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EH)和2型糖尿病(T2DM)常易并发。已有研究证实了 EH 可致心律失常,但对于二者合并存在时心律失常发生状况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征,还未见报道。目的研究 EH 合并 T2DM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状况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住院患者168例,分为 EH 组、T2DM 组、EH 合并 T2DM 组及正常组,对4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24 h 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EH 合并T2DM 组与 EH 组和 T2DM 组相比易发生心律失常(P<0.05)。2)EH 合并 T2DM 组左心房内径(LAD)、升主动脉内径(AO)、左心室内径(LV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质量(LVM)值、E/A 比值异常例数和二尖瓣返流程度(MR)均高于 EH 组和 DM 组(P 均<0.05),EF 值低于 EH 组和 DM 组(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EH合并 T2DM 时,房性心律失常次数与 LAD、IVS、MR 正相关,与 LVD 负相关;室性心律失常次数与 LVD、IVS、LVM 正相关。4)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疾病种类、高血压病程和 LV...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点,为心脏损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81例患者,分为EH组合、T2DM及EH合并DM组(DM+EH),以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M、EH及DM+EH3组患者左心室重量(LVM)、收缩期升主动脉内径(AO)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DM+EH组患者LVM、AO高于其余2组;舒张期左心内室内径(LV)、室间隔厚度(IVS)及收缩期左心房内径(LA),EH、DM+EH组患者高于DM组(P<0.05);右心室内径(RV)、右心房内径(RA)、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射血分数(EF)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收缩及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的百分率,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DM+EH组发生率最高,收缩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16.5%,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率为91.5%,结论:T2DM、EH及T2DM+EH3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明显不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能明显加重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51例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分为3组,即单纯高血压(EH)组149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129例和对照组73例,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价心脏的结构。结果与单纯EH组比较,EH+T2DM组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明显升高(P〈0.01)。EH+T2DM组、EH组和对照组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分别为48.1%、34.9%和17.8%(P〈0.05/〈0.01)。EH+T2DM组正常左室几何构型(NG)的比例低于EH组和对照组(44.2%vs56.4%vs82.2%.P〈0.05和〈0.01);EH+T2DM组离心性肥厚(ECH)的比例高于EH组和对照组(43.4%vs27.5%vs15%.P〈0.01),三组间向心性肥厚(CCH)和向心性重构(CCR)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有一定影响,高血糖可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51例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分为3组,即单纯高血压(EH)组149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129例和对照组73例,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价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果与单纯EH组比较,EH+T2DM组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W1)、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LA)、收缩末期升主动脉内径(AO)、射血分数(EF)、平均左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晚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A值)、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E值)/A值明显升高,EH+T2DM组E/A小于0.8或大于1.6的例数大于EH组和对照组(P=0.03);EH+T2DM组的房颤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12)。结论糖尿病对老年高血斥患者心脏结构、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高血糖可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王钢 《实用老年医学》2014,(6):497-499,505
目的 探讨糖代谢异常(impaired glucose metabolism,IGM)对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单纯EH(单纯EH组)及36例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EH患者(合并T2DM组),检测其血糖、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等代谢参数,同时行心脏超声多普勒获取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参数。对比2组患者的各项代谢参数及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参数的差异,并对左心室功能异常的EH患者与无左心室功能异常的EH患者糖代谢状态进行分析。结果合并T2DM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尿酸及纤维蛋白原等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EH组(P〈0.05或P〈O.01)。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所有EH患者均未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而合并T2DM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EH组(P〈O.05)。进一步分析发现,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EH患者合并T2DM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无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EH患者,且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EH患者空腹血糖及HbAlc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EH患者(P均〈0.01),但2者之间PBG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可加重EH患者左心室功能不全,尤其是早期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改善EH患者的糖代谢状态,可能有助于延缓其左心功能异常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00例EH和100例正常人24h动态心电图(DCG)和心脏超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轻、重度心肌增重组(A1、A2组)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差异(P〈0.05),且A2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A1组(P〈0.05),其余两类型相比,两组无差异(P〉0.05);②EH伴左心室肥厚(LVH)组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LVH组(B组)(P〈0.01),且A2组较A1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1)。结论EH者LVMI愈高心律失常愈易发生,LVMI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取EH伴LVH患者、EH不伴LVH患者及正常人各30例,检测血浆NO、AngⅡ水平及左室重量(LVM),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1)EH伴LVH组血NO水平低于EH不伴LVH组、正常对照组俨〈0.01),EH不伴LVH组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三组之间血AngⅡ水平与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LVM呈正相关(P〈0.01或0.05);(3)血压、LVM与NO呈负相关、与AngⅡ、LVM呈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血浆NO、AngⅡ参与了EH及LVH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损伤及靶器官损害的变化。方法根据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将9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48例,EH合并2型糖尿病组(EH+T2DM组)50例;另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血浆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 I)、并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EH+T2DM组、EH组、对照组vWF、LVM、IIMT、24 h尿mALB均依次增高,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左室肥厚(LVH)、颈动脉斑块发生率:EH+T2DM组〉EH组〉对照组,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2DM加重了EH病患者内皮功能损伤及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肥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02例T2DM患者分成两组,BMI<25 kg/m2为T2DM组,BMI≥25 kg/m2为肥胖组,分别检测两组的血压、身高、体质量及血糖、血脂水平;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舒张期末左室内径(LVD),舒张期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以评估左室结构,计算左室质量(LVM)、相对室壁厚度(RW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两组比较LVD、IVS、RWT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肥胖组IVS、LVM和LVMI高于T2DM组(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是LV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与T2DM患者的LVM相关,BMI是糖尿病LV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王钢 《实用老年医学》2006,20(5):335-33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及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方法 选取36例单纯EH及33例合并T2DM的EH患者,行24hABP监测,对2组患者的ABP及BP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单纯EH患者相比,合并T2DM的EH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dmSBP)(P〈0,05)、日间脉压(dmPP)(P〈0.01)、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P〈0.01)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dSBPCV)(P〈0.05)显著增大。结论 T2DM加重EH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异常,引起ABP及BPV增大;改善其体内糖代谢状况,将有助于改善其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从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取EH有LVH患者、EH无LVH患者及正常人各30例,检测NO水平及左室重量(LVM),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1.EH有LVH组NO水平明显低TEH无LVH组、正常对照组,EH无LVH组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LVM水平相反俨〈0.01)。2.血压与NO呈负相关、与LVM呈正相关,NO与LVM呈负相关(r〉0或,〈0,P〈0.01或〈0.05)。结论 NO参与了EH及LVH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有无合并CHD分为2组,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HRV时域分析。结果单纯T2DM组和合并CHD组的HRV时域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合并CHD组的大部分参数值亦低于单纯T2DM组(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CHD会显著加重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使心率变异性降低。HRV能较直观地评价老年T2DM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状态,有助于早期筛选高危患者,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将720例NSTEACS患者分为两组,A组合并T2DM,B组元T2DM,分析两组的冠脉病变特点。结果与B组比较,A组体质量指数高,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史、冠心病史者多,住院期间心衰事件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血糖、血糖变异系数(CV)增高;冠脉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发生率高(P〈0.05,〈0.01)。结论NSTEACS合并T2DM患者冠脉病变较重,常有左心功能异常、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4.
