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利用苏铁菌根菌促进苏铁生长是近年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对苏铁生长发育和繁殖效果显著。要取得菌根菌有两条途径:1.从有关科研部门购买提纯的菌根菌成品;2.从生长菌根菌的老树获取。做法是: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成年老树,刨去树根表土,所见珊瑚形瘤状物,就是菌根。摘取部分菌根  相似文献   

2.
接种3种AM菌对盆栽木薯‘华南205号’的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作为薯类作物菌肥应用的可行性,以木薯作为供试作物进行优势菌肥的筛选,并研究其对菌根感染率和生长的影响。应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3种AM菌种,包括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 (Gi)、木薯球囊霉G. manihotis (Gm)和疣状无梗囊霉Acaulospora tuberculata (At)在单菌接种和混合接种条件下对木薯(Manihot esculenta)‘华南205号’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单菌接种处理中,Gm对木薯有较高的感染频率,菌根的形成对木薯的株高生长及茎的P含量吸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Gi和At处理组对木薯的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总体来说,混合接种处理2G和2G+At对木薯生长的促进作用优于单菌接种,2G处理在生物量累积方面和2G+At处理在菌根感染强度方面表现尤为出色。本实验结果揭示接种AM真菌对木薯产量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虎榛子愈伤组织对土生空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研究表明植物不能形成菌根的障碍是缺失一种植物形成菌根的信号物质,这种信号物质可以诱导菌根真菌菌丝的生长和分枝,为下一步研究植物与外生菌根真菌互作的生化机制和互作过程中的信号传导途径提供理论基础,建立虎榛子愈伤组织与其外生菌根菌的共培养体系,在纯培养条件下采用干重法,测定虎榛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匀浆液和愈伤组织分泌物对两株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 (Cg)]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Cg菌株与宿主的愈伤组织共同培养可以明显地促进菌丝的萌发和生长,而愈伤组织匀浆液和愈伤组织分泌物也可促进菌丝体早期生长,其中共培养法培养促生作用最强,尤为突出,两菌株单菌落的生物量分别达到63.5 mg和45.2 mg。初步研究表明,虎榛子愈伤组织与菌根菌共培养可以明显促进菌丝生长,证明虎榛子愈伤组织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类生化物质对外生菌根真菌菌丝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究竟有哪些物质在起作用,是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以珍珠岩为培养基质的半液培实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营养液对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玉米的影响。研究表明:菌根真菌侵染率随着外界氮、磷浓度的升高而下降。高浓度或低浓度的外界氮或磷存在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营养无贡献。在正常的供氮(2mol/L)和供磷(0.1mol/L)条件下,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植株生物量、磷含量,但对氮含量影响不大,菌根对玉米磷素营养的改善大于氮素。  相似文献   

5.
菌根学理论研究日新月异,已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菌根化应用技术研究逐渐发展,在农、林生产上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加快应用,从菌根营养、菌根苗生长和菌根苗的耐胁迫性三个方面综述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苗木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菌根学在林木研究提供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黄瓜幼苗抗立枯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和相关生理生化变化。以黄瓜品种中农16为材料,播种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20 d幼苗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后能够显著提高黄瓜苗期对立枯病的抗性,降低发病率。黄瓜苗期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后菌根苗和非菌根苗发病率分别为16.5%和52.0%,非菌根苗发病严重,病情指数为46.7,接菌病情指数为10,较非接菌苗下降了78.5%,接种菌根真菌提高黄瓜抗病性与改变相关酶活性有关,在病害发生前菌根真菌已经与寄主植物互利共生,提前启动了抵抗病害得相关机制,如提高了保护酶活性,促进植株生长,接种菌根真菌后菌根苗地上鲜质量和地上干质量分别比未接菌处理提高33.10%和25.93%。在病害发生过程中菌根真菌与病原菌互相竞争,抑制病菌对寄主的侵害,减轻细胞膜受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寄生线虫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是土壤里的一类真菌和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本文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寄生线虫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说来,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抑制植物寄生线虫的发生,而植物寄生线虫也会反过来影响丛枝菌根的侵染和产孢;并指出了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接种时间、不同接种势、是否土著、以及土壤环境中的磷水平均会对植物寄生线虫产生不同影响。深入研究这些相互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菌根抗线虫病的作用,从而为其用于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AM真菌与原生动物在花生上双接种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AM真菌和原生动物对花生进行双接种 ,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双接种比AM真菌单接种降低了AM真菌侵染率 ;比对照增加了植株干物重 ;比对照提高氮、磷吸收量 ,最高可分别提高 12 0 %和 87 7%。原生动物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善作物氮素营养 ,而AM菌根主要作用在于改善作物磷素营养 ,其协同作用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综述了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潜力。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互利共生关系,通过扩大植物根系的吸收表面积、提高养分吸收效率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来促进植物生长。此外,菌根真菌还能提高植物对逆境条件的抗性和适应性能力。在农业生产中,菌根真菌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对化肥的依赖,改善土壤结构和质地,促进养分循环,减少环境污染风险。然而,菌根真菌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菌株选择和优化、菌根真菌质量控制、可持续性和经济性等。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菌根真菌与其他农业管理措施的整合、功能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可持续农业系统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0.
