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安全性及出血和气胸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安徽省胸科医院进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151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吸烟史、肺部基础基疾病、病灶影像学参数、各项穿刺参数及气胸、出血等并发症情况,单因素分析统计气胸和出血发生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气胸及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151例患者接受CT引导下肺活检穿刺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胸在病灶深度、病灶大小、针过肺长度、操作时长、针道区肺组织状态、病灶内存在空洞、穿刺针过叶间裂以及肺内调整穿刺针等不同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在病灶深度、病灶大小、平均CT值、针过肺长度、进针角度、操作时长、针道区肺组织状态及肺内调整穿刺针等不同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穿刺针穿过肺的距离及穿过胸膜后肺内调整穿刺针、过叶间裂以及病灶存在空洞为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穿刺针穿过肺的距离、针道区肺组织状态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应用于肺门肿块检查的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136例在我院行肺门肿块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的病史资料,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发生率分别为为16.9%、14.0%。穿刺次数(OR=1.036,95% CI:1.025~1.047)、穿刺时间(OR=2.015,95% CI:1.055~3.849)是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OR=1.275,95% CI:1.125~1.445)、穿刺次数(OR=2.253,95% CI:1.026~4.947)、穿刺时间(OR=3.365,95% CI:1.232~9.191)、穿刺深度(OR=2.336,95% CI:1.154~4.729)是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穿刺次数、时间及深度是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临床上需要引起重视。【关键词】 肺肿瘤;活组织检查;CT;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获得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方程。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2年3月至2009年7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住院患者。总结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获得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方程。结果共入选281例次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其中157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气胸91例(32.4%)、出血97例(34.5%)、皮下气肿6例(2.1%)。气胸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病变所在肺叶、病变深度、穿过胸膜次数。出血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病变大小、病变深度。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别获得预测气胸和出血发生可能的两个预测方程,气胸预测方程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62.4%,出血预测方程的敏感度为67.4%,特异度为88.8%。结论病变所在肺叶、病变深度、穿过胸膜次数是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年龄、病变大小、病变深度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获得的气胸和出血预测方程,有助于预先评估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以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Liao MY  Zhou YF  Tian ZX  Luo R  Qu YJ  Xu L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47-1751
目的 统计CT导向下经皮肺胸膜外定位法(EPL)自动切割活检(ACNB)并发症,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05年3月至2009年9月480例EPL法ACNB结果,对气胸、出血及咯血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ACNB准确率95.0%,每例时间(16±2)min,活检针肺内停留时间<20 s.气胸率14.8%,迟发性气胸率1.5%,引流率0.4%;肺气肿、穿刺深度及病灶大小(OR值7.991、1.083及0.945)为气胸独立性影响因素.出血率18.1%,咯血率5.4%;穿刺深度、肺气肿及穿刺次数(OR值1.143、0.712及0.521)为出血独立性影响因素,穿刺深度及肺气肿(OR值1.077及0.578)为咯血独立性影响因素.出血并气胸率3.5%,胸膜反应1例,术后疼痛3例.严重并发症率3.1%.结论 CT导向下EPL法ACNB诊断准确率高,气胸及出血是主要并发症.伴有肺气肿、肺内穿刺及病灶≤10 mm气胸率高,穿刺深度>10 mm及>20mm、伴有肺气肿及穿刺次数多出血率高,穿刺深度>20 mm咯血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种类及引起并发症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分析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153例在穿刺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探讨导致并发症的因素,并行趋势分析.结果:153例均穿刺成功,病理结果诊断明确,有并发症发生114例,其中气胸67例,肺出血38例,纵膈及皮下气肿6例,胸膜反应3例.气胸与胸膜夹角、病灶深度、病灶大小、针调整次数等影响因素相关,肺出血与病灶深度、病灶大小、及是否损伤气道等因素密切相关,二者的趋势分析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气胸和肺出血是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病灶深度、病灶大小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临床价值以及导致其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3年12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诊断并治疗的221例肺部周围性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总结其诊断准确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21例患者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检出140例恶性肿瘤,后经证实,恶性肿瘤诊断正确率为88.61%,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咯血和呼吸困难。