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监测及免疫抑制治疗. 方法 2例终末期肺病患者接受肺移植;1例行右单肺移植,1例行左肺移植联合右肺减容术.围术期采用赛尼哌进行免疫诱导,维持治疗为环孢素A(CSA) 吗替麦考酚酯(MMF) 强的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监测移植肺急性排异反应. 结果 2例患者移植后2个多月均顺利康复出院.分别随访14个月和8个月,肺活量达1 700 mL和2 000 mL,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结论 围术期采用赛尼哌免疫诱导预防移植肺急性排异反应,效果较佳;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有助于监测移植肺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手术方法、早期临床结果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为4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施行了单肺移植手术,均为右侧单肺移植.其中第1和第2例为同1天完成.结果:第1例术后合并顽固的铜绿假单孢杆菌和不动杆菌感染,几乎对所有的抗生素耐药,于术后第33天死于严重感染所致的多脏器衰竭.其余3例均顺利出院,目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SaO2和FEV1均显著提高.结论: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但术后感染及排异发生率高,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移植术后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病人术后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4例肺部疾病终末期患者,单侧肺移植围手术期用纤维支气管镜给予观察以及相关处理,1例术后2个月由于患者左主支气管出现狭窄,给予多次球囊扩张后放置镍钛支架。结果 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肺功能明显得到改善,基本生活自理。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移植患者术后的监测、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临床肺气肿单肺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结果与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临床肺气肿单肺移植的处理方法.6例患者均接受单肺移植手术,其中右肺移植3例、左肺移植3例.术后采用FK506 霉酚酯酸 甲基强的松龙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度过术后早期(>30d).4例患者观察到急性排斥反应,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渡过.3例患者术后因并发症再次手术,1例因术后胸腔出血而手术并最终痊愈,2例因保留的自体肺发生自发性气胸而手术并分别在肺移植术后第74天和77天死亡.最终4例肺移植受者出院并存活至今,目前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移植的有效方法,术前应谨慎地选择恰当的受者,根据其双肺的具体情况确定恰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病人术后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4例肺部疾病终末期患者,单侧肺移植围手术期用纤维支气管镜给予观察以及相关处理,1例术后2个月由于患者左主支气管出现狭窄,给予多次球囊扩张后放置镍钛支架。结果 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肺功能明显得到改善,基本生活自理。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移植患者术后的监测、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单双侧肺减容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双侧肺减容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与并发症。方法56例行肺减容手术的患者,分为单侧肺减容组36例和双侧肺减容组20例,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36例单侧肺减容术死亡1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8%,20例双侧肺减容术死亡3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5.0%;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单侧肺减容术(16.5d)较双侧肺减容术(21.0d)极显著缩短(P〈0.01)。结论虽然双侧肺减容术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方面优于单侧肺减容术,但是围手术期死亡率与并发症却比单侧肺减容术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110例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脏外科(山东省心脏移植中心)2003年3月至2020年7月完成的110例原位心脏移植供者及受者资料,从围手术期处理、免疫抑制的维持、感染监测、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以及随访指导等方面进行总结。 结果 手术成功率94.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右心功能不全(8.18%)、器官功能衰竭(15.76%)、急性排异反应(10.91%)、肺部感染(42.31%)及糖尿病(8.18%),均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取得满意效果。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1~20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4.2%、70.3%,其中9例存活超过10年。 结论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方法。手术治疗是成功的关键,通过采取术前评估供、受体质量匹配以及肝肾功能,术后给予个体化抗排异治疗,及时监测抗排异药物浓度,尤其是围手术期采用药物治疗、呼吸机支持、机械循环辅助装置以及持续肾脏替代和血浆置换等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骏  高成新  赵学维  秦元  胡定中  施建新  曹克坚 《上海医学》2006,29(7):417-419,F000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肺移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胸部X线片改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15例患者行肺移植手术,男11例,女4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4例,肺纤维化3例,矽肺2例,双肺弥漫性支气管扩张症3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例。单例肺移植6例;序贯式双侧肺移植9例,死亡4例。结果胸部X线片改变包括:缺血再灌注损伤3例,急性排异反应5例,肺部感染1例,移植肺过度通气1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吻合口狭窄2例,移植肺受压性肺不张1例。根据影像学资料及时明确临床诊断并予积极治疗后,上述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围手术期的胸部影像学改变对于临床诊断及相应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同种原位心脏移植外科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外科围术期处理。方法 1例26岁男性终末期心脏病患接受同种原位心脏移植,供心保护采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顺行灌注,术后采用新一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 患存活至今,心理状态稳定,无明显排异迹象,血流动力学稳定,心功能1级,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以及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唯一可行的方法,围术期处理是心脏移植成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水平,降低手术风险及死亡率.方法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4例.结果 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尿潴留1例,经定期尿道扩张及膀胱功能锻炼2周后恢复自行排尿.尿失禁2例,经提肛训练1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合理围手术期处理及护理是降低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风险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e lung functional status could be displayed on lung perfusion images. With the images, the radiotherapy plans of lung cancer could be guided to more optimized.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quantitatively the impact of incorporating functional lung imaging into 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an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planning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ethods Ten patients with NSCLC who had undergone radiotherap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Before radiotherapy, each patient underwent CT simulation and lung perfusion imaging with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The SPECT images were registered with simulation planning CT and used to contour functional lung (lung-F) and non-functional lung (lung-NF). Two 3DCRT plans and two IMRT plans were designed and compared in each patient: two anatomic plans using simulation CT alone and two functional plans using SPECT-CT in addition to the simulation CT. Dosi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four types of plan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umor coverage and avoidance of normal tissues. Total radiation dose was set at 66 Gy (2 Gyx33 fractions). Results In incorporating perfusion information in 3DCRT and IMRT planning, the reductions on average in the mean doses to the functional lung in the functional plan were 168 cGy and 89 cGy,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anatomic plans. The median reductions in the percentage of volume irradiated with 〉5 Gy, 〉10 Gy, 〉20 Gy, 〉30 Gy and 〉40 Gy for functional lung in the functional plans were 6.50%, 10.21%, 14.02%, 22.30% and 23.46% in 3DCRT planning, respectively, and 3.05%, 15.52%, 14.16%, 4.87%, and 3.33% in IMRT planning, respectively. No greater degree of sparing of the functional lung was achieved in functional IMRT than in 3DCRT. Conclusion Function-guided 3DCRT and IMRT plannings both appear to be effective in preserving functional lung in NSCL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13.