为开展利用气候资料进行茶树生长季气象服务工作,研究了茶树生长季的气象要素指标值,利用长清地区(1981—201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热量、水分和光照条件的分布特征及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探讨了有利和不利的气候因素以及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基本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冬、夏两季气温相差较大,影响茶树的生产周期和旺季生长;1—4月的低温冻害,对茶芽的萌动和春茶的产量有一定影响;长清月平均降水量变化较大,5—9月降水量基本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冬春季节(12—4月)的降水量偏少,加上空气干燥,不利于春茶产量的提高;光照时数能满足茶树生长的要求,但在茶树生长季的6—9月,日照百分率>45%,茶叶品质受到影响。准确掌握当地气候条件的利弊,为建设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气象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丛植菌根在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导致大面积尾矿废弃地的产生,已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模拟生物学试验探讨了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适应尾矿逆境和尾矿植被重建中的潜在作用。采用铁尾矿盆栽的方法对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大豆生长、菌根侵染率及尾矿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的大豆侵染率较高,且大豆根系接种菌根的大豆根系氮、磷、钾含量高于对照(CK),最高高出对照2倍以上,在接种不同含量的菌根真菌的试验中(10 g-25 g-50 g),大豆的生长量和养分含量均呈现“低-高-低”的现象。通过试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很好地促进大豆在铁尾矿中的生长,提高大豆对尾矿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尾矿生态复垦起到了积极作用。试验将菌根技术引入到铁尾矿库的生态恢复研究中,利用植物与丛枝菌根相互用,使植物能够更好地在铁尾矿中生长,为铁尾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胡新泉 《茶业通报》2004,26(4):164-164
“绿隆”牌叶面肥是采用好盐、好气性微生物的代谢物质为植物生长强化(健康及生长促进)作为生产的高浓缩天然液体肥料。对人体无害,并构成物质的电离化,使生物体直接能吸收的生物工程学和环境学结合的尖端产品。内含多种氨基酸及氮、磷、钾等多种常量、微量、稀有元素。据浙江、江苏、福建等省茶区在茶树上喷施后,能提高茶树的光合作用,增进茶树体内酶的活性,促进茶芽的早发、壮发、快发,芽头增多,持嫩性强,产量品质提高。为了解“绿隆”叶面肥对春茶生长情况及产量的影响,我们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韩…  相似文献   

13.
