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自由"观及其所涵摄的"焦虑"与"自欺"情感逻辑,是其诊断与治疗反犹主义与反黑主义的基本哲学武器。正是通过对种族主义的理论思考与行为实践,萨特建立了与黑人存在主义哲学及其艺术的广泛联系,并在事实上影响了20世纪黑人存在主义哲学艺术的基本观念与创作导向。  相似文献   

2.
从存在主义女权理论的角度再读沃莱·索因卡的小说《痴心与浊水》,可以看出,男权制度的压迫是造成女主人公们"他者"形象的重要原因,而女性以"自欺"的方式去解决面临的困境,只会固化"他者"形象。只有反抗才会使女性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自我解放。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的存在主义热,使其虚幻的自由观朦胧地染上了一层感性色彩。跳出思辨王国的狭窄天地。存在主义所宣扬的“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一度曾不径而走,被部分青年奉为圭臬,到处传颂,其危害不可低估。 我们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超验性、超时空性、超历史性的唯意论自由观的初步发端:“绝对自由观”是存在主义淡化其自由观的先验性。力图把自由与环境联结起来的失败偿试;“自由的异化”是存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走向反社会,反历史的必然逻辑。本文就以上三点揭露存在主义自由观的腐朽性、欺骗性和反动性。  相似文献   

4.
<苍蝇>是萨特情境剧的代表作,充分表现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有关自由的思想.通过对厄勒克特拉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对存在主义的自由内涵进行解读,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自由、选择、行动,责任.  相似文献   

5.
"自由"的问题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在谈论存在主义时,往往把"自由"的概念当作它的重要课题来加以评述,有的干脆把存在主义叫做"自由哲学".存在主义者确实津津乐道"自由",在自由、选择、责任感等概念上大做文章,而将马克思主义诬之为"把人还原为'东西'的理论"."自由"的实质是什么?世界上有没有意志的绝对自由?人在进行所谓"自由选择"时是否要遵循历史决定论的原则?所有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同存在主义都有着原则的分歧.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论述《黑暗的心脏》所展现的自由和责任这一存在主义主题。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所以,人 可以自由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和本质。与此同时,存在主义者又强调了自由和责任的关系。萨特认为人被抛在绝对自由中击 创造自己的本质和价值。本文揭示了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塑造的库尔菠,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最后被没有约束的绝对自 由彻底毁环了的库尔茨,与萨特绝对自由不承担广泛责任的理论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康拉德笔下的马洛是充分享受自由并 承担责任的人。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在存在主义者的作品中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7.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183;福尔斯之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福尔斯是一位优秀的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其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传递和宣扬了存在主义自由精神。这种自由精神既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又是福尔斯基于个人成长经历所形成的对社会不公正和不平等的认识和思索;实际上,这种自由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一种不停变化和不停发展的动态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8.
约翰.福尔斯的创作曾受到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但他对存在主义进行了思考与选择,更强调存在主义思想中自由选择等积极因素。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通过萨拉身上体现的存在与自由,福尔斯投射了自己对创作自由与作者主体价值的思考,通过文本创作实践了作者的存在与自由,同时有力回应了"小说死亡"的论调,反映了作家对...  相似文献   

9.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战后曾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人的自由是他的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受人欢迎的主要原因.萨特关注人的自由本质,倡导自由选择,积极行动,虽然在后期他的自由学说几经修正,不断增添马克思主义的客观内容,但自由问题一直是他哲学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0.
前一时期,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十分流行,萨特的绝对自由的思想也非常时髦。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是否象某些人所标榜的那样是马克思主义的?是否象有些人所宣扬的那样比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更高明?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我认为,萨特的自由观是虚假的,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才是科学的,才是全人类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强大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人们对玛蒂尔德的形象是忽视的,对她的认识和评价也仅仅停留在表层的触摸上。其实,玛蒂尔德在小说中不单单是个爱情的角色,她同于连一样,也是一个抗争者。如果说于连是千万个不满波旁王朝复辟,寻求个人抗争和出路的平民青年的代表,那么,玛蒂尔德就是法国王朝复辟末期、七月革命前夕不甘与波旁王朝一同毁灭的有为的贵族青年的代表。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抗争命运,实践生命的价值。她的悲剧同样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忽略玛蒂尔德的抗争,对《红与黑》的解读将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2.
有关莫伯桑小说<项链>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众说纷纭,通过小说典型情节中玛蒂尔德所处的典型环境,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揭示其性格核心:追求享乐,爱慕虚荣,并探究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真正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带来的罪恶.  相似文献   

13.
探析了铁凝小说的个人风格,并结合她的大量作品.从人能面对的物质生存条件、价值沦陷及自我个性迷失、传统文化对人的重压,人们精神信仰的存亡,人性丧失五个方面,剖析了铁凝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从而论述了铁凝作品的现实性、历史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萧红小说行文特点的探讨与研究,试图从言说方式对其小说艺术形式的现代特征加以论述。萧红作品的主导思想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与重新审视,而她的作品中所反映的这种现代性与超前性,正是通过个性化、女性化的生命体验与广大人民的切身痛苦结合起来的。这种独特的言说方式使得她的作品独具魅力,这证明了她的小说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独特价值,及对现代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死亡在哈代的诗里具有不同的意义,它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生的无常、世态的炎凉、人性的虚伪,是一切人际关系的终结。然而,死亡不仅没有终结哈代对亡妻爱玛的思念,反而令这感情喷泉再度进发。哈代既认为人死之后就无人惦记,可又希望自己“身后”能被人记住。他的几首不同时期的诗歌清楚地表现了他看待死亡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的人口控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失业危机和贫困蔓延,使人类社会面临着不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源则是人口规模的持续膨胀,因此“人类对生育的选择将决定世界的未来”已成为全球的共识,我国虽已成功地实现了人口低速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但未达人口最高峰前的惯性膨胀、就业和消费压力及老龄化困惑,不仅加剧着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也给社会稳定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沉重的背负。因而,只有持续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合理人口分布,才能最终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池莉作为“为人生”的作家,其作品“新写实”意味浓厚,注意反映人的生存状态的本色的真实。她以凝重的写实风格和直面现实的精神,通过对市井生活的世俗风情画卷描绘,表现了生存的艰难与生命的卑微。  相似文献   

18.
戴来小说的独特个性在于她以一种超然的、非道德判断的伦理态度观照、展现现代社会边缘人群在价值观念嬗变、精神向度迷失、传统和现代道德伦理体系解体的社会转型时期的病态生存境况,在日常生活尤其是爱欲书写中述说生命存在、情爱理想、精神追求等在终极意义上的无望、感伤、迷茫,为不同生存境遇下人物困顿的灵魂立言。如卡夫卡一样,以诗人式的奇想,在绝望中重新唤起我们对充满希望的通达的生命世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9.
徐灿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清人对其评价甚高,认为可与李清照并峙千古。笔者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试对徐灿《拙政园诗馀》中闺情词作以赏析和研究,感受其词沉郁幽咽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20.
马金莲是一位具有悲悯情怀的作家。她用文字书写苦难生活,记录历史沧桑遗留下来的种种关于苦难的记忆。马金莲不刻意回避苦难,在冷静的书写中走近苦难,展示了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对希望的坚守和对死亡的思考。马金莲在同情与体恤中挖掘人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生活信念,表达了对故乡西海固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悲悯情怀,体现了作家的赤子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