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北缘西端青海冷湖盐场北山地区发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高硅(Si O2=73.92%~75.98%)、富钾(K2O=3.71%~4.78%)、贫镁钙,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3~1.11,属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右倾型,Eu异常不明显;岩体含有富铝矿物石榴子石,刚玉标准分子约为1%,Th、Y含量低,且与Rb呈负相关性,源岩为沉积岩,具S型花岗岩特征,是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引发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254±4 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盐场北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类似于岛弧环境产物,从而揭示柴北缘晚二叠世具有活动大陆边缘性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正长-碱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和主、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中大多含有高温自形或锥形石英、副矿物萤石和文象结构、晶洞构造等;岩石化学特征上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钙镁、偏铝质-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元素略微富集的、缓向右倾斜而重稀土元素较为平坦、铕亏损的海鸥型,富集高场强元素(HFS)Zr和Ga,亏损Ba、Sr、Eu等;岩石中的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50~950℃,具有高温岩浆浅成被动就位的特征.岩石富SiO2、K2O、Al2O3,δ18O值为5.1‰~10.3‰,属正常略偏低δ18O值花岗岩类;ISr值较高、εNd值较低,暗示了其源区物质来源主要与古老下地壳变质基底物质有关,并涉及到一定程度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综合这些特征,首次提出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正长-碱长花岗岩属于铝质A2型花岗岩,这说明此后该地区进入了古亚洲洋最终闭合之后大陆碰撞后跨塌、伸展动力学体制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
福建不同期次钾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绍雄 《福建地质》2000,19(2):78-89
钾长花岗岩是福建地史上出现次数最多、空间分布最广泛的一种酸性花岗岩。根据不同期次钾长花岗岩在地球化学组亿方面存在的差异变化,有助于了解地壳成分及地壳构造运动在时间上的演化。研究表明,福建各期次钾长花风岩的成因均属同熔型,仅是壳源与深源2种物质的比例有所不同。不同时期上是幔的活动与地壳酸度的变化呈现出某种有序的特点而交替发生。  相似文献   

4.
《福建地质》2021,40(3)
通过对连城李屋少斑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李屋少斑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为高硅、富碱、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相对富集Rb、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Nb、Ti等亏损;具高LREE/HREE比值,显示轻稀土富集且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强,中等负Eu异常的特征。岩石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63.8±1.7)Ma,属晚侏罗世。综合分析认为,李屋晚侏罗世少斑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片向欧亚板块的高角度俯冲背景下,在幔源物质上涌的作用下加厚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形成过程中有少量地幔物质的混入。  相似文献   

5.
出露于阿尔金造山带帕夏拉依档沟一带的正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55.1±3.6Ma,属中―晚奥陶世。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主量元素具有富硅、富铝、富钾,低钛、贫钙、贫镁的特点,为强过铝质花岗岩系列,具高钾钙碱性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有右倾型特征和明显的负Eu异常,与典型壳源花岗岩配分曲线一致。Ba、Sr、Ti等具负异常,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正异常,显示S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原岩判别图解,推断其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变泥质沉积岩类。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正长花岗岩形成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换的构造环境,属后碰撞花岗岩类,表明在中―晚奥陶世阿中地块和柴达木地块已由挤压碰撞阶段转为伸展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6.
