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患者男,34岁。高烧、抽风、昏迷14小时入院。体温38℃,脉搏70次,血压14.67/9.33kPa,布氏征(±),克氏征(+),巴氏征(±)。当日查末梢血:白细胞9.6×10~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13,单核细胞0.01,血沉112mm/h(魏氏)。脑脊液检查:外观微混,白细胞0.292×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8,潘氏反应(++),氯化物102mmol/L,糖0.24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引起1例严重低钾血症.患者女性,79岁,因顽固性贫血伴有过多胚细胞,每4周需输红细胞而入院接受GM-CSF治疗.入院时白细胞数6.6×10~9/L(中性白细胞65%,胚细胞7%,单核细胞4%);血红蛋白114g/L;血小板230×10~9/L;乳酸脱氢酶(LDH)392U/L;血清生化检查正常,血钾为3.6mmol/L.治疗方法为皮下注射GM-CSF(糖蛋白108μg=蛋白质75mg),每日二次.治疗后第5天,白细胞数为70.3×10~9/L(中性白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4岁。主因突发性头痛、呕吐、阵发性发作伴发烧7天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7℃颈部有抵抗,腱反射(++),双侧 Babinski 氏征中性。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化验检查:血红蛋白13.3g/L,白细胞15×10~9/L,中性82%,淋巴18%。腰穿:脑脊液微混浊,压力625mmH_2O,总细胞1230,白细胞1002,分类:多核87%,单核。13%,蛋白138mg%,糖和氯化物正常,革蓝氏染色(-)。以化脓性脑膜炎收入内科,暂按结核性脑膜炎和流行性脑膜炎治疗。拍胸大片排除肺结核入院第3天行第2次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53岁。因高温环境下突发昏迷、高热入院。患者既往有哮喘病史40余年。入院查体:T41℃、P120次/min、R 35次/min、BP110/90mmHg(1mmHg=0.133kPa)、深昏迷,压眶反应消失,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迟钝,口角有少量白沫,颈软,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四肢肌张力低,四肢肌力0级,生理反射存在,双侧巴彬斯基征(+)。头颅CT检查示脑肿胀。血白细胞16×10~9/L,中性粒细胞0.895,血小板8.8×10~9/L;血K~+3.63mmol/L、Na~+124mmol/L,Cl-87mmol/L。血AST 496U/L,ALT 404U/L,总蛋白55.9g/L,白蛋白31.7g/L,肌酐145μmol/L。血气分析:pH 7.425,PCO_226.7mmHg,PO_2 71mmHg,BE-7,SO_290%。入院诊断:重症中暑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给予吸氧,酒精擦浴,冰帽持续头部降温,冰袋致于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4岁。因咳嗽20多天,寒战、高热、头痛、神志不清1天,于1990年12月19日第三次入院。患者1981年10月27日因寒战、高热、头痛、神志不清10多小时入院。当时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白色浊液,WBC19.8×10~9/L,N0.93,L0.07,蛋白2.4g/L,氯化物110mmol/L,糖2.8 mmol/L,潘氏反应卅。血象:WBC1190×10~9/L,N0.82,L0.18,Hb100g/L。诊断流行性脑膜炎(下称流脑)。应用青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发生率高,中性粒细胞<1.0×10~9/L时,48%~60%出现感染发热;中性粒细胞<0.5×10~9/L时,重症感染增加;中性粒细胞<0.1×10~9/L时,致死性感染增加,16%~20%发生败血症。在白血病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5个月。曾间断发烧、抽风二月余,在当地治疗1月后囱门增大,颅缝裂开。来我院经脑脊液检查诊断为化脑。入院检查:体温37.5℃,脉搏120,呼吸42次,血压84/60。神清。头围43.5cm,前囱4×4cm 张力较高。颈低抗。心、肺、腹部无异常发现。克氏症阴性。血白细胞28.6×10~9/L,中性粒细胞80%。脑脊液无色略混浊,白细胞数66,多核70%。蛋白0.19g/L,葡萄糖3.19mmol/L,氯化物110mmol/L。抽取两侧硬膜下积液,呈淡黄色混浊。镜下见红、白细胞多量。  相似文献   

8.
