XIAP与Omi/HtrA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9例DLBCL患者和30例淋巴结反应增生(RHL)患者的石蜡病理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对XIAP和Omi/HtrA2进行染色,分析两种蛋白的表达与DLBCL的临床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XIAP与Omi/HtrA2在DLBCL中均呈高表达,在RHL中呈低表达甚至未见表达。XIAP在DLBCL的平均阳性率为61.02%,在RHL平均阳性率为36.67%(P<0.05)。Omi/HtrA2在DLBCL中平均阳性率为52.54%,RHL平均阳性率为30.00%(P<0.05)。二者的阳性表达与DLBCL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症状分组、结外受累无关(P>0.05)。XIAP和Omi/HtrA2表达呈负相关(P<0.05)。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XIAP的表达与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Omi/HtrA2与DLBCL预后不相关(P>0.05)。结论 XIAP与Omi/HtrA2在DLBCL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二者呈负相关,上调Omi/HtrA2抑制XIAP表达可为DLBCL靶向治疗提供依据,XIAP是DLBCL预后相关性因素,有望成为判断DLBCL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假血管瘤样型梭形细胞脂肪瘤(英)HawleyIC……Histopathology.-1994,24.-565~570报道5例少见的梭形细胞脂肪瘤出现假血管瘤样改变。5例均为成人,其中4例为男性;病变位于头颈或肩部的皮下组织内,直径约5厘米,最大达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