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对比了振动消除应力技术与传统的热处理时效工艺的优缺点,并通过振动消除应力的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振动时效处理可以消除98%以上的轮心的堆焊残余应力,基本上将拉应力转化为优良压应力。振动时效处理是消除残余内应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振动时效技术消除热风炉穹顶壳体焊缝焊接残余应力,选用了最大激振力为50KN的LCDVSR-07型振动消除应力系统,激振点选在壳体顶部人孔法兰上,取得了明显的应力消除效果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并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3.
铸件残余应力的产生、测试与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介绍铸件残余应力的影响入手,分析了铸件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消除技术,并重点研究探讨了铸件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介绍铸件残余应力的影响入手,分析了铸件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消除技术,并重点研究探讨了铸件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消除铝合金预拉伸板中的残余应力,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振动时效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消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铝合金预拉伸板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振动时效才能有效消除残余应力;对于共振时效,激振产生的较大振幅能更有效消除残余应力;激振时间对激振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磁弹性法测量了材质为16MnR的CW-200型焊接转向架构架一定深度处的残余应力,分析了热处理前后构架中残余应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并且研究了不同的退火工艺对焊后构架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构架焊接后存在较高的残余应力,在牵引杆座与横梁焊缝处最大值达到193MPa拉应力;而经过不同的去应力退火工艺处理后,残余应力的消除率不同.在630℃退火、保温3h工艺条件下试验用构架残余应力平均消除率最高,X、y方向的最大消除率分别为58.3%和54.6%.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光弹力学中的Senarmont补偿法,用红外光弹仪测量并分析了单面扩散、双面扩散工艺在硅衬底中引入应力的分布规律及产生机理。研究了双源补偿扩散法掺杂技术消除应力的可行性及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铸铁件残余应力测试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铸铁残余应力表面盲孔测试法,修正了文献中的某些失误,并从实验的角度完善了该理论。此外对振动时效处理消除残余应力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亟待解决的振动时效处理消除残余应力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应力释放的试验方法,研究CF-62钢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的消除应力裂纹敏感性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CF-62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具有消除应力裂纹敏感性,并随焊后热处理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消除应力裂纹敏感性取决于焊后热处理过程中材料所承受的塑性变形量和其进行塑性变形,蠕变变形的能力,粗大晶粒和高残余拉伸应力的存在是产生消除应力裂纹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振动时效对焊接构件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消除残余应力的振动时效方法 构件被焊接时,在焊缝处的残余应力有时会高达材料的屈服极限。残余拉应力的存在能降低构件的工作强度;影响构件尺寸的精度;加速构件的疲劳破坏;使材质局部变脆,往往是裂纹发生和构件破坏的根源。因此残余应力的存在对构件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多年来人们采用了各种方法进行消除残余应力处理。近年来用振动处理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振动时效得到普遍重视。它是将激振器安放在结构或构件上,用共振频率对构件施加一定时间的激振,即可降低残余应力的(20-80)%,使残余应力得到消除或均化。该方法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SU-8光刻胶超声时效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时效技术减小聚合物SU-8光刻胶的内应力,讨论了其机理.以基片曲率法为基础,建立了轮廓法测量SU-8胶层内应力的计算模型.实验研究了超声时效技术在减小聚合物SU-8胶层内应力方面的作用.对比分析了超声时效实验前、后SU-8胶层的内应力值.实验结果显示,在超声时效10min时,聚合物SU-8胶内应力减小2MPa,消除率约为23.17%.这表明,在合适的实验参数下利用超声时效技术可以有效减小聚合物SU-8胶内应力.  相似文献   

12.
张欣 《科技信息》2010,(21):J0090-J0092
根据当前机械制造业的生产实际,利用成组技术,在确定振动时效各工艺参数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振动时效标准工艺规程.以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振动时效消除金属构件残余应力效果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盲孔法对几种大型焊接结构进行了未时效,热时效,振动时效前后的残余应力测试分析,证明了振动时效在降低和均化焊接残余应力上,比现有的热时效工效果更好,振动时效是一项可行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低渗煤体的瓦斯抽采性能,以重庆天府三矿为研究目标区,采用低温液氮吸附法和压汞法测定了煤层孔隙结构,分析了重庆天府矿区煤体低渗的原因,结果表明,煤体孔隙多为两端开口的平板状、管状孔,孔隙的连通性好,压汞渗透率是原位煤体渗透率的2×105倍,煤体孔隙本身的渗透性较好,煤层低渗为高地应力所致。进行了底板穿层钻孔高压水射流卸压增渗试验,试验表明,卸压后煤层渗透率增加了90倍,抽采率从17%提高到了58%,抽采量增加了4.8倍。建立了瓦斯抽采的渗流力学方程,解算了卸压增渗透前后的不同抽采时间条件下的抽采半径,优化了合理布孔间距、抽采时间,为水射流卸压抽采瓦斯效果评价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振动时效技术的不足,为解决多维激振作业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在3-UPU并联结构支架基础上串联3条机械臂的混联式多维振动时效机器人,拓展了末端执行器的自由度及工作空间。运用ADAMS对并联支架进行运动学分析;基于D-H参数(Denavit-Hartenberg parameters)对机械臂进行建模,并对串联机械臂进行正运动学求解,运用MATLAB对机器人机械臂Ⅱ的工作空间进行求解,解出激振器工作空间的范围。验证了机械臂末端执行器工作区间的可行性。多维振动时效机器人机械臂拥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提高了振动时效的工作效率,机械臂间相互协同满足多维振动时效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钻孔窥视测试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魏家地煤矿二号石门的破坏规律,得到二号石门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包括高应力、软弱围岩、断层、埋深和采动的影响.给出了二号石门包含的全岩、上岩下煤、全煤及上煤下岩等4个特征段的破坏规律.提出了留设柔垫层让压联合返修支护技术.现场应用表明:返修后巷道的变形控制始终在允许范围内,返修支护技术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低应力预处理对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影响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给出了低应力预处理对金属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影响的规律曲线,论证了在低应力预处理作用下残余应力峰值下降,因而使疲劳寿命得以提高的机理。提出了用低应力预处理来提高焊接构件疲劳寿命的新技术,并给出了技术工艺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8.
利用ANSYS分析软件对开切双卸压槽井壁与表土共同作用的受力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可知,开切单卸压槽后内层井壁竖向应力衰减率为38.6%左右,开切双卸压槽后内层井壁竖向应力衰减率为59.5%左右。由此可见,开切双卸压槽极大地改善了内层井壁的受力状况。内层井壁开切双卸压槽后,当地表再次下沉且下沉量小于卸压槽的允许压缩量时,井筒内、外壁和地层变形协调,内层井壁上的竖向应力以及外壁上的竖向摩擦力均没有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齿轮修形的汽车变速器齿轮啸叫噪声改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汽车变速器齿轮啸叫噪声,以某变速箱变速器主减速齿轮副为研究对象,借助于Masta仿真软件对齿形和齿向修形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修形参数对齿轮传动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修形参数对齿轮传动误差和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的齿顶修缘能有效减小齿轮啮合干涉;适当的齿形鼓形修整能有效改善齿根与齿顶的干涉现象;适当的齿向鼓形修整能有效改善最大接触应力偏载现象;共同产生降低齿轮传动误差和最大齿面接触应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