王兴安  徐仲元  刘正宏  朱凯 《岩石学报》2012,28(8):2647-2655
对大兴安岭中部柴河林场地区钾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并对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柴河林场地区钾长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44 ~ 1.42),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33±3Ma.岩石具有富硅、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征,Eu负异常较为明显,稀土元素配分图解具有右斜“V”字型的特征,并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以上特征表明,柴河林场地区钾长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是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具有典型A1型(裂谷或板内)花岗岩的特征,代表了伸展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巴音苏赫图二长花岗岩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陆缘增生带与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北缘之间。该岩体由石炭纪及三叠—侏罗纪两期花岗岩组成,均以高硅、富Al2O3、K2O、Na2O,贫MgO、CaO为特征。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LILE、亏损HFSE。弱富集LREE,Eu负异常明显。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两期花岗岩早期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碰撞期I型花岗岩,晚期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点。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石炭纪二长花岗岩(87Sr/86Sr)i比值较低(0.700 62~0.704 82),εNd(t)为正值(0.9~1.5),岩浆来自于增生的岛弧或年轻的幔源物质,在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了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87Sr/86Sr)i比值较高(0.709 96~0.710 19),εNd(t)较低,为-0.3~0.3,该期次花岗岩与晚石炭世花岗岩同源,受地壳混染程度相对较高。应用LA-ICP-MS法测得石炭纪花岗岩U-Pb年龄为(296±3.5)Ma,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及所测三叠纪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在晚石炭世,南蒙古额尔德尼查干地区已进入碰撞期构造环境,在三叠—侏罗纪仍有同碰撞花岗岩侵入,晚石炭世以后的碰撞期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
东准噶尔库布苏南岩体中闪长质包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库布苏南晚古生代后碰撞准铝质过铝质花岗闪长岩体中广泛发育大量的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岩石学、矿物学、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包体在地球化学特征上表现为与寄主花岗岩既相互联系又受其制约.库布苏南花岗闪长岩体具有低锶初始比值I(Sr)和正εNd(t)值,表明花岗岩的来源有地幔物质参与,而大量发育的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是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最直接的证据,微粒包体是基性源岩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残余体.与准噶尔碱性花岗岩一样,载荷包体的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是晚古生代后碰撞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的岩石类型之一,其形成和演化标志了准噶尔地区后碰撞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大陆地壳垂向生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西天山哈勒尕提含矿花岗岩体位于准噶尔和伊犁地块间的西天山构造带内,其中赋含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岩体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57.9±1.3)Ma,时代为晚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属贫钾富钠准铝质的I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类则属贫钠富钾的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相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不是同源岩浆分异结晶的产物,应源于长英质-基性麻粒岩相下地壳的分层熔融和先后侵入形成的。结合区域演化历史,西天山哈勒尕提含矿花岗岩体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地幔动力学为靠俯冲带陆一侧的地幔上隆引起下地壳局部熔融和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元宝山矿区内侵入岩分布广泛.中侏罗世碱长花岗岩与二长花岗岩同源且属同一岩体,以高硅、高钾、富碱、低钙、准铝一弱过铝质为特征,具中等含量的稀土元素丰度值,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相对平坦,负铕异常强烈,属A型花岗岩,是下地壳物质经部分熔融作用在造山后的伸展机制背景下形成的.晚侏罗世花岗斑岩与流纹斑岩SiO2含量稍低,Al2O3含量偏高且变化范围大,A/CNK显示其为过铝质花岗岩,具S型花岗岩的典型特征,是下地壳发生深融作用并混入少量地幔物质,形成于碰撞后的构造环境中.区内具铅锌矿化、银矿化、钼矿化,流纹斑岩体为其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11.
新疆准噶尔地区也布山、庙儿沟两个晚古生代后碰撞准铝一过铝质花岗岩体中,广泛发育大量的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岩石学、矿物学、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包体与其寄主岩存在明显的亲缘关系。东准噶尔也布山黑云母花岗岩体中的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岩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成分,表明它是与寄主花岗岩相同成因的同源包体,是来自上地幔的基性岩浆经过高度演化、结晶分异的产物;西准噶尔庙儿沟二长花岗岩体中含钾长石斑晶的微粒包体则主要是由幔源的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残余体,被酸性岩浆携带并发生成分上的同化和混染,最后在上地壳侵位的产物。同准噶尔碱性花岗岩一样,载荷包体的准铝一过铝质花岗岩是晚古生代后碰撞阶段构造一岩浆活动的岩石类型之一,其形成和演化标志了准噶尔地区后碰撞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大陆地壳垂向生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骆念岗  高莲凤  张璟  张振国  尹志刚  谢忠  崔建宇  吴子杰 《地质论评》2021,67(4):67050004-67050004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及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75.8~174.5 Ma,为早侏罗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岩石具有富硅(SiO2=71.23%~74. 52%)、富碱更富钾(Na2O+K2O=6.31%~8.31%,K2O=2.58%~4.78%)、贫镁(MgO=0.43%~1.50%)、贫钙(CaO=0.91%~1.81%)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0.97~1.16),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和P、Ti等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N=14.07~50.34,无明显Eu异常(δEu=0.88~1.71)。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14~745℃)明显低于A型花岗岩(>800℃),显示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俯冲形成的上涌热流加热新增生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有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判别,认为研究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3.
