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方法收集药物性肝损伤31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上腹部64层螺旋CT扫描,其中部分患者因胸部CT检查时发现肝实质密度异常改变。结果31例患者螺旋CT示肝实质均异常,包括:(1)弥漫性肝损伤19:例患者肝脏形态肿胀,肝实质密度普遍降低,可伴有腹水,动脉期轻度斑片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逐渐不均匀增强,强化程度降低;(2)局灶性肝损伤11例:平扫肝实质密度不均匀,见小片状等或略低密度病变,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稍高密度,边缘较略清晰,延迟期病灶密度接近于周围肝实质;(3)多灶性肝损伤1例:平扫全肝实质密度欠均匀,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异常强化,静脉期低密度影呈地图状改变,延迟期强化程度仍低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螺旋CT可以客观显示肝实质的变化,可为临床诊断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或穿刺经病理证实的9例10个病灶,均作螺旋CT平扫与动态三期扫描。结果10个病灶平扫低密度者8个,等密度者2个;增强动脉期均明显强化,5个均匀,5个不均匀,其中不均匀者4个可见中央瘢痕,一个可见血管湖;门脉期和平衡期病灶密度接近肝密度而中心瘢痕有延迟强化。结论螺旋CT动态三期扫描可以反映FNH的血供和病理特点,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部孤立性结节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诊断的肺部结节患者CT平扫及增强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扫描方法CT图像影像学特征及定性诊断率差异。结果:肺部孤立性结节病变CT平扫恶性病变多为低密度灶,良性病变多伴有钙化等高密度影,CT增强扫描恶性病变多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或可见血管集束征象,良性病变多无强化,CT定性诊断率强化扫描高于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提供肺部结节性病变更具特征性的影像学图像,提高肺部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CT表现,分析其影像特征,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CT表现,35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扫皮质、实质及肾盂排泄三期。结果平扫等密度11,稍低密度24例,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30例表现为皮质期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减弱,肾盂期更低,肿瘤强化呈"快进快出"特点。5例动脉期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强化减弱,肾盂期更低。结论小肾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检出率较高,对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认识,评估CT在诊断HAM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均经螺旋CT检查并做平扫及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5例CT平扫表现为含有脂肪密度的不均匀低密度单发孤立肿块,5例病灶动脉期呈点状、片状、条状及扭曲血管样不规则强化。静脉期,肿块实质进一步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但低密度区始终不强化。结论:病灶同时含有脂肪成分及血管影是HAML的CT特征性表现,结合CT薄层平扫及动态分期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5例肝腺瘤的16排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期)的表现。结果 5例肝腺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如下:病变边界清晰,无明显分叶。平扫4例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1例病灶内出血,呈混杂密度。4例病灶周围环以低密度假包膜,包膜完全2例,不完全2例。2例病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除出血、坏死部分呈均匀明显强化2例,门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均轻度强化,4例病灶周围包膜平扫和动脉期呈低密度,门脉期或延迟期呈轻度强化。结论螺旋CT特别是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螺旋CT多期扫描中的表现,以提高CT诊断FNH的准确性。方法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均进行螺旋CT平扫、增强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结果11个病灶平扫低密度者9个,等密度者2个,其中8个病灶中央有条状、裂隙状以及放射状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扫描所有病灶除中心瘢痕外,均呈明显且均匀一致的强化,其中3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扫描7个病灶为略高密度,4个为等密度。延迟期扫描呈等密度或略低于肝实质,而中心瘢痕者6例有延迟强化,2例无强化。结论抓住螺旋CT多期扫描中的特征性表现,可以提高诊断FNH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顾新泉  徐旭斌  沈贤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63-2964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CT影像学表现,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本组12例中恶性8例,潜在恶性2例,良性2例;发生于食管1例,胃6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2例,结肠1例;CT平扫肿块密度较均匀3例,肿块密度不均9例,肿瘤内见片状新鲜出血灶1例,病灶中见钙化影1例.增强后肿块实质部分呈中度或明显强化,瘤内坏死区无强化,3例病灶于静脉期强化程度较动脉期显著.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清晰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与邻近周围组织关系等特征,对GIS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其扫描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3 cm)在平扫和皮质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实性15例,囊实性1例,囊性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1例呈明显全瘤性强化,密度等于或稍高于肾皮质;4例呈轻中度强化,稍低于肾皮质;2例呈不均匀或分隔状或边缘强化。静脉期强化稍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肿瘤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强化进一步减退。5例肿瘤边缘可见假包膜。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多数小肾癌动脉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呈更低密度,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加扫静脉期图像有利于观察小肾癌与正常肾皮质强化模式的区别,避免假阴性或假"驼峰肾"的出现。扫描计划应包括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混合型肝癌的CT影像特点,提高影像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混合性肝癌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结果 CT表现为单发(8例)或多发(10例)结节或肿块;平扫呈低密度(16例)或混杂稍高密度(2例);增强扫描:13例动脉期周边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实质期病灶周边强化程度降低,而病灶内部出现延迟强化;2例动脉期为全瘤中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实质期病灶内部分区域强化程度降低;2例动态增强表现为持续低密度;1例动脉期及静脉期全瘤明显强化,实质期呈等密度。不完整假包膜8例,合并肝内胆管扩张5例,致门脉狭窄7例,淋巴结转移11例,侵犯周围组织5例。结论 混合型肝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熟悉其影像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表现。结果良性间质瘤表现为肿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至明显强化,肿块强化以静脉期明显。恶性间质瘤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主要向腔外突出,密度不均匀,中央密度低,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中央见低密度坏死区不强化。