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于患者术前和出院3个月后采用SF-36生活质量简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和生活质量总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后,年龄、病程、治疗依从性、合并糖尿病是影响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后,治疗依从性、年龄、病程是影响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应重视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以改善植入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死率比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糖尿病患者70%~80%死于并发症,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本文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3.
刘小春  许灵娇  钱银芬 《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13-1115
目的观察授权教育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49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授权教育,并随访3月,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在授权教育前和教育3月后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授权教育后,患者的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教育前(P<0.05)。结论授权教育能提高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的服药依从性。方法采用MORISKY问卷评价表评价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的服药依从性,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中40例服药依从性差,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药依从性差与年龄、文化程度、支架植入时间、家庭月收入、医疗报销、药物费用、服药种类相关。结论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术后健康教育和出院后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6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胸痛症状不典型,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血糖较难控制,易引起多系统损害。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好相应的护理可延缓病情的发展,延长并发症产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尝试应用冠状动脉搭桥术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例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男性患者,给予其"一站式"冠状动脉搭桥术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分析相应的围手术期治疗、手术方式及术后相关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术后6个月颈动脉CTA提示支架通畅,患者无晕厥、黑朦症状。结论:"一站式"冠状动脉搭桥术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是较好的选择,但需要在杂交手术室进行,且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7.
涂瑞芬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1911-1911
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对30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0例在本院做了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30例)在同一治疗程序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行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知识掌握程度、遵医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冠心病高危因素的认知能力以及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知识掌握良好率、自我管理有效率、护理服务满意率及遵医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作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护理管理模式的一种制度化、常规化治疗措施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赵庆庆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828-7829
目的探索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真实心理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 ,通过立意取样法及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阐述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真实心理体验。结果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心理体验呈现5个主题:(1)恐惧焦虑与担忧;(2)体验社会支持的幸福感;(3)缺乏相关康复知识;(4)对今后的生活充满希望。结论重视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心理体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是帮助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运动恐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75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量表包括一般资料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TSK-SV Heart),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的运动恐惧得分为(46. 67±19. 96)分。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疼痛程度、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日活动量、术后时间、焦虑程度等。结论: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运动恐惧程度较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并积极帮助患者应对运动恐惧,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危复杂冠心病行冠状动咏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 对86例高危复杂病例常规冠脉造影后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并给予全程护理配合。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6%,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PTCA及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高危复杂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护理方面应注意术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及各项准备,术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配合术处理各种并发症,术后要严密监护,加强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杨清波 《临床荟萃》2013,28(3):339-34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冠心病患病率的不断升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越来越多.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常需要同时接受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内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治疗及口服抗凝药以预防支架血栓形成和心房颤动引起的血栓栓塞.全面评估这类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支架血栓形成风险、血栓栓塞风险和抗栓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并选择恰当的抗栓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现将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抗栓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病情管理能力、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自我病情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各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能够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增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自我病情的管理能力,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8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健康教育,控制血压、血糖水平,饮食、用药指导及出院后随访。安排详细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多项研究表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闭塞率较单纯冠心病患者高,并常继发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异常凝血指标、慢性炎症反应、肾功不全等,并伴有特异性动脉闭塞特征,这些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通过影响内皮功能、平滑肌增生、凝血异常等最终导致再狭窄的发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除积极控制血糖外,还应强化抗栓、强化他汀,选择双联乃至三联的抗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标本兼治,多方面降低糖尿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控血糖护理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控血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围术期血糖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血糖护理可以较好地控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缓解应激反应,确保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健康观、健康教育需求,探索规范的健康教育方法,满足患者对保健知识的需求,提高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运用认知、角色、需求理论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2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疾病认知程度、健康观、角色适应、健康教育内容方法需求等方面的调查,其中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或以下学历患者各30例。结果患者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认知较缺乏,只有45例病人知道如何适应生活、工作的应激,56例病人知道康复保健知识;“角色”部分,有39例病人认为自己即使进行了手术,也不是健康人;病人普通对术后康复知识的需求很大,病人最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是医护讲解和演示。结论规范健康宣教,让患者掌握促进健康、保持健康的方法,提高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患者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398名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 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对398名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一周内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398名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得分为(74.42±16.548)分,得分率为55.13%。自我管理行为受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家庭月收入、是否吸烟、平均每天吸烟量、高血压及介入次数因素的影响。结论 398名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呈中等偏下水平,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关注PCI术后患者的生活方式,加强介入患者健康教育的指导,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方案,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有效实践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样性护理方式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样性护理方法,比较2组的病情管理能力、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疾病认知、情绪管理、症状管理、用药依从性等症状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的FPG、2h PBG均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的疗效高于对照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样性护理方式能够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改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出院后随访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的方法。而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开展,健康教育也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科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随访教育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总结自2007年1-12月之间的随访教育经验,为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提供技术和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