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情况,并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青浦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80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和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GS)分别对社区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状况和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 回收完整有效问卷445份,有效率96.95%。存在职业紧张的医务人员为54人(占12.14%),存在职业倦怠的医务人员为328名(占73.71%)。存在职业紧张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其情感衰竭、消极怠慢和专业低效能感的平均得分均高于无职业紧张状况者(P < 0.01)。MBI-GS问卷各维度(专业低效能感、情感衰竭、消极怠慢)和ERI问卷中的付出、内在付出维度以及职业紧张程度呈正相关(r=0.27~0.59,P < 0.01),和回报维度呈负相关(r=-0.47~-0.29,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高(OR=1.71,P < 0.01)、工龄短(OR=0.97,P < 0.01)、职业紧张程度高(OR=39.70,P < 0.01)和内在付出得分高(OR=1.16,P < 0.01)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
结论 青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较为严重,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应针对影响职业倦怠发生的人口学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职业紧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以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劳动密集型企业女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5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665名女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工作付出-回报失衡紧张量表、职业倦怠通用量表、患者健康问卷对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症状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女工付出-回报失衡(ERI)指数中位数(M)为0.80,ERI模式高职业紧张检出率为28.6%;职业倦怠、抑郁症状得分M分别为35.0和8.0分,职业倦怠感检出率为7.4%,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8%。偏相关分析显示,女工职业倦怠得分与职业紧张的付出、内在投入维度以及抑郁症状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职业紧张的回报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1)。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对抑郁症状变化解释量分别为7.4%和7.7%。结论劳动密集型企业女工职业倦怠在职业紧张和抑郁症状之间具有某些中介作用,降低其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水平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青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状况, 分析该群体职业紧张影响因素, 为改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状况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以青浦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部在编人员为调查对象, 采用中文版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职业紧张状况。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发放48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445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96.95%。445名医务人员付出维度平均得分(15.43 ±4.70)分, 回报维度平均得分(43.38 ±8.43)分, 内在付出维度平均得分(14.64 ±3.19)分, 付出-回报不平衡指数平均总得分(0.70 ±0.31)分。职业紧张有54人, 职业紧张发生率为12.13%。男性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的发生率高于女性, 患有慢性病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的发生率高于健康者, 日工作时间≥ 6.5 h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发生率高于日工作时间 < 6.5 h医务人员, 25~ < 45岁医务人员高于其余年龄医务人员, 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0.05)。
结论 青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发生率较等级高的医院低, 但不容忽视。应有针对性地对医务人员进行干预, 避免职业紧张状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和影响因素,提升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  随机选取上海市某中心城区社区医务人员843人,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工作内容内卷(JCQ)、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调查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情况,采用工作倦怠感量表(MBI)调查职业倦怠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835份,有效应答率99.1%。JCQ模式下,835名社区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检出率为42.5%,ERI模式下,职业紧张检出率为34.0%。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0.8%,其中轻、中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42.2%,重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年龄 < 30岁、工龄 < 10年、临床科室、每周工作时长 < 40 h、不值夜班,年龄40 ~ 49岁(OR = 1.546)、工龄≥ 10年(OR = 1.506 ~ 1.707)、公共卫生科室(OR = 2.085)、每周工作时长≥ 50 h(OR = 2.408)、值夜班(OR =1.811)的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增加(P < 0.05);相比月收入 < 3 000元、不运动、每天睡眠时间 < 6 h的人员,月收入≥ 3 000元(OR = 0.098 ~ 0.133)、每周锻炼次数≥1次(OR = 0.308 ~ 0.603)、每天睡眠时间≥ 6 h(OR = 0.300 ~ 0.334)的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降低(P < 0.05);社会支持(OR = 0.667)、回报(OR = 0.605)的得分越高,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越小(P < 0.05);付出(OR = 2.468)、内在投入(OR = 1.549)的得分越高,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也越大(P < 0.05)。