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NL)是骨髓增生性疾病中少见类型,现将作者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0岁,因乏力、左上腹包块1年于1991年1月11日入院。患者1年来曾因上述症状多次在本地医院就医,查血象白细胞计数为15~17×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14~15×10~9/L,未作明确诊断及治疗。体检,无贫血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胸骨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5cm、质中等、无压痛。实验室检查、WBC、15.6×10~9/L、N0.96、E0.02、M0.01、L0.0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变性同骨髓。BPC305×10~9/L。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  相似文献   

9.
1病历介绍 患者,男,10岁。因双眼红肿伴头痛、发热3天入院。查体:T38.8℃,P88次/分,R21次/分,BPl4/6 kPa。神志清醒,双眼睑及眼周红肿,球结膜充血、水肿并呈鱼泡状鼓出,眼球突出并固定,视力模糊,瞳孔等大;对光反应存在。心、肺无异常,脑膜刺激征(+),巴宾斯基征(一)。血常规: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0.86。追问病史:10天前鼻背部出现一小疖肿,破溃并结痂愈合2天后出现上述症状。诊断:急性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脑膜炎。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3岁,因发热8天、头痛5天于1990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妊娠5月,因抽取羊水后,次日出现畏寒、高热,继而自然流产。产后3天高热不退,头痛、呕吐转我院。体检:体温38.7℃,血压12/9.5kPa,神志清,颈强直,心肺及腹部无异常,克氏征、布氏征均阳性。化验:WBC14.6×10~9/L,N0.88。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潘氏试验阳性,细胞数4500×10~6/L,N0.75,糖1.3mmol/L,蛋白5.4mmol/L,氯化物115mmol/L。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均为绿脓杆菌生长。确诊为绿脓杆菌败血症合并脑膜炎,给予氧哌嗪青霉素8克/日分两次静滴,丁胺卡那毒素0.4克/日,一次静滴,并以丁胺卡那霉素0.2克鞘内注射隔日一次,治疗一周无效,改用头孢他定4克/日分两次静滴,3天后体温正常,7天后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 患者,女,27岁,因上腹疼痛6天伴恶心、呕吐3天入院;平素体健,以往无类似发作。体格检查:T36.8℃,P88次/分,R20次/分,BP14/8kPa,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未扪及肝脾,右、中上腹压痛明显,莫菲氏征阴性,实验室报告;红细胞4.35×10~(12)/L、白细胞6.1×10~9/L,带核0.70、淋巴0.30、血红蛋白132g/L,大小便正常;B超报告:慢性胃炎;入院诊断: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2 治疗 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因患者作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17岁,彝族,云南新平人,1987年7月9日因头疼发热3天、左侧肢体活动不灵20余日入院。病程中无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病史。检查:体温36.5℃,脉膊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80mmHg。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脾未触及。左侧上下肢呈中枢性瘫痪;右侧正常。化验:Hb130g/L,WBC8.5×10~9/L,中性74%,淋巴21%,嗜酸粒细胞5%;肝功正常,血清总蛋白59g/L,白蛋白40.5g/L,球蛋白18.5g/L,HBsAg 1:512阳性(PHA法),BU N4、3mmol/L,Cr122.0μmol/L,ASO(-),RF(-),SS-DNA(-)。腰穿侧卧位脑压(160mmH_2O),脑脊液清亮,细胞数0.002×10~9/L,蛋白25mg/dL,葡萄糖80.5mg/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大量静点致白细胞减少较少见,我院住院病人中先后发现二例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55岁。支气管哮喘而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入院时白细胞10×10~9/L,中性76%。给予青霉素560万U静点,口服复方茶碱片。用药后的15d发现白细胞降到0.8×10~8/L、中性20%,立即停药,改用红霉素、地塞米松,静点。停青霉素后的d2、d3、d6,白细胞及中性分别为2×10~9/L,中性57%,4×10~9/L,中性60%,10×10~9/L,中性71%,血象完全恢复正常。 [例2]患者:男,49岁。腰痛,尿频,尿痛,白细胞9.6×10~9/L,中性70%,尿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37岁,工人。