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煤矿安全》2019,(5):285-288
为了落实好"双重预防控制"工作,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通过研究煤矿企业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互联网+、云平台、智慧矿山、物联网、WebGIS等技术,研究设计了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平台,包括双重预防工作责任体系管理、安全风险分级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煤矿"一张图"智能分析以及移动端双控平台等功能,通过平台可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实现事前风险分级管控、事中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创建煤矿安全预防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磷矿山生产作业事故发生概率,预防重特大事故,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借鉴前人矿山智能化建设经验,以J2EE为开发平台,SpringMVC为开发结构,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模式,结合WebGIS和三维地图可视化等信息技术,设计集安全检查管理、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安全管控系统,系统建成应用后,磷矿山事故发生概率环比降低了12.67%。结果表明:系统移动端和Web端的跨平台协作能够切实满足磷矿山双控工作需求,实现对风险隐患的闭环管理和动态管控,进而创建了磷矿安全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国务院安委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的解读,设计了以构建煤炭企业双重预防机制为目的、煤矿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为主要功能的管理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技术架构与功能结构、系统主要核心功能的功能设计以及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实施应用达到了煤矿日常生产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为煤炭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4.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举措。神南矿业公司通过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6步流程、隐患排查治理8个步骤,明确岗位、班组、区队、专业四个层级责任,将风险预控作为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把等级较高的风险点列为隐患排查治理的重点,构成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预防四级落实的自主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山东省内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现状为例,从风险点的划分与排查、风险辨识与评估、隐患排查治理、过程管控、系统评审等入手,分析煤矿在双防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实现煤矿双重预防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将隐患排查治理向风险管控的管理关口前移,设计了基于双重预防机制的非煤矿山信息流转系统。该系统采取B/S结构和手机APP终端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流转程序包含其中,主要包含有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系统运行保障3个子系统。通过在多家非煤矿山企业的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对风险变动过程进行记录,对隐患进行及时跟踪处理,可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成晓凌 《煤炭与化工》2021,44(11):72-75,78
针对风险、隐患因素导致的煤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现象,将互联网技术与国家煤矿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相结合,建立了以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管理为手段的双重预防机制系统.系统基于JavaEE平台开发,选用MySQL作为数据库服务器,采用Struts2+Spring3.0+MyBatis3.0的框架进行开发,划分为集团级和矿级2个层级,分别进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管理.实践结果表明,相关人员可以通过PC端和手机APP登录系统进行办公,实现了对岗位人员工作的实时支持;通过对风险信息的可视化操作,提升了煤矿信息化管理水平;对风险与隐患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煤矿安全双重预防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新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修订后,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机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的构建背景、运行机理,加深了对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理解,促进了双重预防机制的完善和深化,将安全工作的重心从隐患排查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形成了前有风险分级管控,后有隐患治理排查的双重预防性机制,做到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隐患,能够有效减少重大事故发生,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炭》2020,(4):90-90
近日,为规范煤矿安全生产行为,实现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治理挺在事故之前的目的,山西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印发《山西省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指导和规范山西省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安全生产关口前移为特点的一个系统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而目前我国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着只关注风险预控或者隐患排查治理单一方面,无法有效抑制事故发生,为了建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本文以JN煤矿为例,从双重预防机制原理出发,详细论述了JN煤矿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建设过程,对其他煤矿的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进  高琪 《中州煤炭》2021,(9):1-10
为了打造车集煤矿智能矿山建设,提高车集煤矿安全生产运营水平,对煤矿智能管控平台业务流程建设及其监控平台进行了设计研究,管控平台核心业务架构主要分为设备层、控制层、生产执行层、经营管理层与决策层5个层次,重点分析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掘进等智能管控平台业务流程建设;设计了其监控平台,主要智能监控平台主要功能、智能联动平台设计等。研究把安全生产相关子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使生产信息业务部门横向到边,可为智能矿山建设提供安全生产的基础数据源。  相似文献   

12.