  结论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医务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情况。可从个体、组织、社会三方面加强干预,通过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合理排班作息、适度运动锻炼、加强心理疏导等途径方式,降低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付出-回报失衡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降低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方法 付出-回报失衡(ERI)量表及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对南通市5家二级以上医院和3家乡镇卫生院525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层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索付出-回报失衡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 有52.00%的医务人员处于付出-回报失衡工作模式(ERI>1),40.19%处于超负荷状态;职业倦怠的平均分为(2.34±0.82)分,其中情绪衰竭维度为(2.36±1.19)分,情感疏远维度为(2.00±1.23)分,成就感维度为(2.64±1.31)分,14.29%的人没有职业倦怠,77.90%的人有轻中度职业倦怠,7.81%的人有重度职业倦怠。多因素分层回归分析表明,付出回报失衡增加了情绪衰竭(β = 0.28)和情感疏远(β = 0.28);超负荷工作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情绪衰竭(β = 0.33)和情感疏远(β = 0.14),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成就感(β = -0.18)。结论 付出-回报失衡增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医院应设计科学的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杭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知识水平及卫生应急能力现状,了解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应急能力问卷,对杭州市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7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从人口学因素和卫生应急知识维度对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杭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各维度评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急救能力(3.91±0.71)分、综合能力(3.87±0.64)分、应急知识学习能力(3.73±0.7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和无职称人员相比,高级职称人员应急能力得分提高0.216分;相比未参加过卫生应急培训者,参加过卫生应急培训的基层医务人员的得分提高0.186分;相比未经历过应急救援活动者,经历过应急救援活动者得分增加0.177分;相比单位没有完整应急预案者,单位有完整应急预案的基层医务人员得分提高0.192分(P < 0.01)。应急知识维度中,医务人员“重大传染病的特点和应对措施”维度得分每增加1分,应急能力得分增加0.475分;“法律责任”维度得分每增加1分,应急能力得分增加0.136分(P < 0.001)。
  结论  杭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应加强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卫生应急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知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预案建设,强化应急演练,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甘军  王伟  廖爱苗  张本忠 《职业与健康》2023,(8):1035-1039+1045
目的 了解某部文职人员付出-回报失衡及职业倦怠现状,探讨两者间关系,为应对文职人员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3—4月采用中文版付出-回报失衡量表(effort reward imbalance questionnaire,ERI)、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MBI-GS)对随机抽取的某部280名文职人员进行测评,发放调查问卷280份,有效问卷为270份,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及付出-回报失衡模式下某部文职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48.15%文职人员处于付出-回报失衡状态,付出、回报和超负荷维度得分为(18.70±4.46)、(34.90±5.19)和(18.15±4.23)分,职业倦怠检出率为82.96%,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为(13.14±6.41)、(13.34±6.15)和(19.46±6.36)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付出维度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维度呈正相关(r=0.073、0.328,均P<0.01);回报维度与情感耗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某部队附属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认知干预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提高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  随机抽取某部队附属医院300名急诊科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调查其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干预后再评估其职业倦怠情况,并分析该干预措施的效果。
  结果  该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轻、中、重度职业倦怠比例分别为26.67%、41.67%和20.67%,MBI各维度得分分别为:情绪倦怠(24.73 ± 5.28)分、去人格化(8.77 ± 3.35)分、自我价值(35.21 ± 10.49)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年龄> 35岁、有编制、夜班6~8次/月、不兼军职、月薪> 8 000元,年龄20~25岁(OR=3.969)、合同招聘(OR=2.538)、夜班> 8次/月(OR=2.943)、兼有军职(OR=2.600)、月薪5 000~8 000元(OR=2.231)或 < 5 000元(OR=2.379)是急诊科医护人员发生中、重度职业倦怠(187例)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或0.01)。调查对象经认知干预后的MBI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干预后中、重度职业倦怠人员比例明显下降(15.67% vs.6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较重,年龄较小、兼有军职、夜班频繁、月薪较低、非编制人员更易产生职业倦怠;认知干预可明显改善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可在科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新疆某地石油工人职业紧张、睡眠质量现状,检测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浓度,初步探讨职业紧张对睡眠质量、GC浓度的影响。
  方法  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新疆某地1 620名石油工人进行问卷调查,随机选取172人进行GC浓度测定,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石油工人工作环境中存在较多的噪声、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男性、井下作业、吸烟、饮酒的石油工人职业紧张发生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种、倒班作业、职业紧张、饮酒是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工种为井下作业、输油、采油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分别是钻井的1.73、2.49、2.41倍,倒班工人睡眠障碍发生率是不倒班的1.80倍,职业紧张程度高的工人睡眠障碍发生率是职业紧张程度低的工人的1.92倍,饮酒者发生睡眠障碍是不饮酒者的1.29倍。睡眠障碍情况不同人员的G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紧张程度越高,GC浓度也越高(P<0.05)。