因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6个月。经外院骨穿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T),用Ara-C20mg/日连用4周,因停药后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持续性升高,于1992年9月27日入院.重度贫血外貌,胸骨压痛(+),心肺(-),肝脾不大.Hb45g/L,WBC10.2×10~9/L,中性粒细胞0.05,淋巴细胞0.1,幼稚细胞0.85,血小板3.8×10~9/L.骨髓形态学及细胞化学符合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ML(M_2)。用 COAP 方案(长春新碱1.5mg/日×1,环磷酰胺200mg/日×5,Ara-C100mg/日×5,强地松30mg/日×5),1疗程后 WBC3.2×10~9/L,中性粒细胞0.1,患者右下腹饱满,轻度压痛,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4.0×10~9/L,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粒细胞中的大多数,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又常称为粒细胞减少症,而白细胞的主要组成是粒细胞,故在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是粒细胞减少所致。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91年12月收治材料完整的12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双阑尾一例     
<正> 患者男,48岁。主因右下腹痛8天入院。入院前曾在当地抗感染治疗无明显好转。入院查体:T37.2℃、P80次/分、R20次/分、BP16.0/10.6kPa。右下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具体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血红蛋白115g/L,白细胞2.2×10~9/L,中性0.90,淋巴0.10。诊断为“急性化脓性  相似文献   

17.
患儿,女,11岁。腹痛20余d,外院诊断为肠结核。经治疗15d后来院收住。入院体检 体温37℃,脉博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8KPa,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听诊正常。右上腹压痛明显伴有肌卫,肝在肋下2cm,触痛阳性。外周血化验:白细胞计数16.0×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腹水化验:蛋白十,细胞计数358/mm,中性粒细胞0.92。确诊:原发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18.
陆静芝  吕瑞升 《贵州医药》1989,13(5):291-29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罕见的造血系统疾病,国内报导不多。兹报导二例,并对本病作简要讨论。病例介绍例一,张××、女、7岁。因肉眼血尿及皮肤紫癜拟诊“紫癜性肾炎”入院。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肿大,心肺(一),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皮肤见瘀斑。实验室检查:①血象:血色素100g/L、红血球3.5×10~(12)/L、白血球14.2×10~9/L、中性粒细胞60%、嗜酸粒细胞1%、淋巴细胞37%、单核细胞2%、血小板计数880×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②骨髓象:骨髓粒、红、巨三系均增生活跃,以巨核细胞系增生活跃更明显,全片共见99个巨核细胞,其中原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不典型结核性腹膜炎误诊为肠伤寒治疗,诱发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52岁。因发热、食欲减退、腹胀半月余于1987年6月13日入院。既往健康。查体:体温38.6℃,脉博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21/12Kpa,心肺正常。肝脾均未触及。化验:血红蛋白14g/L,白细胞4.5×10~9/L,中性0.60,淋巴0.40,血小板105×10~9/L。尿常规蛋白(+),白细胞5—6/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6岁。因喉部疼痛一周,发热咳嗽4天,1987—11—06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81次/min,血压13.3/10kPa;神志清晰,语言流利;末梢温暖,脉搏有力,心肺听诊无异常。实验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6.4×10~9/L;分叶80%,淋巴18%,红细胞4.5×10~(12)/L,血小板153×10~9/L;出血时间1min(Duke法),凝血时间1min(玻片法);血尿素氮6.2mmol/L,尿常规正常,血糖5.95mmol/L;胸片及心电均正常。入院后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青霉素800u,地塞米松5mg治疗。5天后多次测病人体温正常,咽痛、咳嗽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