纵帅 《中州煤炭》2020,(1):67-70
为了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双重预防体系在煤矿企业的贯彻落实,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加入到本质安全内容中,丰富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内涵,推动安全关口前移,强化源头治理。从本质安全的概念引出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的意义,展开叙述本质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给出了煤炭企业应该如何建设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答案,研究出了一套煤炭企业建设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式逐渐好转,但总体的安全生产形式依然严峻,常规的事故预防、隐患消除方式已经陷入瓶颈。金属非金属矿山作为非煤矿山监管中的重要对象,隐患种类众多、排除难度大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依托智能化手段建设集中化程度高的智能矿山,治理消除事故隐患的概念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但传统的智能化矿山建设侧重点仍在开采生产经营阶段。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智能化技术实现矿山全生命周期的隐患治理方案,针对矿山的勘察设计阶段、建设施工阶段、开采生产阶段、闭坑阶段提出了建设体系、路径和建设目标,以化解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隐患,保障行业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认真贯彻关于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要求,选择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为载体,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纳入安全标准化考核体系中,构建"双重预防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安全工作体系。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将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邢显波  谢涛  杨明宇  董均奎 《中州煤炭》2020,(11):56-60,66
为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研究了贵州省盘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分析了地质灾害现状,主要包括隐患点、灾情情况,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等;研究了重点区域防治工作,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并分析了盘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要求。此次研究维护了盘州市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石悦  郭文朋 《中州煤炭》2019,(11):19-21,27
山西省内输气管网贯通全省南北,横跨东西,分布地区广,经过高后果区、采动采空区以及高陡边坡湿陷性黄土等不同的地形复杂区域,制约了常规人工巡护、风险识别、隐患预警等工作的进行,微型多轴旋翼无人机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机动性强、造价低、飞控智能化程度高的特点,具有搭载多种工作平台实时拍摄动态视频、高清晰照片及后台智能对比等功能。结合山西省输气管网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了无人机在辅助管道巡护、高后果区风险识别、应急抢险中指挥和决策的应用,提高全省燃气管网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非煤矿山是我国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生产的复杂性和高危性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确保非煤矿山生产安全稳定有序运行,各省非煤矿山均开展了“风险分级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为高效落实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设计并研发了双重预防体系数字化平台。借助5G、物联网、GIS等先进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现行非煤矿山相关安全管控问题,实现了双重预防体系在非煤矿山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数字化技术与双重预防体系的结合,双重预防体系在非煤矿山的执行更加有效,管理数据更加准确,有助于解决目前非煤矿山面临的部分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杨河煤业建立的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瓦斯地质动态分析技术体系进行分析,杨河煤业实现了矿区瓦斯灾害防治的过程化预控,巩固了矿井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基础工作。从其应用效果来看,瓦斯地质动态分析技术体系实现了瓦斯灾害防治从“区域”到“局部”的全过程把控,从“宏观”上掌握了矿井瓦斯的赋存规律及主控因素和矿井瓦斯地质动态分析技术,为实现高效区域瓦斯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从“局部”防控技术角度建立了工作面突出危险动态分析技术,可高效支撑采掘工作面日常防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塔山废弃矿山位于徐淮陆表海盆地,属碳酸盐岩—陆缘碎屑岩建造区,矿山开采年代较早,且不规范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可能造成崩塌等地质灾害,矿山开采造成了原有山体生态景观和地貌形态的严重破坏。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依据地形、地质条件和治理措施的不同,将该矿区划分为不同的研究区块,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开展爆破挖削方、机械挖削方、场地平整、修筑挡土墙、修筑排水沟、边坡及平台植被复绿等治理措施,以达到改善研究区生态环境和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目的。经过废弃露采矿山经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消除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解决历史遗留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取得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以风险管控为核心,通过“基于风险”的PDCA全方位安全管理模式,构建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张家峁煤矿建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为例,结合该矿在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方面的创新做法,分析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形成背景、建设过程及实施方法。分析认为,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体系,能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