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在查阅有关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和选择人工湿地植物的一般原则。并指出筛选与驯化人工湿地植物的思路及理论依据,为构建人工湿地、选择合适的人工漫地植物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由于其高效、易管理和低运行费用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生活污水处理。植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综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植物的作用及选择原则,以期为人工湿地的植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波 《内江科技》2007,28(2):108-108
人工湿地治理污水已经成为当前污水处理的一次革命.本文阐述了人工湿地的定义及类型,在此基础上说明了人工湿地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湿地植物的选择,进而阐述了人工湿地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张波 《内江科技》2007,28(2):108
人工湿地台理污水已经成为当前污水处理的一次革命.本文阐述了人工湿地的定义及类型,在此基础上说明了人工湿地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湿地植物的选择,进而阐述了人工湿地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刘福春 《科技通报》2019,35(5):48-51,60
植物根系以人工湿地为媒介通过化学及生物等共同作用达到净化污染物的目的,文中以沧州市人工湿地为背景,研究湿地植物根系土壤酶活性分布及对硝化-反硝化促进作用。实验选取常见湿地植物分别为蝴蝶姜、万寿竹、红艳蕉等6种,将上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不同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酶活性分布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湿地植物根系对土壤酶产生影响,可描述为植物处于生长稳定期间时,植物根际酶活性高于非根际酶活性,其中以红艳蕉和蝴蝶姜表现较为明显;不同植物根系对土壤酶影响存在差异,红艳蕉、野菖蒲及万寿竹的根际酶活性相近并高于其他湿地植物。为研究植物脱氮作用,选择种植蝴蝶花及芦苇的人工湿地土壤样品,以不同C:N比例配置溶液进行实验,检测硝化及反硝化强度。结果表明:添加5倍碳源反硝化强度最佳,脱氮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人工湿地的运行机理和养护中存在的问题,技术经济分析的结果表明:从技术上讲,人工湿地对有机物去除效率高达95%;经济上,人工湿地投资运行费用远远低于传统工艺,经济可行性好。日常养护中人工湿地存在填料堵塞,植物选择等问题,但在改善农村环境问题仍是一个存在优势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杰  罗安程  方照平  吕庭君  林敏抒 《科技通报》2009,25(6):848-853,859
通过室内小型人工湿地装置,研究了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及氮、磷元素在系统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植物系统对NH+4-N、TN、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55.02%、45.44%、98.52%,无植物系统为38.08%、33.63%、91.37%,植物系统对氮和磷的去除效率均高于无植物系统。在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生物量及氮、磷积累量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基质中磷浓度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这种变化规律表明可以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来提高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分析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途径表明: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和基质对磷的吸附沉淀是人工湿地系统去除氮、磷的主要方式;植物吸收去除的氮、磷量分别占氮、磷投配总量的9.38%和12.77%,表明植物吸收也是人工湿地去除氮、磷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是处理污水的重要工艺。人工湿地基质中的含氮物质可以通过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途径加以去除;磷可以通过植物吸收和物理化学反应从污水中沉淀到人工湿地基质上的方式从污水中去除。人工湿地中植物、微生物在氮的转化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操作方式也是影响人工湿地基质中营养物质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玉溪市城区园林水景中应用的植物种类丰富,但造景特色不够明显,通过对自然湿地、人工湿地及中心城区绿化水景的高等水生植物种类调研,查清了水生植物现有种类、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玉溪市城区园林水景特点及水生植物配置模式,提出了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运用具有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营造水生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是一项新兴的污水净化技术。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在净化污水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总结了灯心草人工湿地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history of wetland research, the evolvement of wetland science,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wetland biodiversity in China. A marsh is the key type and basic component of a wetland. Defining the marsh and wetland plants is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wetland and its biodiversity. The comprehensive multiple factorial classification principles and the multiple developmental models of the wetland are two innovative feats achieved by Chinese scientis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has further promoted ecological research. The CAS Wetland Research Center has made historic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the wetland and its biodiversity in China. Also, the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important tasks of wetland and biodiversity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湿地CVM研究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波  敖长林  袁伟  高琴 《资源科学》2018,40(8):1634-1644