收集初诊T2DM患者,分为合并NAFLD组和单纯T2DM组,进行2组间各指标的比较。结果合并NAFLD较单纯T2DM患者的FPG、2hPG、TG、AST、ALT、HOMA-IR明显升高(P〈0.05),BMI、WHR、FINS、2hINS、FFA升高尤明显(P〈0.01),而LDL-c、APO-A、APO-B相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FINS、BMI和WHR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NAFLD患者具有更严重的IR及肥胖倾向。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与心室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分为糖尿病组(DM组,UMA定量〈30 mg/24 h)、微量白蛋白尿组(早期DN组,UMA定量30~300 mg/24 h),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各组患者血、尿等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舒张期末左室内径(LVD)、舒张期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并对影响左室结构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组间LVD、IVS、相对室壁厚度(R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早期DN组LVPW、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早期DN组LVPW、左室质量(LVM)、LVMI高于DM组(P均〈0.05)。早DN组LVH发生率(11.864%)高于DM组(1.298%)及对照组(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MA、年龄为LVMI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者更易发生心室重构,UMA是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与其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老年DM合并CAD患者(DM组)和102例老年非DM合并CAD患者(NDM组)的冠脉造影结果、Holter结果和随访期内所发生的心脏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记录各组的冠脉病变特点、24h心肌缺血特点、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DM组冠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比例、血管狭窄数目明显高于NDM组(分别为42.0%对18.6%,P〈0.001、37%对23.5%,P〈0.05、3.51±1.64对2.10±1.12,P〈0.05);其Holter结果显示: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ST段压低幅度、ST段压低总时间、缺血发作平均时间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明显高于NDM组[分别为(5.9±1.7)次对(3.2±0.9)次、(2.8±0.7)mm对(1.8±0.5)mm、(56.1±5.2)min对(33.4土2.8)min、(11.3±3.1)min对(6.2±1.8)min和54.0%对26.5%,P分别〈0.05、〈0.05、〈0.05、〈0.05和〈0.0013;Hoher记录到的心肌缺血发作时,临床发生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比例DM组明显低于NDM组(为8.0%对19.6%,P〈0.05);随访期内,DM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比率明显高于NDM组(10%对4.9%,P〈0.05)。结论老年DM合并CAD患者的冠脉三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NDM患者;Hoher监测到这类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缺血程度、缺血持续的时间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也明显高于NDM患者,但临床上多缺乏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随访期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高于NDM患者,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PPI)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178例经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PPI〉0.40、PPI≤0.40分组,两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左心形态、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情况。结果PPI〉0.40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PPI〉0.40、PPI≤0.40的LAD分别为(35.02±3.15)mm、(28.05±2.01)mm,P〈0.05];左心室内径无明显改变(P〉0.05);室间隔、左心室后壁明显增厚,E/A值降低(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出现早于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PPI〉0.40提示高血压患者早期合并有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无心脏病病史的老年T2DM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尿酸(A组)、高尿酸血症(B组)两组;均行彩超检测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E峰及A峰血流速度,计算E/A比值、左室质量(LVM)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与A组比较,B组LAD、LVDs、LVDd明显增大,IVST、LVPWT、LVM、LVMI明显增加,E/A比值变小,EF、FS明显降低(P〈0.01或〈0.05)。结论老年T2DM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心脏结构改变明显,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异常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者(EH+T2DM)和单纯高血压者(EH)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HRT新指标-一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的变化。方法30例EH+T2 DM(A组)、30例EH(B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c组)作为入选对象,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利用MGYHT分析系统自动回放扫描并计算其反映HRT的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TT。比较3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与C组比较,TO、TS和TT均有显著差异(P〈0.01);A组与B组比较,TO和鸭有显著差异(P〈0.05),TT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TO、TS和TT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者较单纯高血压者的HRT现象明显减弱,提示前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唐振媚 《内科》2008,3(6):856-858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8例(T2DM组),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T2DM+IMT组)55例,正常对照组64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并统计微量白蛋白尿的阳性例数及阳性率。结果T2DM组、T2DM+IMT组空腹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1MT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阳性率高于单纯T2DM组(P〈0.05),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22,P〈0.05)。结论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