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在名学生或“名”在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学生是这种特殊服务的特殊对象,而教育服务于学生的核心产品就是“课程”,学校正是通过课程这一精神性产品服务于学生的,因此,真正的名校就应该“名”在“课程”上。各校都要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真正的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在名生或名在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服务,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学生是我们这种特殊服务的特殊对象,而教育服务于学生的产品就是“课程”,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真正的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生或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学生是我们这种特殊服务的特殊对象,而教育服务于学生的产品就是“课程”,因此,真正的名校就应该名在“课程”上,努力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真正的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在名生或名在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服务,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学生是这种特殊服务的特殊对象。而教育服务于学生的产品就是“课程”,学校正是通过课程这一精神性产品服务于学生的。因此,真正的名校就应该名在“课程”上,学校应当努力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真正的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在名生或名在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服务,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学生是我们这种特殊服务的特殊对象,而教育服务于学生的产品就是"课程",学校正是通过课程这一精神性产品服务于学生的.因此,真正的名校就应该名在"课程"上,努力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6.
如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剧烈.作为一名农村大学生更是有更加多的困境.作为穷很多代,能够作为农村凤凰女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现如今,农村考取大学的成年人的数量是很少的。大部分大学名校都是城市非农业户口的学生。然而,大学生当上人民教师仍然会遇到其他各种各样的挑战,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社区的,也有来自自身的。  相似文献   

7.
据有关媒体报道:去年北京地区的高考状元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今年可能还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另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各地约有1万名申请香港大学的学生,数量是去年4848名申请者的两倍.预测今年有多达2000名内地学生将进入香港8所公立高校就读.这种试探性的争夺渐成势头,生源之争由于海外学校的介入变得更加激烈,这确实对内地的一流大学构成了威胁,对内地名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产生不利影响.虽说外国学生也在涌入中国,为了能招到全世界的优秀学生,北大也提供了更多奖学金的机会,但已有的国内生源优势不能这样轻易被人抢走.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北靠"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西临百年古刹归元禅寺,是一所有着五十余年办学历史的名校。目前学校有78个教学班,3969名学生,234名教职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实验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武汉市校园文化名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校"、"武汉市汉阳区名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真正的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在名生或名在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  相似文献   

10.
从事英语教学20余年,笔者曾经取得过令人称道的骄人成绩,所教的历届毕业班,成绩始终都居全市前列,更创下过一个班有多名学生升入名校的辉煌历史。但是,成绩的背后也有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有很多学生随着年级的提高而逐渐掉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名校的建设与发展也不容回避地摆在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面前。名校究竟能不能一夜打造而成?名校之"名"有何用场?名校发展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厘清这些问题,对学校自身建设和推动教育改革都有  相似文献   

12.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与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一直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从多方面寻求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与方法,名校办民校政策为解决这一矛盾应运而生。但是这一政策从其出台伊始,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它的广泛争议,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政策进行系统的分析。一、名校办民校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内容名校办民校政策是优质教育供给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的结果。许多传统名校,都是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实施的“重点校”政策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名校成为社会选择的首要目标。但是,名校的数量和名校所能招收学生的数量都…  相似文献   

13.
2008年3月,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教文体局启动“创名校、推名师、育名生”的“三名工程”,即在学校实现特色办学中创建名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推选名师,在学生个性彰显中培育名生。  相似文献   

14.
从事英语教学20余年,者曾经取得过令人称道的骄人成绩。自己所教的历届毕业班,始终都名全市前列,更创下过一个班有多名学生升入名校的辉煌成绩。但是,绩的背后也有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有很多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渐掉队。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真正的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在名生或名在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服务,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正>对一所中学好坏的评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有人说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人说是学校的教学设备,有人说是学校中考或高考的升学率,有人说是师生参与竞赛的获奖率,还有人说是培养各级各类名人的数量……我觉得把这些作为名校标准都有一定的片面性,甚至是不科学的。名校必须是能够提升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学校。名校的教学必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信心,诱发学生  相似文献   

17.
有名校长就会有名师,有名师才能成为名校,这是名校成名的一般规律。反思之,名校一定要有一批名师。名师的成名离不开名校长,名校长之所以成名,也离不开名师,相辅相成。可在这两者之间,校长必须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名师,创建名牌学科,才能使校长成名。所以,在成名之前,未成名校长的管理理念必须先行。校长应着力去打造教师的能力建设,努力培养成才型教师,鼓励教师走向成功、成名,使得学校在育人及教学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现,而自己也就成为了名校长。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成为名教师的先决条件,一位名教师的发展轨迹一般为:成长——成才——成…  相似文献   

18.
据《南京日报》消息,今年南京市有6.7万考生参加中考,记者从有关资料中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全市中考成绩前20名的考生中,竟然有半数学生并非“名校”出身,甚至来自“不知名”的学校;而南京“四大名校”(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师大附中、金陵中学、南京一中)的初中毕业生中也没有一人跻身今年前20名。教育界有关人士认为,这一现象充分说明我们有能力办好每一所初中、而不仅仅是少数名校;一批“不出名”的学校办学实力得以提升,这对引导家长正确选择孩子的升学目标、有效化解择校热有着积极的意义。政府持续多年对薄弱校的改造已在硬件上…  相似文献   

19.
本人从1999年开始从事小学生BASIC编程,每年都有学生参加省里的复赛,有近300多名学生获得省里的一、二等奖,并有多名学生通过BASIC编程的学习,考取了清华、北大等名校。BAIC编程是响应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计算机学习从娃娃抓起”的号召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教育大地上,“名校”林立.政府需要名校,打造名校常常被提升到“为群众办实事”的高度.社会需要名校,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名校,赢在起跑线上?对名校的需求如此之旺,也难怪走遍大江南北,名校遍地开花了. 但,名校多了,便发现名校之“名”下却是千姿百态甚至截然不同的学校生态.于是,渐渐地,对名校有了一份警惕,越是大牌名校,越要审视它的整体与细节,看看报道中的它和实践中的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