追索北峪奥长花岗岩与围岩(早元古代绛县群变富钾流纹岩)接触关系,发现北峪奥长花岗岩已侵入于围岩地层中,表明其为早元古代岩浆型侵人体。使用全岩Rb-Sr等时线方法测定北峪奥长花岗岩时代,获得的年龄为2107±59Ma(2),由此推断北峪岩体成岩时代为2100Ma,代表了本区绛县运动岩浆深成事件年龄。其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23,呈现出幄源花岗岩的特点,但结合其铝过饱和特点以及具高的O全岩比例,推测其主要来源于下地壳麻粒岩相变质的沉积岩,但可能存在地幔物质添加或已遭受地幔交代作用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 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及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锆石LA- ICP- MS U- 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75.8~174.5 Ma,为早侏罗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岩石具有富硅(SiO2=71. 23%~74.52%)、富碱更富钾(Na2O+K2O=6.31%~8.31%,K2O=2.58%~4.78%)、贫镁(MgO=0.43%~1.50%)、贫钙(CaO=0.91%~1.81%)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0.97~1.16),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和P、Ti等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N=14.07~50.34,无明显Eu异常(δEu=0.88~1.71)。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14~745℃)明显低于A型花岗岩(>800℃),显示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俯冲形成的上涌热流加热新增生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有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判别,认为研究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5.
西藏冈底斯带昂仁县措迈乡差绒—丁欧复式花岗岩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各侵入体之间为突变接触关系,闪长岩U- Pb同位素年龄为155.4±2.7Ma;黑云二长花岗岩U- Pb同位素年龄为152.0±13Ma、153.96±0.92Ma,时代均为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显示三者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石英闪长岩为弱铝质―准铝质;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则为准铝质—过铝质。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相比石英闪长岩表现为富硅、富碱、贫Ca、Ti、Mg,轻稀土元素更富集,轻稀土分馏程度更高,分异更加明显的特点,微量元素二长花岗岩Ba、Sr、P、Ti亏损最为明显,黑云二长花岗岩的Rb、Th、K富集最为明显,石英闪长岩相比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Rb/Sr(0.18~0.46)、Rb/Ba值(0.13~0.26)最低,指示其分异演化程度较低。差绒—丁欧花岗岩应是同时代不同期次侵入的复式岩体,早期为I型的石英闪长岩和黑云二长花岗岩,晚期为S型二长花岗岩,该复式岩体并非产出于单一的俯冲环境,二长花岗岩可能为弧陆碰撞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赣中大王山-南村钨多金属矿集区产出一套与钨、钼多金属矿化有关的中、细粒二云母碱长花岗岩侵入体,本文通 过对大王山矿床赋矿花岗岩进行LA-ICP-MS 锆石U-Pb测年,获得其成岩年龄为147.8±1.9 Ma,属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 物,成岩时间与赣中及南岭地区的主要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间一致。花岗岩富硅、富碱、强过铝,贫钙、贫 镁、分异指数(DI) 较高,暗色矿物含量极少。REE配分曲线具有“海鸥型”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亏损Ba,Sr及 Nb,Eu,P,Ti等,富集Rb,Th,U,Pb,K等。在εNd(t)- T图解上,矿集区周边中生代赋矿花岗岩多投点于华南元古代地 壳演化域之上,其T2DM年龄(1.39~1.66 Ga) 亦低于华南地壳的平均年龄(1.7~1.8 Ga),可能与花岗岩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少 量幔源物质的混染作用有关。结合花岗岩Sr-Yb分类图、Q-Ab-Or三角图以及锆石饱和温度,表明该套花岗岩应该为一套 高分异的过铝质淡色花岗岩。  相似文献   

17.