Meta分析作为效益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湿地资源评估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样本数据中出版选择偏差的存在,使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构建可消除出版选择偏差影响的Meta回归模型,通过收集中国应用CVM对湿地进行价值评估的研究结果,建立价值转移数据库,通过检验数据库中出版选择偏差的存在与否,选择恰当的Meta回归模型,进而建立价值转移模型,并对模型样本外价值转移的有效性进行检验。FAT-PET的检验结果表明,数据库中不存在出版选择偏差,说明本文所选取文献的样本代表性较好,样本数据并没有受到出版选择偏差的影响;Meta回归结果表明,湿地服务类型、湿地位置、湿地类型、湿地面积、受益人口数以及问卷引导方式的差异,都会导致湿地价值估值的差异,而问卷调查方式、人均GDP、研究时间和期刊质量等对湿地价值估值没有显著影响;Meta回归模型的样本外效益转移的误差范围为0.08%~39.02%,误差均值为9.58%,模型可用于样本外效益转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简要回顾了沼泽研究及沼泽学形成对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意义。沼泽是湿地的核心类型和基本组分。沼泽与湿地植物定义是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沼泽综合因素分类原则与沼泽体发育多模式是我国沼泽研究的创新,亦是对我国生态学研究的丰富和发展。中科院湿地研究中心的成立为推动我国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在论述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的同时还提出了对本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育种技术在药用植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忠华  朱东亮  俞超 《科技通报》2010,26(1):88-92,119
阐述了现代育种技术在几种代表性药用植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如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选择技术、诱变技术、组织与细胞工程技术等。同时,对药用植物育种技术与种质改良方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讨论,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拉萨河流域湿地系统景观格局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2006年中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拉萨河流域湿地类型矢量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在ArcGIS支持下,基于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地貌区3个不同尺度开展湿地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湿地景观格局特征不同,高寒草甸湿地景观是流域湿地基质景观,占湿地总面积的77.74%。藏北嵩草沼泽草甸是高原湿地的核心生态系统类型(占65.45%),其斑块面积、斑块数目、斑块密度、斑块形状指数、斑块的聚散程度等景观指数都具有极大值。河源区湿地类型简单,仅5种,斑块破碎度较高。河谷区湿地景观类型丰富(13种),景观多样性指数最大(1.841),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当雄盆地区优势度指数最大(1.288),以藏北嵩草沼泽草甸为主,分布较集中,抗干扰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钱建利  杨斌  张贺  杨瀚文  郑林昌  谭昌海  代辛 《资源科学》2020,42(10):1921-1931
探索建立湿地资源立体综合观测指标体系对湿地资源统一管理、理论研究和相关决策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为指导,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出发,阐述了湿地资源立体综合观测系统框架和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湿地资源观测现状,结合湿地资源的独特性、复杂性和立体综合观测多尺度、多要素、系统性、动态性的特点,提出了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了以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地表水资源、土壤资源、地下水资源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大气层—地表层—地下层湿地资源立体综合观测指标体系,对湿地资源开展长期、连续、稳定的观测,以期实现湿地资源管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从粗放向科学精准转变,从多资源要素保护向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全要素保护转变;同时,为解决当前湿地资源观测数据格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湿地资源观测数据开放度、共享度和联网研究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低浓度养殖废水循环净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人工湿地已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本项研究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循环净化杭州植物园内低浓度养鱼废水,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化学分析,湿地出水的硝态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绝大多数指标达到了国家地面水一类标准;湿地运行以后,在不进行换水的条件下,养鱼池内水质能保持较好的状态,节约了地下水和电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迂婕  李京梅 《资源科学》2021,43(9):1918-1931
引入湿地修复第三方、运用市场交易手段实现湿地修复和等效补偿是湿地生态管理模式的创新。湿地信用是湿地修复等价交换的媒介物,科学评估湿地信用并完成湿地功能的等效交易,是实施生态修复、保障湿地规模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下降的技术依据。本文系统梳理了美国湿地修复补偿中基于面积规模和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两类湿地信用评估模型与参数,阐释湿地市场化等效补偿交易规则与交易价格制定。研究发现:①两类湿地信用评估方法同时兼顾了生态服务的功能性和市场交易的灵活性,是湿地信用评估的有效手段;②湿地信用交易价格受建设成本、交易时效等影响,是在湿地修复市场供需关系中形成的均衡价格;③设定市场交易规则,制定规范的修复方式,是实现交易生态等效的重要保障。中国应逐步培育湿地修复第三方产业、探索湿地修复市场化补偿模式、开展湿地修复绩效评估,探索和完善如何保障与生态系统服务对等的湿地等效评估技术,为中国开展生态修复市场化改革及湿地修复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南四湖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水源涵养源和生态保护屏障,也是人类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南四湖作为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湖,由于人类的开发与干扰,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自2003年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后,南四湖湿地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湿地的生态系统仍旧十分脆弱。本文通过解译高精度遥感影像,利用GIS技术,通过模型对南四湖湿地地区建立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EVI(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Index)值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的结果表明:①南四湖湿地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人类干扰,自然湿地受到干扰最大,大部分转化为人工湿地,其中沼泽湿地面积减少占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的99.95%;②南四湖湿地系统中29.5%的地区处于四级重度脆弱地区,50.2%的地区属于三级即中度脆弱区,仅10.1%处于二级轻度脆弱区;③半自然半人工湿地地区抗干扰程度较强,水稻田、沼泽湿地抗干扰程度较弱。从量化角度看南四湖湿地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