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安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头皮静脉)等穿刺插入导管,其头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静脉的方法,PICC置管的方法已经日臻成熟并已被广大医护人员接受,但随着PICC的广泛应用与PICC置管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并且在置管中、置管后涉及到的问题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团队院内PICC培训提高全院PICC维护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强化输液安全质量的效果。方法:2012年7月30日至2013年7月26日由各临床科室组成的静脉输液团队共33位在PICC门诊进行为期1周的轮训,对培训前后两组PICC质控、输液团队的PICC维护操作、理论考核成绩、PICC置管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培训后PICC质控、输液团队的PICC维护操作、理论考核成绩及PICC置管患者的满意度较培训前明显提高。结论:静脉输液团队院内PICC培训,可提升PICC维护操作质量,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保证输液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张红  赵彩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105-106
目的:探讨PICC导管头端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探头压迫颈内静脉纠正PICC导管头端位置.结果:1例患者PICC正位成功.结论:采用超声探头压迫颈内静脉可使导管头端到达理想的位置,有效纠正PICC导管异位.  相似文献   

4.
PICC管与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与静脉留置针在输液治疗方面有效性、安全性的对比。方法观察60例PICC与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置管时间、霞管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置管时间:PICC组平均留置时间为42.5d,静脉留置针组为4.5d。留置时间〉5天时.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并发症发生率PICC组为16.7%;静脉留置针组为533%。PICC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静脉留置针组,P〈0.05。结论PICC较静脉留置针而言,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输液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于2009年在我院开展以来,给肿瘤患者带来了静脉治疗的最佳途径,且减轻了患者痛苦。肺癌患者因治疗周期长,常首选PICC置管术,但PICC置管后存在一些并发症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就2009年10月~2011年12月的156例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用于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6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34例PICC置管为A组,3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比较插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较,发现A组与B组相比,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为高,穿刺时间明显较短,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PICC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结论: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插管方法,对于长期化疗或静脉输液的病人,应首选PICC插管。  相似文献   

7.
<正>PICC是经过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易操作、保护患者血管、置管时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已得到推广和应用[1]。PICC并发症有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异位等。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PICC意外拔管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将导管置入中心静脉的一种静脉穿刺技术,主要解决长期进行静脉输液、外周静脉血管穿刺困难、肿瘤化疗、大量刺激性较强药物的输入,减少对静脉血管的血管性损害,并且减轻因反复穿刺、药物刺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1]。PICC留置时间的长短对老年患者非常重要,除了要做好PICC的日常护理,更要做好PICC意外拔管的预防。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84~97岁,脱衣物时拔出1例,夜间睡眠时拔出5例,因抓挠穿刺点局部皮肤拔出2例。1·2拔管原因1·2·1 PICC固定位置不当PICC固定时不能选择肢体以外的物体,防止因活动或穿脱衣物时将导管带出。1·2·2局部皮肤炎症致皮肤瘙痒所致  相似文献   

9.
韩小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1):172-173
目的:探讨PICC对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静脉化疗方法是经外周表浅静脉穿刺注射。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增加了工作量。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管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榆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结论:化疗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的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而有效的正确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我科自PICC技术开展以来,共有32例患者选用PICC作为静脉通道行化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适用于5d以上的中、长期静脉治疗、静脉输注高渗性和有刺激性药物,其最长可留置1年。临床应用PICC过程中,发现有些患者由于不同原因PICC使用时间较预期短,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增加了身体上的伤害。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分析了6例PICC应用时间缩短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潘静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43-144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通常经肘部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置管技术,主要用于化疗、胃肠外营养、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等,被认为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导管堵塞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从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共进行PICC 30例,院外带入PICC 10例,其中在带入的PICC使用过程中发生导管堵塞1例。现将堵管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利用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病人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因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PICC因其安全、方便 和易掌握,带管时间长,能避免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外周血管,方便各种输液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为病人提供 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它为患者提供了安全、快捷静脉通道,尤其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肿瘤患者的化疗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点.采用 PICC可保护上肢血管网,避免反复穿刺外周静脉带来的痛苦,减轻化疗对外周静脉的破坏.但 PICC置管后也有常见并发症,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静脉炎.作者以康惠尔溃疡贴处理 PICC置管术后引起的静脉炎,使用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导管留置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比较广泛地推广使用,其具有并发症少,静脉留置时间长、穿刺技术易掌握、患者易接受的特点[1]。我科自2012年5月~2013年3月共为86例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用于肿瘤患者中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价营养及输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置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和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arotid vein catheters,CVC),在血液病化疗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随机将69例经肘部外周进行静脉穿刺,并中心静脉置管设置为PICC组,此外,将91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设置为CVC组。结果 PICC置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CVC置管组为7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组平均穿刺时间为(15.24±4.31)min,CVC置管组为(27.67±3.96)min,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置管组平均留管时间为82d,CVC置管组为40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CVC置管组为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组较CV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但并发症发生率高,非计划性拔管率高,与CV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置管方法成本/效益的差异来看,需长期化疗的血液病患者中,PICC具有并发症发生少、留管时间长、穿刺简单、易护理的特点,可作为大多数白血病长期输液的置管方法并长期留置。但其不能完全代替CVC。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PICC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并发症少。PICC置管技术为小儿消化道畸形、肠穿孔、肠造瘘、肠吻合手术及危重患儿的抢救、治疗、营养供给提供了保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在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对50例PICC置管患者的置管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对PICC护理,及时观察和发现护理问题,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置管时阃。结论:采用PICC技术结合针对性护理,保护外周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治疗途径,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在临床中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17.
<正>PICC置管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因其具有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及输注刺激性、高渗性药物的患者。然而PICC导管异位是PICC置管术中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6.63%~24.6%[1-2]。2009年10月—2010年3月,我院将  相似文献   

18.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新兴起的临床输液途径,已成为需反复静脉输液患者,特别是肿瘤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患者的首选通路~([1])。但由于PICC导管仍为机体异物,易引起并发症,其中导管血栓形成是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之一~([2])。血栓一旦形成,严重影响导管功能,甚至必须拔管,严重威胁患者安全,并增加医疗费用。为降低PICC导管血栓发生率,笔者通过分析214例留置PICC导管患者临床资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目前临床已广泛应用,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后出现的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08年9月-2009年2月,本院肿瘤化疗科选用聚维酮碘乳膏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患者4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侧漏的原因及其对导管进行修整维护的效果。方法对1例PICC体外侧漏的患者进行导管修整,将24G静脉留置针管套入1.9F PICC管腔外,修整后继续输液。结果修整后的PICC可继续输液,无感染、堵塞、栓塞、漏液和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用24G留置针套入1.9F PICC管使用,安全、可靠,同时延长PICC留置时间,减轻患儿再次置管的痛苦,减少家属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