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不同级别医院5年剖宫产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甘肃省不同级别医院5年剖宫产住院资料回顾性研究中,了解各级各类医院剖宫产发生率变化趋势,掌握医院剖宫产发生率差异,探讨剖宫产率升高原因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对医务人员、孕产妇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减少非适应证性剖宫产发生。方法对甘肃省1998~2002年不同级别医院住院分娩5年累计的29051份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甘肃省被调查医院住院分娩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级医院剖宫产发生率尤以省级妇幼保健医院增长速度最快,增长幅度最大。其它则是省级“三甲”医院高于市、区级妇幼保健医院,市、区级妇幼保健医院高于厂矿医院。结论正确把握剖宫产适应证,加强妊娠妇女孕产期保健,提高医生、孕产妇对剖宫产分娩的正确认知,是降低甘肃省住院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我院住院分娩病例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剖宫产指征变化中社会因素呈显著上升,并逐年升高。结论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系社会因素行剖宫产增多引起,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医患双方及社会共同努力,减少因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才能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郑玲  谭德清 《中华医护杂志》2007,4(9):817-817,816
目的分析本院5a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方法对2000-2004年住院分娩2363例和行剖宫产1281例(54.21%)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来医院分娩的剖宫产率有逐年上升,线性回归方程y=0.085x-124.321,r=0.997(p〈0.01);剖宫产指征以胎儿窘迫占第一位,其次为脐带绕颈、社会因素等。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与医患双方有关,我们应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产科医疗技术,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努力降低剖宫产率,以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逐年增加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连续5年住院分娩产妇2735例其中313例剖宫产手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年平均剖宫产率11.46%虽然低于WHO提出的少于15%的目标,但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剖宫产的指证中胎儿宫内偱破、相对头盆不称、羊水过多过少、瘢痕子宫、脐带原因、社会因素等占前6位原因.结论剖宫产率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而不单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通过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和职业修养,同时推广适宜的产科技术,正确掌握剖宫产指证是可以降低手术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孕妇住院分娩方式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增高、产钳和臀位助产率下降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9年10年间3 977例住院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率逐年上升且处于高水平,2004~2009年剖宫产率均>60%;产钳率和臀位助产率逐年下降,甚至近4年都没有使用产钳.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增加最明显(P<0.01).结论 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提高对剖宫产的正确认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孕产妇剖宫产率上升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对3000例住院孕产妇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社会因素为指征在剖宫产率中占首位,是我院5年孕产妇剖宫产率高的重要原因。结论降低剖宫产率不仅依赖于产科医生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及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7.
余红玲 《右江医学》2010,38(3):310-311
目的探讨剖宫产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873例剖宫产产妇,对其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进行分析。结果头盆不称、胎儿臀位、妊娠合并症处于剖宫产原因的前三位。结论剖宫产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增高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需产科医师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近4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2年为41.9%,2005年为61.04%,显著高于who提出的目标,2002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1位,而近2年社会因素占第1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9.
纪凤萍 《海南医学》2011,(18):84-85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厦门市思明区医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剖宫产率为38.24%,显著高于2006年的25.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6年居前三位的剖宫产指征是难产、胎儿窘迫、社会因素,而2008-2010年居前三位的指征是瘢痕子宫、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既有医疗因素又有社会因素,医患双方的因素影响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因此,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渐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1423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4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均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头位难产、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臀位等为主要剖宫产指征。其中社会因素构成比逐年增加。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与医患双方有关,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各项指标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3年间我院373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逐渐放宽,还存在着新的指征,如:社会和精神因素。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回顾分析1592例剖宫产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剖宫产组年龄、初产妇占比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大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2小时内出血≥400ml者与同期经阴道分娩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来自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13.
顺产与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翠平  杨玉琴 《当代医学》2011,17(25):107-108
目的通过认识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利弊,为了母亲和婴儿的健康,应尽量争取阴道分娩。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1年6月住院分娩产妇625例,分析导致剖宫产的因素及所占比例。结果剖宫产率上升原因,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逐渐占居首位,胎位不正与疤痕子宫所致的剖宫产,是剖宫产明显升高的次要原因。结论过高的剖宫产率与社会、家庭、孕产妇、医生等有关,因此,控制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迫在眉睫,只有通过医患双方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将剖宫产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本院近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上升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住院分娩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2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无指征因素占首位,难产、窒息、臀位各占一定比例。结论:降低剖宫产率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创造有利于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的社会环境,严格把握剖宫产的指征,将剖宫产率列为产科质量考核的一项指标,这些措施的施行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原因。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法对18808例住院分娩产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现削宫产指征在大幅放宽,胎儿过大、胎心不好、脐带绕颈、臀位、羊水少、高龄初产、珍贵儿、选择吉日分娩等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控制剖宫产率必须从医患双方着手,合理控制剖宫产指征,达到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间1276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5年剖宫产率达到59.79%,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头位难产、臀位、胎儿窘迫、疤痕子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来自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剖宫产术逐年增高的原因,使了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剖宫产术的弊端,引起医患重视,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基层医院近几年来足月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比率。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增高。结论阴道分娩是正常生理过程,剖宫产在近期与远期均对母婴带来危害,尽量减少在分娩过程中的不必要的干预措施——剖宫产,做好孕期保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剖宫产指征变迁的原因,指导临床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为医院降低剖宫产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本院近5年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其中c2=107.3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占第一位,社会因素占第二位,二次剖宫产率上升(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来自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医护人员应提高助产技术水平,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医患沟通以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高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9.
石琼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21-2422
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400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近5 a平均剖宫产率为26.02%,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胎儿窘迫、头位难产、臀位、脐带绕颈、产妇要求、瘢痕子宫为前6位主要指征。结论: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脐带缠绕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寻找脐带缠绕最佳分娩方式。方法:对2001年1日~2002年1月间分娩总例数中脐带缠绕194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带缠绕中107例以顺产为主,占55.2%;剖宫产85例,占43.8%;阴道手术产2例,占l%。胎儿宫内窘迫、头位难产并脐带绕颈1周、脐带绕颈2周以上、社会因素为剖宫产前4位主要指征。结论:脐带缠绕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