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穿刺术并发症影响的单因素分析中,年龄〉60岁,病灶大小≤3cm、穿刺深度〉5cm、合并肺部疾病、穿刺时间≥20min、穿刺次数〉1次、病灶胸膜距离〉1cm的患者并发症发生均较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病灶大小≤3cm、穿刺深度〉5cm、合并肺部疾病、穿刺时间≥20min、穿刺次数〉1次是导致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穿刺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针对患者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案并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有利于减少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诊断肺占位性病变方法之一。其并发症逐渐被报道,常见并发症包括气胸、出血,甚至发生空气栓塞等。有多项研究发现合并有肺部慢性疾病的患者肺穿刺术后并发症明显增高。本文主要是归纳总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措施,尤其是合并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周光荣  谢智峰 《四川医学》2006,27(10):1037-103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栓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方法穿刺活栓总的诊断准确率95%(57/60),气胸发生率25%(15/60),出血发生率13%(8/60)。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栓术是一项对肺肿块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易掌握的诊断技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以气胸和出血多见,发生率随穿刺针经过肺组织的深度和穿刺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病灶越小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Hook-wire定位术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143例因肺小结节(small pulmonary nodule,SPN)行术前Hook-wire定位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获取患者肺部薄层扫描CT图像,分析结节位置特点及性质,设计穿刺计划并对患者进行穿刺定位.定位术后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定位病灶166枚,手术前定位针脱出2例,定位成功率98.8%.共有62例发生了气胸,气胸发生率37.34%.52例发生了肺内出血,肺内出血发生率31.32%.影响气胸发生的因素包括:病变前缘距胸膜距离(P=0.002)、病变后缘距胸膜距离(P =0.006)、病变中心距胸膜距离(P =0.003).气胸的发生与定位体位的选择有关(P=0.014),其中仰卧位的气胸发生率较低为19.0%,左侧卧位的气胸发生率最高为54.0%.气胸的发生与定位穿刺次数有关(P=0.001),穿刺次数增多,发生气胸发生率增大.气胸的发生与穿刺针是否贴近肋骨有关(P=0.000).影响肺内出血发生的因素包括:穿刺针进肺深度(P =0.002)和定位针留置入肺深度(P=0.043).结论 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术并发症虽较常发生,但多较轻微或无明显临床症状,大部分无需进行特殊的处理.故Hook-wire定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灶大小、进针深度、穿刺针在胸腔内停留时间及灶周有无肺气肿,并按照病灶大小及进针深度、穿刺针在胸腔内停留时间及灶周有无肺气肿进行分组,分析术后并发气胸和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并发气胸19例(14.07%),其中17例患者为少量气胸、2例患者为中量气胸;并发出血23例(17.04%),其中大部分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无中等量咯血、大咯血及穿刺相关死亡病例.术后并发气胸、出血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与病灶大小、进针深度、灶周肺气肿和留置时间有关(P<0.05):病灶越小、进针越深、灶周有肺气肿、穿刺针在胸腔内停留时间越长,气胸和出血的发生率越高.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病灶大小、进针深度、灶周有无肺气肿、穿刺针在胸腔内的停留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CT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相较于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优缺点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4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然后将所取的活组织送检、观察并分析。统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病理结果的准确率。  结果  42例患者定位成功率为100.00%,一次穿刺成功患者41例,成功率为97.62%,1例患者进行二次穿刺。穿刺后有22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疼痛表现,1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42例患者中,21例患者术前穿刺病理诊断结果为恶性肿瘤,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恶性肿瘤的患者有23例;15例患者术前病理诊断结果为良性肿瘤,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良性肿瘤的患者有17例;6例患者术前穿刺病理诊断结果为非肿瘤性变,术后穿刺病理诊断结果为非肿瘤性变2例。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100.00%,准确率为90.48%,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与参考作用。  结论  CT相较于超声具有图像清晰、层面连续等优点,同时还可以借助造影剂拍摄增强片以显现某些软组织结构(肌肉、血管)出现的不同密度的变化,更便于判断病变累及范围、大小和性质。口腔颌面部肿瘤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后行病理检查准确率高、损伤小、速度快,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85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结果,对主要并发症气胸和出血的相关因素行多分类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185例均穿刺成功,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其发生率分别为21.62% 、6.49%.单因素分析年龄、吸烟、穿刺...  相似文献   

13.
