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倩  岳光 《精神医学杂志》2007,20(3):171-171,173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中主要的压力源及程度,探讨有效的应对方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精神科102名护士(男护士30名,女护士72名)进行调查,并与综合科120名护士对比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来自服务对象及精神科专业方面;男护士在社会地位、社会的理解与尊重方面的压力比女护士更大,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缓解或消除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可有效提高精神科护理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护士压力源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92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科临床护士主要的工作压力源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和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尤以30~39岁年龄段的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工作压力水平较大。与常模比较,较多的护士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来调节困难和挫折等应激事件。结论应重视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心理健康,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理解,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设法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心理素质,促进个人成长,从而也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应对方式及工作压力状况.方法 将200名精神科护士作为研究组,选取200名非精神科护士作为对照组,问卷评定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NJSQ)及应对方式问卷(CMI).结果 研究组NJSQ的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MI的积极应对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消极应对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存在应对方式不佳、工作压力较大等心理问题,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身耗竭程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疲溃感程度,了解压力对精神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和心身耗竭(MBI)量表,对精神科113名护士的压力状况及心身耗竭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在压力源量表的35个条目中,排在前十位的压力源主要为护理专业方面和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从压力引起的心身耗竭程度来看,精神科护士与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中度疲倦感.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来自服务对象和精神科护理专业本身,压力对护士心身健康的影响程度一般.提示:领导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和情感支持,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谐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安全设施,是降低职业压力,减少心身耗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297名护士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结果 (1)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的检出率分别为39.58%和33.92%;(2)护士工作压力源中除了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其余各维度均与焦虑抑郁情绪有联系.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各因子均与护士焦虑抑郁情绪有关;(3)压力源中,管理及人际方面的问题对焦虑抑郁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仅对抑郁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对焦虑抑郁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积极应对对焦虑抑郁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仅对焦虑情绪有负向影响.其中最具有预测力的为管理及人际方面的问题.结论 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护士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护士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临床科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不同临床科室护士工作压力源.方法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8个科室747名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儿科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22±3)、管理及人际关系问题方面得分(20±5)和总分(81±14)最高;急诊科护士在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得分(29±6)最高;精神科护士在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9±2)得分最高.排序前10项的压力源条目为:经常倒班、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工作量大、上班的护士数量少、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非护理性的工作太多、晋升的机会太少.结论 工作压力源不仅与护理工作性质有关,而与护士工作地点及科室等有关.需根据不同的压力源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73名精神科护士,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应对方式问卷(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1年内发生的各类生活事件、采取的应对方式以及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等.结果 精神科护士1年内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的频度为70例次,平均强度为(41.70 ±49.39),正性生活事件23例次,平均强度(8.31 ±13.72),负性生活事件频度和强度均大于正性生活事件(x2=14.41,P<0.01;t =5.04,P<0.01);10年以内工龄的护士以工作、经济及学习等事件为主,10年以上工龄护士以健康为主;应对方式以“解决问题-求助型”为主(76.56%),多见于工龄10年以内的年轻人,“退避-自责型”及“合理化型”(23.44%),多见于中级以上职称及工龄10年以上人员;精神科护士主观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率达中度以上61例(95.31%),而客观支持中度以上51例(79.69%),支持主要来源于家人(46/51例,x2=23.67,P<0.01),但支持利用度在中度以上的只有36例(56.25%),主要是主管护师以上及工龄10年以上的人员(19/31例,x2=3.83,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的频度和强度均大于正性生活事件,年轻护士以工作、经济及学习等事件为主,主管护师以上以健康为主;年轻护士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社会支持利用度不高,主管护师社会支持利用度较高,但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8.