在生物圈中,合作是普遍存在的,对于不同物种之间合作的研究,人们也做出了许多努力。研究发现,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根瘤菌和解磷细菌对植物和土壤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AMF、根瘤菌和解磷细菌之间的合作共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并归纳了接种AMF、解磷细菌和根瘤菌对植物生长、土壤修复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总结了该三种微生物双接种的优势,进一步分析了AMF、解磷细菌和根瘤菌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接种后对植物生长和周围土壤状况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AMF、解磷细菌和根瘤菌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主要报道了云南独蒜兰菌根菌的种类,在根中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特点,根据其特点提出了云南独蒜兰菌根菌的应用思路,并对兰科植物菌根菌单菌丝团分离方法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宿主植物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Glomus mosseae)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4种宿主植物都能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综合比较菌根长度、根外菌丝量及孢子数3项指标,高粱敖杂1号对真菌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宿主植物菌根长度及根中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根外孢子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宿主植物中磷质量分数与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不同宿主植物甚至同种宿主植物不同基因型的品种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状况不同,宿主植物的菌根长度及根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对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茶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为国际上公认的茶叶品质成份。氮、磷、钾是茶树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们与茶叶品质成分的形成与含量有着密切关系。适量的施氮对茶叶品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施氮不足或过量则会对茶叶品质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此外,茶树有喜铵耐铵的特性,施用NH4+—N肥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磷能促进类黄酮物质的形成以及增加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钾能显著提高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内含物的含量,对水浸出物、儿茶素等含量也有影响;不同钾肥品种对茶叶品质影响不同,就提高茶叶氨基酸的效果而言,以硫酸钾最好。氮、磷、钾三种元素配合施用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良好的效果,单施其中一种不仅无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反而会使茶叶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7.
间作绿肥对幼龄茶园土壤锌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茶园间作绿肥对幼龄茶园土壤有效锌及养分含量的变化影响。[方法]采用花生、黄豆、绿豆和茶肥1号4种绿肥进行幼龄茶园田间间作试验,调查分析了间作绿肥对土壤pH、有机质、有效锌、氮、磷、钾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树幅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间作绿肥有利于幼龄茶园土壤有效锌含量的提高,且在埋青后1个月提高效果明显,依次为绿豆>黄豆>茶肥1号>花生;间作绿肥提高了幼龄茶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锌含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941**)呈极显著负相关。4种绿肥均提高了茶树株高、树幅、枝干粗和存活率,间作花生效果最为明显。[结论]该试验筛选出绿豆和花生2种绿肥适宜在幼龄茶园中间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强茶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AM真菌种间差异对枳壳苗营养生长及矿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利用AM真菌进行柑桔菌根化育苗是培育壮苗和提高果品品质的新趋势,在对枳壳菌根苗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一个较好的优势菌种作为育苗菌剂。【方法】盆栽条件下研究了AM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Glomus mosseae和Glomus versiforme对枳壳实生苗营养生长及矿质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了种间差异的效应。【结果】接种AM真菌的枳壳幼苗根系均有效地被侵染,与对照相比,能显著促进植株根系和茎叶的生长,对须根的生长促进作用尤为突出;提高了叶片矿质元素N、P、K、Ca、Mg、Zn、Cu和Mn的含量,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3种AM真菌种间比较,其效应排序为Glomus mosseae>Gigaspora margarita>Glomus versiforme,但叶片矿质元素的含量与生长趋势并不完全一致。【结论】接种Glomus mosseae处理生长最好,矿质元素N、P、Mg和Cu的含量最高,菌根依赖性最大,且差异显著。AM真菌G.mosseae是参试3个菌种中培养枳壳菌根化壮苗的最佳菌种。  相似文献   

19.
菌根菌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金属矿藏的大量开采,重金属污染问题愈加严重。重金属的大量排放不但对大气、水、土壤环境等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进入环境的重金属将参与食物链循环并最终在生物体内积累,不但破坏了生物体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而且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迄今,人类已采取了多种方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菌根技术因其特有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总结了菌根菌对植物抵御重金属污染影响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从菌根菌对植物抗重金属胁迫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等方面阐述了菌根菌对植物抗重金属毒害能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复合接种微生物对海滨盐土改良以及促进生长植物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考察在海滨盐土中接种不同比例的AM真菌和毛霉菌(Mortierella sp.)对蓖麻生长、叶绿素含量、磷吸收和土壤速效磷含量、pH值、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和毛霉菌混合接种可显著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土壤脲酶、转化酶、中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同时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并增加了蓖麻对磷营养的吸收,在盐胁迫下有效促进了蓖麻幼苗生长。温室条件下在海滨盐土中接种AM真菌和毛霉菌促进蓖麻生长最有效的混合比例是28.56:(11.5×105)(AM真菌孢子数:毛霉菌落数)。本研究结果证明了适当比例的AM真菌与解磷真菌具有提高海滨盐土质量并促进蓖麻生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