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结合案例讨论法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手术室新入职护士3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职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人,对照组护士接受常规岗前培训,而观察组应用思维导图结合案例讨论法进行岗前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综合能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考试、模拟操作考试及实际操作考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自我导向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包括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学习评价、人际关系技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基础护理、病历书写、护理记录、意外风险处理及总护理质量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维导图结合案例讨论法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效果,不仅能确保护士学习能力,且可提高护士护理质量及技能。  相似文献   

2.
廖亚显  罗艳  陈丽莉  韩伟婵 《全科护理》2020,18(23):3091-3093
[目的]探讨循证实践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层级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ICU护士22人作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6月开展ICU循证实践护理层级培训,比较培训前后ICU护士的循证实践能力。[结果]培训后护士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9.25±3.32)分和(88.47±3.01)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ICU护士循证护理知识、循证护理态度、循证护理技能评分分别为(92.44±5.17)分、(94.18±2.92)分、(90.75±4.61)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ICU护士的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质量、文书书写质量、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分别为(92.18±2.86)分、(91.57±4.55)分、(93.73±4.61)分、(94.98±3.67)分、(93.79±4.13)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在ICU开展循证实践护理层级培训可有效提高ICU护士的循证能力,提高ICU护士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ICU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课教学在新护士临床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新入职护士5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技能培训方法,观察组通过微课教学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在培训结束后1个月比较两组护士的操作考核成绩及学习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习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教学在新护士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中可提高新护士的操作规范性及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晓静  朴玉粉 《护理研究》2009,(10):2709-2710
[目的]了解在编护士与合同制护士,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和能力,为更好地进行护理技术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全院341名合同制及在编护士进行技术操作考核,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计分。[结果]在编护士与合同制护士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医院应加大对低年资合同制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优势,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人才梯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段香平 《护理研究》2013,27(2):177-178
[目的]探索规范化培训模式在新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新护士护理技能培训管理体系,成立示教室,制定详尽的培训实施方案对我院新入院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结果]2008年—2012年共培训245名新入院护士,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考核达标率为96.74%,新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为97.28%。[结论]规范化护理技能培训模式可有效地提高新护士护理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麦秀琴 《全科护理》2016,(20):2091-2092
[目的]探讨助产护理技能强化训练对高龄产妇分娩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妇产科18名护士进行助产护理技能强化训练,分别于助产护理技能强化训练实施前后各选取80例高龄产妇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助产培训前后对高龄产妇分娩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培训后护士在四步触诊、产前阴道检查、骨盆外测量、新生儿脐带结扎、技术指导及心理护理等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产妇阴道分娩率、满意率高于培训前(P0.05),产妇难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护理纠纷率低于培训前(P0.05),而产妇总产程时间短于培训前(P0.05)。[结论]助产护理技能强化训练可提高护士助产护理技能,改善产妇分娩结局,提高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工作坊培训模式在低年资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低年资护士急救技能培训需求制订工作坊的内容,采用示范—练习-考核的工作坊模式对全院72名低年资护士实施急救技能培训。比较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及技能水平。[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优秀率由34.72%升高至90.28%,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率由27.78%升高至91.67%,低年资护士临床急救及工作能力均有所提高。[结论]采用工作坊模式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可有效提高临床急救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模式在专科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方法]将全院30个科室28个护理单元236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18名,采用"医生、护士、病人"共同参与的模式即"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在我院临床常用6项专科护理操作全过程中贯穿"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创建和谐的治疗环境;对照组118名,采用常规操作.[结果]两组专科护理考核成绩、两组操作后病人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专科护理操作中应用"三位一体"模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增加了护士操作的自信心,达到了护理管理部门培训护士护理操作的目标,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科系统分层级护士配置及护理人力资源整合的有效性。[方法]在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儿科系统5个病房(普儿科、PICU、NICU、儿科急诊、儿保科)实行分层级护士配置,并进行儿科系统护理人力资源整合,将整合前后各护理单元护理人力数量、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护士负荷自评情况、病人家属满意度、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医院各护理质量检查排名及各护理单元护理成本进行比较。[结果]实行分层级护士配置前后,除PICU、NICU病人满意度和儿保科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儿科系统护理人力资源整合前后,除NICU护理人力成本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护理单元护士负荷自评得分、各护理单元成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系统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及护理资源整合具有协同作用,可提升护士职业生命质量,降低护士负荷自评分数,提高病人家属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及护理成本,从而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晓静  朴玉粉 《护理研究》2009,23(29):2709-2710