首发青少年抑郁症与应激及应激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青少年首次抑郁发作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对52例首次抑郁发作的青少年患者和21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的测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应激总量的得分上均较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抑郁症组的患者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且有较少的社会支持,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青少年首次抑郁发作与负性生活事件、不良应对方式和缺乏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少年强迫症发病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对44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和214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的测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应激总量的得分上均显著较高(P<0.05);强迫症组患者较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较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获得较少社会支持,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青少年强迫症的发病与负性生活事件、不良应对方式和缺乏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神科三班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三班护士产生焦虑的原因.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问卷调查法,对某三级甲等精神科专科医院的100名护士开展包括基本资料、焦虑自评量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调查.结果 所调研人群焦虑均分为(46.18±10.37)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37.23±12.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检出率为36%;工作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均与其焦虑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导致精神科三班护士焦虑状况的原因主要与其特定的工作状态及医院管理模式有关,社会有效支持及工作状态的改变,将会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从而减轻精神科三班护士的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防御方式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BMU)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96例男性与75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应付方式:男性患者使用幻想少于女性(F=2.77,P0.05),使用自责、退避多于女性(F=3.76,F=2.76;P均0.05)。父母教养方式:父亲对儿子采取拒绝否认大于女儿(F=4.82,P0.01);母亲对儿子采取拒绝否认小于女儿(F=2.87,P0.05)。防御方式:男性患者采用退缩、反作用形成、消耗倾向多于女性,采用幻想、躯体化、期望少于女性(P均0.05)。结论: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防御方式不同,心理干预应有性别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激有关因素与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2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8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对研究组患者单独评定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动思维问卷(ATQ)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研究组解决问题分低于对照组,自责、回避、合理化分高于对照组,成熟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成熟应对方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ATQ与应付方式问卷中除合理化外各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PSSS量表中的家庭外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应对方式有相关性(P〈0.05),SCL-90与所有应对方式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EPQ中的内外向与解决问题、自责、求助、成熟应对方式有相关性(P〈0.01),神经质与除解决问题外各因子均有相关性(P〈0.01),精神质与除回避外各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掩饰与所有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成熟应对相关的因子包括内外向、家庭外支持、家庭内支持、精神质,与不成熟应对相关的有ATQ、掩饰因子,与混合型应对方式相关的有SCL-90总分。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成熟应对方式,其与应激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自测健康状况,为改善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抽取2012年9月-12月在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精神卫生防治所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家属组)和一般人群(对照组)各100例,进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调查,并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调查家属组的应对方式特点。结果家属组SRHMS的健康总体自测维度得分和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28.39±8.95)分vs.(32.51±3.65)分,(75.47±25.52)分vs.(88.66±1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5、3.311,P0.01);家属组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6、4.494,P0.05或0.01);家属组SRHMS各维度与积极因子正相关(r=0.728~0.299,P0.05或0.01);除维度1、5、8、9及社会健康子量表分、健康量表总分外,其余各维度与消极因子负相关(r=-0.416~-0.304,P0.05或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健康水平偏低,可能与消极应对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4例中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非干预组41例,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心理干预,非干预组仅予常规治疗;共8周。