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土体剪切波速是工程场地地震效应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基于苏州城区的大量剪切波速实测资料和工程地质特征,探讨了第四纪深厚沉积层剪切波速结构空间变化特征,给出了不同工程地质分区的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变化的经验公式;基于不同深度范围内土层平均剪切波速间存在的显著相关性,建立了基于浅层剪切波速外推深层剪切波速的逐步外推法,验证结果表明:(1)苏州城区等效剪切波速ν_(s20)和ν_(s30)的空间展布具有显著的分区特征,覆盖层厚度d80m的Ⅲ类和Ⅳ类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分界值ν_(s30)可以取为170 m/s;(2)平原区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的变化呈幂律函数关系;丘陵区细化为3个小的区域后,各分区内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的变化呈二次多项式关系;(3)逐步外推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但当外推深度处的土层剪切波速存在剧烈变化时,剪切波速的逐步外推法失效;(4)基于剪切波速逐步外推法,可给出剪切波速不小于500 m/s和700 m/s的任意假想基岩面埋深H_(rock)及相应的微震动场地卓越周期T_g,发现T_g值和H_(rock)值的空间展布基本一致;选取剪切波速不小于700 m/s的土层顶面为地震基岩面时,各工程地质分区的T_g值和H_(rock)值空间展布的差异性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2.
渤海浅层沉积物剪切波速与深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剪切波速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本文应用大量渤海浅层沉积物的剪切波速实测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通过三种模型探讨了不同土质类型的剪切波速与深度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土质类型的剪切波速与深度拟合最佳的统计公式.并与<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推荐公式在某一海域工程场地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统...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跨孔法中利用互相关函数计算地基土层的剪切(压缩)波速的数值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提高了波速计算的效率和精度.基于跨孔法波速测试数据计算了地基土动力变形参数(动泊松比、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4.
通过马钢地区各类土层标贯锤击数与剪切波速值的实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及拟合,得出了该地区以土层标贯锤击数计算剪切波速值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5.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上海地区各类土层比贯入阻力与剪切波速值的实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该地区以土层比贯入阻力计算剪切波速值的经验公式,可供上海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工程勘察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黄土动力学试验及原位波速测试资料,探讨了黄土震陷性及其与剪切波速的关系;给出了兰州地区黄土剪切波速和震陷性的统计公式:提出了简单速判别黄土震陷性物理指标和利用剪切波预测黄土场地上震陷量的方法。并对永登地震黄土震陷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黄土的含水量和剪切波速与其震陷性密切相关,可作为黄土震线性判别的初步指标;经含水量归一化处理后黄土的震陷量与其剪切波速及试验动应力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可用于黄土场地上震陷性的判别与震陷预测计算。  相似文献   

7.
土体剪切波速是土工地震减灾工程应用最广泛的参量之一。依据中国地震安评工作大量的钻孔实测剪切波速数据,定性探讨了常规土类剪切波速与埋深间的关系;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采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一元二次多项式模型建立了分场地类别和不分场地类别两种情况下常规土类(不包括淤泥质土)–碎石土、砂土、粉土和黏性土剪切波速与埋深间的统计公式,以拟合优度为评价指标建议了常规土类的推荐模型及参数,并与《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经验公式及某一工程场地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淤泥质土之外,其它常规土类剪切波速与埋深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体而言,一元二次多项式模型的拟合精度最高,所推荐的常规土类(不包括淤泥质土)剪切波速与埋深间的统计公式是较可靠的,可供无波速测试场地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8.
汶川Ms8.0地震发生的数百公里大规模砾性土液化震害,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技术适用性的高度重视。为合理评价波速测试手段应用于高含砾量、宽级配粗粒土液化判别的可靠性,发挥该技术在室内外土动力参数关联方面的独有优势,以相对密度与抗液化强度相关性为基础,通过自主研制大型波速量测系统,开展饱和砂土与砾性土剪切波速-相对密度联合室内试验,分析砾性土相对密度与波速指标内在关联性,对已有经验公式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砾性土波速与相对密度呈良好线性关系,颗粒组排结构的不同是导致砾性土与砂土整体波速差异及数据离散度差别的主要原因;砾性土剪切波速对孔隙比变化灵敏度高于角砾砂,所提修正经验公式更适于描述砾性土波速随相对密度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剪切波速测试是工程上常用的现场技术,正逐步成为液化判别方法的基本指标之一。利用早期的Andrus数据库对中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方法和Andrus方法进行检验,发现了二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曲线形式的剪切波速判别模型和公式。采用新的Kayen数据库对三者进行了对比检验,并讨论了提高判别精度的可能性和方式。结果表明:中国现行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剪切波速判别液化方法,无论对浅层还是深层土,判别结果均严重保守,甚至会把十分密实的砂土判成液化,十分不合理;国际上应用广泛的Andrus方法对浅层土判别结果过于保守,对深层土判别成功率可以接受,但其临界剪切波速曲线在深处存在回弯的不合理现象;所提出的双曲线液化判别模型和公式,能够深浅兼顾,无论对浅层还是深层土都能给出较好的判别结果,克服了中国规范方法和Andrus方法的弊端,且形式简单便于工程应用;采用剪切波速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取多次测试,以降低数据离散性,提高判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闫军 《山西建筑》2009,35(25):131-132
介绍了剪切波速测试的基本原理,说明了剪切波速测试的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并对剪切波速测试资料的整理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剪切波速测试成果的应用,以期为工程勘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