[目的]了解在编护士与合同制护士,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和能力,为更好地进行护理技术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全院341名合同制及在编护士进行技术操作考核,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计分.[结果]在编护士与合同制护士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医院应加大对低年资合同制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优势,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人才梯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层级培训模式在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本科室78名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中运用层级培训模式,比较培训前后护士基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急救技能、综合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的差异。结果培训后护士基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急救技能、综合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较培训前提高,培训前后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中运用层级培训模式,提高了护士工作能力和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工作坊形式培训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各科室根据本科护理人员数按10名选送1名护理骨干进入工作坊进行培训,经理论、操作考核平均成绩90分以上由护理部颁发静脉输液导师资格证,由获得静脉输液导师资格证的学员对本科室的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理论培训,并实行一对一操作培训及考核。[结果]进入工作坊的培训对象对此类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全院25个护理单元采用定额抽样的方法,护士在培训前及后进行理论、操作规范、敷料固定、冲封管、并发症处理及维护考核,考核结果显示,经过工作坊培训后,6项考核内容分值及优秀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作坊式教学培训应用于静脉治疗操作培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的方法,对全院护理人员推广新理论和规范新操作流程起到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开展全员参与的护理质量改进项目,将共享领导理论应用到护理管理中,提高护士领导力水平。[方法]2018年我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护理质量改进项目,应用共享领导理论开展护士互助培训模式,采用FOCUS-PDCA模式推进质量持续改进。比较实施前(2017年)和实施后(2018年)护士领导力水平、护士执业环境测评结果。[结果]实施前后护士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划组织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自护能力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护士对医院执业环境总分及医院管理参与度、临床护理专业性、领导与沟通、质量管理、内部支持、医护合作、专业提升、人力配置、社会地位、薪酬制度10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质量改进项目的共享领导理论进行培训和质量改进,可以提升护士领导力水平,改善护士执业环境,提高护士对医院管理的参与度及医护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技能实践法应用于护士岗前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2006年106名新毕业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岗位技能培训法。2007年96名新毕业护士设为实验组,采用护理技能培训实践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培训前后的评估能力、沟通能力、综合应对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教师和实验组护士问卷调查结果均反映实践培训法较好。[结论]实践培训法对提高护士临床实践工作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艳  潘莉  王嫒 《山西护理杂志》2012,(6):1520-1522
[目的]以柯氏评估模型为导向对我院试用期护士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探讨其在儿科试用期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柯氏模型对我院94名试用期护士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反应层次:试用期护士总体满意率大部分在85%以上,不同学历护士地培训的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学习层次:培训前后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高于培训前,而培训后的理论成绩无明显提高;行为层次:对于比较容易的操作,试用期护士能够完全胜任,带教老师对试用期护士的部分行为评价和试用期护士的自我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层次:培训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培训前后病人对试用期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柯氏评估模型能够对培训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使培训工作形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实现了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高倩  周奕沁 《全科护理》2014,(20):1901-1902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分层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7名护士按层级进行分层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科理论与技能、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等。[结果]分层培训前后护士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比较,分别增长27.32%和27.49%;分层培训前后临床对供应室护士满意度、论文投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培训有利于调动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学习积极性,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为消毒供应专科护士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专科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全院30个科室28个护理单元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制定人文关怀程序,在临床常用6项专科护理操作全过程中贯穿人文关怀程序,创建温馨的人文环境,为病人提供人文关怀,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操作。[结果]两组护理人员专科护理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操作后病人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在操作中对病人隐私的保护意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专科护理操作中融入人文关怀,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对病人的隐私保护意识,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冯锦珊  梁梅芬  伍少梅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133-134,F0003
目的:探讨“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的改革对加强护士全科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科室13名护理人员和培训前后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全科培训策略、优化培训内容,采取学科互动学习的培训方法,全员考核与随时抽查的方法实施考核。比较培训前后的效果。结果:培训后,患者对护士解答问题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操作熟练程度、健康教育及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程度、基础护理是否到位和护士评估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针对性护理能力、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护士的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急救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和人际关系质量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全科护士是为适应新时期医院改革与发展而产生的,加强护士全科培训为确保“全院一张床”管理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许金微  李娜  陈晓娜  林惠平 《全科护理》2020,18(12):1529-1531,1534
[目的]探究多元化培训的运用对感染科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017年于某院感染科工作的15名低年资护士纳入研究,采取多元化培训模式为其展开为期3年的培训教育。分析比较培训前后研究对象理论知识、技能与应急抢救能力的变化,比较低年资护士对培训、导师对低年资护士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入组的低年资护士在理论、操作、应急处理与抢救能力成绩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3年后,低年资护士对培训、导师对低年资护士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刚开展半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期3年的多元化培训,感染科低年资护士在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急危重病人护理、交流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层次培训在培养急诊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低年资护士30名,按照层级划分标准及要求分别进行分层次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各项考核成绩的差异,并统计低年资护士培训后的自评情况。[结果]急诊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技能操作水平和日常实践能力均较培训前提高(P0.05)。自评结果显示,急诊低年资护士培训后在运用知识解决护理问题和胜任临床工作的自信心等方面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培养团队配合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层次培训是培养急诊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