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CT表现,提高对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认识。方法搜集连续4个月收治的肺挫伤及肺撕裂伤患者35例,其中男31例,女4例;车祸伤18例,坠落伤6例,撞伤6例,棍击伤2例,挤压伤2例,刀刺伤1例。均行胸部平扫,层厚5.0-10.0mm。结果肺挫伤33例,CT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33例;小点状、小片絮状影9例;磨玻璃影5例;斑片状、片条状影24例以及叶段分布的大片影3例;以上各种表现混合存在,且合并肺不张3例。肺撕裂伤5例:其中肺气囊肿4例:3例与肺挫伤并存,1例多发,圆形或扁形,可见小气液平面;肺血肿2例,表现为边缘光滑的椭圆形结节影,最大径4.0cm,其中1例也与肺挫伤并存。结论结合病史,CT能明确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自体肺取代人工肺的体外循环(CPB)方法对犬肺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12 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在CPB期间使用膜式氧合器,实验组在CPB期间使用自体肺进行氧合,两组均阻断主动脉90 min、辅助循环30min, CPB前及停止后15及60 min监测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和肺静脉血氧分压,留取血标本进行生化分析,对肺组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CPB后15和60 min,对照组气道阻力明显高于CPB前(P<0.05),实验组与CPB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CPB后15和60 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CPB后15和60 min各组肺血管阻力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1);CPB后15和60 min各组氧指数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1);实验组CPB后60 min 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肺组织MDA含量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AL)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0.05)。实验组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结论: CPB后肺脏形态和功能有明显变化,自体肺体外循环对犬肺形态和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疗效.方法 对1例46岁终末期肺气肿患者同期行右侧单肺移植和左侧肺减容术.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减容侧肺无明显膨胀,纵隔无移位,移植肺无受压,扩张良好.患者术后无明显排斥反应,术后60 h拔气管插管,108 h脱离呼吸机,7 d下床活动,45 d 出院.术后减容侧出现轻度胸腔漏气,胸腔内注入高渗糖数次后治愈.术后肺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 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可避免因单肺移植后导致对侧气肿肺过度膨胀,压迫移植侧肺,从而影响移植肺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等问题,提高肺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型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贴近胸壁及超声能显示的肺周围型病灶48例,先观察二维图像及血流分布,再行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8%(46/48);穿刺组织用于病理诊断满意率93.8%(45/48);并发症发生率6.3%(3/48)。结论对超声能显示的肺周围型病变行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取材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活检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肺部肿物开胸手术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1例有肺部肝物的患者行开胸手术和术前抗炎、抗痨治疗,结果治愈5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无效4例。文中对肺癌诊断、术前治疗、术后用药及术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单肺隔离药物灌注并经肺动脉植入导管药泵治疗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通过单肺隔离药物灌注并经肺动脉植入导管药盒埋于皮下行肺癌局部化疗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肺隔离灌注(isolated lung perfusion,ILP)装置,在灌注液里加入大剂量的化疗药,进行循环灌注45min.灌注完毕经一侧肺动脉植入导管药泵将药泵埋于前胸壁皮下备用。观察组为ILP化疗并经肺动脉药泵局部肺灌注化疗21例,ILP选用阿霉素(ADM),质量浓度6μg/ml,术后经肺动脉药泵灌注化疗用CAP方案。对照组采用全身静脉化疗,全组30例,采用CAP方案。结果 肿瘤治疗有效率(CR PR):观察组90.5%,对照组60%;生存率:两组1年生存率观察,观察组17/21(80.9%),对照组为11/30(36.7%);化疗毒副作用:观察组ILP经化疗泵肺动脉药物灌注肺癌局部化疗,有一定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心肝功能一过性损害,但较全身静脉化疗组的反应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缩短,恢复快。结论 肺隔离药物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是安全可行的,是治疗晚期肺癌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它较全身静脉化疗可极大地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质量浓度,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又可减轻严重的全身毒副作用;ILP术中经肺动脉植入导管药泵埋于皮下为以后持续经肺动脉灌注局部化疗提供了便利条件,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温肺通痹颗粒对间质性肺疾病患者IL-18和IL-1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温肺通痹颗粒,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服药4周.从细胞生物学角度,通过肺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观察温肺通痹颗粒对IL-18和IL-1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血清IL-1、IL-18浓度值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温肺通痹颗粒可降低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1、IL-18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炎症反应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