于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干预后,SSRS的主观支持、利用度及应对方式的积极因子干预组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5或P〈0.01);消极因子低于非干预组(P〈0.05或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主观支持、利用度及应对方式的积极因子在时间效应(F=10.47,F=9.50,F=12.59)、组别效应(F=7.01,F=7.23,F=10.53)及交互效应(F=14.83,F=11.80,F=14.53)方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消极因子组别效应不显著(F=3.44,P〉0.05),但时间效应(F=7.14)、交互效应(F=5.79)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烧伤患者减轻负性情绪、改善应对方式及提高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香港及河北省两地精神科护士应对精神科暴力行为时所使用的约束用具(德国磁扣式约束用具和传统的约束带)的约束效果及差异,为河北省精神科临床约束用具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以香港和河北省的部分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护理人员为调查群体,对两地精神科约束工具的约束效果及差异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约束用具是否科学实用,港冀两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85,P<0.001),被约束的患者舒适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4,P<0.001);(2)约束用具的约束效果比较,包括是否发生约束带脱出、约束带脱出约束失败造成暴力行为、约束效果及防止约束带脱出的效果港冀两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45、29.55、206.15和206.15,P<0.001);(3)约束用具达到约束效果需约束的部位,港冀两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4,P<0.001;(4)港冀两地精神科护士对目前所使用的约束用具不满意希望更新约束用具的需求情况,港冀两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0和140.14,P<0.001).结论 河北精神科目前所使用的约束工具(传统的约束带)无论是科学实用性、约束效果、要达到更好的约束效果所需约束患者的部位、被约束患者的舒适度,还是护士对科学实用的约束用具的需求情况,与香港精神科目前所使用的约束工具(德国磁扣式约束工具)都存在较大差异,香港目前所用的约束工具约束效果好、被约束患者舒适度高,更加科学实用.所以,为提高精神科临床护理约束用具的约束效果,更好地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应尽快为河北省精神科临床更新更加科学、实用、约束效果更好的新一代约束工具,减少因约束工具落后、约束效果差而造成患者和护士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抑郁症残留症状及危险因素和其对疾病结局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治疗12周以上抑郁症患者,评估人口社会学资料、抑郁症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结果: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5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8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3%和49%;残留症状与负性生活事件(t=-4.90,P=0.00)、积极应对方式(t=8.22,P=0.00)、消极应对方式(t=-4.53,P=0.00)、社会支持(t=2.01,P=0.05)及家庭支持(t=1.97,P=0.05)明显有关;有残留症状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显著差于无残留症状者(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发牛率相当高.需要心弹社会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体检中心护士心理压力源、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问卷调查我院体检中心35名护士的常见心理压力源、危险因素,以及随机抽样调查2009-01-12共8 640人次危险因素防护前后的满意度,并统计危险因素防护前70 204人次,防护后72 852人次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发生率。结果 体检中心护士压力依次为检查考核、知识缺乏(2.757±0.823)分,客户投诉、差错事故(2.514±0.893)分,工作紧张、客户需求(2.385±0.944)分,社会地位、家庭观念(1.829±1.025)分,工作环境、人际关系(1.700±1.0165)分,(F=11.869,P=0.001)。对危险因素实施防护后护理满意度由防护前的90.72%上升至98.10%(P<0.05)。护理投诉率由防护前的0.57%降至防护后的0.13%,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防护前的0.36%降至防护后的0.04%(P<0.05)。结论 体检中心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来自检查考核、客户投诉、工作紧张等,护士的危险因素有管理机制不健全、服务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等,管理者以人为本,提供安全、宽松的环境,努力营造团结合作的轻松氛围,护士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护理质量,以减轻压力,防止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激有关因素与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负性自动思维问卷及艾森克人格量表对149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分析应激有关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分析显示,应激有关因素中负性自动思维、自责、回避、神经质、幻想、精神质和合理化与患者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r=0.181~0.772);起主要作用的应激因素依次是负性自动思维、合理化应付方式、内外向、神经质及社会支持(beta分别=0.595,0.213,-0.196,0.250,-0.114)。通径分析显示,负性自动思维主要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心理健康(通径系数为0.595),少部分间接通过社会支持(通径系数为0.018)作用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神经质个性既可直接、也可间接通过其他因素作用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结论:应激有关因素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可能存在一定影响,其中负性自动思维及神经质个性起了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住院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20例住院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PSP)、患者健康问卷(PHQ)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进行个人和社会功能及精神病性状的评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个人和社会功能低下患者2例(1.7%),有不同程度的能力缺陷患者72例(60.0%),社会功能和人际交往无困难或有轻微困难患者46例(38.3%);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与性别(r=0.568,P0.01)及本次病程(r=-0.362,P0.01)存在显著相关性,患者的干扰和攻击行为与其精神症状显著相关(r=0.30,P0.01)。结论:住院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个人和社会能力缺陷;其中,社会中有用的活动及干扰和攻击行为与患者的精神症状、躯体症状群严重程度及抑郁症状群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