盐场北山二长花岗岩位于柴北缘西端青海冷湖地区.岩体高硅(74.98%~76.92%), 富钾(4.44%~5.93%), 贫镁(0.04%~0.07%)和钙(0.43%~0.69%).里特曼指数介于2.43~2.79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 铝饱和指数平均为1.01, 属弱过铝质花岗岩.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Pb), 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 具岛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 岩体形成于252±3 Ma; 锆石Hf同位素初始比值176Hf/177Hf分布于0.282 958~0.283 032之间, 并具有极高的正εHf(t)值(8.75~14.50), 其平均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Hf)为385 Ma, 反映岩体源区可能为玄武质下地壳.另外, εHf(t)基本位于亏损地幔演化线附近, 指示该玄武质下地壳来源于亏损地幔.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认为盐场北山二长花岗岩与泥盆纪镁铁-超镁铁岩有关, 由于宗务隆裂谷小洋盆的向南俯冲, 引发其上覆玄武质新生地壳发生熔融形成, 进而揭示晚二叠世末柴北缘处于火山弧或活动陆缘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杨帆  陈岳龙  于洋 《现代地质》2022,36(4):1155-1172
鲁西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是研究区域太古宙演化的重要地区。以鲁西地区西南部出露的正长-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该正长-二长花岗岩为钙碱性、过铝质。锆石U-Pb年龄揭示正长-二长花岗岩侵位于~2 540~2 530 Ma;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其主体由~2.70 Ga的TTG类岩石熔融形成,但再循环的古老地壳组分也参与了岩浆产生过程。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正长-二长花岗岩是由97%的新生TTG地壳组分部分熔融和3%的变质表壳岩部分熔融物混合形成。结合区域特征,我们认为正长-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中,该区新太古代晚期岩浆作用与板片俯冲后回撤作用有关,板片回撤过程所致的软流圈上涌为此类岩石的岩浆产生提供了热源。  相似文献   

19.
位于西准噶尔南部的庙尔沟岩体主体由碱长花岗岩和少量紫苏花岗岩组成。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以岩体东南边缘新发现的花岗闪长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年代学和Hf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确定花岗闪长斑岩形成时代、揭示岩石成因类型及源区属性、探讨其与碱长花岗岩和紫苏花岗岩岩浆演化成因联系及其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过程。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317.4±1.9Ma,为晚石炭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明显早于紫苏花岗岩(~307Ma)和碱长花岗岩(~303Ma)。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较高硅、中等铝,贫钙、铁、镁,富集Rb、K、Th、U,强烈亏损Nb、Ta、Ti的特征,为钙碱性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紫苏花岗岩更多的表现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镁质I型紫苏花岗岩特征;碱长花岗岩为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紫苏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均具有高正的ε_(Hf)(t)值(+11.6~+15.8)和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325~600Ma),表明其原始岩浆主要起源于亏损地幔新衍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综合分析认为,庙尔沟岩体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晚石炭世早期洋壳俯冲背景,由底侵的、受流体交代的幔源基性岩浆与其诱发的年轻下地壳酸性岩浆在深部混合而成。紫苏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形成于弧后伸展背景,前者是伸展初期继续底侵于下地壳的幔源玄武质岩浆降温释放大量的水和热诱使早期侵位于下地壳的镁铁质岩石再次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后者是伸展后期大规模软流圈地幔上涌底垫加热年轻中下地壳使其部分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20.
粤北梅子窝钨矿为华南地区典型的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密切成因联系的钨矿床,同时也是丞待实现深部找矿突破的危机矿山。本文对危机矿山项目新发现的梅子窝二长花岗岩进行了报道,并对该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二长花岗岩与上部花岗闪长岩呈侵入接触关系,为新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岩体具高硅、富碱、贫钙、镁、铁的特征,属偏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稀土总量较低,表现出富重稀土、强负Eu异常、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的特征,具典型的四分组效应;Rb/Sr值较高显示其岩浆结晶分异较充分。从成因上看,梅子窝二长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和伸展背景下的后碰撞陆内环境。本次二长花岗岩的发现,提供了很好的找矿远景区,也为深部找矿的顺利实现和对钨矿脉深部延伸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