针吸肺活检并发气胸与各种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  吴斌 《右江医学》2004,32(1):3-5
目的 探讨经胸针吸肺活检 (TNAB)并发气胸与各种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 42 4例符合穿刺指征患者予同样的方法行经胸针吸肺活检 ,分析患者年龄、性别 ,穿刺针的直径 ,病灶的直径、深度、肺叶位置和患者肺功能与气胸的关系。结果 出现气胸 43例 ,发生率 10 .1%。年龄与气胸发生有关 ,气胸组平均年龄高于无气胸组 (P <0 .0 1) ,直径小的病灶增加气胸发生率 (P<0 .0 1)。位置深的病灶增加气胸发生率 (P <0 .0 1)。气胸组FEV1 %、FEV1 /FVC比率低于无气胸组 (P <0 .0 1) ,穿刺针的外径粗细与气胸发生率有关 ,外径粗气胸发生率高 (P <0 .0 5 )。结论 年龄、病灶直径和深度、肺功能和穿刺针直径与经胸针吸肺活检并发气胸有关 ,术前予肺功能检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66例患者在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分析病灶大小对临床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病灶大小及病灶离胸膜距离与肺活检术并发症的关系。结果:66例患者中有60例得到明确的病理学诊断,经术后病理、临床治疗及随诊,最终临床诊断正确率为86.67%,大病灶(直径〉2 cm)和小病灶(直径≤2 cm)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3.02%和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P〈0.05)。大小病灶活检术的气胸发生率分别是11.36%和1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05),肺出血发生率分别是11.36%和2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3,P〉0.05);病灶离胸膜距离≤5 cm和〉5 cm的气胸发生率分别为5.13%和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7,P〈0.05),肺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7.69%和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P〈0.05)。结论: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诊断正确率较高,尤其对肺内较大病灶,其并发症以气胸和肺出血为主,与病灶大小无关,而随病灶离胸膜距离的增加而增高,其安全性较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对兔肺癌模型活检针经皮肺组织检查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方法成功建立41只兔肺癌模型,至肺部肿瘤长至直径1 cm,每只家兔在CT引导下实施经皮肺活检针检活检5次,总共205次,统计及分析并发症的概率。结果 41只兔肺癌模型中,19只发生并发症(46.3%),其中7只发生单纯气胸,5只发生单纯胸腔出血,7只出现胸腔出血合并气胸的情况。总计14只发生气胸(34.2%),共有12只发生胸腔出血(29.3%)。结论活检针经皮肺组织检查在兔肺癌模型可行,但出血、气胸并发率高。提示应用在人肺癌患者多次穿针时应根据患者情况谨慎选择,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在肺部弥漫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采用半自动弹簧活枪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17例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并获得病理结果。3例少量气胸,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吸收,1例中量气胸,经抽气治疗后好转;3例肺内出血,1例咯血,经对症处理后吸收。结论:对肺部弥漫性病变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对指导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PTNB)诊断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ocal ground-glass nodule,fGGN)失败及引起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T引导下PTNB诊断fGGN的相关资料,记录其诊断失败(取材不成功、假阳性及假阴性)的病例、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诊断失败病例均为假阴性(n=9),12例发生气胸,16例发生少量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大小≤10 mm、GGO百分比>90%、针道距离>9 cm为诊断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大小≤10 mm、病变位于下叶、GGO百分比>90%、针道距离>9cm、穿过胸膜的次数>2次、沿针道存在肺气肿为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大小≤10 mm、病变位于下叶、GGO百分比>90%、针道距离>9 cm为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引导下PTNB可作为fGGN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但需警惕诊断失败、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统计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ACNB)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352例胸膜外定位法(EPL)ACNB结果,对主要并发症出血及气胸相关因素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活检准确率为94.9%,每例操作时间为(16.0±2.0)min。出血率22.7%,咯血率5.1%,Logistic分析提示肺不张(OR值0.321)为保护因素。气胸率17.0%,迟发性气胸1.4%,封闭引流率0.6%,Logistic分析提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OR值11.224)及病灶直径(OR值2.556)是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出血并气胸率6.0%。胸膜反应及术后持续性疼痛各1例。严重并发症率1.4%。结论:CT导引下EPL法ACNB诊断准确率高,出血及气胸是主要并发症,合并肺不张出血率低,合并COPD及病灶直径小气胸率高,要警惕迟发性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统计和分析大宗病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探讨降低严重并发症的措施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50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重点分析3025例肺部穿刺病例中轻度和中、重度并发症的特点。结果4150例中,发生并发症720例(17.35%):其中轻度628例(15.13%),中度65例(1.57%),重度27例(0.65%)。3025例肺部穿刺的病例中,发生并发症669例(22.12%);其中轻度579例(19.14%),中度63例(2.08%),重度27例(O.89%)。肺外脏器穿刺的1125例中,发生并发症51例(4.53%);其中轻度49例(4.36%),中度2例(0.18%)。669例肺部并发症中,单纯气胸、咯血和肺内出血分别占65.32%(437/669)、20.03%(134/669)和9.42%(63/669)。气胸、咯血和肺内出血(包括气胸合并咯血)占肺内总并发症的97.31%(651/669)。发生空气栓塞1例,死亡1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中重度气胸的主要相关因素:病灶周围血管增多、增粗,穿刺时损伤周围血管和病变内见空气支气管征是严重咯血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诊断方法,仔细操作、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