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28例手术病理确诊为肾上腺间质肿瘤患者,均实施CT和MRI诊断。分析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28例患者中,8例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12例为肾上腺囊肿患者,2例为肾上腺脂肪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畸胎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3例为肾上腺转移瘤患者。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不均质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脂肪组织信号或者密度大多数存在条索状或者片状软组织信号或密度影,实施增强扫描后,肿瘤中软组织部分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均质脂肪密度或者信号;肾上腺囊肿影像学表现为水样密度,囊壁较薄,可出现钙化情况,增强扫描后未出现强化症状;肾上腺神经鞘瘤CT显示为稍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肿瘤表现为渐进性增强,强化程度为轻中度,强化不均匀,行MRI T1WI和T2WI诊断信号呈不均匀状态,强化效果不佳;肾上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为特殊囊性低密度影,其边缘十分清晰,增强扫描后其囊壁会发生轻度强化;肾上腺转移瘤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其肿块较大,极易发生液化坏死情况,增强扫描后会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畸胎瘤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MRI诊断显示多种混杂信号。结论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CT和MRI诊断,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质脂肪瘤、脂肪瘤患者均有显著的影像特点,其软组织肿瘤因无显著特点,在临床诊断中需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平扫及增强三期的影像表现。结果 77.8%的癌灶在肝动脉期呈现高密度强化表现,充分说明螺旋CT扫描可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门脉期有41.7%的病灶呈现等密度,63.9%病灶呈现低密度影像,也反映了肝细胞癌"速升速降"的增强变化特点,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有价值的征象。结论螺旋薄层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螺旋CT三期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病理证实为胃癌的临床患者51例。在术前对其进行螺旋CT三期扫描,展开TNM分期,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51例患者CT病灶检出率为100.00%,其中T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72.55%,N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52.94%,M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90.20%。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行螺旋CT三期扫描对于术前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三期螺旋CT影像表现。结果20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平扫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或略低密度,15个病灶密度欠均匀,中央区可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区;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明显异常强化(16个)、中等度异常强化(5个),中央星状瘢痕均无异常强化,其中病灶中央或周边见迂曲血管7例,门脉期、延迟期病灶密度有所减低,中央星状瘢痕延迟期均有强化。结论FNH有特征性的CT影像学表现,对其正确诊断有助于拟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并避免创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充气增强扫描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MS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局限性肠壁增厚为观察对象,结合平扫、增强检查观察肠壁的强化方式及程度,同时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观察病变部位(MPR)。结果:50例结肠癌在平扫CT上表现为肠壁局限性增厚,增强后病变部位明显强化,MPR可以准确显示病变部位及累及范围,与术中定位一致。以病理学为金标准,MSCT充气增强扫描准确诊断结肠癌47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6%,92%,94%。结论:MSCT充气增强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肿块部位、大小及形态,同时联合应用MPR重建显示周围浸润、直肠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结肠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输尿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输尿管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扫描的52例输尿管癌患者资料。结果52例患者术前CT诊断为肾盂输尿管癌7例,输尿管中段腔内肿块16例,输尿管下段癌29例,均伴管腔不规则狭窄或闭塞;输尿管软组织肿块部分CT增强后呈轻度至中度强化;最终病理证实52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及CT尿路成像能够明确输尿管肿瘤部位、范围,对输尿管癌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早期发现输尿管肿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和CT复查确诊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做腹部平扫,5例做增强扫描。结果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胰腺边缘模糊及胰周积液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CT征象,胰腺密度不均匀,其内见斑片状低密度灶和高密度出血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特征表现。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仅能明确诊断,而且有助于临床定量,可发现并发症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由手术病理或ERCP证实为14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MPR及CPR技术重建图像等.根据术前影像诊断的结果将疾病类型分为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多层螺旋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定性诊断准确率:良性病变组为96.70%,恶性病变组为94.23%.结论 多层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病变显示清晰,结合增强扫描、MPR、CPR等图像后处理,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胆管梗阻的部位、程度以及病变所累及的范围和程度,对梗阻部位和性质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吴涛  曹新生  贺才标 《中国当代医药》2013,(35):100-101,103
目的 探讨钼靶X线技术联合CT扫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钼靶X线、CT扫描检查,对比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结果 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47例,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83.9%.钼靶X线特点,星芒状边缘的肿块阴影41例,乳腺结构紊乱、浸润阴影11例,肿块内有钙化47例;伴有导管增粗5例,异常血管阴影9例,厚皮症8例,乳头内陷2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6例.CT扫描诊断乳腺癌52例,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92.8%.CT扫描主要表现为高密度肿块阴影,边缘毛刺,肿块伴沙粒状钙化44例,肿块不伴有钙化12例;肿块与皮肤或深层肌肉粘连,厚皮症8例,乳头内陷2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1例,5例增强扫描,病灶CT值明显升高.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准确率为98.2%.结论 钼靶X线技术联合CT扫描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