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响应国家关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号召,尝试采用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文章从慕课制作、SPOC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等方面阐述了高职"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教学改革过程;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学生对SPOC课程教学总体满意。  相似文献   

2.
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传统的课堂教育与在线学堂的优势结合起来。根据电力系统仿真课程的课程特点,论述了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设计并实施了电力系统仿真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将"线上"和"线下"两个课堂有机结合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新时期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为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以翻转课堂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实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完成知识的传授、课堂上以交流与探讨方式达到知识吸收的目的来开展学习。探索了"机械设计"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在线课程建设的内容,并给出了几点教学思考与建议。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开发及运用,各类创新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微信公众号平台"和"云课堂"两种教学模式成为当下热门的教学模式。在《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改革与研究中,将两种创新教学模式融合不仅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探索更加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对"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解读,结合高职院校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目标及现状,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运用在《汽车构造》课程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是培养学生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课堂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教学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高等院校在开展教学工作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的融入到教学各环节中,有效实施混合式教学。基于翻转课堂的汽车类课程教学实施,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与参与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与综合技术能力。本文基于翻转课堂的汽车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开展探讨。  相似文献   

7.
三维CAD实训课程是高职机械类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在创新思维下,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实操练习上进行改革,针对课堂上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摸索探究,旨在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模式从"接受学习"逐渐转变为"发现学习"。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利用"微课程"的理念,通过将传统的高职《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教学中的发动机的传感器、电器元件和故障案例,制作成微课教学资源库,同时使用"智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使用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形成高职《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模式与解决方案。使用"智课堂"进行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学模式和MOOC各有优缺点,因此采用线下课程与线上课程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课堂授课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以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实践表明,基于MOOC平台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有助于简洁、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技术性人才与高素质劳动力的主要渠道,随着社会人才缺口的不断扩大,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翻转课堂"模式作为近年来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方案之一,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简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阐述了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相比的优势,以及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翻转课堂在《液压与气动》课程中探索与应用,旨在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以"2 000 t印染污水资源化成套设备"为例,从需求背景、系统方案、控制系统等方面介绍了基于反渗透膜的印染污水再生处理技术、工艺与设备。该成套设备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目前通过建设"杭州湾新区印染污水资源化示范园"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介绍了以AT89S51处理器为核心的一种通用、低成本的烤烟温湿度控制器。阐述了该控制器的原理及整体结构,论述了该控制器的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实现方案;并且该控制器能有效控制烤烟过程,降低烟农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3.
The main postulates of the thermal dynamics and simulation of friction and wear of tribocontacts are considered. Practical problems are considered of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purpose friction machines to estimation of the friction heat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and thermoimpulse friction. The example of braking devices and clutches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rmal dynamics method and friction and wear simulation for prediction of the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ibodevices at the design stage.  相似文献   

14.
轮胎稳态运动学与六分力预报Ⅰ: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新的轮胎运动学描述和六分力预报理论。滚动接触是汽车轮胎力学、轮轨动力学的核心问题,由于涉及刚体转动与有限变形,滚动接触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描述与求解非常困难。用拉格朗日—欧拉混合描述法分析大变形滚动接触结构的速度场、加速度场和接触变形。以车轮定位角为卡尔丹角,用拉格朗日描述,得到了包含刚体转动和弹性变形的轮胎速度场。而接触区域的变形和受力用欧拉描述,通过欧拉网格和拉格朗日网格的信息传递,完成滚动结构动力学分析。所提出的理论可以退化到Fiala模型,并可以从理论上解释子午线轮胎的伪侧偏和伪侧倾现象。基于所建立的运动学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建立轮胎六分力预报方法。针对某轿车子午线轮胎,分析轮胎接地面滑移速度、接地面积、接地压力、侧向剪力分布等随着侧偏角的变化规律,并研究该轮胎侧偏力和回正力矩随着胎面刚度和摩擦因数的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轮胎侧偏刚度和回正刚度主要受结构刚度控制,而峰值侧偏力和峰值回正力矩主要受摩擦因数控制。将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和试验,探讨带束层结构对大规格子午线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规律,进一步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开辟了直接从轮胎设计预报轮胎六分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谈高校会计档案的鉴定和销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玉春 《一重技术》2003,(2):108-109
从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鉴定工作的组织原则以及工作程序,说明高校会计档案的鉴定方法,从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和善后处理两个方面说明会计销毁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从SIS系统的结构入手,分析了影响SIS系统安全性的原因,从SIS系统的选型、逻辑设计、日常维护三方面,提出了提高SIS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曲柄连杆式砌块成形机振动装置连杆受力和振动功率进行分析,指出其与连杆刚度和支座刚度的关系,说明如何选择最优的连杆和支座刚度,使连杆受力和振动功率最小。  相似文献   

18.
鸡白痢病流行广泛,对诊断和防治尤为重要。文章就其病原、流行特点、传播途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防控病原为主的防治措施,要求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实施全进全出的模式,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动知识和技术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本期开始不定期开设“传感器和执行器”专栏,专栏主要以黑白软文广告形式详细介绍国内外新产品的原理、结构、性能、用连和应用实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制造商提供新产品专业知识平台,使OEM迅速掌握新技术并应用到OEM产品中;OEM提供新产品应用实例,使制造商迅速扩展知识平台并获取行业市场需求信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不仅提高制造商和作者在行业的知名度,而且更深入了解产品应用的新问题和获取读者的应用经验。专栏最大特色是通过杂志网站进行制造商和OEM、作者和读者两个层面的互动,创造双赢的局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传感器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在打印机中有较多的应用.文章介绍了常见的4种传感器在打印机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