  结论  石油工人职业紧张程度较高,睡眠质量不佳,和其工作性质密切相关,需要制定有效措施改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珠三角某市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现状及甲状腺异常情况,提高教师健康水平。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2月在珠三角某三甲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618名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信息和职业紧张状况,测定其血清中甲状腺功能指标,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甲状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甲状腺肿大的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对象教龄5~30年,平均(9.83 ±2.09)年。职业紧张发生率为26.21%(162/618),其中:轻度职业紧张者102名(占62.96%),中度职业紧张者37名(占22.84%),重度职业紧张者23名(占14.20%)。研究对象职业紧张任务总得分高于国内常模[(167.51 ±22.36)分vs.(162.89 ±27.04)分,P < 0.05)];个体应对资源总得分低于国内常模[(124.16 ±16.08)分vs.(128.23 ±17.73)分,P < 0.01]。中度职业紧张组、重度职业紧张组的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低于非职业紧张组和轻度职业紧张组,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高于非职业紧张组和轻度职业紧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水平降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FT4水平升高,教龄增加,职业紧张是中小学教师甲状腺肿大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职业紧张可能增加中小学教师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肿大的发生风险,因此应加强定期体检,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湖北省某地区1 938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倦怠现况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其工作压力、焦虑、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等对职业倦怠的作用机制。  结果  湖北省某地区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综合得分为[34.00(25.00, 41.00)]分,职业倦怠检出率为64.09%。工作压力、焦虑与职业倦怠均呈正相关(均有P<0.05);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职业倦怠均呈负相关(均有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有直接正向效应(β=0.451, P=0.010),并通过焦虑产生间接影响(β=0.129, P=0.010);焦虑对职业倦怠有直接正向效应(β=0.360, P=0.010);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有直接负向效应(β=-0.141, P=0.010),调节变量工作压力与支持利用度对职业倦怠有负向效应(β=-0.051, P=0.018)。  结论  工作压力和焦虑为湖北省某地区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提高社会支持特别是支持利用程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其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COVID-19疫情背景下定州市和青岛市两地医务工作人员发生职业倦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1年7月―2021年8月对定州市和青岛市的医务工作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利用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 MBI-GS)评价职业倦怠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982名被调查者中,发生职业倦怠的比例为91.1%,其中达到轻中度、重度的比例分别为71.5%和19.6%。多因素分析显示工作满意度感觉一般或者比较不满意(OR=3.108, 95% CI: 1.653~5.843)、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OR=1.129, 95% CI: 1.071~1.191)人群发生重度职业倦怠者风险更高;同时睡眠时间缩短(OR=0.331, 95% CI: 0.166~0.662)的人群发生重度职业倦怠者风险更低。Spearman相关分析中,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P < 0.001),社会支持情况、生活满意度情况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P < 0.001)。  结论  定州市和青岛市大部分的医务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较高,需提高工作和生活满意度等关怀和社会支持力度,同时也要考虑适当增加防疫工作中的认同感和积极性以促进职业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菲  赵雪  刘利  吴辉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612-1614
目的探讨医生的职业紧张、工作倦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改善医生身心健康,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0年10-11月随机抽取辽宁省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大、中、小城市的6所综合医院工作六个月以上的373名医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工作倦怠问卷(MBI-GS),流行病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应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探讨医生职业紧张、工作倦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验证工作倦怠在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外在付出、内在投入、情绪衰竭和消极怠慢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回报、个人成就感与抑郁症状呈显著负相关。外在付出和回报对抑郁症状的解释变异量为15.5%,加入工作倦怠后,解释变异量为43.7%。结论医生职业紧张、工作倦怠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工作倦怠在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某电网企业职工职业紧张与抑郁症状的现况及相关性,探究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某电网企业1 091名职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内容问卷(JCQ)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Q)测量职业紧张情况,采用中文版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调查职工抑郁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某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进行综合风险评估,为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健康风险管控和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保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分级和管理。
  结果  建立的评估因素集V=(V1,V2,V3,V4,V5)=(选址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放射防护措施,放射防护管理,健康监护)。模糊综合评价法结果显示系统总得分F=14.639 4,可认为该医院项目风险评估结果为Ⅲ级,属高度危害(10~17分)。
  结论  该医院评价单元可能产生严重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风险评估可以对医疗机构存在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判,保障医护人员等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